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评剧艺术中的老生表演 被引量:2
1
作者 刘永柱 《戏剧之家》 2016年第1期51-51,共1页
我国剧种繁多,其中评剧深受北方人的喜爱。随着我国文化建设的不断推进,评剧艺术也受到了更多的重视。文章主要对评剧艺术中的老生表演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 评剧艺术 老生表演 分析
下载PDF
发展评剧事业 繁荣辽宁文化 在“纪念评剧艺术家金开芳诞辰100周年 金开芳艺术人生研讨会”上的讲话
2
作者 张文岳 《艺术广角》 2003年第6期4-7,共4页
金老先生离开我们已有15年了。今天我们缅怀金老先生,一是要学习他的艺术表演和艺术创作来源于群众,扎根于群众,贴近于群众,学习他艺术生涯中所表现出的深刻的人民性;二是学习他坚定的党性,坚定不移地坚持文艺创作正确的政治方向;三是... 金老先生离开我们已有15年了。今天我们缅怀金老先生,一是要学习他的艺术表演和艺术创作来源于群众,扎根于群众,贴近于群众,学习他艺术生涯中所表现出的深刻的人民性;二是学习他坚定的党性,坚定不移地坚持文艺创作正确的政治方向;三是认真学习他一生对戏曲艺术的孜孜不倦的追求;四是学习他崇高的戏德。作为一位艺术家,台上演戏,台下做人,金老先生堪称典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开芳 辽宁 评剧艺术 创新
下载PDF
论评剧艺术中的老生舞台表演
3
作者 付强 《戏剧之家》 2016年第13期50-50,共1页
近年来,我国的科技文化都取得了飞速的发展,文化建设力度也逐渐加大,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将注意力放到评剧艺术上来。本文通过对评剧艺术中老生的深入了解和研究,系统全面地阐述了评剧艺术中老生舞台表演的特点和代表人物。
关键词 评剧艺术 老生表演 分析
下载PDF
评剧艺术的美学特征分析
4
作者 樊红霞 《戏剧之家》 2017年第2期49-49,共1页
评剧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了众多观众,从评剧作品的选材到其体现的意境,散发着戏曲艺术的美学风采。评剧作品的流派和风格之美也是我们对其进行分析的必要因素。本文就从这几方面对评剧艺术的美学特征进行简单分析。
关键词 评剧艺术 美学特征
下载PDF
评剧艺术中的老生表演
5
作者 高红莲 《艺术大观》 2019年第16期0224-0225,共2页
评剧艺术中老生是比较重要的一个角色,虽然老生的发展相对曲折,成为评剧主角的时间并不长,但是其在评剧表演中的重要地位却不容忽视,老生表演的完善往往直接关系着评剧艺术的优化发展,对于未来评剧创新传承同样也具备积极作用。基于此,... 评剧艺术中老生是比较重要的一个角色,虽然老生的发展相对曲折,成为评剧主角的时间并不长,但是其在评剧表演中的重要地位却不容忽视,老生表演的完善往往直接关系着评剧艺术的优化发展,对于未来评剧创新传承同样也具备积极作用。基于此,本文以评剧艺术中的老生表演作为研究对象,首先从评剧生行艺术入手进行简要介绍,然后又分析了评剧艺术中老生表演特点和要求,最后重点探讨了老生表演的发展和未来趋势,以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评剧艺术 老生 表演特点
下载PDF
“融合”理念下评剧艺术审美表达现代性初探--以中国评剧院剧目《良宵》为例
6
作者 杨南 黄雨彤 《中国戏剧》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77-79,共3页
在物质基础不断厚植现代化的今天,社会形态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随着科技迅猛发展,数智赋能进一步消融信息传播的时空壁垒,模糊了传播者与接受者之间的界限。资源通融、内容兼融、宣传互融、利益共融,“融合”成为发展的新关键词。。“... 在物质基础不断厚植现代化的今天,社会形态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随着科技迅猛发展,数智赋能进一步消融信息传播的时空壁垒,模糊了传播者与接受者之间的界限。资源通融、内容兼融、宣传互融、利益共融,“融合”成为发展的新关键词。。“融合”视域下,各个领域相互交融,紧密关联,为事物发展缔造了无限的可能空间。2006年,评剧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如何推广传承评剧艺术,进一步挖掘评剧艺术价值,借助新技术、新理念扩大评剧传播范围,既延续其艺术本体声腔和表演地域化、亲民化特征,又满足当代受众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评剧 评剧艺术 《良宵》 审美表达 传播范围 信息传播 艺术本体 接受者
原文传递
评剧艺术创新发展之路的探索与尝试
7
作者 戴锡英 《大舞台》 2023年第6期9-11,共3页
自2000年首届评剧艺术节拉开帷幕至今,已经成功举办了十一届。评剧艺术节的举办,不仅为全国各地的评剧院团提供了展示新创剧目成果、评剧人才培养、流派传承等多方面的平台,更是评剧人齐聚一堂,共商评剧发展大计的盛典。评剧人怀着对评... 自2000年首届评剧艺术节拉开帷幕至今,已经成功举办了十一届。评剧艺术节的举办,不仅为全国各地的评剧院团提供了展示新创剧目成果、评剧人才培养、流派传承等多方面的平台,更是评剧人齐聚一堂,共商评剧发展大计的盛典。评剧人怀着对评剧艺术的热忱和弘扬传统文化的历史使命,戮力同心,创作出了一批又一批广受观众喜爱的精品力作。现就“中国评剧艺术的发展与创新”的主题,谈谈我在近年来评剧音乐创作中的一些探索与尝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评剧艺术 探索与尝试 评剧音乐 新创剧目 人才培养 创新发展之路 精品力作 流派传承
原文传递
关于评剧表演艺术中情感与表现的思考
8
作者 周丽萍 《精品生活》 2023年第8期0133-0135,共3页
评剧表演艺术是一门古老而独特的表演艺术形式,在传承与发展中凝聚了丰富多样的情感与表现。本研究旨在探讨评剧表演艺术中情感与表现的关系,并深入分析其内在机制。通过文献综述和实地观察,本文发现在评剧表演中,饱满的情感传递和角色... 评剧表演艺术是一门古老而独特的表演艺术形式,在传承与发展中凝聚了丰富多样的情感与表现。本研究旨在探讨评剧表演艺术中情感与表现的关系,并深入分析其内在机制。通过文献综述和实地观察,本文发现在评剧表演中,饱满的情感传递和角色的精准塑造是其重要特点。评剧表演艺术家通过独特的表演技巧和情感表达方式,感染观众,并引起共鸣。同时,评剧表演中的舞台布景、服装与音乐等元素也起到了重要的辅助作用,丰富了情感的表达方式。本研究结论对于评剧表演艺术的表现效果和传承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评剧表演艺术 情感表达 角色塑造 舞台表现 传承发展
下载PDF
第四届中国评剧艺术节在唐山隆重举行
9
作者 卢巍 《中国戏剧》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1期29-30,共2页
关键词 第四届中国评剧艺术 唐山市 参演剧目 创作题材 戏剧团体 演员
原文传递
王曼苓——长春“新派”评剧表演艺术家
10
作者 张祥顺 《兰台内外》 2003年第2期48-49,共2页
王曼苓,长春市著名评剧表演艺术家,国家一级演员。首届梅花奖获得者,中国戏剧家协会理事,长春市剧协副主席,历任省、市人大代表,吉林省文联副主席,长春市文联副主席。1940年生,1983年拜新风霞为师,后来成为集新、爱两派精华而独树一帜... 王曼苓,长春市著名评剧表演艺术家,国家一级演员。首届梅花奖获得者,中国戏剧家协会理事,长春市剧协副主席,历任省、市人大代表,吉林省文联副主席,长春市文联副主席。1940年生,1983年拜新风霞为师,后来成为集新、爱两派精华而独树一帜的评剧大家。曾先后主演了《谭记儿》、《牡丹亭》、《杨八姐盗刀》、《密建游宫》、《红色娘子军》、《白蛇传》、《花木兰》等几十台大戏。王曼苓出生于梨园世家,祖父唱河北梆子,父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曼苓 评剧表演艺术 长春市 唱腔
下载PDF
中国京剧与评剧始源之我见
11
作者 张华 《心事》 2014年第8期207-207,共1页
戏曲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戏曲源远流长,是我国的经典,不同地方的戏曲有不同的风格和特色,它让人赏心悦目,其情节有的催人泪下,有的振奋人心,多姿多彩,出神入化。京剧是在北京形成的戏曲剧... 戏曲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戏曲源远流长,是我国的经典,不同地方的戏曲有不同的风格和特色,它让人赏心悦目,其情节有的催人泪下,有的振奋人心,多姿多彩,出神入化。京剧是在北京形成的戏曲剧种之一,至今已有将近二百年的历史.它是在徽戏和汉戏的基础上,吸收了昆曲、秦腔等一些戏曲剧种的优点和特长逐渐演变而形成的。评剧,我国第二大戏曲剧种,仅次于京剧。在华北、东北及其他一些地区流行很广。它是我国北方地区最具代表性的地方剧种之一,京剧与评剧各具特色,成为戏曲领域的重中之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京剧起源 京剧艺术 《霸王别姬》 评剧起源 评剧艺术 《花为媒》
下载PDF
评剧的乡音乡愁
12
作者 林雨 《环球首映》 2019年第5期236-236,共1页
评剧艺术同其它艺术剧种一样具有地域性,反映的是地域文化特色。评剧作为乡音的传播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从一路曲折到面向新时代,评剧人始终不忘初心,为评剧艺术的传承发展做着贡献。
关键词 评剧艺术 传承 发展 新时代
下载PDF
让经典剧目在新时代华丽绽放 2024版评剧《花为媒》成功首演有感
13
作者 李红根 《中国戏剧》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27-28,F0003,共3页
作为一部久演不衰、家喻户晓的经典大戏,评剧《花为媒》要在2024年全新重磅打造的新闻一经公布,便引起了广泛关注。近几年来,中国评剧院在党委书记、董事长齐红同志的带领下,勇立潮头、奋楫笃行,剧院风貌焕然一新,佳作不断、好戏连连,... 作为一部久演不衰、家喻户晓的经典大戏,评剧《花为媒》要在2024年全新重磅打造的新闻一经公布,便引起了广泛关注。近几年来,中国评剧院在党委书记、董事长齐红同志的带领下,勇立潮头、奋楫笃行,剧院风貌焕然一新,佳作不断、好戏连连,为传承评剧艺术芳华,打造新时代精品力作,培养和造就新一代的评剧艺术人才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绩。著名评剧表演艺术家小白玉霜先生的代表作《小女婿》的成功复排、原创剧目《木兰从军》的华彩上演,还有《街》《白蛇传》等剧目的全新亮相,充分展示了中国评剧院的整体艺术创作实力和守正创新、勇于实践的艺术作风,颇受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和好评。作为戏迷,笔者对于2024版《花为媒》的排演则多了几分期许和热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评剧 《白蛇传》 经典剧目 久演不衰 评剧艺术 艺术创作 原创剧目 《木兰从军》
原文传递
评剧(新派):让戏曲在传承中焕发光彩
14
作者 《吉林画报》 2024年第3期42-45,共4页
新派评剧艺术是评剧艺术家新凤霞在长期的艺术实践中,通过与新文艺工作者的合作,在戏曲艺术的传承与发展中逐渐形成的评剧艺术流派。长春评剧院是新中国成立最早的评剧团之一,是全国评剧五大院团之一。
关键词 评剧艺术 文艺工作者 传承与发展 新凤霞 焕发光彩 新派 戏曲艺术
原文传递
“凤阳”一曲醉泉城
15
作者 徐岩 《戏剧丛刊》 2006年第2期43-44,共2页
春节前夕,天津市评剧院赴鲁演出,带来了他们精心打造的一部重量级作品——入选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预选剧目的新编历史剧《凤阳情》,为山东观众送上一份精美的新春贺礼,使多少年难得一见评剧演出的山东观众如饮醇醪,醉在其中。
关键词 《凤阳情》 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 新编历史剧 春节 天津 山东 评剧艺术
下载PDF
曾昭娟的评剧时代
16
作者 季国平 《中国戏剧》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4-8,共5页
曾昭娟是当代评剧艺术的领军人物。她扮相俊美,天赋极佳,嗓音清亮,表演激情四射。她师出名门又博采众长,重视传承更善于创造。新世纪以来,她创作演出的新剧目大致分为两类:一是原创剧目,如《凤阳情》《寄印传奇》《红高粱》,以及最近的... 曾昭娟是当代评剧艺术的领军人物。她扮相俊美,天赋极佳,嗓音清亮,表演激情四射。她师出名门又博采众长,重视传承更善于创造。新世纪以来,她创作演出的新剧目大致分为两类:一是原创剧目,如《凤阳情》《寄印传奇》《红高粱》,以及最近的《革命家庭》;二是据传统戏重新改编创作的剧目,如《赵锦棠》(据《朱痕记》)、《金娥》(据《半把剪刀》)等,深得观众的喜爱,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高粱》 改编创作 《革命家庭》 原创剧目 评剧艺术 新剧目 传统戏 朱痕记
原文传递
现代评剧《三嫂》演出轰动长春
17
作者 丽君 侯乙 《中国戏剧》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54-54,共1页
关键词 评剧艺术 《三嫂》 长春市 中国 艺术特色 人文精神
原文传递
为农民写戏 为农民演出
18
作者 孟庆平 《中国戏剧》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20-22,共3页
关键词 中国 评剧艺术 文化方针 时代背景 模范作用
原文传递
天津文艺界为崔连润荣获“二度梅”庆功
19
作者 夏冬 《中国戏剧》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32-32,共1页
1月18日晚上,天津狗不理大酒店洋溢着一派喜庆的气氛。评剧名家崔连润荣获“二度梅”庆祝活动正在这里举行。大厅正前方的三幅巨幅剧照格外引人注目,它们分别是《花木兰》中的花木兰、《回杯记》中的王玉姐、《狗不理传奇》中的卫二... 1月18日晚上,天津狗不理大酒店洋溢着一派喜庆的气氛。评剧名家崔连润荣获“二度梅”庆祝活动正在这里举行。大厅正前方的三幅巨幅剧照格外引人注目,它们分别是《花木兰》中的花木兰、《回杯记》中的王玉姐、《狗不理传奇》中的卫二姐,这三幅剧照是崔连润艺术道路上的3个标志。在评剧舞台上驰骋了43年的崔连润,2001年度喜获中国戏剧梅花奖。成为天津市戏剧界第一位获此殊荣的演员。为此,天津文联、天津戏剧家协会、天津市艺术研究所、天津评剧院共同主办了评剧名家崔连润荣获“二度梅”庆祝活动暨表演艺术研讨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津 崔连润 评剧艺术 表演艺术 中国戏剧梅花奖
原文传递
三个里程碑 二度梅花开
20
作者 赵德明 《中国戏剧》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30-31,共2页
著名评剧表演艺术家崔连润于2001年二度获得中国戏剧梅花奖,在天津取得零的突破,实现了天津戏剧人的一桩心愿。这一振奋人心的喜讯,使天津戏剧界备受鼓舞。
关键词 评剧表演艺术 崔连润 天津 戏剧梅花奖 艺术人生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