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金融知识与农村居民金融诈骗损失 被引量:2
1
作者 李庆海 徐闻怡 郁杨成 《农村金融研究》 2020年第12期12-20,共9页
文章以CHFS2015年的数据为基础,运用稀有事件Logit模型考察了金融知识对农户遭受金融诈骗损失的影响、异质性及其调节效应。研究发现,通过提升农户的金融知识,会有效降低其遭受金融诈骗损失的可能性。异质性结果表明,金融知识对金融诈... 文章以CHFS2015年的数据为基础,运用稀有事件Logit模型考察了金融知识对农户遭受金融诈骗损失的影响、异质性及其调节效应。研究发现,通过提升农户的金融知识,会有效降低其遭受金融诈骗损失的可能性。异质性结果表明,金融知识对金融诈骗损失的抑制作用在风险厌恶的农户中更加明显,但在不同年龄的农户间并无显著差异。调节效应表明,社会互动、信息关注和社会信任在金融知识和农户诈骗损失之间起显著负向调节作用。因此,建议加强农户金融知识水平,从而降低其遭受损失的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融知识 金融诈骗损失 稀有事件Logit模型 调节效应
下载PDF
过度自信与金融诈骗损失——来自中国家庭的经验证据 被引量:2
2
作者 贾男 《中国研究》 2022年第1期230-252,342-343,共25页
近年来金融诈骗现象日益严重,本文试图从个体心理层面解释家庭遭受诈骗损失的原因。利用中国家庭金融调查的微观数据,本文研究了过度自信对诈骗损失概率和损失金额的影响。在利用工具变量法克服了潜在的内生性偏误以及进行多种稳健性检... 近年来金融诈骗现象日益严重,本文试图从个体心理层面解释家庭遭受诈骗损失的原因。利用中国家庭金融调查的微观数据,本文研究了过度自信对诈骗损失概率和损失金额的影响。在利用工具变量法克服了潜在的内生性偏误以及进行多种稳健性检验之后,本文发现过度自信是导致金融诈骗损失的重要原因,对个体遭受诈骗损失的概率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但并不影响诈骗损失的金额。个体的金融知识对过度自信具有调节作用,金融知识将降低过度自信影响诈骗损失概率的程度。过度自信导致金融诈骗受损并不是由于个体的风险偏好差异,而是基于风险感知偏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度自信 诈骗损失 金融知识
下载PDF
我国中老年人遭受金融诈骗损失的影响因素探究 被引量:1
3
作者 吴晛 《市场周刊》 2022年第6期88-92,118,共6页
基于CHARLS 2018数据,并使用含样本选择性的Probit模型,考察研究了中老年人遭遇金融诈骗以及能否避免损失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中老年人认知能力的提高和抑郁情况的减少有助于其避免金融诈骗带来的损失。异质性分析表明,抑郁状况... 基于CHARLS 2018数据,并使用含样本选择性的Probit模型,考察研究了中老年人遭遇金融诈骗以及能否避免损失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中老年人认知能力的提高和抑郁情况的减少有助于其避免金融诈骗带来的损失。异质性分析表明,抑郁状况对中年人影响更大,而认知能力则对老年人更为关键。调节效应表明,互联网使用在认知能力和诈骗损失之间起显著性负向调节作用。建议实施合理的政策提高中老年人的认知能力,同时要注重结合传统视域外非认知因素的调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融诈骗损失 含样本选择的 PROBIT 模型 中老年人
下载PDF
居民金融素养与家庭诈骗损失 被引量:16
4
作者 刘阳 张雨涵 《消费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60-71,共12页
本文基于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的数据,采用工具变量法,从微观层面研究了居民金融素养对家庭遭遇诈骗产生损失概率的影响。研究发现:(1)居民金融素养水平的提高可以显著降低家庭因诈骗产生损失的可能性,即家庭具备的金融素养越多,越不... 本文基于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的数据,采用工具变量法,从微观层面研究了居民金融素养对家庭遭遇诈骗产生损失概率的影响。研究发现:(1)居民金融素养水平的提高可以显著降低家庭因诈骗产生损失的可能性,即家庭具备的金融素养越多,越不会在诈骗中受损。(2)家庭收入在居民金融素养和家庭诈骗受损概率关系中起显著负向调节作用,当家庭收入越高时,其在诈骗中遭受损失的可能性受居民金融素养水平的影响越小。进一步的异质性研究表明,金融素养对不同教育水平家庭诈骗受损概率都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但是影响效果存在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融素养 诈骗损失 风险防范
原文传递
低自我控制、生活方式暴露与诈骗被害--基于CHFS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夏一巍 陈卓 蒋霜 《犯罪研究》 2022年第4期40-50,共11页
本文基于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的数据,运用logistics回归分析方法和KHB法中介效应模型,尝试验证自我控制理论和生活方式暴露理论对我国居民诈骗被害的解释力,并探索两个理论之间是否存在中介机制。结论显示:一是低自我控制者遭受诈骗... 本文基于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的数据,运用logistics回归分析方法和KHB法中介效应模型,尝试验证自我控制理论和生活方式暴露理论对我国居民诈骗被害的解释力,并探索两个理论之间是否存在中介机制。结论显示:一是低自我控制者遭受诈骗被害的概率较高;二是经常从事风险生活方式的个体更容易遭受诈骗被害,但其仅对诈骗暴露存在正向影响,对诈骗损失概率无显著影响;三是自我控制理论和生活方式暴露理论之间存在一定中介效应,即“低自我控制→风险生活方式→诈骗被害”。但上述中介效应仅对诈骗暴露成立,对诈骗损失而言,并无显著中介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我控制理论 生活方式暴露理论 诈骗被害 诈骗暴露 诈骗损失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