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试析刑事司法腐败的当事人因素——以诉讼文化、诉讼心理为视角
1
作者 伍光红 张亮 《广西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7年第4期51-56,共6页
引发司法腐败的因素是多方面而且是复杂的,而当事人因素往往是容易被人忽视的一个因素。文章从诉讼文化和诉讼心理两个方面探寻了当事人与司法腐败存在的关联因素及其作用机制,并对此类因素的解决途径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司法腐败 当事人 诉讼文化 诉讼心理
下载PDF
医患纠纷的诉讼心理应用研究
2
作者 王晨霁 《鄂州大学学报》 2017年第6期85-87,共3页
法律心理作为社会心理的分支之一,可以看作是社会生活中自发产生的关于法律现象的感知、情绪和习性。当事人具有在诉讼活动中将各种心理博弈通过诉讼行为外化,并从某种程度上揭示各方诉讼主体在参与诉讼活动时的心理倾向性特征,因此,将... 法律心理作为社会心理的分支之一,可以看作是社会生活中自发产生的关于法律现象的感知、情绪和习性。当事人具有在诉讼活动中将各种心理博弈通过诉讼行为外化,并从某种程度上揭示各方诉讼主体在参与诉讼活动时的心理倾向性特征,因此,将心理学引入到诉讼法学领域来研究医患诉讼关系人主观心理品质与客观诉讼条件对其诉讼认知、动机、态度和情感的影响作用,可以为不同关系人之间的心理沟通、应对、对抗以及这种心理的改善提供依据,从而激发法治对医患双方诉讼主体心理的正效应,达到控制、矫治不良诉讼心理和行为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诉讼心理 医患纠纷 法治
下载PDF
医患纠纷主体之诉讼心理研究
3
作者 王晨霁 《医学与法学》 2016年第2期81-83,共3页
医患纠纷产生的原因有很多,解决方式也各异,参与其中的各方主体在纠纷产生、发展、解决的过程中更是各有其特殊性。本文研究医患诉讼中各主体诉讼心理的特殊性、诉讼行为与诉讼心理之间的关系,通过揭示医患纠纷诉讼中各主体的诉讼心理... 医患纠纷产生的原因有很多,解决方式也各异,参与其中的各方主体在纠纷产生、发展、解决的过程中更是各有其特殊性。本文研究医患诉讼中各主体诉讼心理的特殊性、诉讼行为与诉讼心理之间的关系,通过揭示医患纠纷诉讼中各主体的诉讼心理和预见各主体的诉讼行为,以寻求控制、矫治不良的诉讼心理与行为之途径与方法,以期于实践中有助于医患关系的和谐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患纠纷 诉讼心理 诉讼行为
下载PDF
突破心灵的壁垒——未成年人刑事案件诉讼心理求衡之路桥架构 被引量:1
4
作者 胡凤霞 《山东法官培训学院学报》 2012年第3期47-51,共5页
未成年被告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尚未完全形成,心理偏差易于纠正,适时、适当的心理矫正可以促其突破心灵壁垒,以健康的心态重新回归社会。本文从探究未成年人犯罪的心理渊源入手,逐次解析庭审参与者的诉讼心理,找出心理趋同点和交互... 未成年被告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尚未完全形成,心理偏差易于纠正,适时、适当的心理矫正可以促其突破心灵壁垒,以健康的心态重新回归社会。本文从探究未成年人犯罪的心理渊源入手,逐次解析庭审参与者的诉讼心理,找出心理趋同点和交互区,探讨法官在把握庭审参与者诉讼心理的基础上,如何利用审判技巧与方法选择实现各方诉讼心理平衡,从而作出有利于未成年人健康发展的裁判结果,并对未成年罪犯的再犯预防和未成年人去犯罪化提出开放性看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未成年人 诉讼心理 求衡 心理矫正
下载PDF
进城务工人员的民事诉讼心理探析
5
作者 张吉奎 付英波 《山东法官培训学院学报》 2015年第1期51-55,共5页
当事人的民事诉讼心理研究是推进民事诉讼法学发展的重要课题之一。作为民事诉讼中的特殊群体,进城务工人员因其特有的生存工作环境、教育背景和思维方式等因素共同发酵而催发出独特的诉讼心理状态及变化。本文以审判中的各个阶段为主线... 当事人的民事诉讼心理研究是推进民事诉讼法学发展的重要课题之一。作为民事诉讼中的特殊群体,进城务工人员因其特有的生存工作环境、教育背景和思维方式等因素共同发酵而催发出独特的诉讼心理状态及变化。本文以审判中的各个阶段为主线,探讨进城务工人员的民事诉讼心理现状及原因,结合基层法院的司法实践,总结其诉讼心理所呈现的规律趋势,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关指导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诉讼心理 务工人员 诉讼阶段 对策
下载PDF
民事案件当事人诉讼心理初探
6
作者 夏伯先 李建强 《镇江学刊》 2000年第2期51-53,共3页
关键词 民事案件 当事人 诉讼心理 民事诉讼
下载PDF
诉讼病态现象与司法矫治之策——基于民事案件的心理学剖析 被引量:1
7
作者 李乾 《行政与法》 2017年第7期99-108,共10页
本文结合真实案例中存在的诉讼病态现象,从社会心理学(含法律心理学)及变态心理学的"态度———行为"理论、"刻板印象"理论、"偏见"理论、"攻击行为"理论、"学习模仿"理论以及"... 本文结合真实案例中存在的诉讼病态现象,从社会心理学(含法律心理学)及变态心理学的"态度———行为"理论、"刻板印象"理论、"偏见"理论、"攻击行为"理论、"学习模仿"理论以及"诈病症候群"等心理学基础理论来研究、探讨诉讼病态的症状与成因问题。认为法庭应通过心理学于诉讼中的运用、诉审商谈理念的引入以及诉讼秩序控制权的复归,创建一种新型的法官与当事人关系——在通过诉讼秩序控制权增大法官权力的同时以诉审商谈的方式促进对话机制的形成,并鼓励法官利用诉讼控制权来调节商谈对话的节奏,矫治病态的诉讼心理,培养健康的诉讼心理,进而养成良性、规范的诉讼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诉讼病态 诉讼心理 诉审商谈 司法矫治
下载PDF
认真对待诉讼心理——论“案结事了”语境下我国诉讼辅导制度的重塑 被引量:3
8
作者 刘楠 《法律适用》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83-87,共5页
中国法院2011年的案件上诉率为25.12%.申诉率为1.01%,信访投诉率为1.36%,考虑到全国近千万件的案件总数,25.12%的上诉率、1.01%的申诉率和1.36%的信访投诉率及其隐含的案结事未了的纠纷解决成本显然不是一个小数。本文... 中国法院2011年的案件上诉率为25.12%.申诉率为1.01%,信访投诉率为1.36%,考虑到全国近千万件的案件总数,25.12%的上诉率、1.01%的申诉率和1.36%的信访投诉率及其隐含的案结事未了的纠纷解决成本显然不是一个小数。本文试图从诉讼,15、,理的角度来对纠纷解决、案结事了提供一个新视角,并主张通过建立全面、中立、多元的诉讼辅导制度来促进最大限度的案结事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诉讼心理 制度 辅导 语境 纠纷解决 中国法院 投诉率 申诉
原文传递
中华传统文化中“贱、厌、耻诉讼”心理的形成原因及其消解
9
作者 孙绪兵 《社科纵横》 2018年第2期111-114,共4页
中国封建时期由于民众轻视、厌恶法律,加之一些重要思想和言论的消极影响,特别是不合理的司法实践的直接作用,最终促成了中华民族的民族性"贱、厌、耻诉讼"心理。这种民众法律心理客观上十分不利于我国法律的适用及国民法律... 中国封建时期由于民众轻视、厌恶法律,加之一些重要思想和言论的消极影响,特别是不合理的司法实践的直接作用,最终促成了中华民族的民族性"贱、厌、耻诉讼"心理。这种民众法律心理客观上十分不利于我国法律的适用及国民法律信仰的形成、法治中国的建设。解铃还须系铃人。为消解这种心理,我们务必对促成这种心理形成的三方面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具体而言,就是要:在法治教育中,大力宣传"重视、喜欢现行法律本身",辩证分析曾对这种心理的形成产生了重要影响的一些思想和言论,特别是通过古今司法实践情况的比较,彻底纠正"贱、厌、耻诉讼"心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 诉讼心理 形成原因 消解
下载PDF
论中国传统诉讼法律文化中的调解制度 被引量:5
10
作者 夏民 刘同君 《学海》 2000年第6期108-110,共3页
关键词 中国 诉讼法律文化 "无诉"思想 诉讼心理 调解制度
下载PDF
诉讼文化论
11
作者 焦盛荣 《社科纵横》 2000年第2期48-50,共3页
关键词 诉讼文化 诉讼机制 诉讼文化心理 价值观念
下载PDF
关于诉讼当事人心理疏导服务的思考 被引量:1
12
作者 姚铸 周丽 《法律适用》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12-115,共4页
诉讼心理是诉讼中不同主体围绕实体利益和程序权益争讼的内心活动和心理表征,具有相对独立性、不同程度的依附性和对抗性三个显著特征。司法实践中,主要表现为强烈的"知情渴望"、熟人社会中的"面子心理"、涉法信访... 诉讼心理是诉讼中不同主体围绕实体利益和程序权益争讼的内心活动和心理表征,具有相对独立性、不同程度的依附性和对抗性三个显著特征。司法实践中,主要表现为强烈的"知情渴望"、熟人社会中的"面子心理"、涉法信访中的"较真"心理以及未成年犯罪案中的不成熟心理四种形式。对此,我们建议,要坚持充分保障诉讼知情权、统筹诉的利益与诉讼心理、注重程序价值的发挥等原则,积极开展诉讼心理疏导服务。而且,要进一步强化诉讼心理疏导意识,提高诉讼心理疏导能力,并努力健全完善诉讼心理疏导工作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诉讼心理 以人为本 诉讼心理疏导服务
原文传递
刑事证人出庭制度初探
13
作者 吴新华 刘振华 《南阳师范学院学报》 CAS 2004年第2期25-28,共4页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明确规定了证人有作证的义务,证人证言必须在法庭上经过公诉人、被害人和被告人、辩护人双方讯问、质证,听取各方证人的证言并且经过查实以后,才能作为定案的依据。然而,诸多原因使证人及证人证言在刑事诉...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明确规定了证人有作证的义务,证人证言必须在法庭上经过公诉人、被害人和被告人、辩护人双方讯问、质证,听取各方证人的证言并且经过查实以后,才能作为定案的依据。然而,诸多原因使证人及证人证言在刑事诉讼中缺乏规范性、法律性,导致在刑事司法实践中,证人出庭作证率非常低。本文拟就刑事证人出庭作证的现状与原因,以及如何完善我国刑事证人出庭制度等相关问题进行初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刑事诉讼 中国 证人出庭制度 权利保障 诉讼心理
下载PDF
我国弱势群体的民事诉讼法保护
14
作者 刘加良 侯艳芳 《天津律师》 2004年第1期14-15,共2页
伴随着中国社会由传统乡土型样向现代文明型样的剧烈过渡和利益的重新配置与整合,弱势群体的保护问题逐渐被给予更多的关注,缘在这一问题关系到社会正义和效率的实现,关系到社会风险的防范和消除,关系到社会稳定的维持与增进。在民... 伴随着中国社会由传统乡土型样向现代文明型样的剧烈过渡和利益的重新配置与整合,弱势群体的保护问题逐渐被给予更多的关注,缘在这一问题关系到社会正义和效率的实现,关系到社会风险的防范和消除,关系到社会稳定的维持与增进。在民事诉讼法的视野内,弱势群体的保护问题体现在对过程正义的底线的坚持上和对结果正义的最可能的努力追求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弱势群体 民事诉讼 中国 诉讼行为能力 诉讼心理素质
原文传递
民事诉讼证明与法官释明之厘清 被引量:4
15
作者 程春华 《法律适用》 北大核心 2010年第Z1期94-97,共4页
民事诉讼之胜败,似取决于法官之事实认定:但法院所认定之事实,都属于过去的历史事实。既然是过去的历史事实,不但在本质上已具有复制的不可能性,而且在有限的时间及证据资料,所能发现之事实,仅能达到接近真实的程度。大陆法系国家或地... 民事诉讼之胜败,似取决于法官之事实认定:但法院所认定之事实,都属于过去的历史事实。既然是过去的历史事实,不但在本质上已具有复制的不可能性,而且在有限的时间及证据资料,所能发现之事实,仅能达到接近真实的程度。大陆法系国家或地区认定事实有关之证据的取舍及证据的评价,则委由法官的自由心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事诉讼证明 诉讼心理 释明权 证明对象 证据法学 证据学 法官释明 证明主体 阐明权 变更诉讼请求 审理对象 法院 司法机关 当事人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