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DCA在提高住院病案首页主要诊断编码正确率上的应用 被引量:1
1
作者 李迎春 《中国病案》 2024年第1期17-18,21,共3页
目的查找住院病案首页主要诊断选择和编码错误的类型和原因,使用PDCA循环法提高住院病案首页主要诊断选择及编码正确率。方法随机抽取2021年6月1日-2021年6月30日出院的300份病案为对照组,经过PDCA循环后,再次随机抽查2022年1月1日-2022... 目的查找住院病案首页主要诊断选择和编码错误的类型和原因,使用PDCA循环法提高住院病案首页主要诊断选择及编码正确率。方法随机抽取2021年6月1日-2021年6月30日出院的300份病案为对照组,经过PDCA循环后,再次随机抽查2022年1月1日-2022年1月31日出院的300份病案为观察组,对比PDCA管理前后主要诊断选择正确率和主要诊断编码正确率。结果PDCA前临床主要诊断选择正确率72.6%,主要诊断编码正确率为68.7%。主要诊断过于笼统、肿瘤病案主要诊断选择错误、多部位损伤编码错误是主要诊断编码错误的主要类型;临床医师主要诊断选择原则不清楚,编码员主要诊断选择原则理解不够透彻是主要诊断选择及编码错误的主要原因。经过PDCA循环后,临床主要诊断选择正确率和主要诊断编码正确率分别上升到85.3%和82.7%,经卡方检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运用PDCA循环法,对临床医师和编码员进行主要诊断选择原则的系统培训,要求编码员读病案,查找核对编码,和临床医师沟通,完善质控措施,可以提高主要诊断选择正确率和主要诊断编码正确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DCA 主要诊断编码正确率 持续改进
原文传递
主要诊断编码正确率自查与巡查效果评价
2
作者 赵佳 杨晓琳 徐长妍 《中国病案》 2023年第3期12-14,共3页
目的 通过分析某省目标医院主要诊断编码正确率自查与巡查结果,提出提高主要诊断编码正确率的有效改进措施。方法 选取12家目标医院,将2021年4月20日-12月17日3轮自查6900份病案与2轮巡查1159份病案的结果的4项指标进行横向与纵向对比... 目的 通过分析某省目标医院主要诊断编码正确率自查与巡查结果,提出提高主要诊断编码正确率的有效改进措施。方法 选取12家目标医院,将2021年4月20日-12月17日3轮自查6900份病案与2轮巡查1159份病案的结果的4项指标进行横向与纵向对比并分析。结果 目标医院自查与巡查的主要诊断编码4项指标均逐次提升,自查结果的4个指标第3轮较第1轮分别高出7.78%、9.30%、8.00%、0%,巡查结果的4个指标第2轮较第1轮分别高出9.79%、28.81%、11.47%、1.16%;自查结果普遍高于巡查结果,总体上,自查结果的4个指标较巡查结果分别高出21.43%、11.61%、19.09%、3.86%。结论 自查与巡查2种方式均可以提高目标医院的主要诊断编码正确率,自查的形式可实施性强,但对自查人员的能力要求高;巡查结果更加接近于目标医院的真实情况,但实施条件要求较高。医院自查与专家组巡查的联合方式能准确掌握提升全省医院的主要诊断编码水平,有的放矢地开展指导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要诊断编码正确率 自查 巡查 效果评价1
原文传递
“双循环”机制在提高住院病案首页主要诊断编码正确率中的应用
3
作者 刘锐 沈晓蓉 孔彬 《中国病案》 2024年第7期4-6,86,共4页
目的探讨“双循环”机制在提高住院病案首页主要诊断编码正确率中的应用,为有效提高主要诊断编码的正确率提供借鉴和参考。方法质控科牵头成立专家组,从病案系统中每月等距随机抽取15%的住院病案首页进行审核,其中2022年6月1日-2022年9... 目的探讨“双循环”机制在提高住院病案首页主要诊断编码正确率中的应用,为有效提高主要诊断编码的正确率提供借鉴和参考。方法质控科牵头成立专家组,从病案系统中每月等距随机抽取15%的住院病案首页进行审核,其中2022年6月1日-2022年9月30日作为实施前组共计2347份,有手术及操作1241份,2022年10月1日-2023年5月31日为“双循环”机制实施后组共计6737份,有手术及操作3625份。审核结果由质控科整理汇总,比较干预前后主要诊断编码正确率、临床医师和编码员相关监测质量指标。采用SPSS22.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双循环”机制实施后审核的6737份病案中,主要诊断编码正确6410份,正确率为95.15%,较实施前组的88.96%明显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施后组医师主要诊断填写缺陷率由13.98%下降至3.34%(P<0.05),编码员主要诊断编码不精确缺陷率由6.69%下降至2.88%(P<0.05)。结论某院充分发挥“双循环”叠加效应,优化编码工作流程,使临床医师和编码员快速熟悉并掌握主要诊断选择原则,有效降低和防范人为缺陷的发生,从而逐步提高住院病案首页主要诊断选择及编码正确率,具有现实及可操作性。但在制度建设、流程再造上还存在欠缺,尚需在实践中进一步优化和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循环 临床医师 编码 主要诊断编码正确率
原文传递
基于DRGs的病案编码质量监测实践与成效
4
作者 张婉萍 邓欣贤 邓锦冰 《中国卫生产业》 2022年第15期89-92,共4页
目的探讨当前基于疾病诊断相关分类(disease diagnosis related Classification,DRGs)的病案编码质量,并针对性提出质量监测建议,对比质量监测前后病案编码质量的差异,以期为提高医院病案编码工作的质量和效率提供理论基础与参考借鉴。... 目的探讨当前基于疾病诊断相关分类(disease diagnosis related Classification,DRGs)的病案编码质量,并针对性提出质量监测建议,对比质量监测前后病案编码质量的差异,以期为提高医院病案编码工作的质量和效率提供理论基础与参考借鉴。方法随机选择2018年12月—2020年12月佛山复星禅诚医院出院患者病案作为研究对象,其中2018年12月—2019年12月为干预前,共计1820份,2020年1—12月为干预后,共计1660份。统计干预前病案编码的准确性,分析编码错误原因。此外,为进一步提高病案编码工作质量,本研究针对性提出加大质控检查、建立奖惩制度以及增强人员培训等质量监测对策,并对比质量监测前后病案编码质量的差异。结果在核查的干预前的1820份病案中,诊断编码正确的病案数是1616份,错误的病案数为204份,正确率仅为88.8%。其中,涉及到手术治疗的病案数有1516份,手术编码正确率为86.9%(1318/1516)。此外,在实施针对性质量监测后,诊断编码正确率以及手术编码正确率均有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错编、漏填(编码问题)以及选错、漏填(医师填写问题)等现象发生率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贯彻落实加大质控检查、建立奖惩制度以及增强人员培训等质量监测手段,显著提高了病案编码的规范性及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疾病诊断相关分类(DRGs) 病案编码 质量监测 诊断编码正确率 手术编码正确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