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9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超越景观的“词”与“物”:中国当代电影中风景的三重演绎 被引量:1
1
作者 林静 《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AS CSSCI 2024年第1期152-163,共12页
中国当代电影关于风景的讨论,常从“寄情于景”等美学意境层面展开,显然这一向度未能言及风景的文化实践、视觉批判等多重面向。对“风景与电影”进行不同层面的分析发现尚未形成一定的研究体系。在中国当代电影中承担着多重话语实践,... 中国当代电影关于风景的讨论,常从“寄情于景”等美学意境层面展开,显然这一向度未能言及风景的文化实践、视觉批判等多重面向。对“风景与电影”进行不同层面的分析发现尚未形成一定的研究体系。在中国当代电影中承担着多重话语实践,影像中的风景既是“物”的呈现,又昭示着“词”的指向。当代电影中风景存在着三重演绎及其互动关系:作为“词”的风景,意在从人赋予“原初-大地”的主体意识、象征意涵、质料特质的“景”出发,探寻影像中的自身与主体隐喻之间的关联;作为“物”的风景,经由影像勾勒“器具-真实”的物之物象,来确认人与“世界”的连接;最后超越“词与物”的“真理-风景”,赋予了“我”与“世界”的“触媒”,是“敞开-境域”与想象能指。风景散溢在有限荧幕画幅内与无限延展空间外的双向维度上发出了超越“词”与“物”的影像表达与文化诘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 中国当代电影 景观
下载PDF
基于认知语言学视角的汉语同物异名新词语探析
2
作者 林丽莹 《现代语言学》 2024年第11期9-16,共8页
基于《新词语大词典(1978~2018)》的语料,本文对现代汉语同名异物新词语进行搜集、分类和深入研究,采用认知语言学的视角分析了同名异物新词语从生成到固化过程,发现同一事物以不同名称命名着眼于言语交际的需求,认知对事物多面性识解... 基于《新词语大词典(1978~2018)》的语料,本文对现代汉语同名异物新词语进行搜集、分类和深入研究,采用认知语言学的视角分析了同名异物新词语从生成到固化过程,发现同一事物以不同名称命名着眼于言语交际的需求,认知对事物多面性识解发挥着重要作用。Based on the corpus of New Words Dictionary (1978~2018), this paper collects, classifies and deeply studies the neologisms with the same name from generation to solidifica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ognitive linguistics, and finds that the same thing is named by different names, focusing on the needs of verbal communication. Cognition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multifaceted interpretation of thing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名 识解
下载PDF
诗歌书写有效性视角下词与物关系的建立——以汪抒诗集《初夏的鲸和少女》为例
3
作者 成立 《河池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12-20,共9页
诗歌书写中词与物关系的建立至关重要,而建立这一关系的方法,可以采用抽象的、具有纯粹能指意味的词语,或采用绝对能指之下的次级类属名词,也可采用有具体所指属性的地名、人名或时间节点等名词。无论使用哪一类词语,关键是要建立诗人... 诗歌书写中词与物关系的建立至关重要,而建立这一关系的方法,可以采用抽象的、具有纯粹能指意味的词语,或采用绝对能指之下的次级类属名词,也可采用有具体所指属性的地名、人名或时间节点等名词。无论使用哪一类词语,关键是要建立诗人作为书写主体的“心象”,并以之建构词-物间的“心境”、经验、感知和结构关系。词与物的关系表现的是诗人对于人与物、人与人以及人与世界的关系的感知、经验或思考,即生成物象进而生成心象的过程,是词-物关系的映照-看见过程,也是世界中存在的各种关系及其建构的“过程”的“揭示”过程。这一“过程”既可成为考察一首诗或一个诗人的书写“才能”的标准,也成为考察一首诗或一个诗人的书写的有效性的准则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系 心象 有效性 汪抒
下载PDF
福柯《词与物》中的“中国百科全书” 被引量:7
4
作者 车槿山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24-27,127,共5页
福柯在《词与物》的前言中引述了博尔赫斯曾提到的"某种中国百科全书"中的动物分类,并由此开始了他全新的哲学思考。中国学者对此做了不少论述和阐释,但思考一般都是从中西差异的角度切入,对福柯持一种批评态度。比如认为福... 福柯在《词与物》的前言中引述了博尔赫斯曾提到的"某种中国百科全书"中的动物分类,并由此开始了他全新的哲学思考。中国学者对此做了不少论述和阐释,但思考一般都是从中西差异的角度切入,对福柯持一种批评态度。比如认为福柯过分强调了中国文化的特殊性,强调了中西文化之间的差异性,忽略了文化的普遍性和可交流性,把中国视为与西方全然不同的他者,视为西方的对立物,这是一种猎奇,是一种西方式虚构,甚至是文化上的新殖民主义。本文就是对这些思考的再思考,通过对照博尔赫斯和福柯的著作中体现的思想,考察我们国内流行的观点是否合理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福柯 中国百科全书
下载PDF
从相似到表象:走向大写的构序——福柯的《词与物》的构序论解读 被引量:6
5
作者 张一兵 《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9-14,共6页
福柯认为,西方近代以来的文化史不是一个连续的总体历史进程,而是一个由知识型质性断裂生成的不同的词对物的构序图景。16世纪居主导地位的以相似性关联为中轴的传统知识型世界图景,在17世纪中叶被表象、语言、自然秩序和财富及交换理... 福柯认为,西方近代以来的文化史不是一个连续的总体历史进程,而是一个由知识型质性断裂生成的不同的词对物的构序图景。16世纪居主导地位的以相似性关联为中轴的传统知识型世界图景,在17世纪中叶被表象、语言、自然秩序和财富及交换理论为核心的古典知识型所替代。古典认识型的核心是给予世界一种新的有序性的科学,普遍的构序科学的前提,是表象的符号系统和能够让事物入序的同一性和差异性关联图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福柯《 知识型 相似性 表象 构序
下载PDF
后现代主义背景下的语言符号研究——读福柯的《词与物》有感 被引量:12
6
作者 于鑫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33-37,共5页
后现代主义思想家福柯的名著《词与物》充满着丰富的语言符号思想。把福柯的“知识型”转变理论与语言学的发展历史结合起来进行对比分析显示 ,“知识型”的根源在于对符号能指与所指之间不同关系的认识 ,每个时代的知识型都对语言学的... 后现代主义思想家福柯的名著《词与物》充满着丰富的语言符号思想。把福柯的“知识型”转变理论与语言学的发展历史结合起来进行对比分析显示 ,“知识型”的根源在于对符号能指与所指之间不同关系的认识 ,每个时代的知识型都对语言学的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语言学的发展与整个人文科学的走向是一致的。在后现代主义思想风起云涌的今天 ,语言符号研究也正面临着新的转型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福柯 语言符号 后现代主义 语言学 “知识型”转变理论
下载PDF
古典认识型:话语、自然和财富中的三种大写的构序——青年福柯的《词与物》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张一兵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38-46,共9页
青年福柯认为,17世纪出现的古典认识型在整个西方文化历史存在中建构了三种新的大写的有序:一是作为一门符号科学的普通语法,这是对话语活动的构序;二是重新确定"自然的连续性和错综复杂性"存在的自然史,这是向大自然立法的构... 青年福柯认为,17世纪出现的古典认识型在整个西方文化历史存在中建构了三种新的大写的有序:一是作为一门符号科学的普通语法,这是对话语活动的构序;二是重新确定"自然的连续性和错综复杂性"存在的自然史,这是向大自然立法的构序;三是"准许交换和确立起人们的需求或欲望之间的等值的符号的科学"——货币理论和价值理论,这是关于经济活动的构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福柯 古典认识型 表象 构序
下载PDF
现代认识型:大写的历史之发生——青年福柯的《词与物》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张一兵 《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24-33,共10页
在现代性认识型中,世界被重新构序了,这是一种被重新改写的大写的历史。18世纪财富分析消失的地方,经济过程通过生产及使生产成为可能的一切的周围重新聚集;古典认识型自然图表消失的地方,生物在生命之谜周围重新聚集;普通语法消失的地... 在现代性认识型中,世界被重新构序了,这是一种被重新改写的大写的历史。18世纪财富分析消失的地方,经济过程通过生产及使生产成为可能的一切的周围重新聚集;古典认识型自然图表消失的地方,生物在生命之谜周围重新聚集;普通语法消失的地方,语言在多样性的词形变化周围重新聚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福柯 现代认识型 大写的历史
下载PDF
“词与物”他说——福柯《词与物:人文科学考古学》的语言学启示 被引量:3
9
作者 谭业升 《山东外语教学》 2003年第3期62-64,80,共4页
本文以语言学研究的学科理念为立足点,重新探讨福柯的哲学著作<词与物:人文科学考古学>,指出它在语言观念研究和语言学的"考古"①研究方面可给我们提供的启示.
关键词 福柯 语言学“考古”研究
下载PDF
咏物:朱彝尊与乾隆词坛——从《茶烟阁体物集》到《和茶烟阁体物词》 被引量:6
10
作者 张宏生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7-13,共7页
朱彝尊的《茶烟阁体物集》对乾隆词坛的建构产生了重要影响。茹敦和的《和茶烟阁体物词》主要着眼于朱集延续《乐府补题》唱和、追求创作难度、追随特定的写艳风气三个方面,是清词走向学人词的重要表现之一。茹敦和对朱彝尊咏物词追求... 朱彝尊的《茶烟阁体物集》对乾隆词坛的建构产生了重要影响。茹敦和的《和茶烟阁体物词》主要着眼于朱集延续《乐府补题》唱和、追求创作难度、追随特定的写艳风气三个方面,是清词走向学人词的重要表现之一。茹敦和对朱彝尊咏物词追求传形、展露才学以及比兴寄托等特点都深有领会,但其学习或模仿并非亦步亦趋,而是努力表现出自己的个人特色。同时,乾隆年间朱彝尊的地位更加明确、稳定,茹敦和的和作不仅顺应了这一趋势,也促使朱词更加深入人心。在中国文学史上,唱和往往是引导探索深入、促进风格形成的重要方式和途径,乾隆词坛的唱和活动,在当时起到了重要作用。而茹敦和的这卷和作,也就具有了多重含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乾隆 朱彝尊 茹敦和 《茶烟阁体集》 《和茶烟阁体
下载PDF
主体性的人:一个晚近的历史建构事件——青年福柯《词与物》解读 被引量:1
11
作者 张一兵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20-24,共5页
福柯认为,作为主体而出现的人并非历来存在,而只是现代性认识型的特殊历史产物。现代性的人,在古典认识型的表象意义上只是一个空无,我们只有通过关于他的词、他的机体和他制造的客体才能靠近他,才能描绘他的面孔。这个新近被生成的人... 福柯认为,作为主体而出现的人并非历来存在,而只是现代性认识型的特殊历史产物。现代性的人,在古典认识型的表象意义上只是一个空无,我们只有通过关于他的词、他的机体和他制造的客体才能靠近他,才能描绘他的面孔。这个新近被生成的人在现代认识型中由四重规定性构成,即有限性、经验与先验、非思及起源。福柯断言,现代主体意义上的人,必定是一张在历史上必定被抹去的面孔。他还认为,人文科学如同人一样,并不是一种始终存在的东西,只不过也是一种19世纪以后出现的新事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福柯 现代认识型 主体性的人 人文科学
下载PDF
汉维语用品类名物词对释式释义方式的比较及归因
12
作者 孟彩霞 马燕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7期46-47,共2页
释义就是解释词语的意义,可分为正式释义与非正式释义。在此从汉维语比较的角度,对用品类名物词对释式释义方式进行了比较,并对其异同进行了归因分析。
关键词 用品类名 对释式 释义方式 比较 归因
下载PDF
英语无等值物词及其可译性探索
13
作者 徐天舒 《宜宾学院学报》 2004年第4期126-129,共4页
中西方在历史背景、社会习俗、宗教文化、意识形态等方面的差异为跨文化翻译提出了许多值得商榷的问题。无等值物词便是其中的一个方面 ,一些反映西方传统文化特色的词在汉语中几乎无对应或相近的表达方式。是否无等值物词真的属于不可... 中西方在历史背景、社会习俗、宗教文化、意识形态等方面的差异为跨文化翻译提出了许多值得商榷的问题。无等值物词便是其中的一个方面 ,一些反映西方传统文化特色的词在汉语中几乎无对应或相近的表达方式。是否无等值物词真的属于不可译之列 ?本文从翻译的定义与标准 ,人类语言与思维的共性和跨文化翻译的实践三方面论述了无等值物词翻译的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等值 文化内涵 可译性
下载PDF
舒哈特及“词与物”学派
14
作者 石树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 2014年第2期47-50,共4页
舒哈特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奥地利杰出的语言学家。以他的理论为基础创立的"词与物"学派是20世纪初期第一个旗帜鲜明地反对和批判青年语法学派理论与研究方法的学派,它打破了当时相对沉寂的语言学研究。舒哈特的著作反映了他... 舒哈特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奥地利杰出的语言学家。以他的理论为基础创立的"词与物"学派是20世纪初期第一个旗帜鲜明地反对和批判青年语法学派理论与研究方法的学派,它打破了当时相对沉寂的语言学研究。舒哈特的著作反映了他当时所处时代的语言科学研究状况,见证了新的科学方法的产生。他所提出的问题在20世纪语言学研究中得到了进一步的深入研究,他的理论观点过去和现在都被许多不同学派的语言学家所广泛引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舒哈特 ”学派 的关系 语言融合
下载PDF
“物名+颜色词”类造词法的认知研究
15
作者 罗菲 《红河学院学报》 2011年第1期75-77,共3页
造词法不仅是一种创造新词的方法,也是人们认识世界,表达世界的一种方式。"物名+颜色词"类造词法所创造的新词,也表示颜色,属于状态形容词,但它又有许多不同于其他颜色词及状态形容词的独有特色。细致分析这种不同,既有助于... 造词法不仅是一种创造新词的方法,也是人们认识世界,表达世界的一种方式。"物名+颜色词"类造词法所创造的新词,也表示颜色,属于状态形容词,但它又有许多不同于其他颜色词及状态形容词的独有特色。细致分析这种不同,既有助于我们对此类颜色词的理解与运用,又可以进一步剖析造词法的认知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名+颜色 认知 比喻造
下载PDF
现代汉语物色词和色物词的词法模式及相关问题 被引量:2
16
作者 倪志佳 《汉语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9-16,共8页
本文研究现代汉语中由"表物语素+表色语素"构成的两类复合词——物色词和色物词。文章的主要结论有:物色词和色物词的结构类型在本质上都是名名定中复合,二者的语义模式可以分别概括为"提示特征+颜色"和"提示... 本文研究现代汉语中由"表物语素+表色语素"构成的两类复合词——物色词和色物词。文章的主要结论有:物色词和色物词的结构类型在本质上都是名名定中复合,二者的语义模式可以分别概括为"提示特征+颜色"和"提示特征+有色物"。物色词的词法模式在现代能产性很强,但在历史上很晚才被大量应用;色物词的词法模式在现代能产性较弱,但在历史上很早就出现并被长期应用。两种词法模式背后存在着不同的认知机制,这使它们既相区别,又相联系。在少数情况下,二者会同时施用于一个语素组合,从而造成词法上的歧义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模式 认知机制 法歧义
下载PDF
一次未必讨好的妥协──简评《呼吸》中的词物分离现象 被引量:1
17
作者 郜元宝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1期70-71,65,共3页
一次未必讨好的妥协──简评《呼吸》中的词物分离现象郜元宝三年前,孙甘露告诉我他刚刚写完一部名叫《呼吸》的长篇,“里面兴许有点新东西。”经过一番曲折,这本书终于由《花城》出版,属《先锋长篇小说丛书》之一种。作者赠书时,... 一次未必讨好的妥协──简评《呼吸》中的词物分离现象郜元宝三年前,孙甘露告诉我他刚刚写完一部名叫《呼吸》的长篇,“里面兴许有点新东西。”经过一番曲折,这本书终于由《花城》出版,属《先锋长篇小说丛书》之一种。作者赠书时,又对我小声念叨,说比起他以前的小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言狂欢 孙甘露 先锋小说 现实叙事 语言革命 信使 长篇小说 分离现象 郜元宝
下载PDF
词与物──有关于坚写作的讨论 被引量:1
18
作者 汪政 晓华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50-57,共8页
关键词 于坚 日常生活 诗到语言为止 汉语诗歌 第三代诗歌 卡夫卡 质” 散文写作 海德格尔
下载PDF
东西方对“词”与“物”关系的历史理解
19
作者 田莉莉 《理论观察》 2012年第2期121-122,共2页
"词"与"物"的关系问题在早期的中西方文化中就已经开始引发人们思考,但真正带来讨论热潮的是法国哲学家福柯。福柯在他的著作《词与物——人文科学考古学》中详细阐述了不同历史时期"词"与"物"... "词"与"物"的关系问题在早期的中西方文化中就已经开始引发人们思考,但真正带来讨论热潮的是法国哲学家福柯。福柯在他的著作《词与物——人文科学考古学》中详细阐述了不同历史时期"词"与"物"的关系变化。福柯的解读不仅丰富了人们对"词"与"物"两者关系的认识,而且也激起了人们探讨两者元初形态与关系的兴趣。与此同时,两者相互之间关系产生的原因也越来越被人所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系 历史理解
下载PDF
诗词与物理教学 被引量:2
20
作者 丁成 《甘肃教育》 1997年第3期43-43,共1页
诗词与物理教学□榆中县一中丁成中国是一个诗词的王国。诗词不仅给人带来艺术享受,而且在一些作品中还包含有一定的物理知识。利用这宝贵的财富,在物理教学中插入诗词,定能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一、利用诗词引入物理概念,可使学生... 诗词与物理教学□榆中县一中丁成中国是一个诗词的王国。诗词不仅给人带来艺术享受,而且在一些作品中还包含有一定的物理知识。利用这宝贵的财富,在物理教学中插入诗词,定能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一、利用诗词引入物理概念,可使学生兴趣盎然,气氛活跃。例如,在讲到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理教学 理概念 理知识 空间运动 中国诗 受力分析 《望庐山瀑布》 宋代诗人 《枫桥夜泊》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