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词语拾零(十三):“包揽”词义衍变及其用法商榷
- 1
-
-
作者
曹霞
-
机构
江苏通州高级中学
-
出处
《中学语文教学》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43-43,共1页
-
文摘
本刊“语言知识与教学”栏目开辟于1994年,至今已历十载。十年中,这个栏目得到了广大读者的热心支持与帮助,前后几任编辑尽心尽力,为中学语言文字教学工作提供了一个探讨的园地。自2004年1月,本刊为适应新的教学形势调整栏目,“语言知识与教学”取消。考虑到语言文字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自本期始,我们在“备课平台”栏目中辟出“语言大观”子栏目,专门刊载有关中学语言文字教学的各类文章。栏目编辑诚挚欢迎老师们赐稿。文章力求内容充实,文字规范,行文流畅,富于创新。电子文稿和纸介文稿均可,本栏目编辑电子信箱:dachang@public3.bta.cet.
-
关键词
词义衍变
“包揽”
现代汉语
语境
-
分类号
H136
[语言文字—汉语]
-
-
题名论汉语合成词的形成与词义衍变
被引量:4
- 2
-
-
作者
方平权
-
机构
湛江师范学院中文系
-
出处
《语文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40-43,共4页
-
基金
湖南省社科规划"语言变易及其应用"项目的资助(立项批准号:(2000)23号A133)
-
文摘
文章讨论了汉语合成词的形成给单音节词词义带来的影响,并对由此所形成的词义的衍生、同化、失落和转移等词义变化的动因作了相应的分析。
-
关键词
合成词
语素
词义衍变
-
分类号
H136
[语言文字—汉语]
-
-
题名“哕”义衍变考
被引量:9
- 3
-
-
作者
李玉清
-
机构
山东中医药大学文献研究所
-
出处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2期108-110,共3页
-
基金
山东省教育厅"两宋名家集方整理研究"(鲁教科字[2002]2-42)
-
文摘
通过考证,指出"哕"义古今词义有异。先秦至两汉间,"哕"义为声徐有节的声音、呃逆及深暗貌;南北朝当是"哕"字义衍变之始,唐时"哕"既有"呕"义,也有"呃逆"义;宋金元时民间以"哕"为"干呕"义,"哕"之古义"呃逆"为"咳逆、呃"所替代;明清以降,有的医家甚至不知"哕"之古义为"呃"者。
-
关键词
哕
词义衍变
呃逆
干呕
-
Keywords
meanings of 'yue'
change of meaning
hiccup
vomiturition
-
分类号
R22
[医药卫生—中医基础理论]
-
-
题名“臭”的形义衍变考论——兼释“三嗅而作”
- 4
-
-
作者
李志文
-
机构
西南民族大学
-
出处
《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2016年第3期115-118,共4页
-
文摘
"臭"在古代作动词表示"用鼻子闻",作名词表示"气味、味道、香气、恶臭"等。本文将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从历时和共时的角度对"臭"的词义衍变做全面的考察,同时窥探词义变化与字形变化的关系。再基于"臭"词义衍变考辩的结论,对《论语·乡党》中"三嗅而作"之本义进行辨析,进而为形体与词义衍变关系提供实际例证。
-
关键词
臭
词义衍变
字形变化
三嗅而作
-
Keywords
Xiu
development of the word meaning
font change
San Xiu Er Zuo
-
分类号
H139
[语言文字—汉语]
-
-
题名中外英语一词多义的认知研究综观
被引量:3
- 5
-
-
作者
陆国君
-
机构
南通大学外国语学院
-
出处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3期24-30,共7页
-
文摘
一词多义的认知研究从根本上解决了传统语言理论无力解释的多义现象。本文回顾了迄今为止从认知角度对一词多义现象所作的考察和研究,分别从研究对象(词类及词项)、衍变方式、词义拓展机制、研究手法等方面梳理出已有的研究成果,旨在揭示一词多义的发生和衍变机制,并试图发现现有研究中仍然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为后续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
-
关键词
一词多义
词义衍变
认知研究
综观
-
Keywords
polysemous words
semantic change
cognitive research
overview
-
分类号
H0
[语言文字—语言学]
-
-
题名秦汉时代的“艺”和“六艺”
被引量:4
- 6
-
-
作者
徐建委
-
机构
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
-
出处
《艺术学研究》
2022年第2期21-30,共10页
-
基金
“古文字与中华文明传承发展工程”
中国人民大学比较文明跨学科重大创新平台资助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早期经典文本的形成、流变及其学术体系建构研究”(项目批准号:21&ZD252)阶段性成果。
-
文摘
《周礼·保氏》中述及的“六艺”并不是一个专有的名词,它和当时常用的术语“六艺”并不是一个概念,讨论学术史意义上的“六艺”,《周礼》之“六艺”不应成为干扰因素。“艺”本技艺之义,“六艺”除了指六经外,在西汉以前更多地被用来表示基于六经的治国之术,故其取义仍是来自“艺”的固有含义。东汉以后,艺术一词开始出现,最初与方术同义。北宋时代,绘画、射艺、棋类和占筮在目录学上被归为艺术类。经过不同历史时期的演变,至清代,书画成为艺术类文献的主体。因此,今天所用“艺术”一词虽然是一个日译词,但其特点与同为日译词的“文学”并不相同,日本学者选择以“艺术”来译ART,与这个字的汉语语义有密切关系,它在18世纪以后的词义正好可以对应19世纪以后的ART。
-
关键词
艺
六艺
艺术
词义衍变
翻译
-
分类号
J120.9
[艺术—艺术理论]
K232
[历史地理—中国史]
-
-
题名从“逛”新义产生的衍生路径看新词语产生的理据
- 7
-
-
作者
曾为康
张延成
-
机构
武汉大学文学院
-
出处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2年第1期135-139,共5页
-
文摘
近年来,“逛”经常出现在互联网语境中,并为人们广泛使用。我们通过对相关语料的搜集、整理和分析,观察到“逛”出现了大量超常组配现象,认为其已衍生出新的语义。为揭示“逛”词义演变现象背后的规律,本文试图从语用学和认知语言学的角度解释“逛”衍生义与本义的语义特征,探讨“逛”新义的衍生机制与动因,帮助人们了解汉语语义衍生背后深层的逻辑。
-
关键词
逛
词义衍变
一词多义
隐喻
-
Keywords
guang
evolution mechanism
polysemy
metaphor
-
分类号
H136.1
[语言文字—汉语]
-
-
题名古汉语动词兼具反向意义现象探讨
- 8
-
-
作者
贾国新
-
出处
《天中学刊》
1993年第3X期24-28,共5页
-
文摘
在古汉语里,有时在不同的语境中一个动词可以表达一对反向意义。这种现象是词义在衍变发展过程中,或成于同一语源的分化,或就于词义的消长引申,或因于先秦语法的使动用法。
-
关键词
古汉语
动词
反向意义
词义衍变
-
分类号
G64
[文化科学—高等教育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