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平潭、福清词明戏和词明线戏源流与“非遗”保护探讨
1
作者 叶明生 《福建艺术》 2024年第1期24-32,共9页
词明戏,是福州地区历史上流行的戏曲剧种。于明中叶由浙江余姚一带传入平潭、福清等地,系融合昆、弋、余姚诸腔,属正字(官音)与白字(平讲)并存的地方剧种,有人戏和偶戏两种演出形态,当地人称之词明戏与词明线戏。清末民初,由于京剧与闽... 词明戏,是福州地区历史上流行的戏曲剧种。于明中叶由浙江余姚一带传入平潭、福清等地,系融合昆、弋、余姚诸腔,属正字(官音)与白字(平讲)并存的地方剧种,有人戏和偶戏两种演出形态,当地人称之词明戏与词明线戏。清末民初,由于京剧与闽剧盛行,致使词明戏受到冲击而趋于衰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方剧种 曲剧种 词明戏 闽剧 平潭 浙江余姚 中叶
下载PDF
平潭、福清词明戏和词明线戏考察活动及学术研讨会综述
2
作者 杨榕 《福建艺术》 2024年第1期37-40,共4页
词明戏、词明线戏均为福建的珍稀剧种之一,起源于明中后期,是个多声腔的特有剧种,流行于闽中的平潭、福清、长乐等地,清乾嘉年间是其发展的鼎盛期,迄至清末民初,在闽剧、京剧的冲击下处于衰微状态。新中国成立后,在党的戏曲遗产挖掘、... 词明戏、词明线戏均为福建的珍稀剧种之一,起源于明中后期,是个多声腔的特有剧种,流行于闽中的平潭、福清、长乐等地,清乾嘉年间是其发展的鼎盛期,迄至清末民初,在闽剧、京剧的冲击下处于衰微状态。新中国成立后,在党的戏曲遗产挖掘、保护方针指引下,于20世纪五六十年代得到挖掘抢救,记录保存一批剧目和曲谱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词明戏 记录保存 平潭 闽剧 鼎盛期 中后期 20世纪五六十年代 乾嘉年间
下载PDF
福清古老线戏“词明戏”之曲牌分析及其运用——以《新水令》及《天官》选段《天官叹四门子》为例
3
作者 陈奕君 《音乐大观》 2014年第1期74-75,共2页
"词明戏"是流传于东南沿海的福清,平潭等地的古老线戏剧种。由于地域局限性,使得福清"词明戏"依旧保持原来的表演形式和表演形态。本文根据查阅现存史料和采访民间艺人的录音整理,对福清"词明戏"的曲牌... "词明戏"是流传于东南沿海的福清,平潭等地的古老线戏剧种。由于地域局限性,使得福清"词明戏"依旧保持原来的表演形式和表演形态。本文根据查阅现存史料和采访民间艺人的录音整理,对福清"词明戏"的曲牌做了简要的分析,并得以反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福清 词明戏 历史 曲牌分析 运用
原文传递
词明戏
4
作者 林乐艳 《福建乡土》 2019年第4期46-47,共2页
"汉代名臣,终年汤化身,蟠桃已熟,摘来献神仙……"这是词明戏《八仙》里的一句经典唱段,悠悠唱腔令人沉醉。词明戏原名"高腔",系明末清初弋阳腔流行平潭、福清、长乐后与当地"白字"曲调结合发展而成。它... "汉代名臣,终年汤化身,蟠桃已熟,摘来献神仙……"这是词明戏《八仙》里的一句经典唱段,悠悠唱腔令人沉醉。词明戏原名"高腔",系明末清初弋阳腔流行平潭、福清、长乐后与当地"白字"曲调结合发展而成。它是平潭最古老的戏曲剧种,比"闽剧"传入时间要早将近200年,包含了提线木偶戏、人演词明戏、手动布偶戏三种形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提线木偶 曲剧种 词明戏 经典唱段 闽剧 平潭 弋阳腔 高腔
原文传递
戏曲之乡——福建
5
作者 姚征人 《上海戏剧》 1981年第4期58-59,共2页
不久前我们有幸去福建闽南一带学习取经,目睹该省戏曲活动繁荣景象,深有所感。福建,人称戏曲之乡,真是不虚此言,我们仅走了福州、厦门两个市,以及莆田、仙游、晋江、龙溪地区等几个地方,看了六个剧种的演出,访问了各地文化局和一些剧团... 不久前我们有幸去福建闽南一带学习取经,目睹该省戏曲活动繁荣景象,深有所感。福建,人称戏曲之乡,真是不虚此言,我们仅走了福州、厦门两个市,以及莆田、仙游、晋江、龙溪地区等几个地方,看了六个剧种的演出,访问了各地文化局和一些剧团,首先使我们惊诧的是福建的剧种之多,令人瞠目。光闽南一带,就有五大剧种,从福州、宁德一带用福州方言的有闽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专业剧团 福建闽南 三角 梅林 词明戏 炼印 春草闯堂 连升三级 游春 打城
下载PDF
“江湖班”与闽剧江湖戏——兼论“江湖十八本”与闽剧传统剧目的关系
6
作者 王晓珊 《戏曲研究》 CSSCI 2014年第2期122-137,共16页
在戏曲史中,那些冲州撞府的流动班社多被称为"江湖班"。"江湖"这种特殊的存在,对戏曲剧种发展最大的意义就是声腔的传播和剧目的移植。每个时代最流行的剧目都是流动班社的选择,在"江湖"这个范畴里,流行... 在戏曲史中,那些冲州撞府的流动班社多被称为"江湖班"。"江湖"这种特殊的存在,对戏曲剧种发展最大的意义就是声腔的传播和剧目的移植。每个时代最流行的剧目都是流动班社的选择,在"江湖"这个范畴里,流行剧目不断地添加和删除,逐渐沉淀下来的剧目足可以成为剧种的经典,从这些剧目流行变化中可以看到不同历史阶段声腔音乐、舞台表演的衍变,乃至不同时期戏曲观众审美和娱乐文化的发展。因此,凡研究剧种剧目,总是格外重视"江湖班"所带来的剧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湖班 曲史 卖水记 弋阳 兼论 曲观众 珍珠记 词明戏 金印记 三官堂
原文传递
是绊脚石,还是语言命脉
7
作者 邱剑颖 《戏曲研究》 2007年第2期352-362,共11页
地方戏曲以方言方音为载体演绎动人故事,这是中国戏曲绵延了千百年的艺术传统,也是世人惯常的戏曲审美心理定式。但由于方言(尤其是南方方言)鲜明的地域性在赋予各个剧种以独特的地域文化、地方韵味的同时。
关键词 地方 艺术传统 南方方言 弋阳 地方方言 湖南花鼓 魏良辅 审美心理 驻云飞 词明戏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