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毛南语词末鼻音和塞音与英语相关语音的对比分析
1
作者 银云忠 《河池学院学报》 2010年第1期43-45,共3页
对毛南语词末鼻音和词末塞音作一些粗浅的分析,指出毛南语词末鼻音和词末塞音的发音特点,并把它们与英语中与之相关的爆破音、鼻音进行比较。旨在通过这种比较,能使少数民族学生在学习英语时克服发音困难,树立学好英语的自信心。
关键词 毛南语 词末鼻音 词末塞音
下载PDF
鄂温克语辉方言词末短元音实验研究
2
作者 乌日格喜乐图 《满语研究》 2017年第2期14-19,共6页
鄂温克语■、■、■、u、■、i、I等7个短元音可出现在词末位置,随着音节个数的增加,词末位置出现的短元音个数和类型也减少,其中■、i、u等3个短元音最为活跃。词末位置部分短元音比较词首位置短元音,其舌位有央化趋势。音强最高峰值... 鄂温克语■、■、■、u、■、i、I等7个短元音可出现在词末位置,随着音节个数的增加,词末位置出现的短元音个数和类型也减少,其中■、i、u等3个短元音最为活跃。词末位置部分短元音比较词首位置短元音,其舌位有央化趋势。音强最高峰值出现在倒数第二音位置节上,音高峰值受词末音节类型和元音性质呈现不同分布模式,词末位置短元音具有音长自由延长趋势,但时长短于词末位置长元音音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温克语 短元音 词末元音
下载PDF
词末的辅音字母何时双写再加后缀
3
作者 梁龙发 《英语辅导(初一年级)》 2003年第5期19-19,共1页
词形变换是指把动词变成现在分词、过去式、过去分词(规则动词);把形容词、副词(规则词)变成比较级或最高级以及在某些词末加-er、-or、-ar、-en、-y等后缀构成一个新词时。
关键词 词末 辅音字母 双写 后缀 初中 英语
下载PDF
先词末词尾“■”的意义研究
4
作者 李银星 《韩国语教学与研究》 2017年第4期12-17,共6页
本文从历时和共时两个方面来研究韩国语先词末词尾"■"的意义。有些学者把"■""■"当中的"■"与先词末词尾"■"的意义等同看待,而本文则把他们视为有关联性意义的个别词尾来研究。... 本文从历时和共时两个方面来研究韩国语先词末词尾"■"的意义。有些学者把"■""■"当中的"■"与先词末词尾"■"的意义等同看待,而本文则把他们视为有关联性意义的个别词尾来研究。先词末词尾"■"在中世朝鲜语当中主要表示"过去",到近代之后转化成了"对过去认知""回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词末 过去 过去认知 回想 回忆
下载PDF
关于法语词典中的行末词的分隔问题
5
作者 郭可 《出版参考》 2020年第4期94-96,共3页
外文词典的行末词分隔是词典编纂者经常碰到但又容易忽略的问题,处理不好会直接影响词典的规范性。作者依据多年从事外语词典编辑编纂工作的实践,以法语词典为例,对外文词典行末词分隔产生的原因、分隔的依据和规则进行了系统阐述。
关键词 分隔 规则
下载PDF
名士才子,语本天然:尤侗《百末词》论
6
作者 何群 《安庆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年第2期38-43,共6页
清初文学家尤侗词集《百末词》在清初词坛独树一帜。词学观念上强调"道真性情"。创作上不以《花》《草》为宗。《百末词》艺术色彩鲜明:性情至真,感人至深;体物缘情,精切流丽;词风清新,自成一家。有论者认为《百末词》是《花... 清初文学家尤侗词集《百末词》在清初词坛独树一帜。词学观念上强调"道真性情"。创作上不以《花》《草》为宗。《百末词》艺术色彩鲜明:性情至真,感人至深;体物缘情,精切流丽;词风清新,自成一家。有论者认为《百末词》是《花间集》和《草堂诗余》的遗风,艺术成就不高,不是客观公正的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尤侗 《百 真性情 清新
下载PDF
通泰方言的小称变调残迹 被引量:5
7
作者 倪志佳 《语言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394-404,共11页
通泰方言中存在着一种特殊的词末变调现象,即部分多音节词的末字不论其单字调为何一律读作同上声一样的调值。文章首先以如皋(桃园)话为例对这一现象进行共时描写,然后考察它的地理分布状况,最后讨论其性质,认为词末变调是通泰方言早期... 通泰方言中存在着一种特殊的词末变调现象,即部分多音节词的末字不论其单字调为何一律读作同上声一样的调值。文章首先以如皋(桃园)话为例对这一现象进行共时描写,然后考察它的地理分布状况,最后讨论其性质,认为词末变调是通泰方言早期小称变调的残迹,并指出它形成的基础不是现在的儿尾,而是历史上的鼻音儿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泰方言 词末变调 小称变调
下载PDF
论尤侗《百末词》及其在清初的地位
8
作者 徐坤 《词学》 CSSCI 2014年第1期146-160,共15页
作为清初词坛一员老将,尤侗蹈续明词‘《花间》、《草堂》’之风<sup>[1]</sup>。以《百末词》为核心,其词情思丰厚,形式上亦流露出浓烈的才情化取向:体例选择上工于长调,词情稳称;描写技巧上描景摹物,穷形尽态,抒情方式上... 作为清初词坛一员老将,尤侗蹈续明词‘《花间》、《草堂》’之风<sup>[1]</sup>。以《百末词》为核心,其词情思丰厚,形式上亦流露出浓烈的才情化取向:体例选择上工于长调,词情稳称;描写技巧上描景摹物,穷形尽态,抒情方式上托物即景,情真意切;文辞风格上舞文弄才,游戏诙谐等等。尤侗之所以能于清初词坛占一席之地,原因至少如下:尤侗词学酬唱对象多为清初词坛风云人物,诸多交游于不同程度提高了其填词水准与词坛地位;尤侗为他人词集、词选作序、参阅、点评之数量庞杂,对于清代词学活动之繁荣发展起到重要推动作用;尤侗词作在清代词选中入选率颇高,足见清人对其词作成就及词坛地位之肯定;此外,时人关于尤侗词之评价多主肯定推赏,对其词坛声名亦有播扬之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尤侗 清初 才情化
原文传递
经典英文流行歌曲的押韵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程爱朋 《智库时代》 2020年第5期249-250,共2页
本文从押韵角度入手,尝试对百首经典英语歌曲的歌词押韵进行分类研究,并首次对其中一些押韵种类进行数据统计和分析。研究结果初步揭示了歌词押韵的一般规律,发现英文歌曲与英文诗在押韵方面的高度相似性和某些差异,期望为歌曲爱好者更... 本文从押韵角度入手,尝试对百首经典英语歌曲的歌词押韵进行分类研究,并首次对其中一些押韵种类进行数据统计和分析。研究结果初步揭示了歌词押韵的一般规律,发现英文歌曲与英文诗在押韵方面的高度相似性和某些差异,期望为歌曲爱好者更好地理解及欣赏英语歌曲提供一个全新的韵律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英文流行歌曲 押韵 诗歌 完全韵 头韵 元韵
下载PDF
尤侗詞補輯及校訂
10
作者 林玫儀 《词学》 CSSCI 2017年第1期120-173,共54页
尤侗(一六一八—一七○四),字同人,一字展成,號悔庵,又號艮齋,晚號西堂老人,江蘇長洲(今蘇州市)人,是清初重要的文學家,兼擅詩文、詞曲、書法,才名聞於朝野.尤侗詞集名《百末詞》,收入《西堂全集》中,其中五卷爲詞,第六卷則爲詞餘.詞以... 尤侗(一六一八—一七○四),字同人,一字展成,號悔庵,又號艮齋,晚號西堂老人,江蘇長洲(今蘇州市)人,是清初重要的文學家,兼擅詩文、詞曲、書法,才名聞於朝野.尤侗詞集名《百末詞》,收入《西堂全集》中,其中五卷爲詞,第六卷則爲詞餘.詞以小令、中調、長調分篇,合計三百又六首. 一九九四年南京大學編纂《全清詞·順康卷》,補入四首,其後出版《全清詞·順康卷補編》,又再補輯四首,至是尤侗詞作已有三百十四首,近年筆者由《艮齋倦稾詩集》中輯出詞作十九首,又自《哀絃集》中輯出一首,扣除一首已收入《全清詞·順康卷補編》者,其餘各書均未提及,可補尤氏詞作者仍有十九首之多.且因《艮齋倦稾》著録作品采編年體,此十九首詞俱可考知撰作年代,此點尤具意義.再者,尤侗詞亦刻入《國朝名家詩餘》及《名家詞鈔》中,然頗有異文;《西堂全集》有多種版本,亦良窳互見,其間或頗多舛誤.筆者因取各本加以校讀,提供正確而完整的資料,期能對尤侗詞學之研究有所裨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展成 悔庵 艮齋 西堂 全清詞
原文传递
尤侗词评辑录
11
作者 胡小林 《词学》 CSSCI 2008年第2期315-333,共19页
明末清初词坛名家众多,流派纷呈,词风嬗变之势孕育其中,尤侗为其参与者与见证者。尤侗(1618—1704),字同人,更字展成,号悔庵,晚号艮斋,又号西堂老人,江苏长洲(今吴县)人。少擅才名,寿高学赡,交游甚众,但文高于命,宦薄于名,词集有《百末... 明末清初词坛名家众多,流派纷呈,词风嬗变之势孕育其中,尤侗为其参与者与见证者。尤侗(1618—1704),字同人,更字展成,号悔庵,晚号艮斋,又号西堂老人,江苏长洲(今吴县)人。少擅才名,寿高学赡,交游甚众,但文高于命,宦薄于名,词集有《百末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尤侗 西堂 文高 留松 滿庭芳 蕙蘭芳引
原文传递
“Love” as the Key Word: New Sexual Morality and New Literature in the Late Qing and Early Republican Years(1900-1920)
12
作者 杨联芬 Chen Si 《Social Sciences in China》 2014年第4期65-82,共18页
Courtesy of translation, the word "love" (lian "ai 恋爱) entered the modem Chinese language in the early 20th century, leading to changes in the mode, experience, meaning and evaluation of "feelings between men ... Courtesy of translation, the word "love" (lian "ai 恋爱) entered the modem Chinese language in the early 20th century, leading to changes in the mode, experience, meaning and evaluation of "feelings between men and women" by virtue of this new nomenclature. The word entered public discourse and became the point of entry for new Chinese ethical construction, spawning a series of new moral propositions from the late Qing to the May Fourth Movement together with corresponding works of new literature. The "free marriage" advocated in the late Qing confirmed the modem consciousness of marriage premised on love and determined primarily by the will of the parties themselves, initiating a new style of civilized marriage. In the early Republican period, the word "love" was temporarily stigmatized in the course of sinicization, with the result that it was generally avoided in romance fiction. However, the widespread cult of the "spiritual character of love" in novels of tragic love laid the foundation for the emergence of"the sanctity of love" in the May Fourth period. The theory of love constructed at this time under the influence of Western theories made a subtle distinction between the "freedom of love" and "free love," reflecting the ideological divergence within the New Culture community. In terms of spatial imagery and descriptions of love, the pioneering creation of romantic literature during the May Fourth period deconstructed the patriarchal authority that suppressed individual freedom, undermining traditional morality and opening up new fields for literary expression. But since the one-dimensional pursuit of individual freedom also led to weaknesses such as superficial emotionalism, May Fourth romantic literature could not take the experiences and expression of love to a deeper leve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OVE late Qing and early Republican period new word new morality new literature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