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杨树达词汇训诂商榷三则
1
作者 卞仁海 《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3期101-103,共3页
对杨树达先生的词汇训诂提出三条商榷意见:(1)"螮蝀"不当拆骈为单;(2)"狱"不当训两犬相守;(3)"属"释义颇嫌附会。
关键词 训诂 杨树达 词汇训诂
下载PDF
论训诂二法之局限——以王叔岷《古籍虚字广义》中“以”犹“虽”、“与”为“其”为例
2
作者 王路宁 《湖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年第1期121-128,共8页
王叔岷《古籍虚字广义》一书阐发“新义”时多采用传统训诂二法“互文”及“异文”。“互文”的局限在于互训的两词应满足在句中句法分布相同的条件,不满足此条件的结论通常有误,如《广义》中释“以”犹“虽”有误;“异文”的局限在于... 王叔岷《古籍虚字广义》一书阐发“新义”时多采用传统训诂二法“互文”及“异文”。“互文”的局限在于互训的两词应满足在句中句法分布相同的条件,不满足此条件的结论通常有误,如《广义》中释“以”犹“虽”有误;“异文”的局限在于比对时的语句当选取同类型结构语句,而非仅选取描述同一事件的语句,否则结论一般有误,如《广义》中释“与”为“其”有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籍虚字广义》 王叔岷 互文 异文互训 词汇传统训诂
下载PDF
《右台仙馆笔记》之汉语史资料 被引量:1
3
作者 王其和 《蒲松龄研究》 2010年第2期153-160,共8页
古代的杂考笔记是训诂体式中的一种,其中保存了大量的汉语史资料。清代学者俞樾的《右台仙馆笔记》是一部重要的笔记小说,除了记载故事外,还记录了许多有关文字、语音、词汇训诂方面的资料。这些资料对汉语史的研究具有较为重要的价值。
关键词 右台仙馆笔记 文字 语音 词汇训诂
下载PDF
《扬州风月记》方言词考释及意义
4
作者 王祖霞 《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2期50-54,共5页
《扬州风月记》中不乏扬州方言词俗语。选取地域色彩浓厚之词进行诠释,以明该书在扬州方言及文化等方面研究的价值。
关键词 《扬州风月记》 方言词 词汇训诂 扬州方言 考释
下载PDF
释义两个逆序词 被引量:1
5
作者 刘彩玲 《太原大学教育学院学报》 2013年第2期71-74,共4页
"触恼"和"恼触"是同素逆序词,均源于汉译佛经。它们有四个义项:害;触犯、冒犯;招惹、扰乱;痛苦、烦恼。《汉语大词典》、《佛经词语汇释》等书在释义、举例等方面均有不妥之处,说明汉译佛经词汇研究是薄弱环节。汉... "触恼"和"恼触"是同素逆序词,均源于汉译佛经。它们有四个义项:害;触犯、冒犯;招惹、扰乱;痛苦、烦恼。《汉语大词典》、《佛经词语汇释》等书在释义、举例等方面均有不妥之处,说明汉译佛经词汇研究是薄弱环节。汉译佛经在词汇训诂、辞书编纂和汉语史研究等方面具有重要价值。大型语文辞书在释义、举例等方面应该源流并重、义项完备、释义精切、例证准确。编纂高质量的大型辞书,要对历代文献进行全面调查,并在此基础上科学地概括词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语史 汉译佛经 词汇训诂 触恼 恼触
下载PDF
《南海寄归内法传校注》补
6
作者 王绍峰 《古籍整理研究学刊》 2003年第2期46-48,共3页
本文从词汇训诂出发,对中华书局版王邦维先生的《南海寄归内法传校注》中的若干条校勘提出了补正意见。
关键词 《南海寄归内法传校注》 校勘 补正 词汇训诂
下载PDF
王力主编《古代汉语》注释质疑 被引量:1
7
作者 杨白云 《福建教育学院学报》 2001年第1期60-62,共3页
对王力主编的《古代汉语》一些注释,如《楚归晋知 》“臣不任受怨” 之“任”、《触龙说赵太后》“念悲其远也”之“念”、《寡人之于国也》“数罟不入 池” 之“ ”、《许行》“劳之来之”之“来”、《齐桓晋文之事章》“  若无... 对王力主编的《古代汉语》一些注释,如《楚归晋知 》“臣不任受怨” 之“任”、《触龙说赵太后》“念悲其远也”之“念”、《寡人之于国也》“数罟不入 池” 之“ ”、《许行》“劳之来之”之“来”、《齐桓晋文之事章》“  若无罪”之“若”、《不 龟手之药》“不能自举”之“举”、《五 》“皆非所持国”之“持”、《陈情表》“听臣微志” 之“听”、《喜雨亭记》“属客而告之”之“属”,提出质疑,详引前人训诂材料以论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训诂词汇、音韵、语法
下载PDF
《方言》“摧、詹、戾”释“至”考 被引量:1
8
作者 华学诚 《辞书研究》 2019年第5期1-12,121,共13页
《方言》“摧”“詹”“戾”三词均训为“至”,并被认定为“楚语”。“摧”之“至”义是由 “摧”的“推动”义引申而来的,“摧”释“至”无楚语特征;《诗》“先祖于摧”之“摧”当释为“灭 绝”“坠毁”。“詹”之本义为“多言”,从“... 《方言》“摧”“詹”“戾”三词均训为“至”,并被认定为“楚语”。“摧”之“至”义是由 “摧”的“推动”义引申而来的,“摧”释“至”无楚语特征;《诗》“先祖于摧”之“摧”当释为“灭 绝”“坠毁”。“詹”之本义为“多言”,从“詹”得声之字均与“至”义无关;训“至”之“詹”缘于 与“瞻”通用而沾染其义,“瞻”谓“至而视之”,“至”因到达顶点、到达尽头而引申为“极” 义;《诗》“六月不詹”古人训“至”训“瞻”,意义可通,但“詹”训“至”无楚方言特征。“戾”训 “至”,表达来到、到达之义,上古中古时期常见,亦无楚方言特征;“戾”训“至”的古注资料 中存在同训不同义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摧、詹、戾 楚语也” 《方言》 古词古义 训诂与历史词汇
下载PDF
试论古文字资料对上古汉语词汇研究的启示
9
作者 边田钢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71-184,共14页
古文字资料真实地保留着上古汉语文字构形、形义关系、辞例方面的原貌,对上古汉语词汇研究具有如下启示:古文字构形证据为训释词义提供线索;古文字形义关系为训释词义提供参证;出土文献辞例为判定词性和词义框定范围。处在出土文献与古... 古文字资料真实地保留着上古汉语文字构形、形义关系、辞例方面的原貌,对上古汉语词汇研究具有如下启示:古文字构形证据为训释词义提供线索;古文字形义关系为训释词义提供参证;出土文献辞例为判定词性和词义框定范围。处在出土文献与古文字资料不断涌现的当代,积极运用古文字资料进行上古典籍词汇研究是可行的,也是必要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古汉语 出土文献 古文字 词汇训诂 形义关系
原文传递
全国词汇训故诂学研讨会在济南召开
10
作者 杨振兰 《语文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34-34,共1页
关键词 全国词汇训诂学研讨会 济南市 山东大学 汉语 词汇 训诂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