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萨满:词语史与词语考古学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曲枫 《宗教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230-240,共11页
萨满概念自17世纪进入西方学术界,其含义一直随西方社会历史的变化而变化。本文采用考古地层学研究方法,将萨满概念视为考古地层中的器物,将不同时代视为不同的考古学地层,将不同时代的社会思想和观念视为出土器物的地层情境,探求萨满... 萨满概念自17世纪进入西方学术界,其含义一直随西方社会历史的变化而变化。本文采用考古地层学研究方法,将萨满概念视为考古地层中的器物,将不同时代视为不同的考古学地层,将不同时代的社会思想和观念视为出土器物的地层情境,探求萨满词语意义的历时性变化原因,进而揭露该术语本质上是一个由西方社会知识掌控的概念而非原生民族学概念。在结语中,作者强调通过重回田野来完成对萨满概念的重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萨满 词语考古 社会情境 萨满概念
原文传递
从白门到紫陌:“地”在文化史中的隐显与浮沉 被引量:3
2
作者 田晓菲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37-148,共12页
从南朝到唐代,建康/金陵和“江南”在话语层次上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建构过程。南朝诗歌通过对“金陵帝王州”的想象和对“江南佳丽地”的再现,逐渐把建康从偏安王朝的行政总部改变为帝国名都,经过唐代诗人的继承和发展,从而把建康写入文... 从南朝到唐代,建康/金陵和“江南”在话语层次上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建构过程。南朝诗歌通过对“金陵帝王州”的想象和对“江南佳丽地”的再现,逐渐把建康从偏安王朝的行政总部改变为帝国名都,经过唐代诗人的继承和发展,从而把建康写入文化版图,而“江南”的文化意义也逐渐和它的地理意义出现张力,甚至颠覆了它的地理意义。最后,通过对“紫陌”作出的词语考古,展示一个在南北朝时期曾真实存在的地点如何从文化版图上消失,从反面说明一个地方的文化历史和地理历史、社会历史的不同,以及它对文本特别是某些文本和某些体裁的依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康/金陵 东晋南朝 江南 词语考古 文化史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