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帝国主义”在清末中国:译介、认识与话语 被引量:8
1
作者 葛静波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72-179,198,共9页
二十世纪初,发源于欧洲的"帝国主义"一词经日本传入中国。得益于《清议报》,译自日本的帝国主义理论成为中国人最早接触"帝国主义"概念的开始,而浮田和民与幸德秋水的思想更在中国产生了广泛影响。在外来译介知识... 二十世纪初,发源于欧洲的"帝国主义"一词经日本传入中国。得益于《清议报》,译自日本的帝国主义理论成为中国人最早接触"帝国主义"概念的开始,而浮田和民与幸德秋水的思想更在中国产生了广泛影响。在外来译介知识的影响下,清末中国人开始对"帝国主义"的成因、特征、帝国主义国家、帝国主义侵略以及如何抵抗帝国主义等方面都有了较为深入的了解与认识,梁启超等人的言论更成为其时具有代表性的论述。在对"帝国主义"有所认识后,中国人将自身所面临的境遇与外来词语相结合,阐发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帝国主义话语体系。特别是在立宪派、革命派的政治论争中,夹杂进了丰富的"帝国主义话语"。在从译介、认识到话语利用的过程中,中国对于"帝国主义"的认识渐趋多元与复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帝国主义概念 词语译介 清末 帝国主义话语 革命派与立宪派论争 梁启超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