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0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国家形象构建下中国法律典籍译介规划研究
1
作者 岳靖峰 李双颖 郭洁 《重庆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5期34-39,127,128,共8页
国家形象是构成国家综合实力的基础,而中国法律典籍外译是自塑并传播中国国家形象的重要途径之一。长期以来,中国法律典籍译介的国家形象塑造功能未得到学界应有的关注,其研究也多局限于随机、自发式的个体翻译层面,难以对接国家战略、... 国家形象是构成国家综合实力的基础,而中国法律典籍外译是自塑并传播中国国家形象的重要途径之一。长期以来,中国法律典籍译介的国家形象塑造功能未得到学界应有的关注,其研究也多局限于随机、自发式的个体翻译层面,难以对接国家战略、满足社会需求。作为一种国家翻译实践,中国法律典籍的译介应被置于国家翻译规划的范畴下进行讨论,文章从基本规划、话语规划、教育规划、传播规划四个方面展开具体规划分析,希冀能为当代中国国家形象的自塑传播、对外话语体系建设、国家综合实力提升提供明确的目标和路径,推动国内相关研究深入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法律典籍译介 国家形象 国家翻译规划 软实力
下载PDF
翻译与国际传播研究的新成果——评《中国文学译介与中外文学交流——中国当代作家访谈录》
2
作者 王祖友 《浙江外国语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103-107,共5页
随着中国文化“走出去”战略的实施,中国文学译介与中外文学交流成为当下研究热点之一,《中国文学译介与中外文学交流——中国当代作家访谈录》(2023)一书的出版恰逢其时。该书从作家和翻译家双重视角考察当代中国文学译介与中外文学交... 随着中国文化“走出去”战略的实施,中国文学译介与中外文学交流成为当下研究热点之一,《中国文学译介与中外文学交流——中国当代作家访谈录》(2023)一书的出版恰逢其时。该书从作家和翻译家双重视角考察当代中国文学译介与中外文学交流,从文化语境、民族兴衰、社会发展诸维度阐发作为中国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中国文学如何有效地翻译、传播的思考。其特点反映在如下四方面:一是研究的继承性,二是研究的关联性,三是研究的社会性,四是研究的针对性。这是国内翻译与国际传播研究的新成果,对中译外翻译和国际传播必将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文学译介 中外文学交流 继承性 关联性 社会性 针对性
下载PDF
中国古代戏剧译介中时间叙事再现研究——以《西厢记》的英译为例
3
作者 李晓慧 《淮南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87-92,共6页
文章首先从叙事顺序、叙事节奏、叙事频率三个角度,阐述了中国古代戏剧时间叙事与西方现代叙事学中时间叙事的相通之处。然后对比《西厢记》原文与奚如谷和伊维德(Stephen H.West&Wilt L.Idema)合译本中的时间叙事表达,研究发现:保... 文章首先从叙事顺序、叙事节奏、叙事频率三个角度,阐述了中国古代戏剧时间叙事与西方现代叙事学中时间叙事的相通之处。然后对比《西厢记》原文与奚如谷和伊维德(Stephen H.West&Wilt L.Idema)合译本中的时间叙事表达,研究发现:保留与显化是戏剧中时间叙事翻译的主要策略,这种策略同时关照了自我文化与他者文化,既忠实了原文,使译文保留原文的表层叙事连贯性,清晰显化出原文深层叙事,又使得目标语读者领会原文中蕴含的深意,使译文具有可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古代戏剧译介 时间叙事 叙事再现 《西厢记》英译
下载PDF
百年来美国文学在中国译介的历史流变与文化启示 被引量:2
4
作者 孙建光 《出版发行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109-111,108,共4页
百年来美国文学在中国的译介经历了五四前夕的滥觞期、从五四时期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热潮期、"十七年期间"的政治化译介期和新时期以来的文学启蒙期等阶段,译介作品集中于美国经典作家作品、诺贝尔文学获奖作家作品、具... 百年来美国文学在中国的译介经历了五四前夕的滥觞期、从五四时期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热潮期、"十七年期间"的政治化译介期和新时期以来的文学启蒙期等阶段,译介作品集中于美国经典作家作品、诺贝尔文学获奖作家作品、具有鲜明流派风格特征的作家作品等类型,美国文学的中国译介呈现出受制于翻译历史语境、翻译主体观念、翻译机制建设等的隐形支配,在成就美国文学汉语译介的阶段性特征之时,也带来了文学翻译的诸多文化偏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文学 中国译介 历史流变 启示
下载PDF
日本大众文学与水上勉《五号街夕雾楼》——兼谈在中国的译介问题 被引量:1
5
作者 王玉华 赵海涛 《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7年第1期81-84,共4页
水上勉小说《五号街夕雾楼》通常被认为是社会问题小说。本论在梳理以往研究的基础上,将男女主人公的恋情放置于有着情死题材传统的日本大众文学史上进行考察,兼顾讨论《五号街夕雾楼》在中国的译介情况,深入讨论日本大众文学与水上勉... 水上勉小说《五号街夕雾楼》通常被认为是社会问题小说。本论在梳理以往研究的基础上,将男女主人公的恋情放置于有着情死题材传统的日本大众文学史上进行考察,兼顾讨论《五号街夕雾楼》在中国的译介情况,深入讨论日本大众文学与水上勉小说《五号街夕雾楼》文本价值的深层次关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上勉 《五号街夕雾楼》 大众文学 中国译介
下载PDF
论中国典籍译介的适度文化自觉 被引量:4
6
作者 李慧君 《河北工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1期96-98,共3页
一个民族能否保持自身的文化认同,其先决条件是实现本民族的文化自觉。中国典籍译介在本质上是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中华民族文化精髓。适度文化自觉体现在通过理性认知中西文化特征,在不损害中国文化精髓的前提下,以合适方式译介具有... 一个民族能否保持自身的文化认同,其先决条件是实现本民族的文化自觉。中国典籍译介在本质上是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中华民族文化精髓。适度文化自觉体现在通过理性认知中西文化特征,在不损害中国文化精髓的前提下,以合适方式译介具有普世价值的中国典籍,满足西方受众了解中国文化的需要。适应国家战略需求,培养中国典籍译介的适度文化自觉,是建设多元共生和谐世界文化秩序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典籍译介 适度文化自觉 和谐多元的世界文化秩序
下载PDF
还文学以文学:中国当代文学海外译介的新方向 被引量:20
7
作者 查明建 吴梦宇 《外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0-14,共5页
中国当代文学“走出去”是中国学界,尤其是翻译界的热门议题。论者所关注的,大多是翻译层面上的问题,如何提高译本的翻译质量、翻译数量和传播渠道等。中国当代文学的海外翻译逐渐增多,但中国当代文学的文学地位并未得到较大提升,海外... 中国当代文学“走出去”是中国学界,尤其是翻译界的热门议题。论者所关注的,大多是翻译层面上的问题,如何提高译本的翻译质量、翻译数量和传播渠道等。中国当代文学的海外翻译逐渐增多,但中国当代文学的文学地位并未得到较大提升,海外更多的还是将中国当代文学作为了解当代中国和社会现实的窗口,而相对忽视中国当代文学的文学价值。因此,仅仅通过提高翻译质量和数量,扩大出版发行渠道,恐怕难以达到预期效果。中国当代文学译介已进入一个新阶段,现在需要考虑的重要问题,是如何以更有效的话语方式推介中国当代文学,即如何在当代世界文学语境中,阐发中国当代文学“中国经验”中的本土性与世界性关系及其世界文学意义,树立中国当代文学的“文学形象”,提升其文学地位,使中国当代文学成为中外文学交流的人文品牌,促进当代中外文学和文化的深度交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当代文学译介 文学性与世界性 当代世界文学语境 中国文化“走出去”
下载PDF
中国科幻文学译介研究二十年(2000-2020)——回顾、反思与展望 被引量:1
8
作者 熊兵 《外国语文研究》 2022年第6期36-48,共13页
本文对二十年来(2000-2020)中国科幻文学译介研究国内外的发展状况进行了系统梳理,在总结现有研究成果的同时,对目前研究中所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反思,对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提出了有针对性的解决办法,并对未来的研究予以展望。本研究认为:(1... 本文对二十年来(2000-2020)中国科幻文学译介研究国内外的发展状况进行了系统梳理,在总结现有研究成果的同时,对目前研究中所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反思,对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提出了有针对性的解决办法,并对未来的研究予以展望。本研究认为:(1)在研究内容上,应多关注除翻译本体之外的译作的译介与传播问题。(2)在研究方法上,除传统的思辨方法外,应更多地采用基于数据驱动的实证研究的方法和调研法。(3)在研究对象上,除《三体》和其译者Ken Liu(刘宇昆)以外,还应纳入其他有代表性的科幻译作和科幻译家进行系统研究。(4)在研究体系上,应对科幻文学对外译介的三个主要过程(即“作品翻译”→“译作传播”→“译作接受”)进行明确的区分,对构成这三个过程的各核心要素及其相互关系进行充分的考察,并把传播学的相关问题纳入到考察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科幻文学译介 二十年 回顾 反思 展望
下载PDF
英语学界中国古典词译介与研究的宏观特点 被引量:1
9
作者 涂慧 《长江学术》 CSSCI 2020年第3期59-67,共9页
在跨文化译介方面,英语学界中国古典词在译介时间上迄今已近百年,在词类译名上经历漠视、误读和正解的过程,在词人选择上呈现出多样化与经典化的倾向,在译者身份上表现出本土学者与华裔学者的融合;在跨语际研究方面,英语学界中国古典词... 在跨文化译介方面,英语学界中国古典词在译介时间上迄今已近百年,在词类译名上经历漠视、误读和正解的过程,在词人选择上呈现出多样化与经典化的倾向,在译者身份上表现出本土学者与华裔学者的融合;在跨语际研究方面,英语学界中国古典词研究普遍重视文本分析和综合研究,具有浓厚的方法论与理论色彩,呈现出科学化与多维度趋势。通过借用西方主流思想与批评方法,英语学界中国古典词学揭示出中国词人词作的新形象与新特点、,扩大并部分修正某些西方主流思想。由此,英语学界中国古典词学的诠释路径和话语实践,从侧面反映出英语汉学界与主流思想之间既西学中用又中研西补的张力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文化译介 跨语际研究 中国古典文学译介 词类译名
下载PDF
从莎士比亚在中国的译介看文学作品复译的重要性 被引量:1
10
作者 汪娟 《今古文创》 2020年第33期81-82,共2页
文学作品内涵丰富,很多文学作品的内涵不能够在第一时间被人所理解、所领悟,所以需要后人通过对文学作品不断地进行复译,从而深入对文学作品的内涵进行挖掘,让文学作品变得更加经典,让文学作品被更多的人所熟知,从而让更多的人了解到原... 文学作品内涵丰富,很多文学作品的内涵不能够在第一时间被人所理解、所领悟,所以需要后人通过对文学作品不断地进行复译,从而深入对文学作品的内涵进行挖掘,让文学作品变得更加经典,让文学作品被更多的人所熟知,从而让更多的人了解到原作者真实想要表达的意义。本文通过对莎士比亚的作品中国的译本的历史进行梳理,对文学作品进行复议的重要性进行阐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莎士比亚 中国译介 文学作品 复译
下载PDF
威廉·戈尔丁作品在中国译介中的问题分析
11
作者 李栎 《信阳农林学院学报》 2017年第1期79-81,共3页
威廉·戈尔丁作为著名的诺贝尔文学奖折冠者,其作品一度推动了我国的译介进程,但是不同的译介时期具有自身显著的特征,译介中的不周全考虑与短浅目光也导致各种缺陷的产生。本文主要针对威廉·戈尔丁作品在中国译介中的问题进... 威廉·戈尔丁作为著名的诺贝尔文学奖折冠者,其作品一度推动了我国的译介进程,但是不同的译介时期具有自身显著的特征,译介中的不周全考虑与短浅目光也导致各种缺陷的产生。本文主要针对威廉·戈尔丁作品在中国译介中的问题进行分析,以期更好地推动译介工作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威廉·戈尔丁 中国译介 问题分析
下载PDF
由最小翻译单位管窥中国文化译介百年流变
12
作者 杨焱 《武汉冶金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21年第4期83-87,共5页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译介中国文化的汉学著作对近现代西方人了解中国起到了重要作用。本文通过对比近一个世纪内出版的《中国总论》、《中国:历史和文化》以及China Sage等三本有代表性的中国文化海外译介著作语料,从最小翻译单位视角,探...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译介中国文化的汉学著作对近现代西方人了解中国起到了重要作用。本文通过对比近一个世纪内出版的《中国总论》、《中国:历史和文化》以及China Sage等三本有代表性的中国文化海外译介著作语料,从最小翻译单位视角,探究其将文化内容移植到英语文本过程中,对中国人名、地名、概念术语等的英译情况,归纳出中国文化译介的百年流变特点,为推动中华文化的国际传播和中国形象塑造提供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学家 中国文化译介 最小翻译单位 百年流变
下载PDF
《北京政闻报》与中国文学译介
13
作者 聂卉 《汉语言文学研究》 2018年第2期111-118,共8页
1914年创刊的法文报刊《北京政闻报》不仅报道中法新闻时事,介绍中国文化,而且还在发行27年间译介和出版了一大批中国文学作品,是中国文学尤其是中国现代文学作品向法语世界传播的早期重要媒介。同时,《北京政闻报》还承载了现代中国学... 1914年创刊的法文报刊《北京政闻报》不仅报道中法新闻时事,介绍中国文化,而且还在发行27年间译介和出版了一大批中国文学作品,是中国文学尤其是中国现代文学作品向法语世界传播的早期重要媒介。同时,《北京政闻报》还承载了现代中国学人的跨文化交流实践。作为译介中国现代文学的先行者,中国学人在《北京政闻报》的译介活动是现代文学实践的一个侧面,同时,也与世界文学发展形成回馈与互动,为西学东渐大潮中的中西文学交流提供了另一种参考维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京政闻报》 中国文学译介 中法文学关系
下载PDF
从情感分析看海外读者对中国译介文学的接受与评价——以《劳燕》英译本为例 被引量:2
14
作者 孙云 丁莹 王凤娇 《海外英语》 2022年第9期110-112,115,共4页
该研究基于Python等文本处理工具,利用海外主流电商平台亚马逊上《劳燕》英译本的读者评论构建文本数据库,以量化数据呈现读者星级评价、情感态度、高频词云图、语义网络图。同时选取高影响力的读者评论文本进行质性研究,探究阅读体验... 该研究基于Python等文本处理工具,利用海外主流电商平台亚马逊上《劳燕》英译本的读者评论构建文本数据库,以量化数据呈现读者星级评价、情感态度、高频词云图、语义网络图。同时选取高影响力的读者评论文本进行质性研究,探究阅读体验中具体的情感态度、作品价值的认同程度、作品信息的接受程度及翻译质量的关注维度。借助定量与定性研究,为中国文学对外译介提供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情感分析 海外读者评论 中国译介文学 《劳燕》 PYTHON
下载PDF
译者行为批评视域下近代来华传教士对中国古典文学的译介--以《教务杂志》为中心
15
作者 陈艳霞 李珊 《开封文化艺术职业学院学报》 2021年第6期83-84,共2页
创办于1868年的《教务杂志》是中国近代影响比较大的英文报刊之一,其对中国古典文学作品的译介、对西方国家认识了解中国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译介过程中,传教士扮演着双重角色——传教士与译者,其译介研究不仅关乎语言,而且关乎社会文... 创办于1868年的《教务杂志》是中国近代影响比较大的英文报刊之一,其对中国古典文学作品的译介、对西方国家认识了解中国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译介过程中,传教士扮演着双重角色——传教士与译者,其译介研究不仅关乎语言,而且关乎社会文化。但是,由于中西文化差异,传教士的译介活动又别有目的,故其很难译介出作品的精髓。但不可否认的是,来华传教士的译介活动的确为构筑中国形象、促进中西文化交流作出了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译者行为批评 《教务杂志》 中国古典文学译介
下载PDF
中国文体四分法先驱:论晁德蒞译介中国散文与文体风格
16
作者 蒋硕 《中国比较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22-140,共19页
晚清上海徐家汇天主教神父晁德蒞编译的拉丁文5卷本《中国文化教程》是一部供来华传教士学习中文与中国文化的课本,也是一套中国古代经典的文选和中国传统文化的百科全书,对当时来华传教士和欧洲汉学界均产生了影响。该书第四卷是20世... 晚清上海徐家汇天主教神父晁德蒞编译的拉丁文5卷本《中国文化教程》是一部供来华传教士学习中文与中国文化的课本,也是一套中国古代经典的文选和中国传统文化的百科全书,对当时来华传教士和欧洲汉学界均产生了影响。该书第四卷是20世纪前中国散文最大规模的西译,译者集中翻译中国散文得益于他对中国文体的精准把握和创造性认知。晁氏结合西方文类学,将中国文体大体划分为包括经典圣书在内的5大类,是现代学术中国文体四分法的先驱,亦为西方文类三分法提供了有益参照。一般认为,中国文体四分法晚至民国时期才由中国学人讨论确定,但是晁氏的著述将这一探讨提早至晚清。他的成果对中国文体学、文学史,以及中西文化交流等领域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晁德蒞 文体四分法 中国散文译介 中国文化教程》
原文传递
期待视野角度的《生活的艺术》中国文化译介
17
作者 黄春梅 何晓琼 《文教资料》 2018年第31期46-47,共2页
本文说明基于期待视野角度的读者观照,对于中国文学译介的意义。以林语堂《生活的艺术》为例,分析其语言形式选择和文化概念呈现方面体现的读者观照,阐述承认读者期待视野并进行相应观照,在提高作品可理解性及促进中国文化推广方面的正... 本文说明基于期待视野角度的读者观照,对于中国文学译介的意义。以林语堂《生活的艺术》为例,分析其语言形式选择和文化概念呈现方面体现的读者观照,阐述承认读者期待视野并进行相应观照,在提高作品可理解性及促进中国文化推广方面的正面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期待视野 生活的艺术 中国文化译介
下载PDF
诺贝尔文学奖与中国文学译介
18
作者 周桂方 《广东教育(职教)》 2020年第5期41-43,共3页
在琳琅满目的世界文学奖项中,诺贝尔文学奖可谓是其中影响力最大、权威性最高的,不甚知名的作家会因此霎时广为人知,其作品备受关注,销量也会随之爆棚,诺贝尔文学奖对文学、文化传播的重要影响由此可见一斑.
关键词 诺贝尔文学奖 文学奖项 中国文学译介 权威性 影响力
下载PDF
《跨语际实践——文学,民族文化与被译介的现代性(中国,1900—1937)》
19
作者 杨念群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153-153,共1页
关键词 《跨语际实践——文学 民族文化与被译介的现代性(中国 1900—1937)》 刘禾 文学评论 文学批评
下载PDF
论《呼啸山庄》在中国的文化语境和被接受 被引量:3
20
作者 覃志峰 《西南科技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4期52-55,共4页
由于处于不同时期的文化语境,《呼啸山庄》在中国呈现出不同的被接受程度。民国时期,由于表现出反封建专制、崇尚自由、追求爱情和教化功能的特质,而为国人所认同和接受;解放后到文革期间,由于表现出来某些与当时"一边倒"思... 由于处于不同时期的文化语境,《呼啸山庄》在中国呈现出不同的被接受程度。民国时期,由于表现出反封建专制、崇尚自由、追求爱情和教化功能的特质,而为国人所认同和接受;解放后到文革期间,由于表现出来某些与当时"一边倒"思想、左倾政治和文革理念相悖的资产阶级因素,而受到排斥和批判。改革开放后,随着多元文化的交汇和人们观念的改变,《呼啸山庄》以其异域文化的情调再次受到国人的欢迎,并在理解和接受上呈现多元化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啸山庄》 文化语境 译介中国 理解和接受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