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国家翻译实践的对外译介主体行为研究:特征与模式
1
作者 谭福民 杨澜 《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2023年第6期61-66,共6页
“国家翻译实践”已成为具备中国本土特色的原创性译学话语之一。通过对国家出版基金资助项目“这就是中国:中国日常文化”的梳理,发现国家翻译实践的对外译介主体可以通过坚持弱政治化的行动准则、选择符合本国价值观的文本题材以及采... “国家翻译实践”已成为具备中国本土特色的原创性译学话语之一。通过对国家出版基金资助项目“这就是中国:中国日常文化”的梳理,发现国家翻译实践的对外译介主体可以通过坚持弱政治化的行动准则、选择符合本国价值观的文本题材以及采取中国特色的本地化翻译策略等,扩大对外文化贸易范围,提升国际传播效能。该项目在精神文化层面“以我为主”、在语言文字层面“兼顾他人”的译介模式对于当今中华文化“走出去”与“走进去”,尤其是自塑中国形象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翻译实践 译介主体 译介特征 译介模式
下载PDF
中国文学“走出去”之译介主体模式——以寒山诗和《孙子兵法》在英语世界的成功译介为例 被引量:8
2
作者 胡艳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 2015年第4期64-69,共6页
翻译中国文学是中国文学"走出去"的核心途径。翻译中国文学不是简单的文字转换而是译介即翻译与传播,本质是跨文化传播的中国文学译介活动只有遵循传播规律才能达到良好的译介效果。在传播学观照下,中国文学"走出去"... 翻译中国文学是中国文学"走出去"的核心途径。翻译中国文学不是简单的文字转换而是译介即翻译与传播,本质是跨文化传播的中国文学译介活动只有遵循传播规律才能达到良好的译介效果。在传播学观照下,中国文学"走出去"应遵循译介主体模式,即最好选择形象好的目的语译介主体并充分发挥各自的能动性,共同作用以促进中国文学的对外传播。寒山诗和《孙子兵法》在英语世界的成功译介表明传播学视阈下的译介主体模式具有较强的有效性,可为促进中国文学"走出去"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播学 中国文学“走出去” 译介主体模式 译介主体 寒山诗 《孙子兵法》
下载PDF
中国文学“走出去”之译介主体模式探索——以麦家《解密》英译本传播为个案 被引量:2
3
作者 汪田田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3期65-69,共5页
中国文学"走出去"是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的关键所在。从传播学视角来看,中国文学走向世界必须要考虑译介主体模式的构建。《解密》从民族文学成为世界文学,是译介主体通力合作的结果,其主要包含三个因素:译者对文本翻译策略的... 中国文学"走出去"是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的关键所在。从传播学视角来看,中国文学走向世界必须要考虑译介主体模式的构建。《解密》从民族文学成为世界文学,是译介主体通力合作的结果,其主要包含三个因素:译者对文本翻译策略的理性选择、权威出版社的大力宣传和海外主流媒体的书评报道。可见提高作品国际意识,吸纳海外译者,建立出版商等赞助人合作体系,是实现译者主体最优化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解密》 译介主体模式 中国文学
下载PDF
《牡丹亭》英译本译介主体比较 被引量:2
4
作者 苏凤 《戏曲艺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07-111,共5页
《牡丹亭》译本已经有二十多个版本,其中,英国的哈罗德·艾克顿、张心沧,美国的翟楚/翟文伯、白之、宇文所安,国内的杨宪益/戴乃迭、张光前、汪榕培、许渊冲/许明等人的英译本明显形成不同的翻译阵营。西方汉学家和国内翻译学者的... 《牡丹亭》译本已经有二十多个版本,其中,英国的哈罗德·艾克顿、张心沧,美国的翟楚/翟文伯、白之、宇文所安,国内的杨宪益/戴乃迭、张光前、汪榕培、许渊冲/许明等人的英译本明显形成不同的翻译阵营。西方汉学家和国内翻译学者的译介策略选择,体现了不同语言、文化背景的译者在保留中国传统文化因素、处理语言风格、寻求意象对等、定位目标受众等方面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牡丹亭》译介 译介主体 比较
原文传递
译介学视角下中华文化典籍外译的趋势与启示
5
作者 吴艳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3年第25期152-155,共4页
中华文化典籍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负载着中华民族的历史和文明,它的外译是中国文化“走出去”的重要途径,因而关于中华文化典籍的外译研究变得越来越重要。为了进一步增强中华文化典籍外译实践效果,拓宽中华传统文化广泛传播... 中华文化典籍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负载着中华民族的历史和文明,它的外译是中国文化“走出去”的重要途径,因而关于中华文化典籍的外译研究变得越来越重要。为了进一步增强中华文化典籍外译实践效果,拓宽中华传统文化广泛传播途径,该文以译介学为研究方法,从译介的主体、内容、途径、受众和效果5个方面对中华文化典籍外译的趋势进行分析和研究。通过分析可知,在中国经济蓬勃发展的过程中,需要中国把自己的文化推介到世界,而译介学为中华文化典籍外译提供了全面科学的理论框架,随着研究的深入和成熟,能够助力实现中国文化“走出去”的远大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典籍 译介 中华传统文化 译介主体 译介内容 译介途径 译介受众
下载PDF
传播学视角下的儿童文学的译介主体研究——以《草房子》《青铜葵花》为例 被引量:1
6
作者 吴锡茜 周福娟 《现代英语》 2021年第9期101-103,共3页
21世纪以来,随着中国儿童文学"走出去"的步伐不断加大,中国儿童文学英译译介主体的重要性日益显现,但关于译介主体的研究尚属少数。本研究以《草房子》和《青铜葵花》的英译作品作为研究对象,基于传播学视角,对比分析了《草... 21世纪以来,随着中国儿童文学"走出去"的步伐不断加大,中国儿童文学英译译介主体的重要性日益显现,但关于译介主体的研究尚属少数。本研究以《草房子》和《青铜葵花》的英译作品作为研究对象,基于传播学视角,对比分析了《草房子》和《青铜葵花》的英译作品译介主体对译介效果的影响,以期为中国儿童文学的译介传播提供切实可行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译介主体 儿童文学 传播学
原文传递
“走出去”语境下的译介主体之争——从两位知名翻译家的论战谈开去
7
作者 周成龙 崔司宇 《亚太跨学科翻译研究》 2019年第1期136-149,共14页
曹明伦、许渊冲的论战暴露出绵延中国翻译界50余年的两派学术观点的对立,两派以汉学家和本土译者谁来充当"走出去"的译介主体为论争焦点,各执一词,不利于"走出去"的顺利实现。文章基于对许渊冲现象的考察,首次提出... 曹明伦、许渊冲的论战暴露出绵延中国翻译界50余年的两派学术观点的对立,两派以汉学家和本土译者谁来充当"走出去"的译介主体为论争焦点,各执一词,不利于"走出去"的顺利实现。文章基于对许渊冲现象的考察,首次提出了"反思性异化"(reexive foreignization)的概念,认为此概念可作为解决争端的理论基础。作为一种翻译策略,其命名灵感来源于社会学"现代化"概念的非线性演变,实质为本土译者主动发起的多元文化主义议程。它在革除传统异化弊端的同时,主张文化他者积极参与全球多元文化系统的建构——这重点着落在"走出去"文本的选材上,应优先输出最能彰显"和谐"理念的文本,强调文化多元共生,主动将多元文化主义提上议程。因此,本土文化必须拥有源语选材的自主权,译介主体之争自然可以休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译介主体 本土译介现象 多元文化主义 反思性异化策略 和谐
原文传递
中国原创儿童绘本的译介效果分析
8
作者 徐庆莉 《东南传播》 2023年第11期93-96,共4页
从亚马逊线上销售数据看,中国原创儿童绘本英译本的销量低,译介效果不佳。本文从译介主体、译介内容、译介途径和译介受众分析了推动与阻碍译介效果的因素。效果不佳的因素有译介主体不熟悉绘本语言,译介内容没有删减评论性话语,绘本的... 从亚马逊线上销售数据看,中国原创儿童绘本英译本的销量低,译介效果不佳。本文从译介主体、译介内容、译介途径和译介受众分析了推动与阻碍译介效果的因素。效果不佳的因素有译介主体不熟悉绘本语言,译介内容没有删减评论性话语,绘本的文字与图画的排版的效果差,没有明晰译介受众需求;推动译介效果有:翻译归化策略应用于图画的选择,官方翻译资助项目的助力以及顺应市场需求推出的加注音的双语绘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原创儿童绘本 亚马逊 译介效果 译介主体 译介内容 译介途径 译介受众
下载PDF
文化话语权视阈下本土文化译介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张勇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8期140-141,195,共3页
随着中国国力的不断提升,中国文化迫切地需要走出去,并在国际舞台上获得自己的话语权。文化话语权构建离不开文化的译介。文化译介主体决定文化话语主导权,文化译介策略影响着民族文化自信和文化意识的建构,而译文的标准建立决定文化在... 随着中国国力的不断提升,中国文化迫切地需要走出去,并在国际舞台上获得自己的话语权。文化话语权构建离不开文化的译介。文化译介主体决定文化话语主导权,文化译介策略影响着民族文化自信和文化意识的建构,而译文的标准建立决定文化在国际上的解释力和传播效力。深入分析和研究文化译介主体、译介策略和译介标准等对于我们在全球话语环境中构建中国本土文化的话语空间、确立中国文化的话语地位等都有着重要的理论和现实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话语权 译介主体 译介策略 译介标准
下载PDF
“前经典化”时期莎士比亚在中国译介的早期形态
10
作者 曹新宇 惠晨程 《剧影月报》 2021年第2期22-24,共3页
在小说形态的译介之前,莎士比亚的译介主要是对莎氏及其文学价值的评价、莎剧剧情介绍和莎氏小传。这些类型的译介是“前经典化”时期莎士比亚在中国译介的早期形态。其译介主体包括外国传教士、晚清驻外使臣和旅外人士以及晚清思想家... 在小说形态的译介之前,莎士比亚的译介主要是对莎氏及其文学价值的评价、莎剧剧情介绍和莎氏小传。这些类型的译介是“前经典化”时期莎士比亚在中国译介的早期形态。其译介主体包括外国传教士、晚清驻外使臣和旅外人士以及晚清思想家。译介受众主要是晚清士大夫阶层,因受众面小,所以接受效果并不明显。但比较而言,晚清思想家因其著作较另外两类译介主体的著作传播更广,其接受效果也更好一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莎士比亚 早期 译介形态 译介主体 接受效果
下载PDF
莫言英译作品译介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张晓娟 苏新连 《海外英语》 2015年第18期125-126,共2页
中国当代作家莫言问鼎诺贝尔文学奖,其作品在海外得到广泛认可,译介的作用不容忽视。该文围绕"译介主体"、"译介内容"、"译介途径"、"译介受众"和"译介效果"五个要素梳理莫言英译作... 中国当代作家莫言问鼎诺贝尔文学奖,其作品在海外得到广泛认可,译介的作用不容忽视。该文围绕"译介主体"、"译介内容"、"译介途径"、"译介受众"和"译介效果"五个要素梳理莫言英译作品的译介情况,以期能对莫言作品的译介研究提供有益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莫言 英译作品 译介主体 内容 途径 受众 效果
下载PDF
资本、场域与文学神圣化--残雪小说在美国的译介研究 被引量:7
12
作者 蒋梦莹 《山东外语教学》 2017年第5期96-103,共8页
自1989年至今,残雪小说在美国一直保持译介,获得了不少国外媒体的关注以及各大文学奖项的青睐。较于在国内文学界的相对边缘地位,残雪在国外构建了较为瞩目的文学声誉。本文援引卡萨诺瓦世界文学模式中"资本"、"场域&qu... 自1989年至今,残雪小说在美国一直保持译介,获得了不少国外媒体的关注以及各大文学奖项的青睐。较于在国内文学界的相对边缘地位,残雪在国外构建了较为瞩目的文学声誉。本文援引卡萨诺瓦世界文学模式中"资本"、"场域"、"文学神圣化"等相关概念探究残雪作为一名被主导文学场域中的边缘作家如何通过翻译得以在主导文学场域中获得一定的文学席位。结合切斯特曼的"翻译规范"以及勒菲弗尔的"诗学"与"意识形态"等翻译理论分析工具,本文采用描述性和探索性研究模式,探讨各译介主体如何共同促成残雪在美国的"神圣化",揭示隐藏在残雪小说译介背后的各种影响机制,强调世界文学传播模式下译介主体的重要性,希望能为中国当代文学英译提供一定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残雪小说译介 世界文学场域 译介主体 中国当代文学英译
下载PDF
《黄帝内经》英译主体及译介效度探究 被引量:4
13
作者 闵玲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868-872,共5页
翻译是两种语言之间的转换,翻译活动是有方向性的,即“译入(in-coming translation)”和“译出(out-going translation)”。“译入”是指译者用本族语或常用语言将不属于本民族的语言和文化译介过来;“译出”是指译者用非本民族的语言... 翻译是两种语言之间的转换,翻译活动是有方向性的,即“译入(in-coming translation)”和“译出(out-going translation)”。“译入”是指译者用本族语或常用语言将不属于本民族的语言和文化译介过来;“译出”是指译者用非本民族的语言将本民族的语言和文化译介出去。不同方向的翻译活动,译介主体不同。将中国文化译成英语,译入活动的主体是英语为母语或常用语言的译者,译出活动的主体是汉语为母语的译者。“谁来译”的问题,在翻译界一直存有争议,主张“译入”者认为“一个人的外语水平无论如何没有他的本族语掌握运用地好”,主张“译出”者认为译者“对于自己的典籍认识比较深刻,可查阅资料,文字上也可做考证”^([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译介 《黄帝内经》英译 译介主体 翻译界 译入 翻译活动 外语水平
原文传递
文学典籍外译的“外冷内热”现象研究——以《儒林外史》的英译为例 被引量:1
14
作者 余鹏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年第5期113-117,共5页
从译本种类、出版机构、译介主体和译介策略等四个方面分析《儒林外史》全译本的“外冷内热”现象,分析该译本在英语世界传播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原因,认为译本种类、出版机构等因素导致全译本并未真正意义上走进英语世界,同时译介主体... 从译本种类、出版机构、译介主体和译介策略等四个方面分析《儒林外史》全译本的“外冷内热”现象,分析该译本在英语世界传播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原因,认为译本种类、出版机构等因素导致全译本并未真正意义上走进英语世界,同时译介主体因素以及高度异化策略的运用使其难以被英语世界的读者接受并理解。简言之,《儒林外史》的英译没能尊重文学外译的规律,从而影响了译本在英语世界的传播效果,因此在将来典籍外译的理论和实践中有必要对这些因素加以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林外史》 典籍翻译 文化交流 中国文学 译介主体
下载PDF
文本内外因素对《儒林外史》英译本传播和接受的影响
15
作者 丁美杰 余鹏 《绥化学院学报》 2020年第3期90-93,共4页
文章从文本内外多重因素分析并阐释《儒林外史》在英语世界传播时的"困境"。从文本外部因素来看,译本数量、形式、译介主体和策略限制了其在英语世界传播;从文本内部因素来看,小说本身的艺术形式和艺术手法也较难被当时的英... 文章从文本内外多重因素分析并阐释《儒林外史》在英语世界传播时的"困境"。从文本外部因素来看,译本数量、形式、译介主体和策略限制了其在英语世界传播;从文本内部因素来看,小说本身的艺术形式和艺术手法也较难被当时的英语世界读者接受,因此,《儒林外史》英译本没能在英语世界产生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林外史》 艺术特色 译介主体 译介策略
下载PDF
从莫言英译作品译介效果看中国文学“走出去” 被引量:97
16
作者 鲍晓英 《中国翻译》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3-17,126,共5页
本文通过对莫言英译作品受众的问卷调查,借用EBSCO、WORLDCAT、OCLC等搜索系统,直接联系英言作品出版机构等方法,挖掘收藏莫言作品的世界图书馆馆藏量、莫言作品发行量、西方媒体莫言提及率等数据,在这些数据基础上推导、分析和判断莫... 本文通过对莫言英译作品受众的问卷调查,借用EBSCO、WORLDCAT、OCLC等搜索系统,直接联系英言作品出版机构等方法,挖掘收藏莫言作品的世界图书馆馆藏量、莫言作品发行量、西方媒体莫言提及率等数据,在这些数据基础上推导、分析和判断莫言英译作品译介效果,提出为加强中国文学对外传播应采取的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译介效果 莫言英译作品 译介主体 内容 途径 受众
原文传递
中国文学在瑞典的译介研究(1924—2015) 被引量:5
17
作者 叶艳 向鹏 《复旦外国语言文学论丛》 CSSCI 2017年第3期210-215,共6页
本文梳理了中国文学在瑞典译介发展的历史脉络,详细介绍了自1924年以来投身于翻译中国文学的三代瑞典翻译家及所译的文学作品,分析译者的文本选择特征,讨论了以马悦然、陈安娜、白山人为代表的瑞典译者所倾向于采取的翻译方法,以期能够... 本文梳理了中国文学在瑞典译介发展的历史脉络,详细介绍了自1924年以来投身于翻译中国文学的三代瑞典翻译家及所译的文学作品,分析译者的文本选择特征,讨论了以马悦然、陈安娜、白山人为代表的瑞典译者所倾向于采取的翻译方法,以期能够对中国文学在瑞典及北欧的翻译与传播起到一定的促进与借鉴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文学 瑞典 译介主体 文本选择 翻译策略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