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赫塔·米勒的作品在中国的译介历程及研究现状梳理
1
作者 高源杉 《开封文化艺术职业学院学报》 2021年第2期49-50,共2页
德裔作家赫塔·米勒通过《心兽》《呼吸秋千》等作品,创造出独特的“自我虚构的隐晦文学”,并荣膺2019年诺贝尔文学奖。即便获奖之后,国内学界对米勒的探讨也非常有限。总的来说,米勒的作品在中国的译介历程呈现出滞后性、被动性特... 德裔作家赫塔·米勒通过《心兽》《呼吸秋千》等作品,创造出独特的“自我虚构的隐晦文学”,并荣膺2019年诺贝尔文学奖。即便获奖之后,国内学界对米勒的探讨也非常有限。总的来说,米勒的作品在中国的译介历程呈现出滞后性、被动性特点。从读者到学者,对米勒的探索都相当小众,米勒作品在中国的译介一直以来都十分冷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赫塔·米勒 译介历程 研究现状
下载PDF
法国汉学界对中国当代文学的译介历程与阐释流变 被引量:3
2
作者 栾荷莎 《外语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66-72,共7页
新时期以来,中国当代文学透过法国汉学界的译介与阐释被折射到法国的异质文化空间,进而被折射到世界的文学空间。法国汉学界对中国当代文学的译介经历过被动接受→中法合译→主动选择的历程;其阐释经历过聚焦批判性→推崇民族性→肯定... 新时期以来,中国当代文学透过法国汉学界的译介与阐释被折射到法国的异质文化空间,进而被折射到世界的文学空间。法国汉学界对中国当代文学的译介经历过被动接受→中法合译→主动选择的历程;其阐释经历过聚焦批判性→推崇民族性→肯定世界性的流变。其为中国当代文学海外传播带来的启示:作品要超越流于倾诉与抱怨的批判,超越"东方化"的渲染,最终超越地理与文化,达到普遍性与永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国汉学 中国当代文学 译介历程 阐释流变 海外传播 世界文学
原文传递
普鲁斯特在中国的译介历程
3
作者 许钧 《中国翻译》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27-31,共5页
普鲁斯特是20世纪最伟大的作家之一,他为世界文学贡献了以鸿篇巨著《追忆似水年华》为代表的不朽的艺术杰作。本文旨在对该作品在中国的译介历程作简要的梳理和描述,并对由此透射出的翻译因素问题作出深层的思考。
关键词 普鲁斯特 《追忆似水年华》 译介历程 翻译因素
原文传递
《易经》在西方译介的问题与对策分析
4
作者 黄艺群 《海外英语》 2020年第1期156-158,共3页
群经之首、文化之源的《易经》自17世纪初期开启其西传之路到现在,无数的学者参与到《易经》的翻译工作中,产生了数不胜数的译本.这些译本对当今《易经》的推介工作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但这些译本中也存在不少问题,如中国学者参与度较... 群经之首、文化之源的《易经》自17世纪初期开启其西传之路到现在,无数的学者参与到《易经》的翻译工作中,产生了数不胜数的译本.这些译本对当今《易经》的推介工作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但这些译本中也存在不少问题,如中国学者参与度较低、国外学者的误译以及译介时采用较为单一的翻译策略等.笔者总结相关研究资料,提出了政府支持、学者坚持,中外合作、复译保质,直译意译、相辅相成等三大对策,希望对当前文化"走出去"以及《易经》的推介工作有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易经》 译介历程 译介问题分析 译介对策初探 中国文化"走出去"
下载PDF
《木兰诗》英译本考辨
5
作者 汪杨静 《云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3年第1期71-80,共10页
1880年传教士丁韪良首次将《木兰诗》翻译到西方,其后百余年间,亚瑟·威利、傅汉思、宇文所安、翁显良、许渊冲、汪榕培等中西著名翻译家都推出自己的《木兰诗》译本。本文收集了《木兰诗》的32个英译本,囊括许多前人未曾关注到的译... 1880年传教士丁韪良首次将《木兰诗》翻译到西方,其后百余年间,亚瑟·威利、傅汉思、宇文所安、翁显良、许渊冲、汪榕培等中西著名翻译家都推出自己的《木兰诗》译本。本文收集了《木兰诗》的32个英译本,囊括许多前人未曾关注到的译本,是目前学界最为详尽的《木兰诗》英译成果整合。通过将《木兰诗》的英译成果划分为西方传教士和业余翻译家、西方汉学家和专业翻译家、中国专业翻译家、年轻学者和互联网翻译四个时期,对不同时期《木兰诗》英译本的时代语境、译者风格、译本形式等特征进行考辨,呈现了《木兰诗》“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译介历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兰诗》 英译本 译者风格 译本形式 译介历程
下载PDF
因情起意,合境而译——沙博理译介的当下启示
6
作者 邓松娅 《外国语言与文化》 2022年第1期114-123,共10页
犹太裔翻译家沙博理出生于美国,受到自身性格和经历影响,与中国主流意识形态产生了高度共鸣,后自愿申请加入中国籍。其译介因情而起,主动肩负起译者责任,以母语展现中国故事。以《水浒传》译介为界划分,其早期译作选材受历史语境影响,... 犹太裔翻译家沙博理出生于美国,受到自身性格和经历影响,与中国主流意识形态产生了高度共鸣,后自愿申请加入中国籍。其译介因情而起,主动肩负起译者责任,以母语展现中国故事。以《水浒传》译介为界划分,其早期译作选材受历史语境影响,后期译作减少,逐步转入写作事业,译介主要以对外介绍中国为目的进行选材。沙博理翻译风格稳健严谨,翻译时追求合境而译。作为《水浒传》最权威英译本译者,沙博理兼顾了原作文化内涵、历史语境与西方读者的阅读期待,译作广受赞誉,其译介策略与翻译自觉于当下中国文学外译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博理 汉学家 译介历程 英译水浒传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