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苏曼殊:《惨世界》的译作者 被引量:2
1
作者 丁富生 《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3期65-69,共5页
《惨世界》的译作是中国翻译史上的一件大事。对其译作者的认定,学术界一直模糊不清。通过对陈独秀回忆的分析和翻译底本的探究,我们可以初步断定《惨世界》是苏曼殊译作的,而陈独秀只是在词句上对译作作了润饰工作;通过对《惨世界》与... 《惨世界》的译作是中国翻译史上的一件大事。对其译作者的认定,学术界一直模糊不清。通过对陈独秀回忆的分析和翻译底本的探究,我们可以初步断定《惨世界》是苏曼殊译作的,而陈独秀只是在词句上对译作作了润饰工作;通过对《惨世界》与苏曼殊的其他作品的用语比照以及《惨世界》中一些相同或相近的字词、句子的重复出现比照的分析研究,我们更能充分证实《惨世界》一至十四回均是苏曼殊译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译作者 苏曼殊 《惨世界》
下载PDF
汉文佛典失译经语言时代考辨——以《分别功德论》为例兼及其译作者 被引量:4
2
作者 陈祥明 《泰山学院学报》 2017年第4期78-91,共14页
失译《分别功德论》语言上的特征显示其不是东汉译作,翻译时代不早东晋十六国时期,译作者有可能与《增一阿含经》属于同一个译经团队。
关键词 语言时代 《分别功德论》 译作者
下载PDF
论《贵金属信息》译文期刊之译作者队伍
3
作者 李敏 《昆明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7年第S1期106-108,共3页
科技译文期刊作为报道国内外科学技术研究成果、开展学术交流、提供各类科技信息的重要媒介工具,在其编辑制作过程中尤其是译作者队伍的选择与确立方面有其自身特殊的规律性和复杂性.就译作者应具备的基本素质与条件、译作者发现的途径... 科技译文期刊作为报道国内外科学技术研究成果、开展学术交流、提供各类科技信息的重要媒介工具,在其编辑制作过程中尤其是译作者队伍的选择与确立方面有其自身特殊的规律性和复杂性.就译作者应具备的基本素质与条件、译作者发现的途径、译作者队伍选择与确立的原则等方面的内容进行了详细的阐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技文期刊 译作者
下载PDF
文学翻译中的译者风格与作者风格 被引量:2
4
作者 励莉 《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3年第1期62-64,共3页
"译者风格"是文学翻译风格研究中比较年轻的一个名词,其概念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个系统的界定,同时它与"作者风格"的关系也亟待明确。文章借鉴其他领域的风格解释来探讨作者风格和译者风格各自的定义,并通过两者之... "译者风格"是文学翻译风格研究中比较年轻的一个名词,其概念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个系统的界定,同时它与"作者风格"的关系也亟待明确。文章借鉴其他领域的风格解释来探讨作者风格和译者风格各自的定义,并通过两者之间的关联提出"传译作者风格"这一概念,尝试通过这一途径来进行译者风格的动态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者风格 作者风格 译作者风格
下载PDF
文学翻译中的译者风格与作者风格
5
作者 励莉 《幸福生活指南(高等职业教育)》 2012年第11期I0092-I0094,共3页
“译者风格”是文学翻译风格研究中比较年轻的一个名词,对于它的概念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个系统的界定,同时它与“作者风格”的关系也亟待明确。本文借鉴其他领域的风格解释来探讨作者和译者风格各自的定义,并通过两者之间的关联提出... “译者风格”是文学翻译风格研究中比较年轻的一个名词,对于它的概念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个系统的界定,同时它与“作者风格”的关系也亟待明确。本文借鉴其他领域的风格解释来探讨作者和译者风格各自的定义,并通过两者之间的关联提出“传译作者风格”这一概念,尝试通过这一途径来进行译者风格的动态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者风格 作者风格 译作者风格
下载PDF
文学翻译中译者风格与风格传译研究——以闵福德为例
6
作者 励莉 《晋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3年第2期85-88,92,共5页
文学翻译中"作者风格"和"译者风格"有着许多共同点和不同点,在相互关系的研究过程中尝试探索一条利用"传译作者风格"来研究译者风格的新途径。选取闵福德的译作进行例证研究,通过与原作进行对比,找到译者... 文学翻译中"作者风格"和"译者风格"有着许多共同点和不同点,在相互关系的研究过程中尝试探索一条利用"传译作者风格"来研究译者风格的新途径。选取闵福德的译作进行例证研究,通过与原作进行对比,找到译者在"传译作者风格"过程中所使用的各种策略和方法来进一步探讨译者风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者风格 译作者风格 文学翻
下载PDF
浅谈文学翻译中的译者风格
7
作者 喻剑虹 《青年与社会》 2015年第2期301-301,共1页
“译者风格”在研究文学翻译风格中出现得比较晚,“译者风格”与“作者风格”的界限也比较模糊。文章探究文学翻译中“作者风格”和“译者风格”的定义,讨论“译者隐形”的局限性,提出“传译作者风格”这一概念,并展开关于译者风格... “译者风格”在研究文学翻译风格中出现得比较晚,“译者风格”与“作者风格”的界限也比较模糊。文章探究文学翻译中“作者风格”和“译者风格”的定义,讨论“译者隐形”的局限性,提出“传译作者风格”这一概念,并展开关于译者风格的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者风格 作者风格 译作者风格
下载PDF
“作者译”与“译者译”——为“自译”重新定性 被引量:27
8
作者 周领顺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02-107,159,共6页
译学界一般将"自译"现象先入为主地限定于一个特定的范围,研究过程虽然科学,但结论并不能完全说明它的性质。判定自译有两个条件:一是"(作者)翻译自己作品的行为或者是这种行为的结果";二是"自译者的主体性要... 译学界一般将"自译"现象先入为主地限定于一个特定的范围,研究过程虽然科学,但结论并不能完全说明它的性质。判定自译有两个条件:一是"(作者)翻译自己作品的行为或者是这种行为的结果";二是"自译者的主体性要比他译者更为张扬",但这两个条件之间并非相互限定的关系。本文作者结合自己自译的实例,将"自译"分为"作者译"和"译者译"两类,从根本上为"自译"进行了重新定性,有助于该研究向纵深拓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作者
原文传递
Laszlo Marton's Three Short Novels as a Translational Challenge
9
作者 Marko Cudic 《Sino-US English Teaching》 2016年第7期573-585,共13页
This paper deals with the problems encountered while translating the book of short novels M. L., a gyilkos (The Murderer L. M.), written by the contemporary Hungarian author Lazlo Marton (b. 1959). One of the most... This paper deals with the problems encountered while translating the book of short novels M. L., a gyilkos (The Murderer L. M.), written by the contemporary Hungarian author Lazlo Marton (b. 1959).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reasons why the translator of this book (who also happens to be the author of this paper) has chosen to translate into Serbian this particular book, and not some other, more famous work of Marton, lies in the thematic, geocultural, and historical parallels with the Serbian context, which form the main fabular line of these short stories. The other,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is paper, even more relevant reason for this translational choice can be found in the non-everyday challenge that Marton's hardly translatable style and language pose to the translator. This kind of a situation almost requires that the translator sacrifices formal fidelity to the original text and tries to find more creative solutions; in other words, it suggests choosing the principle of the so-called dynamic equivalence over the formal equivalence principle. In this respect, a special problem is the need to translate the so-called "talking names", a narrative trick with a great tradition in Hungarian literature. The aim of this paper is to try to answer, with the use of a representative corpus of examples, the following question: Is it possible and where can we draw limits in this author-translation related field of play, and what should be the level of consistency allowed to the translator, i.e., to what extent can he/she become the "coauthor"of the translated work?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ranslation challenge dynamic equivalence translating names
下载PDF
中译外:中国文学走向世界的瓶颈——兼与王宁教授商榷 被引量:4
10
作者 王长国 《探索与争鸣》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14-16,共3页
《"世界文学":从乌托邦想象到审美现实》一文准确判断了世界文学语境下的中国文学地位,并提出中国文学走向世界过程中中译外工作的必要性。然而,作者认为中译外"尤其需要国外汉学家的配合和帮助",忽视了中国译者的... 《"世界文学":从乌托邦想象到审美现实》一文准确判断了世界文学语境下的中国文学地位,并提出中国文学走向世界过程中中译外工作的必要性。然而,作者认为中译外"尤其需要国外汉学家的配合和帮助",忽视了中国译者的主体作用,不利于中国文学最终走向世界。"中译外"工作的薄弱是目前中国文学走向世界的瓶颈,它受学界的观念、中国文学的创作质量、译者的自身素质等诸多因素制约。应采取国家向主要目标语言国派驻"文化大使"、以及提倡优秀的中国文学作者创造条件参与翻译自己作品的策略,切实提高中译外工作的效能,从而有效推进中国文学走向世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者主体 源语言 目标语言 文化大使 作者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