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语料库驱动的《射雕英雄传》译入译出计量风格对比研究
1
作者 谭华 皮宾燕 《济宁学院学报》 2024年第4期72-79,共8页
金庸经典武侠小说《射雕英雄传》新译本由AnnaHolmwood和张菁合译,两人分别翻译两卷,前者译入,后者译出。对于同一原作者的同一部作品,两人的译入与译出在风格上是否一致呢?在语言各个层面上是否有独特的译者风格标记呢?以《射雕英雄传... 金庸经典武侠小说《射雕英雄传》新译本由AnnaHolmwood和张菁合译,两人分别翻译两卷,前者译入,后者译出。对于同一原作者的同一部作品,两人的译入与译出在风格上是否一致呢?在语言各个层面上是否有独特的译者风格标记呢?以《射雕英雄传》新译本第1卷(AnnaHolmwood译入)与第2卷(张菁译出)为语料自建翻译语料库,运用多维分析法进行计量风格分析,结果显示,译入文本与译出文本都属于普通叙述说明语域,两者在25个语言特征上存在显著差异,但各个特征z分值绝对值基本都小于2,即与本族语文本相比不存在显著变异。这一结果表明中国文学外译译出也能达到很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料库驱动 《射雕英雄传》 译入译出 计量风格 多维分析
下载PDF
《离骚》的译入与译出:情感元素与屈原形象再造 被引量:2
2
作者 徐佐浩 蒋跃 詹菊红 《外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81-88,共8页
《离骚》蕴含屈原强烈而复杂的情感,为了探索它们在翻译中的再现情况,文章基于六个英译本构建语料库,借助USAS语义标注系统,对比译入与译出译本在情感元素再现方面的差异,分析屈原形象在不同翻译方向的再造情况。研究发现:(1)译入的情... 《离骚》蕴含屈原强烈而复杂的情感,为了探索它们在翻译中的再现情况,文章基于六个英译本构建语料库,借助USAS语义标注系统,对比译入与译出译本在情感元素再现方面的差异,分析屈原形象在不同翻译方向的再造情况。研究发现:(1)译入的情感多样性超过了译出,(2)译入的情感总量不及译出,但二者的差距随着翻译年代的推近越来越小,(3)随着翻译年代的推近,译入的积极情感越来越多,同时译出的消极情感越来越少。由于情感元素的差异,译入与译出译本塑造的屈原形象也不尽相同。译入的屈原形象更具复杂性、多面性和模糊性,感染力相对不足;译出的屈原形象清晰分明,感染力更强。历时地看,译入和译出的屈原形象都更加积极和正面。研究结果表明,翻译方向确实能够影响文学作品的情感传递,进而影响文学形象的再造,最后波及文学和文化的对外传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骚》 译出 情感元素 屈原形象
下载PDF
试论译介学理论对中国文化“走出去”的指导意义
3
作者 李清扬 《现代语言学》 2023年第3期1014-1020,共7页
译介学是中国著名比较文学专家谢天振先生原创的翻译学理论,是上世纪末至今20多年来中国人文学术界最具影响力的理论之一。译介学打破了我国长期以来以文字转换和翻译技术为主导的传统研究范式,凭借跨学科优势逐步形成一个独立的研究领... 译介学是中国著名比较文学专家谢天振先生原创的翻译学理论,是上世纪末至今20多年来中国人文学术界最具影响力的理论之一。译介学打破了我国长期以来以文字转换和翻译技术为主导的传统研究范式,凭借跨学科优势逐步形成一个独立的研究领域,在国内外学界产生了较大影响,从而拓宽了国内外翻译学的研究视野。文章首先对译介学理论作了简要概述,其次尝试挖掘译介学理论的创新意义与中国话语特性,并指出中国文化外译的现实难题,最后探讨其对于中国文化“走出去”的实际指导意义,以期推动中国文化外译的进步与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介学 中国文化“走出去” 译出 创造性叛逆 文学
下载PDF
中国文学翻译之管窥 被引量:8
4
作者 周福娟 《天津外国语学院学报》 2005年第3期19-24,共6页
中国翻译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可真正意义上的文学翻译是从晚清开始,迄今却只有短短的一百多年。但在这短短的一百多年中,中国文学翻译却得到了蓬勃发展。从中国文学翻译的策略、文化误读、译者研究、译入和译出四个方面探讨中国文学翻... 中国翻译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可真正意义上的文学翻译是从晚清开始,迄今却只有短短的一百多年。但在这短短的一百多年中,中国文学翻译却得到了蓬勃发展。从中国文学翻译的策略、文化误读、译者研究、译入和译出四个方面探讨中国文学翻译发展历程中的特点,分析存在的问题,以期引起中国文学翻译界的注意,促进中国文学翻译水平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文学翻 策略 文化误读 者研究 译出
下载PDF
形象学视角下《史记·秦始皇本纪》英译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炎萍 《外文研究》 2021年第1期74-81,109,共9页
近年来,将比较文学形象学引入翻译研究是学界一个新的关注点,探讨翻译渠道中民族形象生成、传播、变形及其背后的意识形态因素。本研究梳理了学界对“翻译与形象”研究从概念泛化到理论自觉的发展过程,并基于该视角对杨宪益、戴乃迭及... 近年来,将比较文学形象学引入翻译研究是学界一个新的关注点,探讨翻译渠道中民族形象生成、传播、变形及其背后的意识形态因素。本研究梳理了学界对“翻译与形象”研究从概念泛化到理论自觉的发展过程,并基于该视角对杨宪益、戴乃迭及华兹生英译的《史记·秦始皇本纪》进行比较,从微观层面上分析两个译本在顺序安排、词汇选择、翻译策略上的差异同“自我形象”“他者形象”的关系,进而探讨“译入”与“译出”两种翻译实践在民族形象海外建构与传播中所发挥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形象学 史记·秦始皇本纪 民族形象建(重)构 ”与“译出
下载PDF
基于双语平行语料库的翻译文体学研究——以《阿Q正传》两个英译本中人称代词主语和叙事视角转换为例 被引量:1
6
作者 刘迪 《海外英语》 2014年第9X期133-134,140,共3页
小说《阿Q正传》作为中国和世界文学的经典之作,其英译本亦千差万别,而现有的研究较少通过叙事学、文体学结合研究其翻译的文体学特征以及导致译本差别的原因。由此,该文应用双语平行语料库,以《阿Q正传》两个英译本为例,从人称代词主... 小说《阿Q正传》作为中国和世界文学的经典之作,其英译本亦千差万别,而现有的研究较少通过叙事学、文体学结合研究其翻译的文体学特征以及导致译本差别的原因。由此,该文应用双语平行语料库,以《阿Q正传》两个英译本为例,从人称代词主语转换和叙事视角转换两方面,对译文与原文进行翻译文体特征的比较。研究发现:汉英小说翻译中,无论译出或译入,人称代词主语在数量和频次上都有所增加,同时都呈现出语际显化的转换类型。但从译出和译入视角考查发现,对比于译出文本,译入文本的显化程度更高一些;叙事视角方面,译出文本倾向于保留原文中的客观视角,译入文本则多采用主观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体学 人称代词主语 叙事视角 译出
下载PDF
壮族史诗《布洛陀》的双向译介史
7
作者 张羽 《民族翻译》 2021年第5期27-38,共12页
《布洛陀》是古老的壮族民间口传史诗,其译介史始于20世纪50年代。本文以译者为中心,从译出和译入两个方面,梳理该史诗近70年的翻译和评介历程,展现两者不同的发展脉络,从总体上把握其翻译和传播的现状。同时,基于对这一现状的分析讨论... 《布洛陀》是古老的壮族民间口传史诗,其译介史始于20世纪50年代。本文以译者为中心,从译出和译入两个方面,梳理该史诗近70年的翻译和评介历程,展现两者不同的发展脉络,从总体上把握其翻译和传播的现状。同时,基于对这一现状的分析讨论,对该史诗的进一步译介提出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洛陀》 口传史诗 译出
下载PDF
试论译介学与比较文学和翻译学之关系 被引量:3
8
作者 何绍斌 《中国比较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51-165,共15页
译介学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学者首创的具有新意的理论体系,中国话语特性十分明确。它虽然脱胎于比较文学,与翻译学也有一定重合,但因其独特的翻译观和文化传播观而与前两者区别较大,成为一个跨学科但相对独立的研究领域。译介学是一... 译介学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学者首创的具有新意的理论体系,中国话语特性十分明确。它虽然脱胎于比较文学,与翻译学也有一定重合,但因其独特的翻译观和文化传播观而与前两者区别较大,成为一个跨学科但相对独立的研究领域。译介学是一个开放的理论体系,还需要进一步提炼和细化。其研究价值和前景不仅可以助益国内的文学研究、文化研究和翻译研究,也具备向国际学界推介的巨大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介学 创造性叛逆 文学 译出 中国话语
原文传递
中国文学走出去:问题与实质 被引量:332
9
作者 谢天振 《中国比较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10,共10页
中国文学如何才能真正有效地走出去?随着中国经济实力的增强和国际地位的提升,这个问题被越来越多的人所关注,从国家领导人到普通百姓大众。然而很长时期以来,我们国家从有关领导部门到学术界乃至翻译界,在"中国文学如何走出去&qu... 中国文学如何才能真正有效地走出去?随着中国经济实力的增强和国际地位的提升,这个问题被越来越多的人所关注,从国家领导人到普通百姓大众。然而很长时期以来,我们国家从有关领导部门到学术界乃至翻译界,在"中国文学如何走出去"这个问题上却存在着一个严重的认识误区,即把它归结为一个简单的翻译问题,以为只要把中国文学作品翻译成外文,中国文学就自然而然地"走出去"了,而看不到这是一个比较特殊的把弱势文化向强势文化译介的行为,看不到译入与译出这两个表面相似的翻译行为之间的重要区别,也看不到这个译介行为所面临的时间差与语言差的问题。本文运用译介学理论对上述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文学走出去 介学 译出 语言差 时间差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