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京师译学馆英语教育初探 被引量:6
1
作者 邱志红 《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82-87,共6页
京师译学馆以外国语言文字训练为主,辅以外国文学课程的教育,为民国时期通过外语学习外国文学,进而改造旧文学、创作新文学这一外语观嬗变历程之先导,是近代中国高校英文系建立进程中承上启下关键的一环。
关键词 京师译学馆 英语教育 英语观
下载PDF
打造精品丛书助推译学建设——“中华译学馆·中华翻译研究文库”评介
2
作者 冯全功 《山东外语教学》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28-133,共6页
浙江大学中华译学馆推出的“中华翻研究文库”是一套较新的丛书,在学界产生了较大的学术影响。该文库的主要特征包括:1)注重学术思想,汇聚精品文章;2)梳理译介历史,烛照当下现实;3)关注社会发展,呼应国家战略;4)聚焦英语世界,兼顾其他... 浙江大学中华译学馆推出的“中华翻研究文库”是一套较新的丛书,在学界产生了较大的学术影响。该文库的主要特征包括:1)注重学术思想,汇聚精品文章;2)梳理译介历史,烛照当下现实;3)关注社会发展,呼应国家战略;4)聚焦英语世界,兼顾其他语种。其中,该套丛书中有关中国文学对外译介与传播研究的系列成果对中国文化“走出去”具有重要启迪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翻研究文库 中华译学馆 中国文化“走出去”
下载PDF
桃李芬芳的京师译学馆英语教育回探
3
作者 刘美舒 《兰台世界(上旬)》 2015年第5期150-151,共2页
创办于1902年的京师译学馆是中国近代第一家创建有英语专业的高等教育机构。在清末诸多教育家、实业家的支持下,学馆凭借全国领先的师资资源和课程管理,为中国近代化事业培养了大量英语人才。
关键词 京师译学馆 英语教育 桃李芬芳
下载PDF
搭建译学平台 助推文化交流——浙江大学中华译学馆成立纪实 被引量:3
4
作者 冯全功 《中国翻译》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36-140,共5页
浙江大学中华译学馆的成立是翻译界的一件里程碑事件。本文总结了"新时代中国文学译介与传播高峰论坛暨浙江大学中华译学馆成立大会"的主要内容,包括中华译学馆的成立与使命,特邀作家与翻译家的系列讲座以及针对中国文学译介... 浙江大学中华译学馆的成立是翻译界的一件里程碑事件。本文总结了"新时代中国文学译介与传播高峰论坛暨浙江大学中华译学馆成立大会"的主要内容,包括中华译学馆的成立与使命,特邀作家与翻译家的系列讲座以及针对中国文学译介与传播的研讨。中华译学馆的成立有利于汇聚力量,整合资源,助推译学发展与中外文化交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译学馆 文化交流 中国文学介与传播
原文传递
京师译学馆文凭考
5
作者 杨洋 《首都博物馆论丛》 2016年第1期272-279,共8页
本文试图结合历史文献对这件馆藏'京师译学馆毕业文凭'做一点解读和考证,让读者了解晚清时期北京及中国的教育制度改革和新式学堂的发展,以及清朝统治者对新式教育的矛盾态度。
关键词 译学馆文凭 同文馆 译学馆 清政府态度
原文传递
同文馆与晚清留英教育 被引量:4
6
作者 刘晓琴 《史学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8期47-51,共5页
晚清留英教育在船政学生留英之前已经开始 ,同治五年 (186 6年 ) ,清政府就派遣了同文馆学生赴欧洲游学。之后 ,历届驻英公使都带有同文馆学生充任使馆随员或翻译学生 ,在处理外交及使馆事务之外 ,这些同文馆学生还负有学习的任务 ,可... 晚清留英教育在船政学生留英之前已经开始 ,同治五年 (186 6年 ) ,清政府就派遣了同文馆学生赴欧洲游学。之后 ,历届驻英公使都带有同文馆学生充任使馆随员或翻译学生 ,在处理外交及使馆事务之外 ,这些同文馆学生还负有学习的任务 ,可以入英国学校学习。 19世纪 90年代总理衙门还制订章程 ,派遣了两次同文馆留英生。 2 0世纪初 ,京师同文馆归并京师大学堂改称译学馆后 ,再次派遣学生赴英留学。同文馆学生留英在整个晚清虽然不多 ,但也自成一系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清时期 同文馆 译学馆 留英教育
下载PDF
徐旭生
7
作者 程安 《南都学坛(南阳师范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报)》 1992年第3期121-121,共1页
徐旭生(1888·12·10——1976·1·4),原名炳旭,以字行。笔名虚生、遁庵。唐河县桐河乡砚村人。当代著名教育家和历史学家。 徐自幼聪慧,随父在河阴(今荣阳县)教谕任所读书。1906年去北京进河南公立旅京豫学堂,旋入京... 徐旭生(1888·12·10——1976·1·4),原名炳旭,以字行。笔名虚生、遁庵。唐河县桐河乡砚村人。当代著名教育家和历史学家。 徐自幼聪慧,随父在河阴(今荣阳县)教谕任所读书。1906年去北京进河南公立旅京豫学堂,旋入京师译学馆学法文,1911年毕业后在河南彰德府(今安阳市)中学执教,任数学兼法文教员。1912年取得公费留法学生资格,1913年春赴法留学,就读于巴黎大学,专攻西洋哲学。 1919年春回国,应聘河南省立开封第一师范和留学欧美预备学校任西洋哲学史教授。所写《飞遁庐拉杂谈》中说“外国人本有长有短”,我国一些“志行薄弱”者“采他们的长处很难,采他们的短处倒很容易”。“以日用言云,外国人的好处是洁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回 京师译学馆 遁庵 徐旭 中说 河阴 豫学堂 彰德府 用言 以字行
下载PDF
晚清日语译才培养机构研究——京师同文馆之东文馆新考 被引量:6
8
作者 汪帅东 《日语学习与研究》 CSSCI 2017年第1期64-71,共8页
为解决外交人才的严重匮乏,满足清政府借助"日本途径"转译西书的刚性需求,京师同文馆于甲午战后增设东文馆,开创了国内官办日语教育的先河,在中国外语教育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东文馆学员既要兼习中日两文,又须加习一艺,此... 为解决外交人才的严重匮乏,满足清政府借助"日本途径"转译西书的刚性需求,京师同文馆于甲午战后增设东文馆,开创了国内官办日语教育的先河,在中国外语教育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东文馆学员既要兼习中日两文,又须加习一艺,此种教学模式至今仍资借鉴。作为同文馆五所外文馆的延伸,译学馆成为京师大学堂重要的组成部分,其日语教育也沿袭了东文馆的办学模式,为清政府培养出大批高水平的日语译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京师同文馆 东文馆 日语 译学馆
原文传递
民国时期的北京书风·罗复堪 被引量:2
9
作者 邹典飞 《艺术品》 2021年第1期14-17,共4页
罗复堪(1872-1954),名惇㬊字照岩,号敷庵、复堪,别署羯蒙老人、凤岭诗人,室名三山簃①,又署唐牒楼、晚晦堂,广东顺德人。早年为清京师译学馆学生,与从兄罗惇曧师从康有为。清末历任邮传部郎中、礼制馆编纂。辛亥革命后,曾任教育部、财政... 罗复堪(1872-1954),名惇㬊字照岩,号敷庵、复堪,别署羯蒙老人、凤岭诗人,室名三山簃①,又署唐牒楼、晚晦堂,广东顺德人。早年为清京师译学馆学生,与从兄罗惇曧师从康有为。清末历任邮传部郎中、礼制馆编纂。辛亥革命后,曾任教育部、财政部、司法部参事及国民内政部秘书等职,还先后任教于北平艺术专科学校、北京大学文学院等,以教授书法为业。1943年瘫痪家居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邮传部 艺术专科学校 广东顺德 辛亥革命 康有为 民国时期 京师译学馆 内政部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