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译意思VS译形式
1
作者 朱妍君 《文教资料》 2008年第23期69-70,共2页
本文对瓦尔特·本雅明"翻译是译形式而不是译意思"的观点进行了辩证的分析,提出翻译应成为跨文化交流的重要桥梁.
关键词 瓦尔特·本雅明 意思 译形式
下载PDF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中比喻辞格的类型及维译形式 被引量:2
2
作者 陈炜 《喀什大学学报》 2019年第5期41-46,共6页
以《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一、二两卷(汉、维)为语料,对两卷书中的比喻辞格进行了汇总、分类,并从比喻辞格的视角对《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一书中汉译维的有效翻译方式进行描述,力图为政论语体的汉维翻译提供有益参考。
关键词 比喻辞格 类型 译形式
下载PDF
佛经汉语时间状语从句及其回鹘语的对译形式——以佛经《金光明最胜王经》为例
3
作者 叶尔旦 《现代语言学》 2022年第3期528-537,共10页
佛经汉语中通过标记词“時”引导不同时间义的时间状语从句,其典型结构为{VP + 時}或{時 + VP},以及{VP + (之) + 後}、{從 + VP + 已}、{至 + VP + 已}结构。小句中事件可以为“已然”、“当然”、“未然”,除“已然”事件由动态助词... 佛经汉语中通过标记词“時”引导不同时间义的时间状语从句,其典型结构为{VP + 時}或{時 + VP},以及{VP + (之) + 後}、{從 + VP + 已}、{至 + VP + 已}结构。小句中事件可以为“已然”、“当然”、“未然”,除“已然”事件由动态助词“已”标记外,其他事件的时间义需要通过上下文获知。古代回鹘语译者主要通过形态手段与句法手段来对译佛经汉语中的时间状语从句的引导词:一者、对译为-(X)p形式和-A形式“简单副动词”;二者、对译为“复合副动词”;三者、对译为由引导词qačan与复合副动词的构成构式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间状语从句 译形式 佛经汉语 古代回鹘语
下载PDF
论文学翻译中译语的生成、特性、形式及意义
4
作者 魏泓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4期87-94,共8页
译语是介于源语与目标语之间的第三类语言,它是译者在文学翻译中系统综观下对源语与目标语进行语效整合的结果。译语是客观的必然的存在,它拥有自身的性质与特点,如中介性、顺应性、协商性、开放性、独创性、再生性、创意性、影响性、... 译语是介于源语与目标语之间的第三类语言,它是译者在文学翻译中系统综观下对源语与目标语进行语效整合的结果。译语是客观的必然的存在,它拥有自身的性质与特点,如中介性、顺应性、协商性、开放性、独创性、再生性、创意性、影响性、塑造性等。译语呈现出异化、归化、优化的第三形态,并以中西结合的方式向读者诉说,在与读者的对话中开启世界,世界在译语中绽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性质 形式 语世界
下载PDF
同形现象与形式可译 被引量:4
5
作者 冒国安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3期81-83,共3页
以从符号学象似性概念引伸之语言同形现象为基础 ,讨论不同语言系统之间不同表意形式所显示的功能象似特征及象似的语言效果 ,进而分析论证语际转换中“形式可译”
关键词 象似性 功能同形现象 形式
下载PDF
语言共性与形式可译 被引量:1
6
作者 万文龙 《科技信息》 2008年第33期222-223,共2页
语言形式的可译和不可译之争由来已久。认知语言学家认为人类拥有共同的思维能力和思维规律,人类语言的共性反映着人类思维的共性。语言共性的大量存在使不同文化的人能够相互交流和合作,也为语言形式的翻译提供了可能。本文从历时的、... 语言形式的可译和不可译之争由来已久。认知语言学家认为人类拥有共同的思维能力和思维规律,人类语言的共性反映着人类思维的共性。语言共性的大量存在使不同文化的人能够相互交流和合作,也为语言形式的翻译提供了可能。本文从历时的、动态的角度,从文化趋同现象出发,证明了语言共性的大量存在,进而探讨了语言形式的可译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趋同现象 语言共性 形式
下载PDF
文化趋同与形式可译
7
作者 万文龙 《河南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4期89-91,共3页
文化具有共时性和历时性.冒国安教授从共时的角度,从同形现象出发,分析论证了语际转换中语言形式的可译性.本文从历时的、动态的角度,从文化趋同现象出发,探讨了语言形式的可译性.
关键词 文化趋同现象 语言融合 形式
下载PDF
遇之自天,泠然希音——司空图《诗品》英译艺术探析 被引量:1
8
作者 张智中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2期76-81,共6页
唐代诗人司空图的《诗品》在中国古代诗歌理论史上因影响巨大而占有重要地位,其解读已难,英译更难。王宏印教授推出新的《诗品》英译,通过多种翻译手法的综合运用,实现了自己设定的美学追求。文章从词汇层面、句法层面、译诗的形式、音... 唐代诗人司空图的《诗品》在中国古代诗歌理论史上因影响巨大而占有重要地位,其解读已难,英译更难。王宏印教授推出新的《诗品》英译,通过多种翻译手法的综合运用,实现了自己设定的美学追求。文章从词汇层面、句法层面、译诗的形式、音韵的补救、意美的再现等几个大的方面着手,分析归纳了王宏印教授《诗品》英译的艺术技巧与策略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 词汇层面 句法层面 形式 音韵 《诗品》
下载PDF
彝语地名的汉文译写研究
9
作者 李天元 《贵州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2期84-86,共3页
本文以彝语地名的汉文译写形式为研究对象,剖析了汉文译写时经常采用的三种翻译办法及其派生 形式。从中揭示出彝语方言、汉语方言乃至翻译时的社会历史背景对译名定型的影响,以利相关学科 的学者发掘利用彝语地名这一综合性的人文资料。
关键词 彝语地名 汉文形式 剖析
下载PDF
从“五四”到抗战:外国诗歌汉译考察
10
作者 骆萍 《语言与翻译》 CSSCI 2022年第1期74-80,共7页
“五四”与抗战特殊的历史语境与时代特征及其两者之间的延续性使诗歌汉译活动在主题的选择上多倾向于具有现实意义和反抗精神的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诗歌,而较少译介偏内省、玄思,与时代主题较远的现代派诗歌。在译诗语言形式的表现上,... “五四”与抗战特殊的历史语境与时代特征及其两者之间的延续性使诗歌汉译活动在主题的选择上多倾向于具有现实意义和反抗精神的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诗歌,而较少译介偏内省、玄思,与时代主题较远的现代派诗歌。在译诗语言形式的表现上,经历了自由诗、新格律诗再到自由诗的变迁,均与译入语国意识形态与主流诗学息息相关,表现出翻译与社会历史语境的紧密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国诗歌翻 诗选材与语言形式 “五四”时期 抗战时期
下载PDF
叶芝诗歌He Wishes for the Cloths of Heaven的几种汉译本评析
11
作者 魏荣耀 《海外英语》 2016年第16期117-119,共3页
"He Wishes for the Cloths of Heaven"是爱尔兰著名诗人叶芝早期诗作之一,表达了他对自己苦恋一生的爱人昴德·冈昂的爱慕之情。这首诗语言平实、细腻,感情真挚,只用寥寥数语就把他对昴德·冈昂的仰慕和爱恋之情表... "He Wishes for the Cloths of Heaven"是爱尔兰著名诗人叶芝早期诗作之一,表达了他对自己苦恋一生的爱人昴德·冈昂的爱慕之情。这首诗语言平实、细腻,感情真挚,只用寥寥数语就把他对昴德·冈昂的仰慕和爱恋之情表达得淋漓尽致。我国不少著名的翻译家都尝试着把这首诗翻译成中文,使得大多数国内读者能够欣赏到叶芝这首不朽的爱情诗篇。该文从众多汉译本中选取了傅浩,裘小龙,施蛰存和王家新四位名家的汉译本;从"以顿代步"的译诗角度对这首诗歌的形式和内容的传译两个方面进行比对和分析。最后得出结论:裘小龙先生的译本无论从形式上还是内容上都与原诗更为接近,因此为这四种译本中的最佳译本。最后博采众长给出新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英诗汉 威廉·巴特勒·叶芝 以顿代步 形式的传 意义的传
下载PDF
“拟形式形译词”初探 被引量:2
12
作者 汪化云 李辉望 《汉字文化》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45-46,共2页
关键词 汉语 “拟形式词” 外来词 借形词 造词心理
原文传递
初探晚清翻译中译入语语言形式的选择 被引量:3
13
作者 李奇志 《时代文学(上半月)》 2007年第1期91-93,共3页
本文采用的理论框架是一种以译入语文化为主体的翻译研究,安德烈·勒菲弗尔是该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本文作者以勒菲弗尔的“诗学”观作为切入点,初步探究晚清翻译中选择以文言文为主的译入语语言形式的合理性和必要性。
关键词 晚清翻 入语语言形式
原文传递
On translatability
14
作者 谭克新 《Sino-US English Teaching》 2007年第11期46-59,65,共15页
The medium for translation is language, which is composed of meaning and form. This paper aims to discuss translatability in the light of meaning and form. It argues that as translation involves only two aspects "und... The medium for translation is language, which is composed of meaning and form. This paper aims to discuss translatability in the light of meaning and form. It argues that as translation involves only two aspects "understanding" and "expression" from the angle of translation process or "meaning" and "form" from the angle of expression, the latter sheds light on the controversy about translatability. It is form instead of meaning that obstructs translation, for meaning is mostly translatable or the basic meaning is translatable while form is not wholly translatable or is just untranslatable. Whether form is translatable or not depends on the similarity and difference of the formal features of the source language and the target languag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RANSLATABILITY MEANING FORM
下载PDF
The Transformation of Thought Patterns in English-Chinese Translation
15
作者 Shi-hua DING 《Sino-US English Teaching》 2017年第4期239-244,共6页
Translation involves not only formal transformation of two languages concerned, but also conversion of thought patterns. The oriental thought pattern is considered "concrete", "man-centered", and "ordinal"; whil... Translation involves not only formal transformation of two languages concerned, but also conversion of thought patterns. The oriental thought pattern is considered "concrete", "man-centered", and "ordinal"; while the western one is believed to be "abstract", "object-centered", and "conversed". These are the decisive factors for the existence of the differences in language expressing. It is of great importance to study these differences and make some adjustments in terms of syntactic structure, semantic focus, and time order so as to achieve a natural rendi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ransformation of thought patterns Chinese-English translation syntactic structure semantic focus timeorder
下载PDF
The study on meaning construction of Chinese Folk Wisecrack from Conceptual Blending Theory
16
作者 LI Jia-jia 《Sino-US English Teaching》 2010年第6期51-56,共6页
Chinese Folk Wisecrack (CFW) is a special language form which is invented by the Chinese people out of their life experience and has been widely used for a long history. In China, the previous studies on it are main... Chinese Folk Wisecrack (CFW) is a special language form which is invented by the Chinese people out of their life experience and has been widely used for a long history. In China, the previous studies on it are mainly stay on its surface, such as relation between CFW and culture, rhetoric and grammar; scholars scarcely note the meaning construction of CFW. This paper aims to study the process of meaning construction of CFW through the Conceptual Blending Theory (CBT) of the cognitive linguistic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nceptual Blending Theory conceptual integration networks Chinese Folk Wisecrack
下载PDF
基于语料库的政治文献翻译风格比较研究——以十八届三中全会文件英译为例 被引量:6
17
作者 李鑫 李涛 《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74-84,共11页
本文基于十八届三中全会文件的双译本汉英平行语料库,从译语语言形式参数和翻译偏移入手来比较政治文献官方英译和海外译者英译的翻译风格,并探讨二者差异背后的原因。研究发现,海外译者Rogier Creemers在政治文献汉英翻译中相当保守,... 本文基于十八届三中全会文件的双译本汉英平行语料库,从译语语言形式参数和翻译偏移入手来比较政治文献官方英译和海外译者英译的翻译风格,并探讨二者差异背后的原因。研究发现,海外译者Rogier Creemers在政治文献汉英翻译中相当保守,追求字面对应,因而译文句子较长,"中式英语"痕迹较重,可读性较差,而中国官方翻译团队则相对灵活,在忠实表达原文意思的前提下适当拆分长句,并频繁采用增补解释类偏移和删减简化类偏移,从而使译文更为明晰、简洁,可读性较强。相对而言,官方翻译更加贴近英语受众的思维习惯,也更有利于传递中国政府的积极形象。结合对官译团队专家和Rogier Creemers的采访,本文认为二者翻译风格迥异的主要原因在于翻译目的、翻译流程以及译者背景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英平行语料库 风格 政治文献 语语言形式特征 偏移
原文传递
汉语状位主谓结构的日译分析
18
作者 费建华 《日语教育与日本学》 2021年第1期86-96,共11页
主谓短语是汉语中富有特色的结构,在句中作状语时主要表示主句主体的动作方式或伴随状态。汉语内嵌于句子中的状位主谓结构在日译时,既可以体现为由形容词、动词和名词构成的连用修饰语,也可以体现为复句中的从属性从句,甚至独立小句。... 主谓短语是汉语中富有特色的结构,在句中作状语时主要表示主句主体的动作方式或伴随状态。汉语内嵌于句子中的状位主谓结构在日译时,既可以体现为由形容词、动词和名词构成的连用修饰语,也可以体现为复句中的从属性从句,甚至独立小句。汉语状位主谓结构在日译过程中之所以出现一对多的情况,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对包含该结构的句子所表达的语义事件存在不同的认知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状位主谓结构 译形式 语义事件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