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识解重构:认知语言学视角下的译文表达 被引量:35
1
作者 肖坤学 《外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81-87,共7页
翻译是一种通过意义的语际转换而实现的特殊交际活动。在以原文理解与译文表达为基本环节的翻译过程中,译者正确理解原文表达的意义和运用恰当的译文再现原文表达的意义是实现翻译交际目的关键。根据认知语言学的识解理论:语言表达的意... 翻译是一种通过意义的语际转换而实现的特殊交际活动。在以原文理解与译文表达为基本环节的翻译过程中,译者正确理解原文表达的意义和运用恰当的译文再现原文表达的意义是实现翻译交际目的关键。根据认知语言学的识解理论:语言表达的意义即说话者/作者对情景的识解;语言形式直接反映说话者/作者对情景的识解方式;针对同一情景,说话者/作者可能采取不同的识解方式。在识解理论的观照下,本文提出了译文表达即识解重构的观点,并讨论了译文表达的原则与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译文表达 认知语言学 识解 重构
下载PDF
以《狼图腾》的英译为例谈译文表达的识解操作
2
作者 周欢 《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6期138-140,共3页
基于认知语言学框架下意义观与翻译观以及认知语言学中的识解理论的四个维度,在译文表达时的识解操作应该在考虑目的语读者辖域背景的基础上,保持或调整原文表征的详略度、突显和扫描方式等识解维度,使译文流畅,符合目的语读者的表达习... 基于认知语言学框架下意义观与翻译观以及认知语言学中的识解理论的四个维度,在译文表达时的识解操作应该在考虑目的语读者辖域背景的基础上,保持或调整原文表征的详略度、突显和扫描方式等识解维度,使译文流畅,符合目的语读者的表达习惯,最终实现成功的交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译文表达 识解操作 《狼图腾》
下载PDF
试论英译汉的语义理解和表达
3
作者 程渊 《赣南师范学院学报》 2004年第4期113-115,共3页
在翻译过程中,语义的透彻理解,是译文表达的前提和开端,译文表达是理解的目的和结果。本文从语义的三个层次即言内意义、指称意义和实用意义出发,探讨了英译汉中语义的透彻理解对于获得翻译艺术性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 透彻理解 译文表达 语义三层次 英汉翻译
下载PDF
《高级英语学习指南》中的参考译文浅见
4
作者 林擎红 郎勇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2年第Z1期138-142,共5页
由张汉熙主编、商务印书馆出版的《高级英语》教程,自1980年出版以来,已印刷10次,发行数十万册。该教程的课文均选自英美原文,题材较全面、内容较丰富、起点较高,所以一直是大学英语专业高年级学生主要使用的一套精读课教材。为了帮助... 由张汉熙主编、商务印书馆出版的《高级英语》教程,自1980年出版以来,已印刷10次,发行数十万册。该教程的课文均选自英美原文,题材较全面、内容较丰富、起点较高,所以一直是大学英语专业高年级学生主要使用的一套精读课教材。为了帮助教师与学生更好地使用这套教材,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于1989年出版了由余卫华、张鑫友主编的《高级英语学习指南》一书,该书现已成为讲授与学习《高级英语》教程的重要参考书。《学习指南》中的“参考译文”部分,将各篇课文译成汉语,其目的是帮助教师与学生正确理解原文,尤其是原文的难点部分。由此可见,译文的正确与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英语学习 译文表达 参考译文 高级英语 指南 翻译技巧 中国地质大学 理解原文 教师 上下文
下载PDF
词义相同 表达各异
5
作者 朱达秋 《外语教学》 1984年第1期84-85,共2页
搞翻译的同志都知道,多义词的词义选择在翻译中是颇费思索的。同样一个词,在不同的上下文中,可能有不同的意思,因此在译文表达中要字斟句酌,有时不仅应从整个句子,甚至要从整段、整篇文章的上下文来判断和确定一个词的词义,使其词义确当... 搞翻译的同志都知道,多义词的词义选择在翻译中是颇费思索的。同样一个词,在不同的上下文中,可能有不同的意思,因此在译文表达中要字斟句酌,有时不仅应从整个句子,甚至要从整段、整篇文章的上下文来判断和确定一个词的词义,使其词义确当,文通气顺。然而一个词在一篇文章或一段话、甚至一个句子里,如果意思大致相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下文 多义词 词义相同 翻译 词义选择 译文表达 句子 马克思主义者 译者 理论
下载PDF
为翻译正名──兼论翻译的本质 被引量:1
6
作者 桂乾元 《语言与翻译》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4期59-68,共10页
为翻译正名──兼论翻译的本质桂乾元有人会说,翻译创造有悖于翻译的真谛,因为翻译的目的是用译人语重组原作。我的看法是:译者必须充分发挥自己精神上的创造才能,以便在特定的翻译状况下,使译作在词义、功能及效用诸方面达到原作... 为翻译正名──兼论翻译的本质桂乾元有人会说,翻译创造有悖于翻译的真谛,因为翻译的目的是用译人语重组原作。我的看法是:译者必须充分发挥自己精神上的创造才能,以便在特定的翻译状况下,使译作在词义、功能及效用诸方面达到原作的境界。从本质上看,翻译是一种处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翻译 翻译技巧 科技翻译 论翻译 翻译的本质 翻译标准 现代翻译理论 翻译的目的 译文读者 译文表达
下载PDF
英语词典汉译中存在的问题 被引量:1
7
作者 戴瑞亮 《上海翻译》 北大核心 2005年第S1期50-52,96,共4页
同其它文本翻译一样,英语词典翻译也涉及到原文理解和译文表达两个方面。因此,原文理解准确、译文表达规范这一对其它文本翻译的基本要求也同样适用于英语词典的翻译。本文旨在说明这一基本要求的两个方面同等重要,忽视其中任何一个都... 同其它文本翻译一样,英语词典翻译也涉及到原文理解和译文表达两个方面。因此,原文理解准确、译文表达规范这一对其它文本翻译的基本要求也同样适用于英语词典的翻译。本文旨在说明这一基本要求的两个方面同等重要,忽视其中任何一个都不会产生合格的译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词典翻译 原文理解 译文表达 误译
下载PDF
儿童文学翻译,重在传译童味—《汤姆·索亚历险记》两译本对比研究
8
作者 谭梦 《牡丹江大学学报》 2015年第5期145-147,共3页
本文通过对《汤姆?索亚历险记》两译本所作的对比研究,发现严译在传达原文童味方面尚嫌不足。指出在童味传达上,译者应尽量模仿原文表达方式,传递原文艺术效果。
关键词 童味 原文表达方式 译文表达方式
下载PDF
蒙译在蒙文报刊发展中的重要性
9
作者 布仁巴雅尔 《内蒙古科技与经济》 2002年第S1期120-121,共2页
关键词 蒙文 翻译人员 内蒙古地区 理解原文 译文表达 发展中 编辑工作 蒙古语文 蒙古族 翻译工作者
下载PDF
对英汉互译中缩句译法的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齐惠荣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5期112-115,共4页
在英汉互译中如何对译文的表达进行恰当处理,关键在于结合语言的语境,使用恰当的翻译技巧,使源语和译入语的表达在功能上能够基本对等,同时又能符合译入语的表达习惯。本文从比较英汉两种语言各自的特点及对句子的不同界定出发探讨了翻... 在英汉互译中如何对译文的表达进行恰当处理,关键在于结合语言的语境,使用恰当的翻译技巧,使源语和译入语的表达在功能上能够基本对等,同时又能符合译入语的表达习惯。本文从比较英汉两种语言各自的特点及对句子的不同界定出发探讨了翻译技巧之一‘缩句译法’的概念和条件,并通过缩句译法的应用实例及类型分析说明翻译时考虑这些条件和出发点,在某些语境下可使译文简练清楚,表达流畅,增强传意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翻译 句子 缩句译法 功能对等 译文表达
下载PDF
关于直译与意译的新观念——介绍比克曼和卡洛的《翻译〈圣经〉》 被引量:4
11
作者 郭建中 《外语研究》 北大核心 1989年第1期54-57,65,共5页
《翻译〈圣经〉》(Translating theWord of God)一书,主要是论述如何把《圣经》译成英语以外的各种少数民族语言的问题。两位作者虽然谈的只是《圣经》翻译问题,而且着重谈的还是译成少数民族语言的问题,但实际上对翻译的一些普遍原则问... 《翻译〈圣经〉》(Translating theWord of God)一书,主要是论述如何把《圣经》译成英语以外的各种少数民族语言的问题。两位作者虽然谈的只是《圣经》翻译问题,而且着重谈的还是译成少数民族语言的问题,但实际上对翻译的一些普遍原则问题,都有不少新的观点和精辟的论述。其中尤其就直译与意译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新观念,值得向读者推荐介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达形式 翻译问题 目的语 新观念 直译 翻译方法 意译 原语 少数民族语言 译文表达
下载PDF
语境信息与准确翻译 被引量:2
12
作者 冯凯伦 《中国科技翻译》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42-45,共4页
语境信息是确定语言功能的基础和语言的交际的基石,在翻译操作中发挥着重要的基础性作用。本文结合科技翻译实例,讨论了语境信息在原文理解和翻译表达中的作用,以及如何利用语境信息确保译文准确无误。
关键词 语境信息 原文理解 译文表达
下载PDF
引伸的范围与层次 被引量:1
13
作者 舟晓航 《上海翻译》 CSSCI 北大核心 1989年第3期17-19,共3页
引伸是语言的普遍现象。所谓词义引伸,是指根据上下文,不拘于词的字面意义或词典提供的语义、释义,而对词义作必要的调整与变动。当然,引伸不仅仅局限于以词作翻译单位,在以词组和句子作翻译单位时也经常需要引伸,以着力表达词组和句子... 引伸是语言的普遍现象。所谓词义引伸,是指根据上下文,不拘于词的字面意义或词典提供的语义、释义,而对词义作必要的调整与变动。当然,引伸不仅仅局限于以词作翻译单位,在以词组和句子作翻译单位时也经常需要引伸,以着力表达词组和句子的内在含义。不同的文体,引伸的范围、内容、方式不尽相同。文艺作品中的引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翻译单位 内在含义 义作 译文表达 COMMUNICATING VOCABULARY 英汉民族 符合逻辑 概念范围 文艺作品
下载PDF
科技翻译中的加减词处理 被引量:1
14
作者 王泉水 《中国科技翻译》 1992年第3期1-7,共7页
本文通过大量的实例,讨论了英汉科技翻译须按逻辑和修辞需要,进行一些加减词处理。
关键词 译文表达 词处理 英汉科技翻译 词语 逻辑和 加词 译例 汉语 修辞需要 英语句子
下载PDF
通过翻译提高阅读理解水平
15
作者 杨蓉 《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6年第2期60-61,共2页
本文论述了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教师如何运用翻译是一个过程的原则,帮助训练学生经过一系列分析与综合的思维过程,以真正理解原文,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笔者把翻译过程分为四步;一、对原文的理解。二、对信息单元的切分、重组。三、... 本文论述了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教师如何运用翻译是一个过程的原则,帮助训练学生经过一系列分析与综合的思维过程,以真正理解原文,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笔者把翻译过程分为四步;一、对原文的理解。二、对信息单元的切分、重组。三、译文表达。四、校审。文章通过实例逐一进行了分析和阐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阅读理解水平 理解原文 逻辑关系 句子结构 大学外语教学 大学英语 英译汉 阅读理解能力 译文表达 信息单元
下载PDF
从意识形态角度再论林纾《黑奴吁天录》
16
作者 孙艳燕 王文铃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10年第4期91-91,共1页
勒弗维尔认为在制约翻译的三大因素中,意识形态的影响最显著。在翻译的整个过程中,译者从译文表达形式、翻译选材到翻译策略的运用都受到意识形态的操控。通过以林纾译著《黑奴吁天录》为分析对象,从意识形态角度来分析他的翻译过程,从... 勒弗维尔认为在制约翻译的三大因素中,意识形态的影响最显著。在翻译的整个过程中,译者从译文表达形式、翻译选材到翻译策略的运用都受到意识形态的操控。通过以林纾译著《黑奴吁天录》为分析对象,从意识形态角度来分析他的翻译过程,从而可得出意识形态对翻译过程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意识形态 译文表达形式 翻译选材 翻译策略
下载PDF
政论文翻译之我见 被引量:1
17
作者 巴娅 《青海民族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05年第S2期143-143,共1页
关键词 正确理解 准确表达 译文表达 翻译工作 文体 翻译过程 表达形式 政论文 句子 忠实原文
下载PDF
俄语РАЗ表示倍数的译法
18
作者 袁崇章 《外语教学》 1981年第3期61-63,67,共4页
俄语中用表示倍数。俄语倍数的增加常用来表示,如译成汉语为“增加到两倍”(指增加部分和原有部分的和),也可译为“增加了一倍”(指净增加部分);俄语倍数的减少常用来表示,如译成汉语为“减少到三分之一”(指现量是原量的三分之一),也... 俄语中用表示倍数。俄语倍数的增加常用来表示,如译成汉语为“增加到两倍”(指增加部分和原有部分的和),也可译为“增加了一倍”(指净增加部分);俄语倍数的减少常用来表示,如译成汉语为“减少到三分之一”(指现量是原量的三分之一),也可译为“减少了三分之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俄语 倍数 俄汉语 译文表达 换算法 表示法 部分和 减少 小数表示 例句
下载PDF
机器翻译与汉语研究
19
作者 董振东 《语文建设》 CSSCI 北大核心 1992年第4期39-42,共4页
机器翻译,就是利用电子计算机来实现自然语言间的翻译,又称自动翻译,简称机译。这项研究最早开始于40年代。近半个世纪以来,经历了相当艰难曲折的道路,目前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已有一批规模宏大的机译系统正在运行,也有一批系统已经商品... 机器翻译,就是利用电子计算机来实现自然语言间的翻译,又称自动翻译,简称机译。这项研究最早开始于40年代。近半个世纪以来,经历了相当艰难曲折的道路,目前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已有一批规模宏大的机译系统正在运行,也有一批系统已经商品化。我国自1988年推出第一个商品化系统以来,又有一些系统走向实用或商品化。日本、美国等已经开始了电话的自动翻译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语分析 汉语研究 上下位关系 译文表达 句法功能 计算机程序 词法范畴 离合词 译文质量 已知信息
下载PDF
并行不悖 相得益彰——意译和直译的运用
20
作者 袁浩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3年第4期113-116,35,共5页
“自严复以来,我国的翻译理论经过了几个成长期,从‘信、达、雅’开始,经过‘字译’,和句译,直译、硬译、死译和意译,然后抵达‘神似’和‘化境’,这其中有不少争论和误会,但大方向是正确的。”无论是“神似”或“化境”,都是要把原文... “自严复以来,我国的翻译理论经过了几个成长期,从‘信、达、雅’开始,经过‘字译’,和句译,直译、硬译、死译和意译,然后抵达‘神似’和‘化境’,这其中有不少争论和误会,但大方向是正确的。”无论是“神似”或“化境”,都是要把原文用“准确、通顺”的译文表达出来。因此,我们可以说“神似”或“化境”是方法,是手段,而“准确、通顺”则是目的。几十年来,在翻译界一直存在着所谓直译和意译的争论,现在已逐步在认识上有所统一。因为大家都明了,真正主张直译的人,其实并不是反对意译,而是反对胡译、乱译、任意加码;同样,真正主张意译的人也不是反对直译,而是反对死译,硬译,宁错而务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意译法 死译 译文表达 翻译理论 直译法 原文内容 对应词 LISTEN 异国情调 EVERYWHERE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