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译有所为”:生态扶贫特色表达“绿色翻译”评析
1
作者 魏红 高巍 《文教资料》 2023年第14期6-10,共5页
“绿色翻译”包含生态和谐的宏观隐喻,具体涉及生态文明建设与“绿色发展”主题。生态扶贫是习近平总书记“精准扶贫”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理论结合的精要陈说。研究“绿色翻译”视域下生态扶贫论述中特色表达的英、法... “绿色翻译”包含生态和谐的宏观隐喻,具体涉及生态文明建设与“绿色发展”主题。生态扶贫是习近平总书记“精准扶贫”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理论结合的精要陈说。研究“绿色翻译”视域下生态扶贫论述中特色表达的英、法翻译实践,可更好地探索译者如何在生态扶贫外译中实现“译有所为”,即为理想而译:精准传播中国生态扶贫方案与中国文化,构建绿色和谐的翻译生态;推动国际扶贫脱贫改革,促进生态文明与塑造国家形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翻 生态扶贫 特色表达 译有所为
下载PDF
译有所为,译者何为?——文化全球化背景下外宣翻译及其译者研究 被引量:37
2
作者 刘雅峰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140-142,共3页
在文化全球化的背景下,以"翻译适应选择论"为视角,外宣翻译的实质应坚持"译有所为"的原则,在传播中国文化的同时推动社会进步,促进人类文明发展。译者只有不断增强全球意识和主体意识、文化自觉意识、翻译的功能目... 在文化全球化的背景下,以"翻译适应选择论"为视角,外宣翻译的实质应坚持"译有所为"的原则,在传播中国文化的同时推动社会进步,促进人类文明发展。译者只有不断增强全球意识和主体意识、文化自觉意识、翻译的功能目的意识、正确的读者意识以及技能意识等,才能做到最佳适应和优化选择,真正实现外宣翻译的"译有所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全球化 外宣翻 译有所为 官方语言
下载PDF
戴乃迭女士的“译有所为” 被引量:1
3
作者 赵金凤 《沈阳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1期121-126,共6页
从"译有所为"的视角解读戴乃迭的翻译人生,较为全面地考察其译介活动的主观动机和客观效果,认为生态翻译环境对其翻译行为的影响是相对的,译者的主观翻译动机是引发、推动并维持翻译行为的内生力量,其中,高度的责任感和文化... 从"译有所为"的视角解读戴乃迭的翻译人生,较为全面地考察其译介活动的主观动机和客观效果,认为生态翻译环境对其翻译行为的影响是相对的,译者的主观翻译动机是引发、推动并维持翻译行为的内生力量,其中,高度的责任感和文化自觉意识是至关重要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戴乃迭 译有所为 主观动机 客观效果
下载PDF
本体论视角:译随人意 译有所为 被引量:1
4
作者 高巍 刘书良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8期129-132,共4页
拟从翻译本体论的视角,结合散文英译,浅谈对于"译随人意","译有所为"[1]的几点反思:(一)翻译的界定:不同主体间的最佳关联;(二)翻译的效度:创造性叛逆;(三)翻译的信度:各主体、影响因子间的对比与调和;(四)翻译的运... 拟从翻译本体论的视角,结合散文英译,浅谈对于"译随人意","译有所为"[1]的几点反思:(一)翻译的界定:不同主体间的最佳关联;(二)翻译的效度:创造性叛逆;(三)翻译的信度:各主体、影响因子间的对比与调和;(四)翻译的运作:三个维度,四个步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本体论 本体论 散文翻 随人意、译有所为 反思
下载PDF
生态翻译学视域下论酒店外宣翻译的译有所为 被引量:1
5
作者 赖德富 《哈尔滨学院学报》 2015年第12期68-72,共5页
为了拓展国际营销和传播中国文化,越来越多的酒店在外宣材料中增加了英文翻译,但翻译质量却不容乐观。翻译是一种跨文化的交际行为,酒店外宣翻译应充分揣摩目标受众的语言文化心理和审美期待,有目的地摘选信息,采取编译等翻译方法,实现... 为了拓展国际营销和传播中国文化,越来越多的酒店在外宣材料中增加了英文翻译,但翻译质量却不容乐观。翻译是一种跨文化的交际行为,酒店外宣翻译应充分揣摩目标受众的语言文化心理和审美期待,有目的地摘选信息,采取编译等翻译方法,实现酒店外宣文本信息交际和宣传促销的双重目的。在生态翻译学视域下探讨酒店外宣翻译的译有所为,分析为何"为"、"为"什么以及怎么"为",不仅有助于科学评价酒店外宣翻译质量,也为酒店外宣翻译实践提供有益的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翻 酒店外宣 外宣翻 译有所为
下载PDF
译有所为:《新版中日交流标准日本语》参考译文评析
6
作者 孟冬永 《浙江科技学院学报》 CAS 2019年第4期316-322,共7页
功能翻译理论“译有所为”的翻译主张,对外语教材参考译文的生成体现出较强的指导力。以此为理论依据,对日语教材《新版中日交流标准日本语》的部分课文译文进行评析。既品评参考译文的地道与精妙,又指出译文中存在的一些瑕疵和不足,兼... 功能翻译理论“译有所为”的翻译主张,对外语教材参考译文的生成体现出较强的指导力。以此为理论依据,对日语教材《新版中日交流标准日本语》的部分课文译文进行评析。既品评参考译文的地道与精妙,又指出译文中存在的一些瑕疵和不足,兼提出自己的修正意见。通过译文品评,学生得以加深对翻译的理解,全方位建构语言知识,提高人文素质和思辨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翻理论 译有所为 日语教材 参考
下载PDF
推剧外宣翻译中的“译有所为”
7
作者 樊继群 《淮南师范学院学报》 2014年第2期35-37,共3页
推剧是淮河流域地方曲目之一,亟待有效地保护和宣传。生态翻译理论强调译者的适应与选择,将译员置于翻译活动的中心地位,能够赋予译员较大的翻译自主性,引导译员采用多种翻译策略在外宣翻译中保留推剧中富含的地方历史文化印记。
关键词 推剧 外宣翻 生态翻理论 译有所为
下载PDF
从“译有所为”看林纾《黑奴吁天录》的翻译
8
作者 高巍 白静 《海外英语》 2012年第5X期1-2,4,共3页
生态翻译学为解读《黑奴吁天录》提供了新的视角,文章拟从生态翻译学理论中"译有所为"的角度,宏观地从主观动因和客观影响两国方面对《黑奴吁天录》进行分析和解读。说明《黑奴吁天录》的翻译,是译者林纾在生态翻译环境主客... 生态翻译学为解读《黑奴吁天录》提供了新的视角,文章拟从生态翻译学理论中"译有所为"的角度,宏观地从主观动因和客观影响两国方面对《黑奴吁天录》进行分析和解读。说明《黑奴吁天录》的翻译,是译者林纾在生态翻译环境主客观因素下,作出的符合生态翻译学研究视角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翻 译有所为 林纾
下载PDF
翻译学的中国特色与政治话语的“译有所为”
9
作者 马绪光 《时代人物》 2021年第27期0030-0031,共2页
翻译学的中国特色从中国的历史文化语境出发, 以中国人的思维、视角, 构建出翻译理论话语,具有民族性、特殊性,而中国政治话语是反映中国政治、经济、文化和外交等的途径,是介绍中国发展道路,诠释中国政治话语新概念的话语体系。在国际... 翻译学的中国特色从中国的历史文化语境出发, 以中国人的思维、视角, 构建出翻译理论话语,具有民族性、特殊性,而中国政治话语是反映中国政治、经济、文化和外交等的途径,是介绍中国发展道路,诠释中国政治话语新概念的话语体系。在国际事务中,中国不光要会做,也要会说。中国政治话语要走出去,翻译是关键,要真正做到“译有所为”。本文旨在于探讨“译有所为”的目的,以及如何做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政治话语翻 译有所为 “为”何 何“为”
下载PDF
中国政治话语翻译的“译有所为” 被引量:9
10
作者 杜丽娟 张健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33-139,共7页
中国政治话语是反映中国政治、经济、文化和外交等的窗口,是诠释中国道路、中国发展,阐述中国政治话语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最生动的话语体系。中国政治话语走出去,外宣翻译是关键。围绕中国政治话语的概念和"译有所为"思... 中国政治话语是反映中国政治、经济、文化和外交等的窗口,是诠释中国道路、中国发展,阐述中国政治话语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最生动的话语体系。中国政治话语走出去,外宣翻译是关键。围绕中国政治话语的概念和"译有所为"思想的探讨,提出政治话语翻译原则要真正做到"译有所为"。重点探讨实现哪些"为",如何实现这些"为",如何运用"译有所为"翻译原则做好中国政治话语翻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政治话语翻 译有所为 “为”何 何“为”
下载PDF
译有所为,如何而“为”?——《围城》英译本的翻译策略研究 被引量:11
11
作者 陈思颖 戴雪芳 《英语广场(学术研究)》 2020年第35期10-13,共4页
Fortress Besieged是钱钟书先生的长篇小说《围城》唯一的英译本。本文拟在生态翻译学“译有所为”理念框架下,管窥译者译前的主观目的及其译作完成后带来的客观影响,从语言维、文化维和交际维分析Fortress Besieged的翻译策略,探究译... Fortress Besieged是钱钟书先生的长篇小说《围城》唯一的英译本。本文拟在生态翻译学“译有所为”理念框架下,管窥译者译前的主观目的及其译作完成后带来的客观影响,从语言维、文化维和交际维分析Fortress Besieged的翻译策略,探究译者如何在适应翻译生态环境的前提下,选择最佳的译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围城》 生态翻 译有所为 “三维”转换 策略
下载PDF
论中药宣传册翻译中的译有所为——以《霍山石斛》的翻译为例 被引量:2
12
作者 葛瑞峰 《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4期99-103,共5页
中药宣传册记录着中药产品的历史溯源、治疗功效等重要信息,承载着丰厚的中医药文化,其高质量的译文能够促进中药产品的海外推广和中医文化的域外传播。基于生态翻译学的"译有所为"理念,译者在中药宣传册的翻译过程中要理清... 中药宣传册记录着中药产品的历史溯源、治疗功效等重要信息,承载着丰厚的中医药文化,其高质量的译文能够促进中药产品的海外推广和中医文化的域外传播。基于生态翻译学的"译有所为"理念,译者在中药宣传册的翻译过程中要理清自己所处的翻译生态环境,明确为何"为"和如何"为",即正确认识翻译目的,从"语言"、"文化"、"交际"这三个维度采取借用、增译和释义的翻译策略,创作出适应选择度最佳的译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翻 中药 宣传册 译有所为
下载PDF
浅析“译有所为”的历史使命与时代内涵
13
作者 朱希伟 陶李春 《英语广场(学术研究)》 2022年第20期33-35,共3页
翻译是人类文明交流互鉴的重要途径,纵观中国翻译史,一代代译者前仆后继,为翻译事业呕心沥血,做出了巨大贡献。从翻译救国到翻译兴国,“译有所为”得以诠释和彰显。本文结合国家、社会、市场等多方面的因素,探讨如何结合时代特征深入理... 翻译是人类文明交流互鉴的重要途径,纵观中国翻译史,一代代译者前仆后继,为翻译事业呕心沥血,做出了巨大贡献。从翻译救国到翻译兴国,“译有所为”得以诠释和彰显。本文结合国家、社会、市场等多方面的因素,探讨如何结合时代特征深入理解“译有所为”的内涵,以期为翻译和语言服务人才培养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译有所为 救国 兴国
下载PDF
生态翻译学视域下《红楼梦》译本的“译有所为”研究
14
作者 田彦培 王晓霞 《智库时代》 2019年第50期232-233,共2页
本文以杨宪益、王际真以及李治华三位译者的译本为例,从生态翻译学的“译有所为”视角来探究不同时期、不同地域的《红楼梦》译本的译有所为,较为全面地考察三人译介活动的主观动机和客观效果。以此来说明,任何翻译都是一种有目的的行为... 本文以杨宪益、王际真以及李治华三位译者的译本为例,从生态翻译学的“译有所为”视角来探究不同时期、不同地域的《红楼梦》译本的译有所为,较为全面地考察三人译介活动的主观动机和客观效果。以此来说明,任何翻译都是一种有目的的行为,每个译本都是时代的产物,是顺应了时代要求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楼梦 译有所为 主观动机 客观效果
下载PDF
有不为方能有所为——林语堂翻译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赵金凤 《海外英语》 2014年第18期164-166,共3页
文章从译者主观动机和翻译客观效果两个方面考察了林语堂翻译的"译有所为",在此基础上指出:译者的翻译动机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翻译生态环境的改变而改变,译者只有在所处的翻译生态环境中做灵活的适应与选择,才能实现译... 文章从译者主观动机和翻译客观效果两个方面考察了林语堂翻译的"译有所为",在此基础上指出:译者的翻译动机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翻译生态环境的改变而改变,译者只有在所处的翻译生态环境中做灵活的适应与选择,才能实现译品的长存,译者也才能获得长足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译有所为 林语堂
下载PDF
绿色翻译观照下的国俗词语与片名汉译 被引量:1
16
作者 陈隽 黄玉虹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7期120-123,共4页
片名翻译的质量好坏直接影响着票房收入。片名翻译应该引人注目、凝练含蓄、通俗易懂、发人联想。译者有责任在语言维、文化维、交际维践行绿色翻译思想,利用互文资源,营造健康宜生的翻译生态环境,从而译有所为地实现片名翻译的预期功... 片名翻译的质量好坏直接影响着票房收入。片名翻译应该引人注目、凝练含蓄、通俗易懂、发人联想。译者有责任在语言维、文化维、交际维践行绿色翻译思想,利用互文资源,营造健康宜生的翻译生态环境,从而译有所为地实现片名翻译的预期功能。有意识地选用汉语国俗词语翻译片名是译者做出的适应性选择,也是译者在语言创新、交流沟通、文化融合等方面译有所为的体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片名汉 国俗词语 绿色翻 生态环境 译有所为
下载PDF
全球化背景下外宣翻译中译者主体性研究 被引量:3
17
作者 杜丽娟 《黑龙江工业学院学报(综合版)》 2017年第5期97-102,共6页
中国文化"走出去""一带一路"建设等重要战略的实施,足以说明中国正值对外宣传的好时机。中国的对外宣传离不开外宣翻译,翻译的"忠"与"不忠"直接影响着对外宣传中国的效果。外宣翻译的目的昭彰... 中国文化"走出去""一带一路"建设等重要战略的实施,足以说明中国正值对外宣传的好时机。中国的对外宣传离不开外宣翻译,翻译的"忠"与"不忠"直接影响着对外宣传中国的效果。外宣翻译的目的昭彰鲜明,即,让中国走向世界,传播中国的良好形象,赢得更多的读者,以及取得更多的国际支持。为实现其翻译目的,外宣翻译坚持"译有所为"的原则,而外宣译者在翻译活动中必须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唯有逐渐加强译者的"目的"意识,"双重文化角色"意识,"读者至上"意识,才能名副其实地遵循外宣翻译中的"译有所为"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文化“走出去” 外宣翻 者主体性 译有所为
下载PDF
生态翻译学视域下的庞德翻译 被引量:1
18
作者 袁素平 《牡丹江大学学报》 2011年第10期140-142,共3页
庞德不但是20世纪杰出的现代主义诗人,同时也是一位翻译奇才。对此,国内外诸多学者已从多个理论视角予以阐述,但目前尚未见学者借用生态翻译学的理论来研究庞德的翻译。从生态翻译学的视角来看,庞德充分发挥自己作为译者的主观能动性和... 庞德不但是20世纪杰出的现代主义诗人,同时也是一位翻译奇才。对此,国内外诸多学者已从多个理论视角予以阐述,但目前尚未见学者借用生态翻译学的理论来研究庞德的翻译。从生态翻译学的视角来看,庞德充分发挥自己作为译者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体现了"译有所为";同时,通过构建一个和谐共生的翻译群落,庞德有力地影响了当时的一批文学精英,为英美诗歌的现代主义进程作出了自己特殊的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翻 庞德 译有所为 群落
下载PDF
张爱玲翻译行为的生态翻译学探析 被引量:1
19
作者 刘艳玲 《哈尔滨学院学报》 2013年第4期84-88,共5页
张爱玲是一位可以自由纯熟地运用双语写作与翻译的女作家,但对其翻译行为的研究仍然缺乏系统性、整体性。文章从生态翻译学角度解读张爱玲的翻译行为,从而发现:张爱玲的翻译活动体现了生态翻译学中的翻译行为的“适应”、“选择”以... 张爱玲是一位可以自由纯熟地运用双语写作与翻译的女作家,但对其翻译行为的研究仍然缺乏系统性、整体性。文章从生态翻译学角度解读张爱玲的翻译行为,从而发现:张爱玲的翻译活动体现了生态翻译学中的翻译行为的“适应”、“选择”以及翻译过程中所体现的“译有所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翻 张爱玲 适应 选择 译有所为
下载PDF
生态翻译学观照下的“美化之艺术”探析
20
作者 武宁 《周口师范学院学报》 CAS 2014年第4期66-68,共3页
许渊冲文学翻译理论与生态翻译学有着密切的联系。"美化之艺术"蕴含丰富的生态翻译学思想:"三美"论体现生态美学理念;"三化"法的灵活运用实现译作在语言维、文化维、交际维的适应性选择转换;而"三之... 许渊冲文学翻译理论与生态翻译学有着密切的联系。"美化之艺术"蕴含丰富的生态翻译学思想:"三美"论体现生态美学理念;"三化"法的灵活运用实现译作在语言维、文化维、交际维的适应性选择转换;而"三之"论关注译者对译作的接受情况,是实现"译有所为"的一个重要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美学 三维转换 译有所为 美化之艺术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