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574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儒林外史》节译本汉语乡土语言英译群体的译者行为比较研究
1
作者 黄勤 王琴玲 《山东外语教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15-125,共11页
汉语乡土语言土味浓郁,蕴含着丰富的中华文化意象和异质成分,具有鲜明的中华文化特色和民族风格。本文梳理了《儒林外史》三个典型的华人离散译者节译本中的乡土语言英译文,分析其乡土语言英译策略的异同。基于译者行为批评理论,探究这... 汉语乡土语言土味浓郁,蕴含着丰富的中华文化意象和异质成分,具有鲜明的中华文化特色和民族风格。本文梳理了《儒林外史》三个典型的华人离散译者节译本中的乡土语言英译文,分析其乡土语言英译策略的异同。基于译者行为批评理论,探究这一群体乡土语言英译的译者行为及其动因,以期为“中国文化走出去”大背景下的中国文学外译,尤其是乡土语言的英译理论和实践提供一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林外史》 节译 乡土语言 华人离散译者群体 译者行为批评
下载PDF
毛泽东《清平乐·六盘山》译者群体行为研究
2
作者 李正栓 吕欣 《外语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8-73,112,共7页
20世纪50年代末,毛泽东诗词被译成多种文字在全世界广泛传播,涌现出不同的译者群体。然而,译者作为翻译的主体,却一直未受到足够的重视。本文以译者行为批评理论为指导,聚焦毛泽东《清平乐·六盘山》一词,将翻译此词的译者视为同一... 20世纪50年代末,毛泽东诗词被译成多种文字在全世界广泛传播,涌现出不同的译者群体。然而,译者作为翻译的主体,却一直未受到足够的重视。本文以译者行为批评理论为指导,聚焦毛泽东《清平乐·六盘山》一词,将翻译此词的译者视为同一译者群体,从翻译外和翻译内两个层次出发,全面地、客观地分析同一译者群体的不同译者在两个翻译层次上行为的共性和个性,从而提升这一理论的实践指导价值,以进一步指导和阐释翻译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泽东诗词 《六盘山》 译者群体 译者行为批评
下载PDF
《伤寒论》三英译本之译者群体行为批评研究
3
作者 谌莉文 付金 《运城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85-89,共5页
中医典籍英译作品是向世界传播中国传统文化精髓的重要载体,《伤寒论》是其经典著作之一。基于译者行为批评理论,将外国译者、外国译者与华人译者合译以及本土译者视为一个群体,从翻译内和翻译外对这一译者群体行为进行客观批评分析。... 中医典籍英译作品是向世界传播中国传统文化精髓的重要载体,《伤寒论》是其经典著作之一。基于译者行为批评理论,将外国译者、外国译者与华人译者合译以及本土译者视为一个群体,从翻译内和翻译外对这一译者群体行为进行客观批评分析。研究发现,因底本选择与翻译动机,译者群体行为痕迹有明显的差异性;本土译者行为偏重务实,追求译文的可读性,“中西合译”译者行为兼顾求真与务实,既注重中医知识的系统性与完整性,也追求受众的接受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伤寒论》 中医英译 译者群体 译者行为批评
下载PDF
译者多重身份对译者行为影响路径的语料库考察——以《传习录》英译本为例
4
作者 赵秋荣 孙培真 《外国语文》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31-143,共13页
译者作为翻译活动的主体,大多同时拥有多种社会身份,按照等级高低分为主身份、次身份和末身份。本文建立《传习录》汉英平行语料库,运用二语句法复杂度分析器(L2SCA)、词汇复杂度分析器(LCA)和语篇衔接分析器(Coh-Metrix),对比译入和译... 译者作为翻译活动的主体,大多同时拥有多种社会身份,按照等级高低分为主身份、次身份和末身份。本文建立《传习录》汉英平行语料库,运用二语句法复杂度分析器(L2SCA)、词汇复杂度分析器(LCA)和语篇衔接分析器(Coh-Metrix),对比译入和译出两个英译本的易读性、词汇丰富度和句法复杂度,探究译者多重身份对翻译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译入型文本词汇更丰富,句法更复杂,忠实度、准确度、易读性较低;译出型文本词汇丰富度较低,句法更简洁,忠实度、准确度、易读性较高。译者主、次、末身份的相互作用在翻译过程中对译者行为产生不同影响,最终影响译本生成。本文尝试提出了“译者多重身份差异影响路径”的模型,展示主、次、末身份对译者行为的影响路径,以期为译者身份研究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习录》 译入 译出 译者行为 多重身份
下载PDF
藏族文学翻译:策略选择、影响因素与译者网络——以葛译《格萨尔王》英译本为例
5
作者 刘怡春 杨林 《西藏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146-152,共7页
藏族文学是中国文学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彰显了中华民族文化的多样性。《格萨尔》英雄史诗是中国古代藏族民间文学的代表,凝结了藏族人民的智慧,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本文以葛浩文英译阿来“重述神话”小说《格萨尔王》为例,结合... 藏族文学是中国文学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彰显了中华民族文化的多样性。《格萨尔》英雄史诗是中国古代藏族民间文学的代表,凝结了藏族人民的智慧,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本文以葛浩文英译阿来“重述神话”小说《格萨尔王》为例,结合文化学派的翻译理论,探讨了译者在译介藏族文学过程中担当的角色:显形、隐身与伦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藏族文学翻译 译者的角色 葛浩文 《格萨尔王》
下载PDF
术语英译中学者型译者身份与译者行为关系研究——以《淮南子》两译本中古代天文术语英译为例
6
作者 许明武 陈嘉昕 《外国语文》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0-121,共12页
2010年《淮南子》两部英译本问世,分别来自美国学者约翰·马绛团队和中国学者翟江月、牟爱鹏。基于“求真—务实”连续统评价模式,本研究对马译本和翟译本中230个天文术语英译的译者行为进行比较分析。研究发现,翻译内两译本均呈现... 2010年《淮南子》两部英译本问世,分别来自美国学者约翰·马绛团队和中国学者翟江月、牟爱鹏。基于“求真—务实”连续统评价模式,本研究对马译本和翟译本中230个天文术语英译的译者行为进行比较分析。研究发现,翻译内两译本均呈现“求真为本,求真兼顾务实”的译者行为倾向,仅马译本有“译外超务实”倾向;学者型译者身份下“学者”和“译者”角色对两译本译者行为的影响程度不同,马译本充分保留“学者”特色,翟译本恪守“译者”本分。本研究考察了相同译者身份下译者行为的异同,进一步揭示了译者角色在翻译内外对译者行为的不同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代天文术语 《淮南子》 学者型译者 “求真—务实”
下载PDF
译者伦理的“四端”说阐释
7
作者 张小丽 《浙江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27-32,共6页
为探寻中国传统文化与译者伦理研究相结合的可能性,以孟子“四端”说为基本的阐释框架,讨论“仁义礼智”与译者伦理建构的内在契合性。“仁义礼智”作为一个相互关联的整体,共同构成了译者伦理的基本内涵,即:“仁”是译者伦理的依归,“... 为探寻中国传统文化与译者伦理研究相结合的可能性,以孟子“四端”说为基本的阐释框架,讨论“仁义礼智”与译者伦理建构的内在契合性。“仁义礼智”作为一个相互关联的整体,共同构成了译者伦理的基本内涵,即:“仁”是译者伦理的依归,“义”是译者伦理的适切,“礼”是译者伦理的显形,“智”是译者伦理的评判。“仁义礼智”指向的译者伦理是一个互为解释和补充的关联系统,它们共同构成了译者实施翻译行为的伦理性要求。以“四端”说为阐释框架研究译者伦理问题是一种“返本开新”的思想传承与理念创新,可为译者伦理的思想建构提供独特的分析视角与可供借鉴的研究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译者伦理 “四端”说
下载PDF
译者行为研究的创新性
8
作者 周领顺 《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59-67,共9页
译者行为研究在经过十余年的发展之后过渡到了一个新的发展期,是否能够实现可持续发展,取决于它是不是具有创新的特质。从译者行为研究的创新性并具体从创新基础、创新路径和创新空间等方面出发,可以证明创新发展译者行为研究不仅能为,... 译者行为研究在经过十余年的发展之后过渡到了一个新的发展期,是否能够实现可持续发展,取决于它是不是具有创新的特质。从译者行为研究的创新性并具体从创新基础、创新路径和创新空间等方面出发,可以证明创新发展译者行为研究不仅能为,而且可为,并能够长期持续发展下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译者行为研究 创新性 创新发展
下载PDF
中共党史英译中的译者主体性:表征、内涵与规限——以“抗日”相关语汇英译文的历时演变为例
9
作者 王晶 《长治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106-112,共7页
文章聚焦中共党史著作中“抗日”相关语汇英译文的历时演变,深入阐析相关语汇英译文历时演变背后的社会动因,借鉴哲学阐释学和接受美学的相关概念,尝试探究英译文历时演变中译者主体性的表征、内涵与规限。研究发现,中共党史核心语汇英... 文章聚焦中共党史著作中“抗日”相关语汇英译文的历时演变,深入阐析相关语汇英译文历时演变背后的社会动因,借鉴哲学阐释学和接受美学的相关概念,尝试探究英译文历时演变中译者主体性的表征、内涵与规限。研究发现,中共党史核心语汇英译文的历时演变是国家翻译机构译者因应社会历史语境变迁的必然选择,是彰显译者主体性的自然结果。中共党史英译中,译者能动性是译者的标记状态,译者受动性是译者的默认状态,理解的历史性为译者发挥能动性提供哲学理据,文本的确定性则为译者的能动性施加规限,构成译者的受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共党史英译 “抗日”相关语汇译文 译者主体性 译者受动性
下载PDF
20世纪前半期《红楼梦》译者群体研究
10
作者 季淑凤 《重庆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31-36,96,127,共8页
以20世纪前半期《红楼梦》的英译者群体为研究对象,考察该时期同一文化系统下译者怎样参与、回应以致影响《红楼梦》的翻译与传播;基于译者群体在身份、国籍等方面呈现的变化,分析这些因素对翻译选材、翻译目的及翻译策略所产生的影响... 以20世纪前半期《红楼梦》的英译者群体为研究对象,考察该时期同一文化系统下译者怎样参与、回应以致影响《红楼梦》的翻译与传播;基于译者群体在身份、国籍等方面呈现的变化,分析这些因素对翻译选材、翻译目的及翻译策略所产生的影响。译者群体从自己的身份出发,或出于服务语言的需要,或出于传播中国文化的需要,抑或为了满足读者异域情调的需要,大都采取意译和创造性翻译的策略,从不同侧面再现了《红楼梦》这部经典名著的文学价值和意义,展示了时代和文化因素对该译者群体所起的整体作用,为当今中国文化“走出去”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楼梦》 译者群体 20世纪前半期
下载PDF
《译者生态位胜任特征模型构建及其应用研究》评介
11
作者 郝玉荣 《西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102-107,共6页
译者作为翻译活动的重要参与者,其生态位胜任特征对于提高翻译质量、促进翻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2022年周亚莉教授的专著《译者生态位胜任特征模型构建及其应用研究》,在生态位理论框架指导下,构建了译者生态位胜任特征模型... 译者作为翻译活动的重要参与者,其生态位胜任特征对于提高翻译质量、促进翻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2022年周亚莉教授的专著《译者生态位胜任特征模型构建及其应用研究》,在生态位理论框架指导下,构建了译者生态位胜任特征模型,并基于该模型改革翻译硕士课程体系。通过概述该专著的主要内容与相关主题,评价其学术观点与实践意义,从生活教育、智慧教育、翻译技术教育等更广阔的视角,为读者搭建一个深入思考翻译硕士专业学位教育发展的平台,以期对高层次、应用型、翻译专业人才培养有所裨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位理论 译者胜任力 翻译硕士课程体系
下载PDF
场域中的译者自主
12
作者 赵志华 《昌吉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61-65,共5页
文化学派过分强调文化因素对翻译活动的影响,使得外部规约之于译者自主有一种形而上学决定论的倾向,是对译者自主的否定。布迪厄主张方法论上的关系主义,强调关系的首要地位,避免陷入主观主义和客观主义的二元对立,文章以布迪厄的文化... 文化学派过分强调文化因素对翻译活动的影响,使得外部规约之于译者自主有一种形而上学决定论的倾向,是对译者自主的否定。布迪厄主张方法论上的关系主义,强调关系的首要地位,避免陷入主观主义和客观主义的二元对立,文章以布迪厄的文化社会学理论模式为框架,将译者自主放置在其发生空间(场域)当中,从其运行逻辑(资本)和生发机制(惯习)的双向关系中对译者自主的本质进行解读,进而提出:场域中的译者自主是包含客观的主观,是资本争夺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迪厄 场域 生存心态 资本 译者自主
下载PDF
论道格拉斯·罗宾逊《译者登场》中的身体视角
13
作者 周忠浩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151-155,共5页
罗宾逊《译者登场》尝试通过“身体”这一视角解构西方传统翻译观中的二元论、工具主义和完美主义,提出重视个体经验、身体感觉和翻译实践的翻译研究范式,即身体范式,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翻译身体学”(又称“翻译身心学”)。该理论具有... 罗宾逊《译者登场》尝试通过“身体”这一视角解构西方传统翻译观中的二元论、工具主义和完美主义,提出重视个体经验、身体感觉和翻译实践的翻译研究范式,即身体范式,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翻译身体学”(又称“翻译身心学”)。该理论具有一定的颠覆性,但是其并没有完成对传统翻译研究的解构任务。“身体”这一概念对翻译理论研究的价值值得重新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译者登场》 身体 翻译身体学 翻译研究
下载PDF
阐释学翻译理论下斋林•旺多《西藏风土志》英译本的译者主体性研究
14
作者 乔现荣 罗紫薇 刘杨 《现代语言学》 2024年第1期310-318,共9页
藏族文学具有得天独厚的文化优势,是中国文学重要的一部分,而译者在藏族文学全面真实的对外传播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笔者通过对比赤列曲扎《西藏风土志》原作和斋林•旺多的英译本,结合阐释学翻译理论,从译前文本选择、翻译策略等方... 藏族文学具有得天独厚的文化优势,是中国文学重要的一部分,而译者在藏族文学全面真实的对外传播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笔者通过对比赤列曲扎《西藏风土志》原作和斋林•旺多的英译本,结合阐释学翻译理论,从译前文本选择、翻译策略等方面分析了斋林•旺多英译本中译者主体性的体现。《西藏风土志》特有的语言元素、藏族民风习俗和时代特性,通过斋林•旺多译者主体性的充分发挥,在英译本中得到了充分阐释,同时也拓宽了民族文学对外传播的研究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译者主体性 阐释学翻译理论 民族文学对外传播
下载PDF
“走出去”背景下从译者角度研究提升翻译传播效果的策略--以林语堂《浮生六记》译本为例
15
作者 刘伟 《海外英语》 2024年第4期35-37,共3页
随着中国文化“走出去”战略的推进,通过翻译传播中国文化发挥着重要作用。基于尹飞舟和余承法教授提出的翻译传播6W模式,从译者角度,分析《浮生六记》林语堂译本在海外取得良好传播效果的原因,探讨译者让中国文化更有效“走出去”的策略。
关键词 中国文化 翻译传播 《浮生六记》 译者 策略
下载PDF
译者的“求真”和“务实”:以《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英译本为例
16
作者 却正强 《海外英语》 2024年第7期28-30,49,共4页
政治文献英译能够助力外宣翻译,对权威文本的英译研究能够在理论和实践方面给译者提供有益借鉴。《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英译本是国内最优秀译者合作的结果,结合译者行为批评理论对其分析,能够全面了解译者的选择。译者在“求真”... 政治文献英译能够助力外宣翻译,对权威文本的英译研究能够在理论和实践方面给译者提供有益借鉴。《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英译本是国内最优秀译者合作的结果,结合译者行为批评理论对其分析,能够全面了解译者的选择。译者在“求真”和“务实”两端力求动态平衡,从而实现政治文献英译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文献英译 译者行为批评理论 求真 务实
下载PDF
译者行为批评新思维对谈
17
作者 周领顺 李正栓 +3 位作者 黄勤 姜淑芹 袁丽梅 李鹏辉 《天津外国语大学学报》 2024年第2期79-87,共9页
本刊按:译者行为研究及其理论建设已进入发展的快车道。为了进一步完善、丰富相关研究,《天津外国语大学学报》特邀周领顺、李正栓、黄勤、姜淑芹、袁丽梅和李鹏辉等学者进行对谈,以期推动译者行为研究的深入发展。李正栓:当前中国翻译... 本刊按:译者行为研究及其理论建设已进入发展的快车道。为了进一步完善、丰富相关研究,《天津外国语大学学报》特邀周领顺、李正栓、黄勤、姜淑芹、袁丽梅和李鹏辉等学者进行对谈,以期推动译者行为研究的深入发展。李正栓:当前中国翻译界作出最大理论贡献的有三人:胡庚申、周领顺、黄忠廉。他们的翻译理论被收入《中国大百科全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译者行为批评 周领顺 黄忠廉 胡庚申 中国翻译界 翻译理论 天津外国语大学 李正栓
下载PDF
译者行为批评理论及其应用问题——答研究者(之三) 被引量:2
18
作者 周领顺 《外国语文》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4-96,共13页
本文基于姜淑芹教授和王峰教授之问,回答了涉及译者行为批评理论及其应用研究的三类代表性问题。第一类问题涉及理论基本概念的辨析,第二类问题涉及研究中核心指标的量化,第三类问题涉及译者行为理论与研究的关系。这些问题均指向研究... 本文基于姜淑芹教授和王峰教授之问,回答了涉及译者行为批评理论及其应用研究的三类代表性问题。第一类问题涉及理论基本概念的辨析,第二类问题涉及研究中核心指标的量化,第三类问题涉及译者行为理论与研究的关系。这些问题均指向研究的进一步细化,关乎理论的进一步发展。理论构建者有必要及时释疑,以使理论及其应用研究得到更加健康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译者行为批评 理论与应用 翻译批评
下载PDF
《中华英文周报》迻译活动探赜:译者、译材与译境
19
作者 李结 黄勤 《江西理工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2期85-90,共6页
创办于1919年的《中华英文周报》(Chung Hwa Weekly English)是中国近代极少数由国人自办、彼时国内发行量最大的英文报纸之一。该报以“英文教育”为发行宗旨,同时也包含大量的翻译活动与翻译事实。本文通过梳理一手史料,考察了《中华... 创办于1919年的《中华英文周报》(Chung Hwa Weekly English)是中国近代极少数由国人自办、彼时国内发行量最大的英文报纸之一。该报以“英文教育”为发行宗旨,同时也包含大量的翻译活动与翻译事实。本文通过梳理一手史料,考察了《中华英文周报》的译者群体、翻译选材及时代译境,研究发现:报内的无名译者群体出于英语学习及教育的目的进行了翻译活动;报内的翻译选材主题丰富多彩,以文学及典籍翻译最为突出,但缺乏相关系统性;报内所处的时代翻译语境包含近代社会、文化、政治的三个客观维度。对《中华英文周报》的翻译活动开展系统梳理,有助于进一步研究民国初期中国近代英文类报刊的翻译活动史及其相关背景的时代变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英文周报》 翻译活动 译者研究 翻译选材
下载PDF
国内语料库译者风格研究(2012—2022)
20
作者 张芳芳 李娜 《西部学刊》 2024年第4期46-49,共4页
基于中国知网中文学术期刊数据库,通过CiteSpace和Vosviewer可视化数据分析技术,对近十年(2012—2022)的国内有关语料库译者风格学术论文进行了可视化分析,旨在系统掌握当前国内有关语料库译者风格研究的前沿热点和发展趋势。结果表明:... 基于中国知网中文学术期刊数据库,通过CiteSpace和Vosviewer可视化数据分析技术,对近十年(2012—2022)的国内有关语料库译者风格学术论文进行了可视化分析,旨在系统掌握当前国内有关语料库译者风格研究的前沿热点和发展趋势。结果表明:国内的语料库译者风格研究呈现稳定型发展趋势;研究热点涵盖了翻译策略、语料库译者研究比较模式和多译本对比研究等内容。建议应进一步扩大研究文本体裁、形成紧密的科研团队和积极探寻新的研究热点和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料库译者风格 可视化分析 CITESPACE Vosviewer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