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单一范式还是多元范式——认知视角下译者主体研究的跨学科思考 被引量:1
1
作者 谭素琴 《西南科技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6期63-67,100,共6页
单一范式下文化视角或认知视角的译者主体研究,要么过度关注译者的普遍性和主客体间多元关系,要么侧重于译者的个体体验和内部思维特别是语言心智,都无法充分诠释译者的翻译选择和决策。多元合一的译者主体及其构成性的认知过程表明译... 单一范式下文化视角或认知视角的译者主体研究,要么过度关注译者的普遍性和主客体间多元关系,要么侧重于译者的个体体验和内部思维特别是语言心智,都无法充分诠释译者的翻译选择和决策。多元合一的译者主体及其构成性的认知过程表明译者主体的认知是内部的语言认知与外部社会文化认知的统一体。体验哲学中客观实际优于主体认知的思想,布尔丢生存心态及翻译学的语言本体与外部文化之争为认知视角下译者主体研究的社会文化认知研究提供了可靠的学科理据,支持译者认知研究的多元范式之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元范式 译者主体研究 语言认知 社会文化认知 跨学科理据
下载PDF
青年巴金译者主体性的建立——《夜未央》译本中的“翻译立场”和“翻译冲动” 被引量:3
2
作者 周春悦 《中国翻译》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94-101,共8页
"翻译立场"和"翻译冲动"是安托瓦纳·贝尔曼为译者主体性研究提出的重要概念,前者指译者在原文和译文间的自我定位,后者指译者通过直译改造母语的隐秘欲望。本文将青年巴金作为译者主体性研究个案,以他的翻译... "翻译立场"和"翻译冲动"是安托瓦纳·贝尔曼为译者主体性研究提出的重要概念,前者指译者在原文和译文间的自我定位,后者指译者通过直译改造母语的隐秘欲望。本文将青年巴金作为译者主体性研究个案,以他的翻译立场和翻译冲动为研究对象,首先通过对比巴金在公开发表的序言中对个人翻译立场的表述,与其翻译《夜未央》时实际采取的翻译策略,发现其所述与所为间矛盾之处;其次通过与清末李石曾译本的比较,从细节的微妙处理中解读巴金真实的翻译立场;最后通过对巴金重译行为的分析和解读,从他顺应现代思潮改造母语(文言文)的"冲动"之中,剥离出另一股向古典回归的逆流。译者的主体性在个人选择和历史演进的交缠互动中逐渐确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金 《夜未央》 译者主体研究 翻译立场 翻译冲动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