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译者介入、译者调节与译者克制——鲁迅小说莱尔、蓝诗玲、杨宪益三个英译本的文体学比较 被引量:30
1
作者 王树槐 《外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64-71,共8页
在鲁迅小说的英译中,莱尔译本、蓝诗玲译本和杨宪益译本是影响最大的,但它们的风格迥异。本文选用《药》作为分析对象,在批评静态的"文体对等"基础上,基于文本内文体学批评和文本外译者翻译观描写相结合的模式,从语言形式、... 在鲁迅小说的英译中,莱尔译本、蓝诗玲译本和杨宪益译本是影响最大的,但它们的风格迥异。本文选用《药》作为分析对象,在批评静态的"文体对等"基础上,基于文本内文体学批评和文本外译者翻译观描写相结合的模式,从语言形式、模拟现实、隐喻连贯三个层次比较三个译本的文体差异。在此基础上,比较翻译家语言取向背后的翻译理念以及英语世界的读者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译者介入 译者调节 译者克制 鲁迅小说英译 文体学比较
下载PDF
翻译过程研究补遗——以译者介入的动因为视角 被引量:5
2
作者 王福祥 徐庆利 《西安外国语学院学报》 2006年第4期32-35,共4页
翻译是一个充满着译者有意识、无意识介入的过程。原作意义的开放性、译者的前理解、审美意识、价值观念、目的语读者及其反应等因素常以这样或那样的行为影响和左右着译者的理解和表达,致使译者以不同的方式实现着对原作的介入,从而有... 翻译是一个充满着译者有意识、无意识介入的过程。原作意义的开放性、译者的前理解、审美意识、价值观念、目的语读者及其反应等因素常以这样或那样的行为影响和左右着译者的理解和表达,致使译者以不同的方式实现着对原作的介入,从而有意识或无意识地在译作中“写上了自己的名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翻译过程 译者介入 动因
下载PDF
从接受理论视角审视文学翻译中的译者介入 被引量:1
3
作者 黄泽英 何春燕 《湘南学院学报》 2008年第4期60-62,71,共4页
传统的翻译理论着眼于将原文看作"绝对标准",主张译者应竭力摆脱主观性的控制,使译文忠实原文。这种传统的译论忽视了译者在翻译过程中的主观能动参与作用,按接受理论的观点,翻译过程中的译者行为,无论在理解或是对现时目标... 传统的翻译理论着眼于将原文看作"绝对标准",主张译者应竭力摆脱主观性的控制,使译文忠实原文。这种传统的译论忽视了译者在翻译过程中的主观能动参与作用,按接受理论的观点,翻译过程中的译者行为,无论在理解或是对现时目标读者的关照上,译者的主观介入都是客观存在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译论 接受理论 译者介入 理解 目标读者关照
下载PDF
尊重原作与译者介入——蒋译《菜根谭》的阐释学思考 被引量:1
4
作者 张幼军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1期132-135,共4页
蒋坚松教授英译《菜根谭》 ,既充分尊重原作 ,又有适度的译者介入 ,而介入也是为了更好地尊重原作。《菜根谭》这部人生格言 ,集儒、释、道三家思想为一体 ,深刻地反映了中国文化所强调的"虚心"的人生态度 ,而"虚心"... 蒋坚松教授英译《菜根谭》 ,既充分尊重原作 ,又有适度的译者介入 ,而介入也是为了更好地尊重原作。《菜根谭》这部人生格言 ,集儒、释、道三家思想为一体 ,深刻地反映了中国文化所强调的"虚心"的人生态度 ,而"虚心"也正是中国阐释学的根本。《菜根谭》的英译本不仅到位地表达了《菜根谭》的风貌 ,也体现了中国阐释学的精粹 ,同时也反映出西方客观阐释学与中国阐释学的契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菜根谭》 蒋坚松 阐释学 尊重原作 译者介入
下载PDF
从文本选择看译者介入 被引量:1
5
作者 辜涛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5期76-80,共5页
传统的译论常常对译者作出理想化的要求,希望他们在翻译中尽量抹除个人的痕迹。本文从哲学的角度分析了翻译过程中的主体和客体,并在此基础上指出,作为一个有能动性的主体,译者在翻译中的各个步骤其实都会烙上个人的痕迹。文本选择是一... 传统的译论常常对译者作出理想化的要求,希望他们在翻译中尽量抹除个人的痕迹。本文从哲学的角度分析了翻译过程中的主体和客体,并在此基础上指出,作为一个有能动性的主体,译者在翻译中的各个步骤其实都会烙上个人的痕迹。文本选择是一个社会性和具体因素结合的过程,其主要决定因素也是个人意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翻译 译者 译者介入 文本选择
下载PDF
译者介入与社会历史文化因素
6
作者 陈洪萍 《顺德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4年第1期68-70,共3页
翻译并不是简单的文字信息转换,其中掺入了社会历史文化因素。译者一方面受制于文化语境的牵制,另一方面要发挥译者的主观能动性。社会历史文化环境影响译者的翻译策略、词的选择等,因此形成了有历史文化烙印的译作。
关键词 译者介入 社会历史文化背景 译者的选择
下载PDF
文学翻译中的译者介入与读者接受——以英国汉学家蓝诗玲的翻译实践为例 被引量:5
7
作者 赵薇 《洛阳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1期15-18,共4页
翻译作为一种跨文化交际活动,关注的中心不应只是对于原文的忠实,更应充分发挥译者的主观介入,照顾到读者的接受。从译者介入和读者接受的角度分析英国新生代汉学家蓝诗玲在翻译鲁迅作品(《阿Q正传及其它中国故事》)和《色·戒》时... 翻译作为一种跨文化交际活动,关注的中心不应只是对于原文的忠实,更应充分发挥译者的主观介入,照顾到读者的接受。从译者介入和读者接受的角度分析英国新生代汉学家蓝诗玲在翻译鲁迅作品(《阿Q正传及其它中国故事》)和《色·戒》时的指导思想以及所采用的翻译策略,试图找出当代中国文学作品外译的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译者介入 读者接受 蓝诗玲
下载PDF
译者介入与《红楼梦》人物形象变异 被引量:2
8
作者 魏瑾 汪小英 《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6期99-102,共4页
对比和分析《红楼梦》两个英译本实例,从译者的个人情感倾向、审美想象的不同运作以及译者文化取向等三个方面,揭示译者的介入不可避免地作用于翻译效果,使人物形象产生不同程度的变异,从而对译作产生深刻的影响。
关键词 《红楼梦》 人物形象变异 译者介入
下载PDF
读者意识、译者介入与翻译思维——《红楼梦》两个英译本的比较 被引量:1
9
作者 李海洁 《新乡学院学报》 2016年第2期41-45,共5页
在《红楼梦》的英译本中,杨宪益和霍克斯的译本是影响最大的,但它们的风格迥异。文章从两个译本的比较来分析译者的读者意识和译者的介入,从而揭示翻译家的翻译思维模式对译作风格的影响。从思维的角度来认识翻译,解析译文,能够更明确... 在《红楼梦》的英译本中,杨宪益和霍克斯的译本是影响最大的,但它们的风格迥异。文章从两个译本的比较来分析译者的读者意识和译者的介入,从而揭示翻译家的翻译思维模式对译作风格的影响。从思维的角度来认识翻译,解析译文,能够更明确地把握翻译的本质,为提高翻译的质量打好基础。译者不仅要忠实于原作,重现原文的精彩,还要更好地服务于读者,这样才能达到翻译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读者意识 译者介入 翻译思维
下载PDF
论译者介入 被引量:70
10
作者 陈秀 《中国翻译》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19-22,共4页
本文认为传统的翻译理论着眼于将原文看作“绝对标准”,主张译者应竭力摆脱主观性的控制,使译文忠实原文。这种传统的译论忽视了译者在翻译过程中的主观能动参与作用。本文借用现代文论的观点讨论了翻译过程中的译者行为,认为无论在理... 本文认为传统的翻译理论着眼于将原文看作“绝对标准”,主张译者应竭力摆脱主观性的控制,使译文忠实原文。这种传统的译论忽视了译者在翻译过程中的主观能动参与作用。本文借用现代文论的观点讨论了翻译过程中的译者行为,认为无论在理解或是表达阶段,译者的主观介入是客观存在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译论 译者介入 理解 表达
原文传递
译者介入对意识形态的操控——以《黑奴吁天录》为例
11
作者 唐渠 《芒种》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171-172,共2页
一、意识形态人们对于翻译的看法已经挣脱了语言的牢笼。翻译行为被各种理论流派推入到文化、历史和意识形态的怀抱中。在人们眼中意识形态本身具有虚无缥缈和难以捉摸的特点,其本身的字面含义是指思想观念的学问。伊格尔顿认为,"
关键词 社会意识形态 黑奴吁天录 译者介入 翻译过程 思想观念 操控 语言 翻译行为 伊格尔顿 价值判断
原文传递
译者的翻译思维模式对译文的影响
12
作者 周小英 廖航杰 《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2年第1期89-90,共2页
长期以来,"忠实"被捧为翻译的最高标准,出现了"信达雅""化境"等概念。其本质都是将原作视为"绝对标准",忽视译者在翻译过程中的主观能动参与作用。其实在翻译过程中,译者必定会受其所处时代的... 长期以来,"忠实"被捧为翻译的最高标准,出现了"信达雅""化境"等概念。其本质都是将原作视为"绝对标准",忽视译者在翻译过程中的主观能动参与作用。其实在翻译过程中,译者必定会受其所处时代的限制,还会受到自身对所译作品的态度,及其人生阅历,思维模式,对文章理解的程度,判断标准等多方面的影响。译者的思维模式等决定了他对翻译策略的选择,进而决定了译文的文体构型特征。因此,译者对译文的介入是客观存在的,他的主观状态对译文产生着不容忽视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译者介入 译者 译文 思维模式
下载PDF
汉诗英译的审美感应与主体性介入的对应性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贾玉嘉 刘华文 《外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69-74,112,共7页
诗歌翻译过程是一个审美感应过程,对于这一过程的理论观照可以借助阐释学、接受美学以及感应美学进行。本文以唐朝诗人王维的诗歌《鹿柴》英译为例,对中国山水诗英译中的审美感应方式、主体性介入方式及其产生原因和审美效果进行了考察... 诗歌翻译过程是一个审美感应过程,对于这一过程的理论观照可以借助阐释学、接受美学以及感应美学进行。本文以唐朝诗人王维的诗歌《鹿柴》英译为例,对中国山水诗英译中的审美感应方式、主体性介入方式及其产生原因和审美效果进行了考察,在其中发现了译者作为审美主体的“他”本感应、“我”本感应、“他我”融合感应三种审美感应方式,以及相对应的弱势介入、强势介入、适度介入三种主体性介入方式。它们之间的对应主要是因为带不同“偏见”的不同译者在进行视域融合时或偏向原语文化视域,或偏向译语文化视域,抑或将上述两种视域加以融合,以及相应的译入语读者对译诗风格的不同预期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干扰,因此产生了译诗弱于原诗美感、偏离原诗美感、等同甚或超越原诗美感的审美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歌翻译 王维诗歌《鹿柴》 审美感应 译者主体性介入
下载PDF
字面义和隐含义的翻译——《红楼梦》英译文研究 被引量:5
14
作者 吴文安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2期225-229,共5页
通过对《红楼梦》英译文中一些译例的分析 ,从文学语言语表的具体性和语里的多义性特征出发 ,提出了文学翻译中处理字面义与隐含义的一些方法以及译者在翻译过程中介入的尺度。
关键词 字面义 隐含义 译者介入
下载PDF
字面义和隐含义的翻译——《红楼梦》英译,文研究
15
作者 吴文安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2期48-53,共6页
要做好像《红楼梦》这样文学巨著的英译文工作 ,必须注意区分文学语言的表与里 ,进行字面义分析和隐含义分析 ,正确运用字面义的翻译方法和隐含义的翻译方法。译者对翻译的介入应该以达以恰到好处为标准。
关键词 字面义 隐令义 译者介入 《红楼梦》 英译文
下载PDF
试论翻译的非语言的必要条件
16
作者 曹玉兰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5期135-138,共4页
语言结构是使翻译成为可能或不可能的必要条件。但翻译活动中其它一些诸如社会文化,不同主体的认知、审美心理、伦理观以及译者的具体介入等因素,也同时构成了翻译的必要条件——非语言的必要条件。文章通过对这些非语言的必要条件的分... 语言结构是使翻译成为可能或不可能的必要条件。但翻译活动中其它一些诸如社会文化,不同主体的认知、审美心理、伦理观以及译者的具体介入等因素,也同时构成了翻译的必要条件——非语言的必要条件。文章通过对这些非语言的必要条件的分析,指出语言的必要条件虽然具有先在性,但非语言的必要条件同样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译语文本能否真实、准确、传神、有效地实现对原语文本的信息传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言结构 非语言的必要条件 社会文化 认知 伦理 审美 译者介入
下载PDF
《西洋史大纲》:一部尘封垢埋却愈见光辉的译稿
17
作者 李映珵 《外语与翻译》 2021年第2期6-11,I0001,共7页
张闻天的翻译手稿《西洋史大纲》是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中难得见存的手稿遗珍,但学界却并未充分挖掘这部译稿的史料价值。张闻天的译者身份受革命家符号的影响,也并未受到应有的重视,基于《西洋史大纲》的翻译研究更是阙如。张闻天在... 张闻天的翻译手稿《西洋史大纲》是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中难得见存的手稿遗珍,但学界却并未充分挖掘这部译稿的史料价值。张闻天的译者身份受革命家符号的影响,也并未受到应有的重视,基于《西洋史大纲》的翻译研究更是阙如。张闻天在入党前夕完成此译稿,其译笔浅易畅达,词锋锐利,译者介入度高,渗透着张闻天早期的进步思想和史学观,是一份值得深入挖掘的史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闻天 《西洋史大纲》 译者介入
下载PDF
译者的心理状态对译文的影响
18
作者 周小英 《知识窗(教师版)》 2012年第2X期6-7,共2页
长期以来,传统翻译理论只重视对原作的忠实,而忽视了译者在翻译过程中的主观能动作用。其实在翻译过程中,译者必定会受其所处时代的限制,还会受到自身对所译作品的态度及其人生阅历、思维模式、心理状态、对文章理解的深浅度、判断标准... 长期以来,传统翻译理论只重视对原作的忠实,而忽视了译者在翻译过程中的主观能动作用。其实在翻译过程中,译者必定会受其所处时代的限制,还会受到自身对所译作品的态度及其人生阅历、思维模式、心理状态、对文章理解的深浅度、判断标准和价值体系的影响。因此,译者对译文的介入是客观存在的,他的主观状态对译文产生着不容忽视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译者介入 译者 译文 理解 心理状态
原文传递
过犹不及——汉学家蓝诗玲“保姆式翻译”指瑕 被引量:1
19
作者 吕奇 王树槐 《翻译界》 2020年第1期6-22,共17页
英国汉学家蓝诗玲在翻译中国文学作品时,注重叙事的流畅性,关切目标语读者的阅读体验。然而过犹不及,蓝诗玲对读者无微不至的阅读关切有时演化为凡事替读者代劳的"保姆式翻译",主要体现在:不定点的过度填充、变异的过度自然... 英国汉学家蓝诗玲在翻译中国文学作品时,注重叙事的流畅性,关切目标语读者的阅读体验。然而过犹不及,蓝诗玲对读者无微不至的阅读关切有时演化为凡事替读者代劳的"保姆式翻译",主要体现在:不定点的过度填充、变异的过度自然化、情感的过分移入、文化的过度归化、叹词的过多省略。蓝诗玲有时因译者介入程度过大造成译文留白不足,在兼顾"读者本位的译者"和"再创作者本位的译者"双重身份上存在些许瑕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姆式翻译 不定点 译者介入 阅读体验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