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商标翻译中的译者创造性 被引量:1
1
作者 张雪梅 阎国华 《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4期368-371,共4页
长期以来对许多商标翻译原则的僵化理解,引发了商标翻译实践中的诸多问题。商标翻译中译者创造性的缺失就是其中一个重要的缺陷。以译者创造性为切入点,着重分析了商标翻译中译者创造性缺失的原因和由此带来的种种问题;在此基础上,尝试... 长期以来对许多商标翻译原则的僵化理解,引发了商标翻译实践中的诸多问题。商标翻译中译者创造性的缺失就是其中一个重要的缺陷。以译者创造性为切入点,着重分析了商标翻译中译者创造性缺失的原因和由此带来的种种问题;在此基础上,尝试着从文化视角、方法视角和接受视角三个方面提出了补偿策略,进而抑制传统商标翻译的缺陷、超越文化干扰和融合不同文化消费者的心理,以达到提高商标翻译质量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商标翻译 译者创造性 文化
下载PDF
译者创造性叛逆——以《金陵十三钗》英译为例
2
作者 白阳明 《湖北工业大学学报》 2013年第3期107-109,共3页
翻译影视作品时面对不同文化带来的碰撞,误解和扭曲等问题,译者的创造性叛逆不可避免。电影《金陵十三钗》从片名、歌曲到字幕翻译充分体现了译者的创造性叛逆,从更深层意义上实现了"忠实",从而更好地传达出了电影的内在信息。
关键词 译者创造性叛逆 片名 歌曲 字幕 翻译
下载PDF
从识解理论看古诗词英译中的译者创造性发挥的限度 被引量:1
3
作者 庞青秀 王晓慧 钱致富 《现代语文(下旬.语言研究)》 2015年第4期155-157,共3页
识解作为一种重要的认知方式,决定了对应的语言表达。本文从识解理论的三个维度(详细度、视角和突显),探讨古诗词英译中译者创造性发挥的限度问题,以期促进译者在合理识解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其创造性。
关键词 识解 详细度 视点 突显 译者创造性限度
下载PDF
论译者创造性与商标翻译
4
作者 李芊 《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0年第34期190-190,共1页
商标翻译对我国进出口贸易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而长期以来商标翻译实践中出现了诸多问题,其中译者创造性的缺失是重要原因。从译者创造性这一方面入手,分析了在商标翻译中译者创造性缺失的原因以及其带来的问题,提出了补偿策略,进而达... 商标翻译对我国进出口贸易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而长期以来商标翻译实践中出现了诸多问题,其中译者创造性的缺失是重要原因。从译者创造性这一方面入手,分析了在商标翻译中译者创造性缺失的原因以及其带来的问题,提出了补偿策略,进而达到弥补传统商标翻译的缺陷,提高商标翻译质量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商标翻译 译者创造性 补偿策略
下载PDF
主体间性下的译者创造性
5
作者 邱希爱 田翠云 《河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4期161-162,166,共3页
围绕译者的创造性,首先从翻译主体性研究展开,讨论了翻译主体间性产生的必然性和重要理论价值。主要探讨了主体间性对于翻译实践的指导作用。从原作者、译者和读者三个重要的翻译主体展开来验证主体间性在翻译实践中的应用,通过讨论主... 围绕译者的创造性,首先从翻译主体性研究展开,讨论了翻译主体间性产生的必然性和重要理论价值。主要探讨了主体间性对于翻译实践的指导作用。从原作者、译者和读者三个重要的翻译主体展开来验证主体间性在翻译实践中的应用,通过讨论主体间性对译者创造性的制约,发现主体间性理论的实用价值,从而也为译者创造性的度寻找一个合理的理论框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体性 主体间性 译者创造性
下载PDF
文学翻译中译者创造性及其制约因素研究——以翻译家杨宪益、戴乃迭为例
6
作者 饶小志 《开封教育学院学报》 2019年第5期71-72,共2页
由于文学作品的内在特点,译者在翻译时可以创造性地解读、翻译原文,实现翻译目的,满足读者需要。然而,译者创造性是有限度的。本文以翻译家杨宪益、戴乃迭为例,旨在探究制约译者创造性发挥的因素。研究发现:译者创造性受到原文文本、译... 由于文学作品的内在特点,译者在翻译时可以创造性地解读、翻译原文,实现翻译目的,满足读者需要。然而,译者创造性是有限度的。本文以翻译家杨宪益、戴乃迭为例,旨在探究制约译者创造性发挥的因素。研究发现:译者创造性受到原文文本、译者选择权限、译者翻译经历的束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翻译 译者创造性 限制因素 杨宪益 戴乃迭
下载PDF
从英译《宿建德江》看译者的创造性叛逆
7
作者 李彤 《南昌教育学院学报》 2010年第5期24-24,26,共2页
长期以来,译者都处于非常尴尬的境地,译者的创造性叛逆也备受争议,但在翻译实践中,尤其是唐诗英译过程中,译者的创造性叛逆是不可避免的。本文以唐诗《宿建德江》三个译本中对格式塔意象处理的比较,说明译者创造性叛逆的重要性。
关键词 唐诗英译 格式塔意象 译者创造性叛逆
下载PDF
基于场景框架认知模式的译者主体创造性研究——《青衣》平行语料库分析 被引量:3
8
作者 闫怡恂 成晓光 《外语与外语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98-106,146,147,共11页
本研究以自建《青衣》汉英平行语料库为基础,依据场景框架认知模式理论,探讨了文学翻译中译者主体创造性的实现过程与成因。根据Kussmaul(2006)提出的场景框架认知模式的四种关系类型,即框架进入场景(R1),框架改变(R2),场景进入框架(R3)... 本研究以自建《青衣》汉英平行语料库为基础,依据场景框架认知模式理论,探讨了文学翻译中译者主体创造性的实现过程与成因。根据Kussmaul(2006)提出的场景框架认知模式的四种关系类型,即框架进入场景(R1),框架改变(R2),场景进入框架(R3),框架被近乎相同框架呈现代替(R4),本研究对《青衣》汉英平行语料进行手动标注并对数据进行整理和统计。研究结果表明,《青衣》汉英平行语料库中场景框架认知模式的四种关系类型均有出现;从四种关系类型分布数量看,R1最多,R3最少,依次表现为R1>R2>R4>R3。从译者主体创造性实现的翻译策略选择看,R1,R2,R4均属于归化策略,R3属于异化策略。这一结果不仅揭示了翻译过程中场景框架的认知作用,同时表明文学翻译中为了实现译者主体创造性,译者根据不同类型情况选择了相应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译者主体创造性 场景框架认知模式 平行语料库
原文传递
传统的断裂——围绕钱钟书先生“化境”理论的思考 被引量:21
9
作者 崔永禄 《外语与外语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46-48,共3页
钱钟书提出了“化境”翻译理论,但却认为它是一种不可实现的理想,钱先生对林纾的翻译提出批评,却赞扬他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从而突显了译者可视的一面,暗示了与传统译论的断裂。通过将钱先生的译论与鲁迅的译论相比较,我们看到了翻... 钱钟书提出了“化境”翻译理论,但却认为它是一种不可实现的理想,钱先生对林纾的翻译提出批评,却赞扬他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从而突显了译者可视的一面,暗示了与传统译论的断裂。通过将钱先生的译论与鲁迅的译论相比较,我们看到了翻译标准和译论的时代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境 译者创造性 传统断裂 译论时代特征
下载PDF
伽达默尔哲学诠释学视角下的翻译观 被引量:5
10
作者 俞森林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3期47-50,共4页
伽达默尔的理解的历史性、视界融合和效果历史等观点将诠释学重心从作者中心论演化为了读者中心论。理解的历史性就是指特殊读者的译者可依据时代和自己的视界来理解原文,并发挥其主体性,创造性地进行翻译;在效果历史中理解原文,其意义... 伽达默尔的理解的历史性、视界融合和效果历史等观点将诠释学重心从作者中心论演化为了读者中心论。理解的历史性就是指特殊读者的译者可依据时代和自己的视界来理解原文,并发挥其主体性,创造性地进行翻译;在效果历史中理解原文,其意义永远不可穷尽,特定历史条件下的译本不可能成为"不朽"之作,需要不断重译;翻译即诠释,是具有历史性、主观性的诠释行为,翻译标准也应当是相对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理解的历史性 视界融合 效果历史 译者主体性和创造性 重译 翻译标准相对性
下载PDF
法律英语词语翻译中应重视“法的精神” 被引量:3
11
作者 翁林颖 《福建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8年第5期116-119,130,共5页
法律词语的翻译应该将其真正的内涵精确地表达出来,但是不同法系由于环境和政治的因素会造成其法律词语中含有独特的法的精神。笔者着重分析了独特的法的精神在不同法系的法律词语上的体现,由此提出在法律英语词语的翻译的策略中不仅应... 法律词语的翻译应该将其真正的内涵精确地表达出来,但是不同法系由于环境和政治的因素会造成其法律词语中含有独特的法的精神。笔者着重分析了独特的法的精神在不同法系的法律词语上的体现,由此提出在法律英语词语的翻译的策略中不仅应当在目的语中寻求概念对等的词语,而且应当注重译者的主动性,采用释义与直译的方法解决法律词语空缺与不对等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的精神 法律词语 译者创造性
下载PDF
哲学阐释学的运用在翻译研究中对作者的淡化
12
作者 杨倩 《湖北函授大学学报》 2011年第8期152-152,共1页
本文旨在说明哲学阐释学在翻译研究中的运用过度强调了译者的创造性,淡化了作者这一主体的影响。译者的视域与作者的视域是平等的,译者不应该凌驾于作者之上,而是应该尊重作者的意图和表达方式,达到哲学阐释学中有效的视域融合。
关键词 哲学阐释学 译者创造性 作者 视域融合
下载PDF
文学翻译中的创造性
13
作者 任强 《作家》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4期179-180,共2页
本文从符号学和文学解释学的角度出发,探讨了文学翻译中译者创造性的产生根源和限度。认为文学语言符号本身固有的特殊性——能指优势性和翻译阅读中主体间的不对称交流,共同形成了译者创造性的根源,同时又限制了译者的创造性。
关键词 符号学 文学解释学 译者创造性 不对称交流
原文传递
口译方法在汉译英字幕中的应用理论探究
14
作者 张祺 《海外英语》 2022年第5期50-51,共2页
影视作品在走出国门后,担任着本国文化传播者的角色,而字幕在其中更是主要的文化信息载体,字幕翻译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文化信息的接受程度,在翻译过程中,选择口译或是笔译的方法关系到译文能否符合字幕翻译的要求以及能否充分发挥出... 影视作品在走出国门后,担任着本国文化传播者的角色,而字幕在其中更是主要的文化信息载体,字幕翻译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文化信息的接受程度,在翻译过程中,选择口译或是笔译的方法关系到译文能否符合字幕翻译的要求以及能否充分发挥出字幕作为文化传播载体的作用。该文章主要着眼于口译方法在汉译英字幕翻译中的运用,并与笔译方法进行对比,立足于视译、译者创造性等相关理论得出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译方法 汉译英字幕翻译 视译 英汉文化差异 译者创造性
下载PDF
阐释学翻译观视阈下德译本《围城》语言文化专有项翻译研究
15
作者 王波涛 《中国民族博览》 2019年第12期103-105,共3页
《围城》是钱钟书呕心沥血创作的唯一一部长篇小说。全文笔锋流畅、风格独特,折射出中华文字的博大魅力,是中国近现代文学的代表性佳作。本文以乔治斯坦纳阐释学翻译理论为基础,探究翻译四步骤:信任、侵入、吸收及补偿在译者处理文化专... 《围城》是钱钟书呕心沥血创作的唯一一部长篇小说。全文笔锋流畅、风格独特,折射出中华文字的博大魅力,是中国近现代文学的代表性佳作。本文以乔治斯坦纳阐释学翻译理论为基础,探究翻译四步骤:信任、侵入、吸收及补偿在译者处理文化专有项时的具体表现,旨在说明语言文化专有项翻译是译者在文化阐释指导下充分发挥创造性的语码转换,同时为中国经典文学著作外译研究提供一定的借鉴与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围城 阐释学 语言文化专有项 译者创造性
下载PDF
钱锺书“化境”翻译思想新探 被引量:4
16
作者 王军平 赵睿 《上海翻译》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2-15,共4页
钱锺书的"化境"理论,蕴含着深厚的中国传统美学、哲学思想,该理论中"讹"与"化"的辩证统一,构成了钱氏翻译思想的核心内容。在钱氏看来,翻译中"讹"不可避免,"化"却难以企及。因此,翻... 钱锺书的"化境"理论,蕴含着深厚的中国传统美学、哲学思想,该理论中"讹"与"化"的辩证统一,构成了钱氏翻译思想的核心内容。在钱氏看来,翻译中"讹"不可避免,"化"却难以企及。因此,翻译的过程可以概括为"失本成译,讹化相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钱锺书 化境 译者创造性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