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翻译者赖以生存的沃土——《圣经》打开西方世界之门的钥匙
1
作者 吕兆芳 《南昌高专学报》 2011年第3期60-61,72,共3页
基督教对西方世界的影响全面而彻底。而作为其正典的《圣经》是一部经典的宗教著作,也是一部非凡的历史文化经典,更是打开西方文化之门的一把钥匙。《圣经》在塑造西方人的思想、价值、情感等方面起着无与伦比的作用,西方世界也因此无... 基督教对西方世界的影响全面而彻底。而作为其正典的《圣经》是一部经典的宗教著作,也是一部非凡的历史文化经典,更是打开西方文化之门的一把钥匙。《圣经》在塑造西方人的思想、价值、情感等方面起着无与伦比的作用,西方世界也因此无处不被打上《圣经》的烙印。对于翻译者来说,《圣经》可以使我们更深刻地理解西方的思想、价值和行为,从"根源"上把握西方文化,从而更好地服务于翻译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译者 沃土 圣经 西方世界 钥匙
下载PDF
译者行为批评视域下的《圣经》翻译批评 被引量:2
2
作者 周领顺 《宗教经典汉译研究》 2016年第1期90-98,共9页
本文从行为批评视域出发,讨论了《圣经》翻译批评的视角问题。行为批评视域是对于译者在翻译社会化过程中的角色化及其作用于文本的一般性行为规律特征的研究,是“以人为本”的研究视域,与传统上的文本批评视域相对。《圣经》虽然属... 本文从行为批评视域出发,讨论了《圣经》翻译批评的视角问题。行为批评视域是对于译者在翻译社会化过程中的角色化及其作用于文本的一般性行为规律特征的研究,是“以人为本”的研究视域,与传统上的文本批评视域相对。《圣经》虽然属于高度经典类的文本,但因为有读者等社会需求因素和译者意志性的存在,译文难免与原文发生偏离。因此,《圣经》翻译的译者存在是不容忽视的客观存在。在行为批评视域下对《圣经》翻译作描写性批评研究,有望实现全面和客观的翻译批评。本文最后还对行为批评视域下《圣经》翻译研究的前景作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为批评视域 译者存在《圣经》翻译 翻译批评
下载PDF
译者行为批评视域下的圣经翻译批评——译者行为研究(其十一) 被引量:2
3
作者 周领顺 《圣经文学研究》 CSSCI 2014年第1期90-101,共12页
本文从行为批评视域出发,讨论了圣经翻译批评的视角问题。行为批评视域是对于译者在翻译社会化过程中的角色化及其作用于文本的一般性行为规律特征的研究,是"以人为本"的研究视域,与传统上的文本批评视域相对。圣经虽然属于... 本文从行为批评视域出发,讨论了圣经翻译批评的视角问题。行为批评视域是对于译者在翻译社会化过程中的角色化及其作用于文本的一般性行为规律特征的研究,是"以人为本"的研究视域,与传统上的文本批评视域相对。圣经虽然属于高度经典类的文本,但因为有读者等社会需求因素和译者意志性的存在,致使译文难免与原文发生偏离。因此,圣经翻译的译者存在是不容忽视的客观存在。在行为批评视域下对圣经翻译作描写性批评研究,有望实现翻译批评的全面和客观。本文最后对行为批评视域下圣经翻译研究的前景作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为批评视域 译者存在 圣经翻译 翻译批评
下载PDF
圣经与佛经汉译中的译者与翻译策略比较
4
作者 彭金玲 《海外英语》 2015年第18期106-107,共2页
圣经与佛经的汉译对中华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该文从译者和翻译策略两个方面对圣经与佛经汉译进行比较研究,分析其异同。
关键词 圣经汉译 佛经汉译 译者 翻译策略
下载PDF
从《圣经》两个译本看译者主体性——以乔治·斯坦纳翻译四步骤理论为视角
5
作者 刘平平 《英语广场(学术研究)》 2018年第5期32-33,共2页
近年来,学者们从不同的视角对翻译主体性进行了研究。本文以《圣经》的和合译本与吕振中译本为研究对象,以乔治?斯坦纳翻译四步骤理论为视角,探讨译者主体性的发挥对翻译实践的影响,从而揭示译者的主体性在翻译中的地位。
关键词 《圣经 乔治·斯坦纳翻译四步骤理论 译者主体性
下载PDF
圣经翻译者路德
6
作者 韩愈 《天风》 2017年第12期37-39,共3页
相比圣经翻译者的身份,路德更为人所知的是宗教改革家、牧师、神学家、大学教授等响亮的名号。事实上,路德也是以现代民族语言翻译圣经的先驱,是名副其实的圣经翻译专家。在被保护期间,路德为圣经翻译付出的辛劳和努力,既造福了德... 相比圣经翻译者的身份,路德更为人所知的是宗教改革家、牧师、神学家、大学教授等响亮的名号。事实上,路德也是以现代民族语言翻译圣经的先驱,是名副其实的圣经翻译专家。在被保护期间,路德为圣经翻译付出的辛劳和努力,既造福了德语文化,也对基督教新教产生了深远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圣经翻译 译者 路德 基督教新教 大学教授 语言翻译 现代民族 改革家
下载PDF
西方译者对圣经汉译理论的探索 被引量:12
7
作者 任东升 《外语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87-91,共5页
从唐代到1919年“官话和合译本”问世期间,圣经汉译的主体以来华西方传教士为主。他们在探索圣经汉译方法过程中提出了“本文本意”、“译者的双重责任”、“译者易也”、“非字面翻译”、“文学品味”等翻译思想。这些翻译思想理应成... 从唐代到1919年“官话和合译本”问世期间,圣经汉译的主体以来华西方传教士为主。他们在探索圣经汉译方法过程中提出了“本文本意”、“译者的双重责任”、“译者易也”、“非字面翻译”、“文学品味”等翻译思想。这些翻译思想理应成为中国翻译理论的一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圣经汉译 西方译者 翻译思想 中国翻译理论
下载PDF
时空限制下的译者权力话语
8
作者 黄颖颖 《绍兴文理学院学报》 2008年第1期90-92,共3页
翻译不是完全客观的机械的运作,翻译过程就涉及到了译者的主观理解和表达。一个译者在翻译过程中的发挥还受到原文框架的限制,其所处的时代、空间的约束。这包括政治文化导向,经济地位等因素。本文就以三个历史时期的《圣经》翻译为例,... 翻译不是完全客观的机械的运作,翻译过程就涉及到了译者的主观理解和表达。一个译者在翻译过程中的发挥还受到原文框架的限制,其所处的时代、空间的约束。这包括政治文化导向,经济地位等因素。本文就以三个历史时期的《圣经》翻译为例,展述译者是怎样在特定的时空条件下进行翻译,行使其话语权力,使基督教文明得以传入中国,为国人所接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译者 《圣经》翻译 权力话语
下载PDF
王宣忱及其《新约全书》翻译 被引量:2
9
作者 高玉霞 任东升 《东方翻译》 2015年第1期42-47,共6页
1919年“宫话和合本”的问世标志着来华传教士译者翻译圣经的高峰,而随后修订甚至重译圣经的任务摆在了中国学者面前。曾以助手身份参与和合本翻译的华人学者王宣忱,独立翻译了《新约全书》并于1933年出版,该译本标志着中国学者在圣... 1919年“宫话和合本”的问世标志着来华传教士译者翻译圣经的高峰,而随后修订甚至重译圣经的任务摆在了中国学者面前。曾以助手身份参与和合本翻译的华人学者王宣忱,独立翻译了《新约全书》并于1933年出版,该译本标志着中国学者在圣经汉译中从“助手”到“译者”的真正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约全书》 翻译 圣经汉译 中国学者 来华传教士 华人学者 译者 和合
原文传递
李健吾的翻译观及其伦理内涵
10
作者 马晓冬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11-120,共10页
作为中国现代著名的翻译家,李健吾在翻译生涯的不同时期写下了诸多谈论翻译问题的文字。这些文字蕴含了他的翻译观念及其伦理内涵,但迄今尚未经过学界的系统考察和讨论。李健吾的翻译论说集中于译者对原作的责任——“存真”与“传神”... 作为中国现代著名的翻译家,李健吾在翻译生涯的不同时期写下了诸多谈论翻译问题的文字。这些文字蕴含了他的翻译观念及其伦理内涵,但迄今尚未经过学界的系统考察和讨论。李健吾的翻译论说集中于译者对原作的责任——“存真”与“传神”。而他对理想的译者的要求——“译者要有艺术家的心志,学者的思想和方法”,可以说基本对应于上述责任。同时,其翻译言说中对译文应该“传神”的强调,将翻译与创作类比的思路,都凸显了他视翻译为艺术创造的立场。李健吾在讨论翻译时反复提及“良心”一词,其中所包含的伦理召唤既反映了其翻译活动的时代语境,也包含着提高翻译质量的时代呼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健吾 译者的良心 传神 翻译伦理
原文传递
西方翻译史话 被引量:4
11
作者 尤金·奈达 张复星 《中国翻译》 1986年第3期51-53,共3页
古代至中世纪古代遗留下来的最著名的翻译文献,无疑要算罗塞达碑刻了。罗塞达碑镌刻于公元前二世纪,但是在公元1799年才发现。此碑的发现为解释古埃及象形文和揭开古埃及的奥秘提供了线索和钥匙,因为碑上不但刻有古埃及象形文和稍后的... 古代至中世纪古代遗留下来的最著名的翻译文献,无疑要算罗塞达碑刻了。罗塞达碑镌刻于公元前二世纪,但是在公元1799年才发现。此碑的发现为解释古埃及象形文和揭开古埃及的奥秘提供了线索和钥匙,因为碑上不但刻有古埃及象形文和稍后的俗体文两种字体书写的碑文,而且还刻有该碑文的希腊文译文。然而,罗塞达碑刻还不是正式翻译的最早见证。远在公元前三千年,亚述(Assyria)帝国的统治者萨尔贡(Sarson)就常喜欢叫人通过翻译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译者 希腊文 圣经 翻译原则 英译本 古埃及 中世纪 公元前 翻译理论 多种语言
原文传递
《诗篇》中的转喻
12
作者 麦可塞拉西 赵秋生 《金陵神学志》 1994年第1期32-36,共5页
"转喻"(metonymy)一词来自于希腊文的 metonumia,它由 meto——"变化"——和 onoma——"名" (在语法上指一个名词)——组成。转喻是一种表达方式的专门术语,即以一个词(或一组词)用来代替另外的词。"... "转喻"(metonymy)一词来自于希腊文的 metonumia,它由 meto——"变化"——和 onoma——"名" (在语法上指一个名词)——组成。转喻是一种表达方式的专门术语,即以一个词(或一组词)用来代替另外的词。"转喻语"(metonymy)这一名称是指其中来替代别的东西的一个字或词组。)在这种表达方式中,替代不是基于两个字或词在意义上的相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喻 表达方式 希伯来 上帝 圣经 参见 联系 译者 专门术语 和合本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