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文学作品对外传播之译者模式研究 被引量:5
1
作者 颜源 《安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4期90-93,共4页
对目前中国文学作品外译中出现的几种主要译者模式进行了评析,并从语言、文学和文化层面指出中西译者合译模式和优秀海外华人译者模式从总体上来说是较为合理的译者模式,希望越来越多的中西合译译者和优秀海外华人译者将中国文学的精髓... 对目前中国文学作品外译中出现的几种主要译者模式进行了评析,并从语言、文学和文化层面指出中西译者合译模式和优秀海外华人译者模式从总体上来说是较为合理的译者模式,希望越来越多的中西合译译者和优秀海外华人译者将中国文学的精髓传播出去,让世界更好地了解中国文化及文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文学作品 对外传播 译者模式
下载PDF
汉语“乡土语言”英译的译者模式--葛浩文与中国译者对比视角 被引量:16
2
作者 周领顺 丁雯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2017年第4期2-12,128,共11页
中国乡土文学的海外译介是译学界研究的热点之一,乡土语言作为乡土文学的一部分,其英译问题也逐渐受到译学界的关注,并且对中国文化的对外传播具有重要意义。译者模式及其建构是中国文学能否"走出去"的重要因素之一,译学界对... 中国乡土文学的海外译介是译学界研究的热点之一,乡土语言作为乡土文学的一部分,其英译问题也逐渐受到译学界的关注,并且对中国文化的对外传播具有重要意义。译者模式及其建构是中国文学能否"走出去"的重要因素之一,译学界对于译者模式这一话题争论不休,目前大家普遍认可的译者模式为"汉学家+中国译者"。本文从葛浩文英译莫言的10部小说入手,从中筛选出一些出现频率较高的乡土语言表达,从意义、乡土味和流畅度等三个角度,将汉学家葛浩文的译文与中国译者的译文进行比较,分析两者对于乡土语言单位处理的异同,借以归纳乡土语言的英译实践模式,以期对中国文化走"走出去"提供有益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葛浩文 中国译者 “乡土语言” 译者模式
下载PDF
从《三国演义》的两个英译本看典籍外译的理想译者模式 被引量:6
3
作者 张焰明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 2017年第5期65-71,78,共8页
通过分析《三国演义》两个译本语内翻译的问题:古汉语词句和修辞格、古代宗教哲学和古代文史百科知识,指出典籍外译单兵作战模式的不足,提出典籍翻译以汉学家为主体、中国译者校对的原则,以期对中国文学文化"走出去"有所裨益。
关键词 《三国演义》 语内翻译 典籍翻译 典籍译者模式
下载PDF
传播学视角下《三体》英译本的译者模式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姜培培 《昌吉学院学报》 2017年第6期57-60,共4页
传播学理论为中国文学外译之路指明了切实可行的办法。而基于传播学理论下译者模式的研究是中国文学"走出去"的关键,它主要由译者本身的文化内涵与翻译实力、译者的翻译理念以及中国文学外译的现状决定。《三体》英译本在海... 传播学理论为中国文学外译之路指明了切实可行的办法。而基于传播学理论下译者模式的研究是中国文学"走出去"的关键,它主要由译者本身的文化内涵与翻译实力、译者的翻译理念以及中国文学外译的现状决定。《三体》英译本在海外的成功传播为中国文学外译的译者模式研究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中国文学外译应该以读者接受为目标,优先选择汉学家或双语作家译者模式;随着中国文学在西方世界的认可度加大,再采用中国译者与汉学家相结合的译者模式,循序渐进,保证中国文学在世界范围内逐步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播 译者模式 文学外译 读者接受
下载PDF
中国文学翻译的译者模式及构建要素
5
作者 杭建琴 曾景婷 《洛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5年第1期87-90,共4页
译者模式及其建构是中国文学能否"走出去"的重要因素之一。译者在翻译过程中要进行一系列的适应与选择。"翻译适应选择论"是本研究的切入点,从原语翻译环境与译者之间的双向选择与适应,分析当下理想译者模式及建构... 译者模式及其建构是中国文学能否"走出去"的重要因素之一。译者在翻译过程中要进行一系列的适应与选择。"翻译适应选择论"是本研究的切入点,从原语翻译环境与译者之间的双向选择与适应,分析当下理想译者模式及建构要素,探究译者葛浩文如何使用翻译策略来适应译语翻译环境,选择合适的译文,从而得出最佳翻译策略。当下中国文学"走出去"的理想译者模式是以葛浩文为蓝本的外国汉学家模式;葛浩文在灵活使用"归化""异化"的翻译策略基础上有意识地偏向"归化"的翻译策略,同时结合适时的删译,这是中国文学作品外译的最佳翻译模式。至于译者的构建要素,也应当像葛浩文那样具有中国经历、中文底蕴和中国情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翻译 译者模式 葛浩文
下载PDF
再论中国文学“走出去”之译者模式及翻译策略——以寒山诗在英语世界的传播为例 被引量:91
6
作者 胡安江 胡晨飞 《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55-61,54,共8页
寒山诗在英语世界的传播是翻译文学史上的重要个案;而在着力于中国文学"走出去"的当下语境,寒山诗作为"走出去"之成功典范,对其译介与传播的成功经验却鲜有学者进行深入研究。毋庸置疑,对于其成功经验的细察,将加... 寒山诗在英语世界的传播是翻译文学史上的重要个案;而在着力于中国文学"走出去"的当下语境,寒山诗作为"走出去"之成功典范,对其译介与传播的成功经验却鲜有学者进行深入研究。毋庸置疑,对于其成功经验的细察,将加深我们对于中国文学"走出去"之译者模式与翻译策略的再度思考与重新定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寒山诗 译者模式 翻译策略 中国文学 “走出去”
原文传递
中国文学“走出去”之译者模式及翻译策略研究—─以美国汉学家葛浩文为例 被引量:322
7
作者 胡安江 《中国翻译》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0-16,共7页
纵观近半个世纪中国文学海外传播的艰难历程及接受效度,译者模式的遴选原则以及翻译策略的理性选择是翻译决策者疏于重点考虑的两大议题。事实上,汉学家译者模式以及归化式翻译策略理应成为翻译界在中国文学走出去战略中的共识。
关键词 中国文学走出去 译者模式 翻译策略 葛浩文
原文传递
中国文学走出去的飞散译者模式探索——以童明英译木心短篇小说集《空房》为例 被引量:13
8
作者 张倩 《外语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05-109,共5页
关于中国文学走出去译者模式的研究常停留在汉学家模式的层面,本文结合童明的飞散理念,提出了以海外华人为主体的飞散译者模式,并以其英译木心短篇小说集《空房》为例,总结了飞散译者的优势及需要满足的条件。飞散译者的优势在于其飞散... 关于中国文学走出去译者模式的研究常停留在汉学家模式的层面,本文结合童明的飞散理念,提出了以海外华人为主体的飞散译者模式,并以其英译木心短篇小说集《空房》为例,总结了飞散译者的优势及需要满足的条件。飞散译者的优势在于其飞散者的身份和对中外文化的深入了解;飞散译者需要满足的条件包括:双语能力、文学素养和翻译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文学走出去 译者模式 飞散译者
原文传递
译者行为批评视域下《伤寒论》罗希文英译本的译者行为研究
9
作者 付金 谌莉文 《锦州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5期109-112,共4页
中医典籍蕴含着丰富的中医药知识与中医药文化,《伤寒论》是中医典籍的代表作之一,其英译工作对中国传统医学“走出去”具有重要价值和意义。本文从译者行为批评视域剖析《伤寒论》罗希文英译本在“求真—务实”译者行为连续统评价模式... 中医典籍蕴含着丰富的中医药知识与中医药文化,《伤寒论》是中医典籍的代表作之一,其英译工作对中国传统医学“走出去”具有重要价值和意义。本文从译者行为批评视域剖析《伤寒论》罗希文英译本在“求真—务实”译者行为连续统评价模式中的阶段性差异,进而揭示其英译行为的规律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求真—务实”译者行为连续统评价模式 罗希文 《伤寒论》 译者行为
下载PDF
中华文化国际传播语境下译者模式及翻译策略探析
10
作者 赵丹 《现代英语》 2022年第23期50-53,共4页
中华文化“走出去”战略是国家语言战略和国家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翻译在中华文化国际传播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而作为翻译活动核心的译者,其文化身份构建、翻译策略选择影响着文化的高质量传播和读者接受。多元化译者模式及“杂糅”... 中华文化“走出去”战略是国家语言战略和国家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翻译在中华文化国际传播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而作为翻译活动核心的译者,其文化身份构建、翻译策略选择影响着文化的高质量传播和读者接受。多元化译者模式及“杂糅”式翻译策略不仅能够解决文化差异和文化冲突所带来的问题,而且有助于加快中华文化国际传播的步伐,树立中国在国际舞台中的国家形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元化译者模式 “杂糅”式翻译策略 文化“走出去”
原文传递
译者行为批评视域下现代诗集《纳米集》作者-译者互动英译探析
11
作者 高晚晚 《海外英语》 2024年第10期35-38,共4页
诗歌是人类心灵和思想的印记,诗歌翻译是作者与译者的灵魂交换之旅。文章从译者行为批评的角度,基于求真-务实连续统批评模式,以中国现代诗集《纳米集》为研究对象,研究原作者和他译者之间的互动翻译行为。通过具体案例对比分析语言的... 诗歌是人类心灵和思想的印记,诗歌翻译是作者与译者的灵魂交换之旅。文章从译者行为批评的角度,基于求真-务实连续统批评模式,以中国现代诗集《纳米集》为研究对象,研究原作者和他译者之间的互动翻译行为。通过具体案例对比分析语言的“求真”与社会的“务实”如何在原作者和他译者之间通过话语权博弈达到译文最佳合理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歌翻译 译者行为批评 “求真-务实”译者行为连续统批评模式 《纳米集》 作者-译者互动翻译
下载PDF
莫言小说译介对中国文学“走出去”的启示——以译者模式和翻译策略为研究个案 被引量:4
12
作者 宋庆伟 《山东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177-181,共5页
毋庸置疑,葛浩文的成功译介对莫言小说在英语世界的传播乃至获得诺贝尔文学奖都居功至伟。值得深思的是,存在诸如翻译失当和误译等问题的葛浩文英译本仍然在西方世界拥有较为广泛的读者和受众,备受悦纳和追捧,这一案例对中国文学对外翻... 毋庸置疑,葛浩文的成功译介对莫言小说在英语世界的传播乃至获得诺贝尔文学奖都居功至伟。值得深思的是,存在诸如翻译失当和误译等问题的葛浩文英译本仍然在西方世界拥有较为广泛的读者和受众,备受悦纳和追捧,这一案例对中国文学对外翻译和传播具有积极的镜鉴意义。以莫言小说英译和传播为个案,提出和谐达致的译者模式和循序渐进的翻译策略,旨在为中国文学外译探究合理的翻译模式和策略,以期达到最优化的译介和传播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莫言 葛浩文 译者模式 翻译策略 中国文学“走出去”
原文传递
中文小说英译的译者工作模式分析 被引量:17
13
作者 王颖冲 王克非 《外国语文》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18-124,共7页
早期中文小说英译时,译者群体尚未职业化,工作方式呈"个人主义"色彩。随着中西文化交流日益频繁,从事中文小说英译的群体逐渐扩大,不仅合译的案例增加,还出现了集体翻译、作者译者合作等情况。译介活动中各行动者之间协同互动... 早期中文小说英译时,译者群体尚未职业化,工作方式呈"个人主义"色彩。随着中西文化交流日益频繁,从事中文小说英译的群体逐渐扩大,不仅合译的案例增加,还出现了集体翻译、作者译者合作等情况。译介活动中各行动者之间协同互动,译者的工作模式总体呈多样化和网络化发展。本文讨论译者与译者、译者与作者、译者与机构等几组关系,梳理译者工作模式的发展过程,探索它对翻译策略和译文效果的影响,这有助于对翻译过程和译者类型等问题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文小说 英译 译者工作模式
下载PDF
“求真—务实”译者行为评价模式的辩证性——译者行为研究(其四) 被引量:15
14
作者 周领顺 《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70-76,共7页
"求真—务实"译者行为评价模式的两个端点间是辩证的关系,"求真"制约"务实",但"务实"又高于"求真"。"求真"是译者的本能行为,"务实"是译者服务的目的所在。该... "求真—务实"译者行为评价模式的两个端点间是辩证的关系,"求真"制约"务实",但"务实"又高于"求真"。"求真"是译者的本能行为,"务实"是译者服务的目的所在。该评价模式用于评价译者的行为能基本上做到描写的客观性和解释的合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求真-务实”译者行为评价模式 “求真” “务实” 辩证
下载PDF
基于译者主体效应决策模式的认知翻译过程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李庆明 张恒 《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12期92-97,共6页
翻译界探讨翻译的主体性和主体间性的比较多,而很少从译者牵头来统一整合翻译过程中所涉及的各方因素的角度,将译者视为决策者身份,采取认知的方式来探讨翻译过程。本文鉴于解构主义对译者身份遭到长期束缚而爆发的极端张扬个性的不足,... 翻译界探讨翻译的主体性和主体间性的比较多,而很少从译者牵头来统一整合翻译过程中所涉及的各方因素的角度,将译者视为决策者身份,采取认知的方式来探讨翻译过程。本文鉴于解构主义对译者身份遭到长期束缚而爆发的极端张扬个性的不足,同时审视此期间反思中又存在的毫无重点突出的情况,从而提出译者主体效应决策模式,从把握整体兼顾个体的辩证观视角,突出译者的决策地位对翻译过程进行认知化研究的观点,尝试用"模式化"的方式来客观描述翻译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体性 主体间性 译者主体效应决策模式 翻译过程
下载PDF
“求真-务实”译者行为连续统评价模式相关概念辨析——译者行为研究(其七) 被引量:22
16
作者 周领顺 《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42-49,共8页
译者行为研究是对译者借翻译活动参与社会的社会化过程(角色化)的研究,译者的角色化之于译文上的表现需要通过构建评价模式加以描写和解释,而"求真-务实"译者行为连续统评价模式便是在这一背景下具体化的产物。该评价模式与... 译者行为研究是对译者借翻译活动参与社会的社会化过程(角色化)的研究,译者的角色化之于译文上的表现需要通过构建评价模式加以描写和解释,而"求真-务实"译者行为连续统评价模式便是在这一背景下具体化的产物。该评价模式与译者行为的研究和评价涉及一些概念,廓清其中容易混淆的一些概念,如"求真"、"忠实"和"求真-务实"、"忠实"和"忠实度(性)"、"可译性"和"不可译性"、"忠实"、"忠诚"和"原文"、"原意"等,纠正传统认识上的一些偏颇,有益于该评价模式的不断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求真-务实”译者行为连续统评价模式 概念 辨析
下载PDF
合作翻译中的译者合作模式研究——以西安翻译学院翻译研修学院教师团队《正能量职场》一书的翻译为例
17
作者 靳晓莲 张秀旭 《海外英语》 2016年第1期110-111,共2页
合作翻译实践可分为译前、译中和译后三个阶段。译前包括译者的选择,内容涵盖译者的综合素质、翻译能力及能否按时完成翻译任务等;译中包括译者之间的分工安排、进度规划、参考术语译文统一、经常性讨论等内容;译后包括统稿校稿、润色... 合作翻译实践可分为译前、译中和译后三个阶段。译前包括译者的选择,内容涵盖译者的综合素质、翻译能力及能否按时完成翻译任务等;译中包括译者之间的分工安排、进度规划、参考术语译文统一、经常性讨论等内容;译后包括统稿校稿、润色加工等内容。该文以西安翻译学院翻译研修学院教师团队合作完成的《正能量职场》一书的翻译过程为例,探究在合作翻译实践的各个阶段具有可操作性的译者合作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作翻译 《正能量职场》 译者合作模式
下载PDF
中国网络文学“走出去”现状及其背景下的译者主导研究新模式 被引量:1
18
作者 刘海鸥 宋丽华 《陇东学院学报》 2019年第3期29-33,共5页
随着社会文化语境的改变和互联网的兴起,中国文学呈现出多元化发展的趋势,网络文学业已成为当代中国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中国文学"走出去"的一道新景观。在"一带一路"这一国家战略背景下,作为"讲好中国故... 随着社会文化语境的改变和互联网的兴起,中国文学呈现出多元化发展的趋势,网络文学业已成为当代中国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中国文学"走出去"的一道新景观。在"一带一路"这一国家战略背景下,作为"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的重要载体,我国网络文学的对外传播为增进中外文化交流拓展了新的空间和渠道,对助推中国文化软实力的输出和构建多元立体的当代中国形象有着不言而喻的重要意义。鉴于此况,通过对中国当代网络文学的译介与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进行爬梳整理,发现并指出翻译行为与翻译研究各行各路的现状不利于翻译学科整体发展。尝试从研究框架构建、翻译模式遴选、翻译过程记录、读者意见收集、出版意向反馈五个方面构建译者主导研究模式,旨在启发更多的中国当代网络文学译介模式探索,以期最终形成切实可行的中国当代网络文学译介与传播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当代网络文学 文学译介 中国文学"走出去" 译者主导研究模式
下载PDF
从“求真—务实”译者行为评价模式角度浅析周领顺自译散文——以《一轮舞阳照贾湖》为例 被引量:1
19
作者 梁静 《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2年第6期72-75,共4页
扬州大学周领顺教授的《散文自译与自评》开创自创、自译、自评之先河,作者身兼多职,集作者、译者、译评者为一体,堪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典范。从“求真—务实”译者行为评价模式角度对其中一篇自译散文进行分析,发现自译者同样存在对... 扬州大学周领顺教授的《散文自译与自评》开创自创、自译、自评之先河,作者身兼多职,集作者、译者、译评者为一体,堪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典范。从“求真—务实”译者行为评价模式角度对其中一篇自译散文进行分析,发现自译者同样存在对翻译自由度的考量,也像他译者一样兼顾原文与译文的平衡性,实现“求真”与“务实”的和谐共生,呼吁更多的英语爱好者和翻译者在致力于翻译实践和研究的同时增加自译实践,提升对翻译的认识,为散文英译贡献更多的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求真—务实”译者行为评价模式 散文自译 翻译的平衡性
下载PDF
译者行为评价模式视角下的《孟子》称谓英译研究
20
作者 张华 《海外英语》 2021年第23期127-128,共2页
以译者行为评价模式为框架,分析了理雅各、刘殿爵和《大中华文库》《孟子》三译本中第一第二人称名词性称谓的英译。研究发现:对于第一人称名词性称谓,刘殿爵和《大中华文库》英译本偏向务实一端,理雅各译本基本上偏向务实一端,少部分... 以译者行为评价模式为框架,分析了理雅各、刘殿爵和《大中华文库》《孟子》三译本中第一第二人称名词性称谓的英译。研究发现:对于第一人称名词性称谓,刘殿爵和《大中华文库》英译本偏向务实一端,理雅各译本基本上偏向务实一端,少部分称谓偏向求真一端;对于第二人称名词性称谓,《大中华文库》译本和刘殿爵译本基本上偏向务实一端,而理雅各译本偏向求真一端。三译者各自不同的翻译目的,决定了他们在"求真"与"务实"行为连续统上有不同的偏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孟子》第一第二人称名词性称谓翻译 “求真—务实”译者行为评价模式 理雅各 刘殿爵 《大中华文库》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