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宋朝至明朝译者地理分布规律的社会文化理据 被引量:7
1
作者 贺爱军 侯莹莹 《外语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98-102,共5页
宋朝至明朝期间,译者主要聚集于丝路地带、译馆与译经院所在地、文化中心地三个区域。丝路地带往往是多民族佛教文化交汇碰撞地区,民族语佛经译者和汉籍译者因此大量涌现。馆及译经院的原因在于--统治者为创制与推广本族语言文字,高度... 宋朝至明朝期间,译者主要聚集于丝路地带、译馆与译经院所在地、文化中心地三个区域。丝路地带往往是多民族佛教文化交汇碰撞地区,民族语佛经译者和汉籍译者因此大量涌现。馆及译经院的原因在于--统治者为创制与推广本族语言文字,高度重视民族语翻译,加之政权巩固与治世所需,提倡翻译儒家经典,民族语译者和儒学译者于是涌现。在当时中西文化交融的背景下,文人志士和外国传教士大量聚集于文化中心地,从事科技翻译,使得这些地方成为科技译者产生的文化土壤。宋朝至明朝三大译者集聚地形成的原因折射出译者分布与地域文化之间的互动关系,地域内异质文化交汇程度越高,译者集聚程度也越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译者的地域分布 文化交汇 丝路地带 文化中心地
原文传递
明末至晚清译者的分布规律及其探源 被引量:7
2
作者 高敏 贺爱军 《中国科技翻译》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59-62,共4页
本文梳理了明末至晚清译者的地理分布规律并探究其形成的社会历史缘由。译者的静态分布与地理环境之间存在着内在联系,本土译者的籍贯地呈'月牙形'分布于东南沿海地区。译者的动态分布主要与授业与求学、工作与升迁、游历与迁... 本文梳理了明末至晚清译者的地理分布规律并探究其形成的社会历史缘由。译者的静态分布与地理环境之间存在着内在联系,本土译者的籍贯地呈'月牙形'分布于东南沿海地区。译者的动态分布主要与授业与求学、工作与升迁、游历与迁居等社会因素相关。由于译者的职业性质和工作需求,这一时期译者主要分布于翻译场馆、出版社、教会学校、新式学堂等机构中,这些机构的设立区域便是译者群体的流向之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译者的地域分布 人地关系 社会历史缘由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