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7篇文章
< 1 2 1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儒林外史》节译本汉语乡土语言英译群体的译者行为比较研究
1
作者 黄勤 王琴玲 《山东外语教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15-125,共11页
汉语乡土语言土味浓郁,蕴含着丰富的中华文化意象和异质成分,具有鲜明的中华文化特色和民族风格。本文梳理了《儒林外史》三个典型的华人离散译者节译本中的乡土语言英译文,分析其乡土语言英译策略的异同。基于译者行为批评理论,探究这... 汉语乡土语言土味浓郁,蕴含着丰富的中华文化意象和异质成分,具有鲜明的中华文化特色和民族风格。本文梳理了《儒林外史》三个典型的华人离散译者节译本中的乡土语言英译文,分析其乡土语言英译策略的异同。基于译者行为批评理论,探究这一群体乡土语言英译的译者行为及其动因,以期为“中国文化走出去”大背景下的中国文学外译,尤其是乡土语言的英译理论和实践提供一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林外史》 节译 乡土语言 华人离散译者群体 译者行为批评
下载PDF
译者多重身份对译者行为影响路径的语料库考察——以《传习录》英译本为例
2
作者 赵秋荣 孙培真 《外国语文》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31-143,共13页
译者作为翻译活动的主体,大多同时拥有多种社会身份,按照等级高低分为主身份、次身份和末身份。本文建立《传习录》汉英平行语料库,运用二语句法复杂度分析器(L2SCA)、词汇复杂度分析器(LCA)和语篇衔接分析器(Coh-Metrix),对比译入和译... 译者作为翻译活动的主体,大多同时拥有多种社会身份,按照等级高低分为主身份、次身份和末身份。本文建立《传习录》汉英平行语料库,运用二语句法复杂度分析器(L2SCA)、词汇复杂度分析器(LCA)和语篇衔接分析器(Coh-Metrix),对比译入和译出两个英译本的易读性、词汇丰富度和句法复杂度,探究译者多重身份对翻译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译入型文本词汇更丰富,句法更复杂,忠实度、准确度、易读性较低;译出型文本词汇丰富度较低,句法更简洁,忠实度、准确度、易读性较高。译者主、次、末身份的相互作用在翻译过程中对译者行为产生不同影响,最终影响译本生成。本文尝试提出了“译者多重身份差异影响路径”的模型,展示主、次、末身份对译者行为的影响路径,以期为译者身份研究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习录》 译入 译出 译者行为 多重身份
下载PDF
译者行为研究的创新性
3
作者 周领顺 《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59-67,共9页
译者行为研究在经过十余年的发展之后过渡到了一个新的发展期,是否能够实现可持续发展,取决于它是不是具有创新的特质。从译者行为研究的创新性并具体从创新基础、创新路径和创新空间等方面出发,可以证明创新发展译者行为研究不仅能为,... 译者行为研究在经过十余年的发展之后过渡到了一个新的发展期,是否能够实现可持续发展,取决于它是不是具有创新的特质。从译者行为研究的创新性并具体从创新基础、创新路径和创新空间等方面出发,可以证明创新发展译者行为研究不仅能为,而且可为,并能够长期持续发展下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译者行为研究 创新性 创新发展
下载PDF
译者行为批评新思维对谈
4
作者 周领顺 李正栓 +3 位作者 黄勤 姜淑芹 袁丽梅 李鹏辉 《天津外国语大学学报》 2024年第2期79-87,共9页
本刊按:译者行为研究及其理论建设已进入发展的快车道。为了进一步完善、丰富相关研究,《天津外国语大学学报》特邀周领顺、李正栓、黄勤、姜淑芹、袁丽梅和李鹏辉等学者进行对谈,以期推动译者行为研究的深入发展。李正栓:当前中国翻译... 本刊按:译者行为研究及其理论建设已进入发展的快车道。为了进一步完善、丰富相关研究,《天津外国语大学学报》特邀周领顺、李正栓、黄勤、姜淑芹、袁丽梅和李鹏辉等学者进行对谈,以期推动译者行为研究的深入发展。李正栓:当前中国翻译界作出最大理论贡献的有三人:胡庚申、周领顺、黄忠廉。他们的翻译理论被收入《中国大百科全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译者行为批评 周领顺 黄忠廉 胡庚申 中国翻译界 翻译理论 天津外国语大学 李正栓
下载PDF
译者行为批评理论及其应用问题——答研究者(之三) 被引量:2
5
作者 周领顺 《外国语文》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4-96,共13页
本文基于姜淑芹教授和王峰教授之问,回答了涉及译者行为批评理论及其应用研究的三类代表性问题。第一类问题涉及理论基本概念的辨析,第二类问题涉及研究中核心指标的量化,第三类问题涉及译者行为理论与研究的关系。这些问题均指向研究... 本文基于姜淑芹教授和王峰教授之问,回答了涉及译者行为批评理论及其应用研究的三类代表性问题。第一类问题涉及理论基本概念的辨析,第二类问题涉及研究中核心指标的量化,第三类问题涉及译者行为理论与研究的关系。这些问题均指向研究的进一步细化,关乎理论的进一步发展。理论构建者有必要及时释疑,以使理论及其应用研究得到更加健康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译者行为批评 理论与应用 翻译批评
下载PDF
基于语料库的译者行为批评:《西游记》蓝诗玲译本中的詈语
6
作者 王峰 刘伟 那洪伟 《外国语文》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7-109,共13页
本文提出语料库译者行为批评方法。依据“求真—务实连续统”具体化、层次化、维度化的理论创新模式,把文学作品中的詈语翻译按照詈语方向、冲突级别、詈语类别、翻译策略和译者行为划分为5个子系统,首次提出语义求真—务实和语用求真... 本文提出语料库译者行为批评方法。依据“求真—务实连续统”具体化、层次化、维度化的理论创新模式,把文学作品中的詈语翻译按照詈语方向、冲突级别、詈语类别、翻译策略和译者行为划分为5个子系统,首次提出语义求真—务实和语用求真—务实,并创建汉学家蓝诗玲的《西游记》译本平行语料库,从中提取16个詈语,共189条汉英对齐语句对,利用质性分析软件MAXQDA对每条句对人工标注了5个子系统的特征,再通过网络分析和聚类分析展示蓝诗玲处理詈语的译者行为特征,力证蓝诗玲的译者角色定位是用现代话语重述中国经典故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译者行为批评 语料库翻译学 文体学 叙事学 典籍英译 汉学家
下载PDF
《孝经》安乐哲译本译者行为研究
7
作者 陆贇 彭雪 《重庆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37-43,共7页
安乐哲的《孝经》译本需要一分为二来对待。一方面,他完成了高质量的新译本,对于原文的理解更加准确,译文的表达更加通顺,也淡化了旧译本中的宗教色彩;另一方面,他倡导的角色伦理学其实是用西方哲学的理念来重新诠释儒家思想,并不能代... 安乐哲的《孝经》译本需要一分为二来对待。一方面,他完成了高质量的新译本,对于原文的理解更加准确,译文的表达更加通顺,也淡化了旧译本中的宗教色彩;另一方面,他倡导的角色伦理学其实是用西方哲学的理念来重新诠释儒家思想,并不能代表《孝经》的本来面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乐哲 《孝经》 角色伦理 译者行为
下载PDF
闵福德《鹿鼎记》英译本的译者行为批评分析
8
作者 吴越 《现代语言学》 2024年第1期1-8,共8页
作为中国文学的一种特殊类型,武侠小说以武功、侠义和江湖为背景,塑造了一批性格各异、行事作风独特的江湖大侠形象,传达了如侠义精神、忠诚、道德等核心价值观,逐渐形成了中华文化中不可磨灭的独特符号。《鹿鼎记》作为金庸先生笔下的... 作为中国文学的一种特殊类型,武侠小说以武功、侠义和江湖为背景,塑造了一批性格各异、行事作风独特的江湖大侠形象,传达了如侠义精神、忠诚、道德等核心价值观,逐渐形成了中华文化中不可磨灭的独特符号。《鹿鼎记》作为金庸先生笔下的一部长篇武侠小说,且基于本书主角韦小宝以不学无术的市井小人物形象登场,最终却立下千秋功业,乃是区别于一般意义上“侠”的存在;且书中囊括众多市井人物语言、江湖人物称呼以及历史朝代的知识,无一不在证明其英译本研究价值。本文基于周领顺教授提出的“求真–务实”连续统评价模式,从“翻译外”角度研究影响译者行为的社会制因,并从“翻译内”视角分析译者在对《鹿鼎记》进行英译活动时采取的具体翻译策略、方法及技巧,探究译者对“求真”与“务实”两个翻译倾向所做出的抉择倾向,并为未来外国汉学家英译中国武侠小说提供实例佐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译者行为批评 “求真–务实”连续统评价模式 《鹿鼎记》 武侠小说
下载PDF
白亚仁译本《在细雨中呼喊》中的成语翻译译者行为研究
9
作者 李泽慧 《今古文创》 2024年第22期116-118,共3页
成语生动且具体,在汉语各种文本中都多有出现,但是由于语言和社会文化等因素的差异,成语一直是翻译实践的难点,也是翻译研究讨论的热点之一。本文通过周领顺教授提出的译者行为批评理论中的求真和务实连续统评价模式,讨论白亚仁在《在... 成语生动且具体,在汉语各种文本中都多有出现,但是由于语言和社会文化等因素的差异,成语一直是翻译实践的难点,也是翻译研究讨论的热点之一。本文通过周领顺教授提出的译者行为批评理论中的求真和务实连续统评价模式,讨论白亚仁在《在细雨中呼喊》中成语翻译的合理度,得出结论 :对具有特殊语言和文化特点的内容,译者选择贴近原文的意象和语言形式求真;而对具有较高文化特色的内容,则添加解释性话语或者转用英语语言中意思对应的词句,靠近“务实”,以求译文读者良好的阅读体验。通过分析白亚仁在成语翻译中对求真和务实的追求,总结出成语翻译的几种方法,体现译者行为批评理论对翻译实践的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语翻译 《在细雨中呼喊》 译者行为批评 余华
下载PDF
彭斯诗中国群体译者行为研究
10
作者 李正栓 张丹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2023年第4期24-36,共13页
彭斯是最早被译介到中国的欧美诗人之一,其诗歌传播时间之久,研究数量之大,表明其具有极大的文学价值和研究潜力。本文在译者行为批评视域内,从翻译外和翻译内两个方面出发,分别对袁水拍、袁可嘉、王佐良和李正栓4位译者进行研读,探讨... 彭斯是最早被译介到中国的欧美诗人之一,其诗歌传播时间之久,研究数量之大,表明其具有极大的文学价值和研究潜力。本文在译者行为批评视域内,从翻译外和翻译内两个方面出发,分别对袁水拍、袁可嘉、王佐良和李正栓4位译者进行研读,探讨他们在历史语境、翻译原则和文学阵地影响下的译者行为,以及他们在传达原文意义、韵律和风格时表现出的译者行为,希望可以为彭斯诗歌研究和译者行为研究作出一定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彭斯诗歌 汉译 译者行为批评 文学翻译 译者行为研究
下载PDF
译者行为研究新发展对谈 被引量:1
11
作者 周领顺 田海龙 +5 位作者 任东升 闫怡恂 王峰 赵国月 彭白羽 杨彬 《语言教育》 2023年第3期3-18,共16页
在译者行为研究迎来一体化新发展之际,《语言教育》编辑部组织了本次对谈。参与对谈的有田海龙、任东升、闫怡恂、周领顺、王峰、赵国月、彭白羽和杨彬等学者。对谈涉及理论本体研究、研究路径探究、理论应用研究和理论结合研究等几个... 在译者行为研究迎来一体化新发展之际,《语言教育》编辑部组织了本次对谈。参与对谈的有田海龙、任东升、闫怡恂、周领顺、王峰、赵国月、彭白羽和杨彬等学者。对谈涉及理论本体研究、研究路径探究、理论应用研究和理论结合研究等几个部分的内容。最后,译者行为理论创建者周领顺作了总结发言。本次对谈对于完善译者行为批评理论、丰富译者行为研究具有建设性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谈 译者行为研究 新发展
下载PDF
译者行为批评理论及其应用问题——答研究者(之一) 被引量:6
12
作者 周领顺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2023年第4期6-23,共18页
在译者行为批评理论的探讨和研究过程中,研究者会涉及一些问题,如译者行为批评的理论源流、理论归因和理论应用等。作为该理论的构建者,本文作者针对这些问题予以解答,并利用层次分析法展开具体讨论,以求在梳理、释疑和学习过程中不断... 在译者行为批评理论的探讨和研究过程中,研究者会涉及一些问题,如译者行为批评的理论源流、理论归因和理论应用等。作为该理论的构建者,本文作者针对这些问题予以解答,并利用层次分析法展开具体讨论,以求在梳理、释疑和学习过程中不断使理论得到完善,助推研究更加顺利地开展下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译者行为批评 理论与应用 层次分析法 翻译理论
下载PDF
关注翻译实践,深化翻译研究——在齐鲁文化“走出去”与译者行为研究论坛开幕式上的致辞 被引量:2
13
作者 许钧 《山东外语教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0-11,共2页
各位尊敬的同行,各位朋友,各位同学,大家上午好。首先我特别感谢山东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邀请我参加这次齐鲁文化“走出去”与译者行为研究论坛,同时也见证“山东文学翻译与国际传播研究中心”的成立。我认为“山东文学翻译与国际传播研... 各位尊敬的同行,各位朋友,各位同学,大家上午好。首先我特别感谢山东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邀请我参加这次齐鲁文化“走出去”与译者行为研究论坛,同时也见证“山东文学翻译与国际传播研究中心”的成立。我认为“山东文学翻译与国际传播研究中心”的成立在当下是非常重要的。首先,中国文化要走出去,文学翻译是最基本的一条路,是必经之路;第二,文学翻译与国际传播和国家的战略紧密相连,关涉到中国文化走出去这一重要使命。“山东文学翻译与国际传播研究中心”任务重大,一方面要深化文学翻译与国际传播研究,另一方面要有力促进中外文学、文化的交流与文明互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译者行为 中国文化走出去 山东师范大学 齐鲁文化 翻译实践 文学翻译 中外文学 国际传播研究
下载PDF
国内自译群体译者行为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滕梅 杨君宜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2023年第4期51-65,共15页
本文以译者行为批评理论为指导,从翻译内和翻译外两个视角对国内自译者群体进行描述性研究。研究发现,从翻译外视角而言,国内自译者群体具有作者及译者的双重身份,其自译动因主要有3种:扩大读者群和增强文学影响力;由于战争、政治等原... 本文以译者行为批评理论为指导,从翻译内和翻译外两个视角对国内自译者群体进行描述性研究。研究发现,从翻译外视角而言,国内自译者群体具有作者及译者的双重身份,其自译动因主要有3种:扩大读者群和增强文学影响力;由于战争、政治等原因进行自译;为进行翻译研究而翻译。译者素养更强调双语写作能力,国内自译者群体均是能够进行双语写作且具备翻译能力的大家。从翻译内视角而言,相比他译者,自译者群体在微观层面以意义的“求真”为主,宏观层面则以功能的“务实”为主,且拥有自译者群体独特的介于“求真”与“务实”之间的行为模式。本研究提出“自译+他者译后编辑”的合作自译模式,以期为中国文学的发展和中国文化“走出去”提供更完善、更高效的自译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译 译者行为批评 求真 务实 翻译内 翻译外
下载PDF
翻译社会认知研究的概念、问题和方法——译者行为研究的新途径 被引量:1
15
作者 胡显耀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2023年第4期37-50,共14页
本文从翻译学的语言学、社会文化和认知科学三大研究范式的分歧与融合出发,汲取社会认知研究的理论和方法,探讨翻译社会认知研究的概念、问题和方法。本文提出:翻译是一种社会认知,即一种基于译者对社会世界的感知、理解和概念化的语际... 本文从翻译学的语言学、社会文化和认知科学三大研究范式的分歧与融合出发,汲取社会认知研究的理论和方法,探讨翻译社会认知研究的概念、问题和方法。本文提出:翻译是一种社会认知,即一种基于译者对社会世界的感知、理解和概念化的语际操作。社会认知研究为译者行为研究提供了新的概念工具、框架和方法。翻译社会认知研究有助于研究范式的融合,有助于建立具有包容性和连贯性的翻译学本体理论和方法论,并能提出和回答一些具有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的新问题,为译者行为研究提供了一条新的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翻译社会认知 译者行为研究 概念 问题 方法
下载PDF
理论创新的起点与重点——在第三届全国“译者行为研究”论坛上的讲话 被引量:1
16
作者 许钧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2023年第4期3-5,65,共4页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主编、各位专家:大家上午好!首先,特别感谢《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执行主编周长银教授和西南大学外国语学院文旭教授邀请我参加全国第三届“译者行为研究”论坛。刚才计金标校长发表了致辞,特别感谢计校长对外...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主编、各位专家:大家上午好!首先,特别感谢《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执行主编周长银教授和西南大学外国语学院文旭教授邀请我参加全国第三届“译者行为研究”论坛。刚才计金标校长发表了致辞,特别感谢计校长对外语学科,尤其是对翻译学科的支持和鼓励。全国“译者行为研究”论坛已经是第三届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译者行为 翻译学科 外语学科 大学外国语 论坛
下载PDF
夸张修辞英译策略的译者行为批评研究——以《许渊冲英译毛泽东诗词》为例
17
作者 布占廷 刘冰 《外语与翻译》 2023年第4期9-14,共6页
本文以《许渊冲英译毛泽东诗词》中的63首诗词原文和译文为例,分析了夸张修辞的四种英译策略:移植再现、改造再现、弱化删减和增添。研究发现,译者多采用移植再现和改造再现策略,较少使用弱化删减策略,而增添策略仅有两处。从译者行为... 本文以《许渊冲英译毛泽东诗词》中的63首诗词原文和译文为例,分析了夸张修辞的四种英译策略:移植再现、改造再现、弱化删减和增添。研究发现,译者多采用移植再现和改造再现策略,较少使用弱化删减策略,而增添策略仅有两处。从译者行为视角来看,这些策略处于“求真—务实”连续统上的不同节点,分布相对均衡,表现出较高的译者行为合理度,有效实现了语言求真度和社会务实度的有机统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夸张修辞 英译策略 译者行为批评 毛泽东诗词
下载PDF
民国女性翻译家张近芬的译者行为研究
18
作者 刘立 《外国语文》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38-148,共11页
20世纪上半叶,很多女性翻译家活跃于文坛,其译事译作充分体现了时代与个人之间的交织互动,但是她们的翻译活动却并未得到充分研究,张近芬就是其中之一。本文采用译者行为批评理论,从翻译内、翻译外两个方面考察民国才女张近芬的“求真... 20世纪上半叶,很多女性翻译家活跃于文坛,其译事译作充分体现了时代与个人之间的交织互动,但是她们的翻译活动却并未得到充分研究,张近芬就是其中之一。本文采用译者行为批评理论,从翻译内、翻译外两个方面考察民国才女张近芬的“求真—务实”译者行为和超务实行为。翻译内考察诗形求真、内容求真和情绪求真;翻译外考察译者选材务实和翻译策略务实,以及译创结合超务实。基于分析发现张近芬在“求真—务实”连续统上保持了良好的平衡,因而其翻译活动和产品取得了良好的传播效果。同时,其超务实行为虽然打破了传统的译者角色,但却为译者角色多元化提供了范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译者行为批评 翻译内 翻译外 求真 务实 超务实
下载PDF
毛泽东《念奴娇·昆仑》的译者行为研究
19
作者 李正栓 苏赛迪 《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6期100-113,共14页
毛泽东《念奴娇·昆仑》是中国诗词史上第一次以“昆仑”为题并将其作为吟咏对象的作品。该诗气势磅礴、立意高远,可谓是中国诗词中豪放之典范,表达了毛泽东改造世界、造福人类的宏伟抱负和“太平世界”“环球同此凉热”的崇高追求... 毛泽东《念奴娇·昆仑》是中国诗词史上第一次以“昆仑”为题并将其作为吟咏对象的作品。该诗气势磅礴、立意高远,可谓是中国诗词中豪放之典范,表达了毛泽东改造世界、造福人类的宏伟抱负和“太平世界”“环球同此凉热”的崇高追求,具有高超的艺术魅力、超凡的思想高度和卓越的政治价值。国内外多名译者翻译过《念奴娇·昆仑》,但由于身份不同、专业素养和翻译思想以及读者意识方面的差异,译者行为存在差别。本文以三个译本为例对《念奴娇·昆仑》进行译者行为研究,通过分析五位译者的翻译外社会行为和翻译内语言行为,探索翻译内外联系和不同译本特点。研究发现,五位译者的翻译内行为与翻译外因素息息相关,其译本各有千秋,不同程度地传达了毛泽东诗词的意旨、风格和诗人形象,对毛泽东诗词翻译研究具有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念奴娇·昆仑》 英译 译者行为
下载PDF
副文本视域下《大清律例》英译本译者行为研究
20
作者 董晓波 郭洁 《河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5期10-16,共7页
中国法律典籍英译之始--小斯当东《大清律例》英译本使西方首次较为全面地认识了中国的法律。译者行为批评视域下,小斯当东多重的角色身份、强烈的意志性、特殊的社会语境等都影响着他的英译行为,使他在译本的显性副文本和隐性副文本中... 中国法律典籍英译之始--小斯当东《大清律例》英译本使西方首次较为全面地认识了中国的法律。译者行为批评视域下,小斯当东多重的角色身份、强烈的意志性、特殊的社会语境等都影响着他的英译行为,使他在译本的显性副文本和隐性副文本中都留下了“意志性”译者行为的痕迹,表现出译者深受“东方主义”影响、在译文中彰显“社会人”译者权利、迎合西方读者阅读与“想象”等行为特征。鉴于此,提出中国法律典籍翻译实践规划,期冀实现中国法律典籍英译“求真”和“务实”的合理与平衡,以促进国家法律翻译能力的提升和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走出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译者行为 大清律例 英译 副文本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