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马铃薯试管微型薯诱导的研究 被引量:17
1
作者 罗丽萍 杨柏云 蔡奇英 《南昌大学学报(理科版)》 CAS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372-374,共3页
选用大西洋 (Atlantic)为材料 ,采取正交试验的方法 ,研究培养基种类、B9浓度和光照三个因子对试管薯诱导的影响。结果表明 ,光照的影响存在极显著的水平差异 ,另两个因子水平间差异均不显著。实验表明 :提高总薯重和平均薯重的最优组合... 选用大西洋 (Atlantic)为材料 ,采取正交试验的方法 ,研究培养基种类、B9浓度和光照三个因子对试管薯诱导的影响。结果表明 ,光照的影响存在极显著的水平差异 ,另两个因子水平间差异均不显著。实验表明 :提高总薯重和平均薯重的最优组合是MS +5mg·L-1B9+黑暗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 试管微型薯 培养基 B9浓度 光照 组织培养 无性繁殖 试管
下载PDF
香豆素对马铃薯试管微型薯诱导的影响 被引量:15
2
作者 石瑛 秦昕 +1 位作者 王凤义 陈伊里 《中国马铃薯》 2000年第1期1-4,共4页
以马铃薯早熟品种东农 30 3和Favorita为试验材料 ,在诱导结薯的过程中给以不同浓度的香豆素处理 ,研究香豆素对试管微型薯诱导的影响。结果表明 ,在诱导结薯的培养基中 ,添加香豆素处理的浓度为 30mg/L时 。
关键词 马铃 试管微型薯 香豆素 植物生长调节剂
下载PDF
马铃薯试管微型薯在广西岩溶大石山地区的发展潜力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郑虚 时成俏 +6 位作者 蒙炎成 何红 谭宏伟 程伟东 黎炎 唐秀桦 陈明才 《广西农业科学》 CSCD 2009年第10期1305-1308,共4页
在广西大化县七百弄乡进行马铃薯试管微型薯(MT)与普通种薯(CT),以及与当地主要作物玉米的产量比较试验。结果表明,MT作种薯的生育期较CT的长;马铃薯的商品薯数不受种薯类型的影响;CT和MT作种薯的两年平均产量分别为38450和26300kg/ha,... 在广西大化县七百弄乡进行马铃薯试管微型薯(MT)与普通种薯(CT),以及与当地主要作物玉米的产量比较试验。结果表明,MT作种薯的生育期较CT的长;马铃薯的商品薯数不受种薯类型的影响;CT和MT作种薯的两年平均产量分别为38450和26300kg/ha,分别是2006年全国马铃薯平均产量的259%和177%;MT作种薯的商品薯鲜重和干重分别是CT的69%和71%;以CT和MT作种薯种植的马铃薯商品薯折干产量1999年分别为6400和4300kg/ha,等于或高于当年8个玉米新品种的平均产量,2000年分别达7500和5600kg/ha,等于或高于当年8户农民的玉米高产示范田平均产量。因此,在广西岩溶大石山地区可以利用MT作种薯来发展马铃薯生产,并可利用该地区作为秋冬种马铃薯的种薯生产基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 试管微型薯 岩溶石山地区 发展潜力
下载PDF
脱毒马铃薯试管微型薯智能繁育技术 被引量:1
4
作者 马纪 《种子科技》 2018年第9期58-58,60,共2页
在我国,马铃薯是一种常见的食物,深受消费者的喜爱,为寻找粮食新增长点打开了一个新的突破口,但是在实际的种植过程中还存在着许多问题等待解决。通过脱毒马铃薯试管苗和试管微型薯培育,马铃薯种薯在实践过程中展现出了良好的作用,使培... 在我国,马铃薯是一种常见的食物,深受消费者的喜爱,为寻找粮食新增长点打开了一个新的突破口,但是在实际的种植过程中还存在着许多问题等待解决。通过脱毒马铃薯试管苗和试管微型薯培育,马铃薯种薯在实践过程中展现出了良好的作用,使培育的马铃薯在产量上有所突破。但是脱毒马铃薯种薯在繁育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例如马铃薯试管苗生产规模小、繁殖周期长、容易受污染、栽植成活率低等。对这些问题进行了分析和探究,提出了用脱毒马铃薯试管微型薯智能繁育技术来解决这些问题,提升马铃薯的产量和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脱毒马铃 试管微型薯 智能繁育技术
下载PDF
脱毒马铃薯试管微型薯培养中光照与温度的控制研究
5
作者 马纪 《现代农村科技》 2018年第6期68-68,共1页
为应对马铃薯种植过程中病毒感染的问题,利用马铃薯的茎尖分生组织培养马铃薯,减少因病毒感染引起的种性退化,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马铃薯的产量和质量。
关键词 脱毒马铃 试管微型薯培养 光照与温度控制
下载PDF
脱毒马铃薯试管微型薯繁育技术 被引量:1
6
作者 马纪 《中国果菜》 2017年第5期73-75,共3页
马铃薯受到病毒的感染后会出现退化现象,进而降低马铃薯的产量。通过对马铃薯进行脱毒,并使用试管微型薯繁殖技术培养无毒的马铃薯种子,可大大提高马铃薯的产量,保证马铃薯的品质。本文对马铃薯脱毒技术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明确脱毒马铃... 马铃薯受到病毒的感染后会出现退化现象,进而降低马铃薯的产量。通过对马铃薯进行脱毒,并使用试管微型薯繁殖技术培养无毒的马铃薯种子,可大大提高马铃薯的产量,保证马铃薯的品质。本文对马铃薯脱毒技术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明确脱毒马铃薯试管微型薯繁殖技术要点,并对马铃薯繁殖技术中病毒检测方法进行了讨论,以期促进脱毒马铃薯试管微型薯繁殖技术的发展,提高马铃薯的经济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脱毒马钤 试管微型薯繁殖技术 茎尖脱毒 病毒检测
下载PDF
马铃薯野生种试管微型薯诱导研究
7
《作物育种信息》 2006年第9期14-14,共1页
马铃薯野生种是重要遗传资源。微型薯诱导技术作为重要繁殖方法在栽培种上已得到广泛应用,但是在野生种上迄今仍鲜见报道。张易等以3个马铃薯野生种Solanum pinnatisectum.Solanum cardiophllum和Solanum bulbocastanum为材料进行微... 马铃薯野生种是重要遗传资源。微型薯诱导技术作为重要繁殖方法在栽培种上已得到广泛应用,但是在野生种上迄今仍鲜见报道。张易等以3个马铃薯野生种Solanum pinnatisectum.Solanum cardiophllum和Solanum bulbocastanum为材料进行微型薯诱导试验。将带有两个节间的茎段外植体接种在含0.15mg/L6-BA,0.105mg/L IBA和12%蔗糖,pH5.8的MS液体培养基上,在25℃黑暗条件下培养。外植体接种后,大约两周时,匍匐茎的顶端开始膨大,出现白色的微型幼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试管微型薯 诱导技术 野生种 马铃 SOLANUM 外植体接种 液体培养基 遗传资源
下载PDF
不同组织培养条件对马铃薯试管微型薯的诱导
8
作者 杨文玉 宋艳茹 《植物学通报》 CSCD 1994年第1X期32-35,共4页
应用四种不同的培养基对两个马铃薯品种的脱毒试管苗进行微型薯的诱导。在其中两种培养基诱导条件下,两品种的诱导效应有明显差异,但对另外两种培养基的放无显著区别,而液体培养对微型薯的诱导效果好于固体培养,在诱导培养成分中,... 应用四种不同的培养基对两个马铃薯品种的脱毒试管苗进行微型薯的诱导。在其中两种培养基诱导条件下,两品种的诱导效应有明显差异,但对另外两种培养基的放无显著区别,而液体培养对微型薯的诱导效果好于固体培养,在诱导培养成分中,BAP对于诱导微型薯的发生无明显作用,并非诱导的必需因素,试验表明以MS基本培养成分组成的液体培养对于诱导试管微型薯的效果最好,它诱导微型薯形成的最早时间短,诱导结薯率高,相对成本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 试管微型薯 组织培养
全文增补中
植物激素对马铃薯试管苗的影响及微型薯高效形成条件分析 被引量:16
9
作者 金建钧 刘志文 《作物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0-24,共5页
以荷兰薯与川薯3号品种为试验材料,通过加入不同浓度NAA、6-BA、2,4-D、KT,探讨不同植物激素对试管苗生长的差异,研究光照条件、固液培养方式和不同激素对试管薯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NAA对试管苗根部作用明显;6-BA对试管苗茎叶作用明显... 以荷兰薯与川薯3号品种为试验材料,通过加入不同浓度NAA、6-BA、2,4-D、KT,探讨不同植物激素对试管苗生长的差异,研究光照条件、固液培养方式和不同激素对试管薯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NAA对试管苗根部作用明显;6-BA对试管苗茎叶作用明显;2,4-D对试管苗株高有显著促进作用;KT单独使用对试管苗有较强的抑制作用。激素NAA和6-BA混合使用培养出的试管苗效果最好。使用固体培养基MS+NAA0.1mg/L+6-BA 0.05mg/L+GA3 0.1mg/L,在24h全天强光照条件下,14~28d后即可获得试管薯。黑暗培养优于光照培养,液态培养优于固态培养,采用黑暗培养与光照培养相结合的培养方式形成的试管薯质量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脱毒马铃 激素 试管微型薯 高效诱导
下载PDF
光照时间和碳源对试管薯形成的影响 被引量:8
10
作者 崔翠 何凤发 +3 位作者 王季春 周清元 黄远新 唐道斌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547-548,共2页
通过不同光照时间和不同碳源诱导试管薯 ,观察其对试管薯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 :全黑暗条件下更利于试管薯的形成 ;以食用白糖代替蔗糖不会影响诱导微型薯的效果 。
关键词 马铃 试管微型薯 光照时间 碳源
下载PDF
活性炭和无机盐对马铃薯试管薯的诱导效应(简报) 被引量:10
11
作者 刘仁祥 《植物生理学通讯》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295-298,共4页
培养基中大量元素与微量元素平衡有利于马铃薯试管微型薯的形成 ;提高培养基中P、K、Fe、Zn的含量利于微型薯的诱导 ;一定比例的大量元素、微量元素和活性炭有利于微型薯的形成 ,活性炭杂质中K、P、Fe、Zn的作用是主要的。
关键词 马铃 试管微型薯 无机盐 活性炭 诱导效应
下载PDF
马铃薯微型薯诱导简报
12
作者 郭志平 纪春艳 《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2年第2期20-21,共2页
马铃薯试管微型薯是通过组织培养在容器内诱导试管苗于叶腋内形成的小薯[1].试管微型薯诱导技术自70年代中期首次报道以来,现在已被广泛应用于种质资源保存、交换、无毒种薯生产及马铃薯基因工程研究与应用中,本试验研究了克新4号和东农... 马铃薯试管微型薯是通过组织培养在容器内诱导试管苗于叶腋内形成的小薯[1].试管微型薯诱导技术自70年代中期首次报道以来,现在已被广泛应用于种质资源保存、交换、无毒种薯生产及马铃薯基因工程研究与应用中,本试验研究了克新4号和东农303,在二种培养方式、二种碳源、二种调节剂条件下诱导结薯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 试管微型薯 诱导技术 组织培养 碳源 调节剂 诱导效果
下载PDF
转基因马铃薯内源农杆菌脱除 被引量:4
13
作者 王敬东 石磊 +2 位作者 陈晓军 张丽 宋玉霞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6期22209-22211,共3页
[目的]解决采用抗生素抑菌导致转基因马铃薯植株生长与分化受到抑制的问题。[方法]利用转基因植株诱导试管微型薯,由试管微型薯抽枝获得转基因脱菌植株。[结果]参试3个马铃薯品种中,SⅠ、SⅡ最佳试管微型薯诱导培养基为MS+6-BA 0.5 mg/L... [目的]解决采用抗生素抑菌导致转基因马铃薯植株生长与分化受到抑制的问题。[方法]利用转基因植株诱导试管微型薯,由试管微型薯抽枝获得转基因脱菌植株。[结果]参试3个马铃薯品种中,SⅠ、SⅡ最佳试管微型薯诱导培养基为MS+6-BA 0.5 mg/L+GA30.1 mg/L+cef 150 mg/L,NT最佳试管微型薯诱导培养基为MS+ZT 0.5 mg/L+GA30.1 mg/L+cef 150 mg/L;薯块抽枝最佳培养基为MS+ZT 0.5 mg/L+NAA 0.1 mg/L;薯块直径0.5~0.7 cm抽枝数最高;转基因脱菌植株在无抗生素快繁培养基中经30 d培养污染率为0,脱菌植株茎段粗壮,无分枝现象。[结论]建立的方法脱菌简单易行,为转基因个体的筛选和生长排除了障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 转基因植株 抗生素 试管微型薯 脱菌
下载PDF
Removal of Endosymbiosis Agrobacterium from Transgenic Potato 被引量:1
14
作者 王敬东 石磊 +2 位作者 陈晓军 张丽 宋玉霞 《Agricultural Science & Technology》 CAS 2011年第11期1576-1579,共4页
[Objective] This research aimed to solve the problems of growth and differentiation inhibition of transgenic potato plants caused by antibiotics used for bacteriostasis. [Method] Microtubers were induced using transge... [Objective] This research aimed to solve the problems of growth and differentiation inhibition of transgenic potato plants caused by antibiotics used for bacteriostasis. [Method] Microtubers were induced using transgenic potato plants, which had generated shoots and formed transgenic bacteria-free plants. [Result] Among the three transgenic potato varieties, the optimal induction medium for SⅠ and SⅡ were MS+ 0.5 mg/L of 6-BA + 0.1 mg/L of GA3+ 150 mg/L of cef, and the optimal induction medium for NT were MS+ 0.5 mg/L of ZT + 0.1 mg/L of GA3 + 150 mg/L of cef; the optimal differentiation medium for tubers were MS+ 0.5 mg/L of ZT + 0.1 mg/L of NAA, and the tubers with diameters ranging from 0.5 to 0.7 cm had generated the most shoots. The transgenic bacteria-free plants were cultivated in propagation medium without antibiotics for 30 d with a contamination rate of 0, and the stems of bacteria-free plants were stout with no branching. [Conclusion] This method is simple and could be easily applied for the removal of bacteria, which had cleared away obstacles for the selection and growth of transgenic individual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OTATO Transgenic plant Antibiotic MICROTUBER Bacteria-free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