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史诗与历史的交融——永儒布音乐作品中的传统精神与风格底蕴 被引量:1
1
作者 博特乐图 《人民音乐(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14-17,共4页
史诗般的历史造就了永儒布传奇似的人生,对传统精神的精确把握和传统风格的自如运用构筑了他音乐作品的独特品质,使他在20世纪末的蒙古族音乐史上所扮演的角色如此的耀眼夺目。如果一名艺术家的个人风格,对于一个群体的、时代的艺术风... 史诗般的历史造就了永儒布传奇似的人生,对传统精神的精确把握和传统风格的自如运用构筑了他音乐作品的独特品质,使他在20世纪末的蒙古族音乐史上所扮演的角色如此的耀眼夺目。如果一名艺术家的个人风格,对于一个群体的、时代的艺术风格具有广泛的代表性意义,并对后者具有向导性作用时,这位艺术家在该传统中所扮演的角色显得尤其重要——永儒布正是如此。挥洒自如、不拘一格的手法贯穿起传统与现代,使永儒布的作品总是洋溢着新颖别致、自然大方的独特气质;深邃的思想内涵和博大的精神境界,又使得他的作品具有了历史般的沉着凝练和史诗般的磅礴恢宏。他正是用现代多声音乐——这种对于蒙古族民族来说尚还新鲜的形式,告诉大家一个古老的话题——蒙古族传统音乐的风格精神底蕴——史诗与历史的交融。这份丰厚的资产是传统赋予他的,也是他所承递给后人的。永儒布这个名字已经和他的音乐作品一起,镌刻在了20世纪的蒙古族音乐史中。他在一本著作中赫然写到:“我活着,就是要多写几部蒙古族的交响音乐和其他形式的多声部作品。我相信,在内蒙古这块土地上,终究会出现贝多芬这样的作曲家,使蒙古族音乐立于世界之林。这当然还需要几代人的努力,我要为此而奋斗!”超常的智慧、无比的情商、坚定的信念、不懈的追求,使得这位音乐骄子的艺术人生如此地光芒四射,而他将留给后人的除了他的作品外,还有许多许多值得去体会、去思考、去学习的东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精神 音乐作品 诗与历史 底蕴 风格 交融 民间音乐家 民族音乐家 20世纪 传统音乐 蒙古族 音乐史 新音乐 孙良
原文传递
“诗”与“历史”:《诗学》中的艺术创作观
2
作者 施俞辛 《文教资料》 2017年第35期1-3,共3页
亚里士多德在《 诗学》 中, 通过阐释诗与历史的区别, 提出艺术的本质在于创造性摹仿, 对古希腊时期其他哲学 家的“ 模仿说” 起到了积极的反拨作用.在此基础上, 亚里士多德又通过对艺术创作和艺术批评的研究, 进一步回答了艺术的 本... 亚里士多德在《 诗学》 中, 通过阐释诗与历史的区别, 提出艺术的本质在于创造性摹仿, 对古希腊时期其他哲学 家的“ 模仿说” 起到了积极的反拨作用.在此基础上, 亚里士多德又通过对艺术创作和艺术批评的研究, 进一步回答了艺术的 本质问题, 并为艺术作品的创作提供了一个理想的范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 摹仿 诗与历史 艺术的本质
下载PDF
论卡斯特尔维特罗的诗学思想
3
作者 宋雄华 《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4年第4期37-39,共3页
卡斯特尔维特罗诗学思想 ,大多是对亚里斯多德《诗学》思想的发挥。但他主张通过奇异之物来造成理解上的难度以娱乐大众 ,是很有创见的。对三一律的严格规定 ,体现了他诗学思想中机械的一面。
关键词 卡斯特尔维特罗 诗与历史 奇异之物 娱乐大众 三一律
下载PDF
《掬水月在手》:媒介间互文建构的影像美学
4
作者 陈雍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93-97,共5页
陈传兴因制作《他们在岛屿写作》系列文学纪录片成名,成为当代重要的文化学者。他所导演的“诗人三部曲”以诗人的人生表达述说中国传统文化精神。“诗人三部曲”第一部《如雾起时》以郑愁予的美丽哀愁探究“诗与历史”;第二部《化城再... 陈传兴因制作《他们在岛屿写作》系列文学纪录片成名,成为当代重要的文化学者。他所导演的“诗人三部曲”以诗人的人生表达述说中国传统文化精神。“诗人三部曲”第一部《如雾起时》以郑愁予的美丽哀愁探究“诗与历史”;第二部《化城再来人》以周梦蝶的苦行者形象追问“诗与信仰”;而第三部《掬水月在手》以叶嘉莹的百年沧桑面向“诗与存在”,探索中国古典文脉与文化精神[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梦蝶 叶嘉莹 郑愁予 中国传统文化精神 诗与历史 百年沧桑 三部曲 哀愁
下载PDF
诗歌:真正的历史书写——读扎加也夫斯基的诗 被引量:1
5
作者 谢莹莹 《外国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71-76,共6页
扎加也夫斯基是继米沃什和席姆博尔斯卡之后当今名扬四海的下一辈东欧诗人。他的诗以极其清晰的文字和语调写下那席卷一切的无情的历史 ,精确无误地记录下事物的真实面貌 ;另一方面 ,他的诗在超验的意义上又是对于未知事物的颂歌 ,世界... 扎加也夫斯基是继米沃什和席姆博尔斯卡之后当今名扬四海的下一辈东欧诗人。他的诗以极其清晰的文字和语调写下那席卷一切的无情的历史 ,精确无误地记录下事物的真实面貌 ;另一方面 ,他的诗在超验的意义上又是对于未知事物的颂歌 ,世界的神秘有待人们去发现。他的诗是严肃的 ,因为诗人遭遇的问题是严肃的 ,历史的残酷、政治的有限性和艺术的生命力在他们的诗歌里彰现无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扎加也夫斯基 身份和文化认同 诗与历史 黑暗中的写作 的生命力
原文传递
黑格尔对邓以蛰美学思想的影响
6
作者 钱文愚 石萍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11年第2期69-71,共3页
邓以蛰先生是中国美学家中较早接触西方美学并运用西方美学理论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美学研究的代表性人物,在邓以蛰美学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西方美学特别是黑格尔美学理论对其美学思想产生了重要影响。本文从黑格尔美学理念及其进行艺术... 邓以蛰先生是中国美学家中较早接触西方美学并运用西方美学理论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美学研究的代表性人物,在邓以蛰美学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西方美学特别是黑格尔美学理论对其美学思想产生了重要影响。本文从黑格尔美学理念及其进行艺术研究的方法论出发,通过对邓以蛰艺术观的历史和逻辑分析及其对"诗与历史"关系的阐释,浅析了黑格尔对邓以蛰美学的深刻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邓以蛰 黑格尔 艺术观 美学 诗与历史
下载PDF
编者的话
7
《英美文学研究论丛》 CSSCI 2017年第2期I0004-I0005,共2页
亚里士多德(Aristotle,C.384—322BC)是这样区别诗与历史的:“诗是一种比历史更富哲学性的、更严肃的艺术,因为诗倾向于表现带有普遍性的事,而历史倾向于记载具体的事件。”换言之,诗献给了真理,而历史则留给了偶然。后来的海... 亚里士多德(Aristotle,C.384—322BC)是这样区别诗与历史的:“诗是一种比历史更富哲学性的、更严肃的艺术,因为诗倾向于表现带有普遍性的事,而历史倾向于记载具体的事件。”换言之,诗献给了真理,而历史则留给了偶然。后来的海德格尔也认为诗是真理的表达。他指出,“真理作为存在者的澄明之所和遮蔽的斗争,发生于创作中,就如诗人作诗”。诗,广义言之,即文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与历史 编者 亚里士多德 海德格尔 哲学性 普遍性 真理 存在者
下载PDF
“理性节制情感”的诗学实践与闻一多“君子人格”的内化
8
作者 谢君兰 《现代中国文化与文学》 2023年第4期299-312,共14页
1926年4月8日,美学家邓以哲所写的《诗与历史》一文刊载于《晨报副刊·诗刊》第2号上,文章倡导新诗人的情感要托于具体境遇,不能无病呻吟。这成为新月派反对感伤主义,提倡“理性节制情感”的基本阐释。闻一多特地做短文《邓以哲<... 1926年4月8日,美学家邓以哲所写的《诗与历史》一文刊载于《晨报副刊·诗刊》第2号上,文章倡导新诗人的情感要托于具体境遇,不能无病呻吟。这成为新月派反对感伤主义,提倡“理性节制情感”的基本阐释。闻一多特地做短文《邓以哲<诗与历史>题记》在同期进行推介,并告知读者该文是自己数次恳求作者才得来,以示赞赏和难得。一个多月以后,闻一多在《晨报副刊·诗镌》上发表了著名的《诗的格律》一文,再次阐发了对“善病工愁”的伪浪漫主义的批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晨报副刊 感伤主义 诗与历史 节制情感 新月派 的格律 君子人格
原文传递
中国新诗的旗意象 被引量:1
9
作者 张立群 《南方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32-38,共7页
像跳动的光焰随风飘动,“旗”作为一种标识常常会在某些场景下唤起人们特定的情感及想象。也许,由于寓意指向过于明确、集中,“旗”没有成为古往今来诗人笔下最常见的书写对象进而发展为诗歌的意象母题,但纵观中国新诗的发展史,“... 像跳动的光焰随风飘动,“旗”作为一种标识常常会在某些场景下唤起人们特定的情感及想象。也许,由于寓意指向过于明确、集中,“旗”没有成为古往今来诗人笔下最常见的书写对象进而发展为诗歌的意象母题,但纵观中国新诗的发展史,“旗”又无处不在并不断呈现新诗与历史之间的“对话”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新 意象 “旗” “对话” 诗与历史 发展史 母题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