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沈约声律论管窥
- 1
-
-
作者
杨和为
-
机构
六盘水师范学院中国语言文学系
-
出处
《六盘水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2年第1期14-20,共7页
-
文摘
钟嵘《诗品》将齐梁间文坛领袖沈约置于中品,且在序中攻击沈约颇为自负的声律学说,引起后世争议。通过对沈约及其声律学说的探讨,指出"四声八病"说虽然在草创之初不免有繁琐而多拘忌的毛病,但却是魏晋以降文学进入自觉时代之后的必然产物,同时也跟汉语音韵学的发展有很大的关系。沈约声律论为后来唐代近体诗的成熟奠定了基础,实属诗歌艺术规律的一项重大发现,是诗歌审美观念更新的必然结果。在从古体诗向格律诗演进的过程中,沈约实有开拓首创之功。
-
关键词
钟嵘
沈约
永明体
四声八病
诗乐分途
近体诗
-
Keywords
Zhong Rong
Shen Yue
Yong ming Style
Four Tones and Eight Weaknesses
Poetry and music separately
metrical pattern of poetry
-
分类号
I206.24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断裂与重建:清华简“诗”类文献的文本与礼乐关系
- 2
-
-
作者
凌彤
-
机构
清华大学人文学院
-
出处
《人文论丛》
2022年第2期123-137,共15页
-
文摘
西周春秋时期,具有礼乐化形态的“诗”不仅包括可供阅读的文辞,也涵盖仪式展演的形式。但在战国诗乐分途的背景下,阅读性的《诗》本被战国《诗》学传承,而《诗》的礼乐化形态发生了转型。清华简“诗”类文献的文本兼具阅读性与仪式性,反映出不同历史时期下“诗”与礼乐的不同组合关系。《芮良夫毖》的文本与礼乐组合方式显示出在“诗体”生成过程中阅读性与仪式性尚未分离的痕迹;而《周公之琴舞》《耆夜》的文本与仪式组合,则体现出战国诗乐分途背景下儒家弟子复兴礼乐的尝试。他们在流传已久的《蟋蟀》《敬之》等阅读性诗本上添加了“启”“终”“乱”等仪式性用语,丰富了单篇诗的乐章表达形式。最终通过文体的复古和形式上的创新,以达成“言古以剀今”的目的。
-
关键词
阅读性
仪式性
诗乐分途
礼乐化形态
-
分类号
I20
[文学—中国文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