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诗人批评家与1990年代以来的诗学建构
1
作者 范云晶 《当代文坛》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55-163,共9页
1990年代以来,诗人批评家彰显出更为自觉的诗学建构意识,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汉语诗歌的进程。他们的诗学建构沿着“及内”和“向外”两个向度展开,立足于诗歌本体,也看重写作与时代、现实的互动关系,生成一种既立足自身又向外敞开的诗学... 1990年代以来,诗人批评家彰显出更为自觉的诗学建构意识,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汉语诗歌的进程。他们的诗学建构沿着“及内”和“向外”两个向度展开,立足于诗歌本体,也看重写作与时代、现实的互动关系,生成一种既立足自身又向外敞开的诗学观念。他们精心营构个体诗学,又与他者诗学互动共生,实现了“杂语喧哗”的“诗学谐振”。他们进行自我理论建构,用以指导个人写作实践,同时也制定批评标准,用以观照同行人写作,体现出鲜明的自觉性、专业性与创造性。诗人批评家之于1990年代以来诗学的最大意义在于有效性。同时,他们的诗学也会因“圈子化”带来“内行人的偏见”和“深刻的片面性”,以及因拘囿于“语境”和“处境”,而缺少系统性探究和整体性视野的问题。整体上看,诗人批评家和其他类型批评家互通与互补,为汉语新诗发展做出了很大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人批评 1990年代 诗学建构
下载PDF
“诗人的教师爷”——论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的诗人批评
2
作者 王茜 《河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6期192-195,共4页
从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的诗人批评中,管窥两位西方最早的"诗人的教师爷"对古希腊诗人创作的不同观点,以求得到一些有益的启示。
关键词 柏拉图 亚里士多德 诗人批评
下载PDF
一座诗人批评家的立体塑像——评《转世的桃花——陈超评传》
3
作者 苗雨时 《廊坊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年第1期22-26,共5页
霍俊明关于著名先锋诗人批评家陈超的近50万字的评传《转世的桃花——陈超评传》准确地揭示和阐释了陈超在诗歌创作和诗学研究中所取得的突出成就,与此同时他还着力强化了陈超在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诗歌界的重要位置。该评传通过个人... 霍俊明关于著名先锋诗人批评家陈超的近50万字的评传《转世的桃花——陈超评传》准确地揭示和阐释了陈超在诗歌创作和诗学研究中所取得的突出成就,与此同时他还着力强化了陈超在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诗歌界的重要位置。该评传通过个人史、精神史、诗歌史和文化史的立体化方式塑造了陈超的精神肖像和内心世界,展示了其不可替代的诗学意义和诗歌史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人批评 陈超 评传 立体化 精神塑像
下载PDF
诗人批评家:痖弦诗学初探
4
作者 陈义芝 《现代中文学刊》 2013年第3期48-52,72,共6页
本文以"诗人批评家"的特质,探究痖弦诗学,凸显他敏慧的眼光、历史纵深的学养。论述根据痖弦所著《中国新诗研究》(1981)、《聚伞花序Ⅰ》(2004)与《记哈客诗想》(2010)三书。痖弦主张诗批评的第一要义是诠释作品,第二要义是... 本文以"诗人批评家"的特质,探究痖弦诗学,凸显他敏慧的眼光、历史纵深的学养。论述根据痖弦所著《中国新诗研究》(1981)、《聚伞花序Ⅰ》(2004)与《记哈客诗想》(2010)三书。痖弦主张诗批评的第一要义是诠释作品,第二要义是探照出创作趋向;其批评特色展现在大坐标的衡鉴,以及对诗的抒情本质、社会意义的思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人批评 痖弦 诗学 抒情本质
下载PDF
“诗人的教师爷”——论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的诗人批评
5
作者 王茜 《河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5期17-20,共4页
从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的诗人批评中,管窥出两位西方最早的"诗人的教师爷"对古希腊诗人创作的不同观点,以求得到一些有益的启示。
关键词 柏拉图 亚里士多德 诗人批评
下载PDF
伦理批评的文学向度:唐诗人批评印象
6
作者 郑焕钊 《南方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40-44,共5页
后理论时代,文学伦理批评以文学的伦理价值为基点,重新建立文学文本形式批评与文化政治批评的内在联系,是文学批评向"文学"和"价值"的双重回归,呈现了当代批评的一种重要趋势。作为一种文学批评的范式,无论是东方... 后理论时代,文学伦理批评以文学的伦理价值为基点,重新建立文学文本形式批评与文化政治批评的内在联系,是文学批评向"文学"和"价值"的双重回归,呈现了当代批评的一种重要趋势。作为一种文学批评的范式,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对文学艺术进行合乎规范的道德批评,借助对文学艺术的批评为当时的社会确立伦理道德的规范性,是一种古老的传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理论时代 形式批评 文学伦理批评 文学批评 文学艺术 诗人批评 道德批评 当代批评
原文传递
中国古典诗学批评中的李贺论
7
作者 胡建次 《贵州社会科学》 2002年第4期76-80,共5页
关键词 中国 古典诗学批评 诗人批评 李贺 诗歌 文学研究
下载PDF
诗人在形式上是负有使命的——回答诗人森子的21个问题
8
作者 汪剑钊 《写作》 2018年第5期33-42,共10页
没有翻译文学的介入,我们的新文学是不可想象的。创作与翻译的关系既相互提升,又相互制约和耗损。批评家和诗人之间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的。网络的出现,实际对诗人的自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正如屈原、李白、杜甫是我们精神上的父亲,荷马、... 没有翻译文学的介入,我们的新文学是不可想象的。创作与翻译的关系既相互提升,又相互制约和耗损。批评家和诗人之间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的。网络的出现,实际对诗人的自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正如屈原、李白、杜甫是我们精神上的父亲,荷马、但丁、莎士比亚就是我们精神上的叔父,那也是我们的传统。诗人在形式上是负有使命的,诗歌的写作应该是有难度的。写作应该服务于生活,它的目标是让生活变得更美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翻译文学 诗人批评 诗歌与网络 诗歌传统 写作与生活
下载PDF
全国T.S.艾略特研讨会题辞
9
作者 吴富恒 陆凡 +2 位作者 赵萝蕤 李赋宁 袁可嘉 《外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2期3-3,共1页
他的影响之大令人感觉,也许将来他的诗本身的价值还不及他的影响的价值呢。(叶公超语,叶公超序见1937年拙译《荒原》初版) 赵萝蕤 1995、10。
关键词 T.S.艾略特 研讨会 叶公超 《荒原》 美国文学研究 文学批评 诗人批评 文化交流 袁可嘉 宗教价值
下载PDF
诗的空间与批评的维度
10
作者 张曙光 《江南(诗)》 2013年第1期92-95,共4页
T.S.艾略特在谈到批评时说过这样的话:批评就是阐释作品和纠正趣味。这也许是我见到的对批评做出的最好的、也应该是最为中肯的描述。阐释作品当是批评的初衷,因为任何批评都是对某部作品的批评,有明确的对象和指向,无论这批评带有多大... T.S.艾略特在谈到批评时说过这样的话:批评就是阐释作品和纠正趣味。这也许是我见到的对批评做出的最好的、也应该是最为中肯的描述。阐释作品当是批评的初衷,因为任何批评都是对某部作品的批评,有明确的对象和指向,无论这批评带有多大的主观色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人批评 中国诗歌 艺术作品 批评 现代性 维度 艾略特 趣味 写作 艺术形式
原文传递
沈从文小说创作的理论架构 被引量:2
11
作者 王润华 《中国文化研究》 CSSCI 1997年第1期132-138,148,共8页
沈从文小说创作的理论架构[新加坡]王润华一、“诗人批评家”与“创作室批评”:沈从文的小说批评理论我在《从艾略特“诗人批评家”看沈从文的文学批评》一文中指出,沈从文是一个标准的诗人批评家(poet-critic),他的... 沈从文小说创作的理论架构[新加坡]王润华一、“诗人批评家”与“创作室批评”:沈从文的小说批评理论我在《从艾略特“诗人批评家”看沈从文的文学批评》一文中指出,沈从文是一个标准的诗人批评家(poet-critic),他的小说理论与批评是典型的创作室批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沈从文小说创作 诗人批评 都市文学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 吴立昌 都市文明 作品 文学批评 新加坡国立大学 鲁迅
原文传递
锻造一种新的诗学——论王家新的诗论随笔写作 被引量:1
12
作者 唐小祥 《文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50-159,共10页
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诗人王家新先后出版了13本诗论随笔集,在诗歌界、散文界和学界被广泛阅读和讨论,对90年代以来诗歌氛围的形成、诗歌观念的刷新、诗歌精神的拓展产生了重大影响。从思想内容和话语形态上分析,王家新的诗论随笔写... 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诗人王家新先后出版了13本诗论随笔集,在诗歌界、散文界和学界被广泛阅读和讨论,对90年代以来诗歌氛围的形成、诗歌观念的刷新、诗歌精神的拓展产生了重大影响。从思想内容和话语形态上分析,王家新的诗论随笔写作具有鲜明的问题意识、充沛的诗学潜能和独特的文化意义,通过讲述一代诗人的写作史、精神史、心灵史,介入诗歌翻译、诗歌批评和新诗研究,一方面表达自己在一个非诗的散文化时代仍然愿意为诗歌而工作、献身以及坚持维护诗歌写作有效性与艺术难度的信念,另一方面为国内诗坛提供新的诗歌视野、话语和境界,为汉语诗歌写作带来新的启示、激励和召唤,锻造一种个人与历史、伦理与美学、自由与关怀相统一的新的诗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家新 诗论随笔 诗歌精神 艺术难度 诗人批评
原文传递
杂文与非杂文
13
作者 王乾荣 《群言》 1994年第5期46-47,共2页
曾读过一位先生论杂文之弊的文章,他说"今日之‘杂文’,杂则有之,‘文’则未必,杂文而无艺术性,即难入文学艺术之林"。此前我也读过其他同志类似的批评文章,深获教益。但这类文章看多了,也产生些想法。某批评家在评论某著作时... 曾读过一位先生论杂文之弊的文章,他说"今日之‘杂文’,杂则有之,‘文’则未必,杂文而无艺术性,即难入文学艺术之林"。此前我也读过其他同志类似的批评文章,深获教益。但这类文章看多了,也产生些想法。某批评家在评论某著作时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文家 文学艺术性 文章 批评 诗人批评 抽象 作者 评论 著作 文字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