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地、诗性、自由——论于坚“诗人散文”的精神
1
作者 余梦成 《滇西科技师范学院论丛》 2023年第3期37-41,共5页
作为“第三代诗歌”的代表作家,于坚的诗以文学性、思想性和实验性,被放到文学史的高度上进行讨论,奠定他文学身份的同时,也导致其散文创作被遮蔽。事实上,自90年代中后期开始,于坚就开始创作散文,其散文的思维意识与空间架构,不亚于其... 作为“第三代诗歌”的代表作家,于坚的诗以文学性、思想性和实验性,被放到文学史的高度上进行讨论,奠定他文学身份的同时,也导致其散文创作被遮蔽。事实上,自90年代中后期开始,于坚就开始创作散文,其散文的思维意识与空间架构,不亚于其诗歌的创作成就,带有极强的社会现实感与生活经验性,具有丰富的大地关怀、自由意识和诗性精神。作为以诗歌成长起来而后转向散文领域的作家,于坚能娴熟的把生活中偶然性的时间碎片拼贴在一起,建构成看似零乱实则丰满的文体空间,凸显语言的转接性,并受历史、现实、诗学主张等的影响,以其独特的“精神向度”,在散文领域高屋建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于坚 诗人散文 大地 诗性 自由
下载PDF
“诗人的散文”以及“人间的诗意”——刘君散文集《向阳坡上》散论
2
作者 赵月斌 《百家评论》 2024年第1期19-23,共5页
刘君虽然未可称作世俗意义上的诗人,至少也是“心中有诗歌标准”的散文作家,其新作《向阳坡上》足可称作“诗人的散文”。刘君早有诗歌打下的底子,她的散文不乏作诗的自觉。其行文风格不失高蹈蕴藉,所谓“味道、密度、速度、肌理”自是... 刘君虽然未可称作世俗意义上的诗人,至少也是“心中有诗歌标准”的散文作家,其新作《向阳坡上》足可称作“诗人的散文”。刘君早有诗歌打下的底子,她的散文不乏作诗的自觉。其行文风格不失高蹈蕴藉,所谓“味道、密度、速度、肌理”自是隐现在字里行间。尽管她没有坐实“诗人”之名,但是我们分明看到,她在以不做诗人的状态写诗,以不写诗的方式成为诗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人散文 诗意 自传性 隐形诗人
下载PDF
作为散文家的卞之琳
3
作者 唐小祥 《内蒙古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3期103-109,共7页
卞之琳除了作为诗人、翻译家和诗论家,还有作为散文家的一面。收入《卞之琳文集》中的散文数量不多,但篇篇耐读。写于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沧桑集》善于对日常生活现象进行哲学的开掘和透视,呈现出鲜明的哲学意识,是对中国散文"说... 卞之琳除了作为诗人、翻译家和诗论家,还有作为散文家的一面。收入《卞之琳文集》中的散文数量不多,但篇篇耐读。写于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沧桑集》善于对日常生活现象进行哲学的开掘和透视,呈现出鲜明的哲学意识,是对中国散文"说理"传统的隔代回应;写于晚年的回忆散文则真挚朴实,含蓄幽默,在闲适小品、文人散文与学者散文之外另辟"诗人散文"之新路,对拓展20世纪中国散文的文体形态,以及更完整、准确地理解他的诗歌、诗观乃至创作奥秘,都有丰富而深刻的启示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卞之琳散文 说理传统 诗人散文 含蓄幽默
下载PDF
海峡两岸儿童散文初探 被引量:1
4
作者 杜荣琛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9年第4期15-18,共4页
本文通过对海峡两岸儿童散文创作历程的回溯与梳理,勾勒其概貌,分析其成就与不足。作者认为:以真感情说真心话,以及“深入浅出”、“浅而有味”,应是儿童散文的美质。
关键词 儿童散文 海峡两岸 儿童文学发展 诗人散文 散文 语言世界 作家和作品 《寄小读者》 散文创作 儿童文学作家
下载PDF
试论李广田的早期散文
5
作者 肖剑南 《福建论坛(文史哲版)》 CSSCI 1998年第3期38-39,共2页
关键词 李广田 诗人散文 早期散文 作家 中国新文学史 英国文学 现代散文 自然史 司马长风 平淡无奇的人
下载PDF
论20世纪90年代以来当代诗人的散文写作
6
作者 唐小祥 《文学评论》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34-142,共9页
诗人转向散文创作,出现文名盖过诗名或诗文兼擅的情形,已成为20世纪中国文学史上一道独特的文学景观。20世纪90年代以来,诗人散文的写作传统进一步承续发展,舒婷、王小妮、于坚、王家新、西川、钟鸣、庞培、陈东东、蒋蓝、朵渔等当代诗... 诗人转向散文创作,出现文名盖过诗名或诗文兼擅的情形,已成为20世纪中国文学史上一道独特的文学景观。20世纪90年代以来,诗人散文的写作传统进一步承续发展,舒婷、王小妮、于坚、王家新、西川、钟鸣、庞培、陈东东、蒋蓝、朵渔等当代诗人在散文的园地里辛勤耕耘,形成继朱自清、何其芳、冯至、流沙河、邵燕祥之后诗人散文创作的又一高峰。而在当代散文研究和新诗研究领域,人们尚未将这一时期的诗人散文写作视作一个整体对象来考察。梳理20世纪90年代以来当代诗人的散文写作,分析它自身的性质特征、文学渊源、写作向度、诗学价值和发展趋向等问题,有助于探明诗歌创作中理智与情感、手段与目的、素材与理想之间的距离,并为拓展对当代诗歌、诗人的理解与研究提供新的视野与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人散文 诗歌危机 文学渊源 诗学价值
原文传递
余光中文学创作之启示
7
作者 倪金华 《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6年第3期87-91,共5页
台湾当代著名作家余光中的文学成就之超卓令人惊叹。本文着重从三个方面探讨其文学创作成功之启示,认为余光中对于永恒的精神生命之不懈追求,是发自内心深处的创作原动力;求新、求变的创作心态,促使其创作风格不断变化;从古典诗、... 台湾当代著名作家余光中的文学成就之超卓令人惊叹。本文着重从三个方面探讨其文学创作成功之启示,认为余光中对于永恒的精神生命之不懈追求,是发自内心深处的创作原动力;求新、求变的创作心态,促使其创作风格不断变化;从古典诗、现代诗吸取艺术技巧,对现代散文艺术创造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余光中 文学创作 现代诗 散文创作 文学成就 现代散文 诗人散文 创作原动力 艺术技巧 创作心态
下载PDF
桃花灼灼
8
作者 张泉生 张文海 《江苏绿化》 1995年第3期26-27,共2页
阳春三月,正是桃花盛开时。一位散文界颇有名气的朋友邀游淮阴,赏桃花名处桃花岛。越野吉普由淮海路经大治路,进入西郊,一片如蒸如蔚的桃花便扑入眼帘。这就是名闻遐迩的桃花岛么?
关键词 桃花岛 盆景艺术家 守门人 诗人散文 散文 淮海路 市场经济意识 黄河故道 刺槐 扑入眼帘
下载PDF
《飘逝的烟云》读后随记
9
作者 马风 《文艺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6期73-74,共2页
关键词 散文 李长春 读后 诗人散文 小说创作论 人性 基本风貌 人生感悟 创作阶段 人生体验
下载PDF
写在书海边上
10
作者 周迅 《新闻爱好者》 1996年第10期42-42,共1页
“名人茶馆”值得一“坐”有“读报协会”作了一个测验,其中最受读者欢迎的文章之一就是人品可敬的作家所写的关于现实的“直言妙论”,我们生活在一个十分浮躁的空间。
关键词 《致橡树》 社会敏感问题 文化版 诗人散文 散文 茶馆 硬骨 作家 文化忧思 文化副刊
下载PDF
普通人日常生活的重新发现——40年代沦陷区散文概论 被引量:10
11
作者 谢茂松 叶彤 钱理群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期101-107,共7页
本文讲述了沦陷区散文发展的基本脉络,描述了沦陷区散文的面貌,分析了沦陷区散文的主要类型及其特点和成因,指出了沦陷区散文对历史的承继和在现实中图生存求发展的处境。
关键词 散文 沦陷区 沉潜 散文家的散文 诗人散文
原文传递
两种散文体式——《散文卷》导言(摘录)
12
作者 谢茂松 叶彤 钱理群 《南方文坛》 1999年第5期27-28,共2页
沦陷区最有影响的随笔作者之一的纪果庵,曾有过这样的自我体认:“我乃农家子,不是航海者”。所谓“农家子”,即是生养于土地并永不离开,表示对于生命之源(根基)的固守与坚持。而“航海者”则是永远在茫茫大海中漫游的生命的“飘泊者”... 沦陷区最有影响的随笔作者之一的纪果庵,曾有过这样的自我体认:“我乃农家子,不是航海者”。所谓“农家子”,即是生养于土地并永不离开,表示对于生命之源(根基)的固守与坚持。而“航海者”则是永远在茫茫大海中漫游的生命的“飘泊者”。“飘泊”与“固守”表现着人的“追寻”与“皈依”的两种生命欲求,也在一定程度上显示着人生旅途中的两个阶段:当生命的起始,人总是渴望脱离母体,到大千世界进行人生的探险,而在历经艰险尝遍人间百味之后,又渴望返归母体,求得生命的安顿。因此,当沦陷区的随笔作者(他们大都已步入中年与老年)以固守、皈依者的姿态,叙说着他们的“家园”情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散文体式 散文家的散文 诗人散文 诗人散文 航海者 日常生活 自我体认 导言 脱离母体 远景叙述
原文传递
《日瓦戈医生》的类诗结构
13
作者 В.И.丘帕 顾宏哲 《俄罗斯文艺》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3-18,共6页
本文考查的是帕斯捷尔纳克散文的结构特色。诗人散文是习惯上被当作小说家的帕斯捷尔纳克借以创造自己风格的手段。在帕斯捷尔纳克那里,诗歌与散文并不是对立的,而是形成一种意义丰富的层递关系。同时,本文亦阐明了艺术叙事中作者与叙... 本文考查的是帕斯捷尔纳克散文的结构特色。诗人散文是习惯上被当作小说家的帕斯捷尔纳克借以创造自己风格的手段。在帕斯捷尔纳克那里,诗歌与散文并不是对立的,而是形成一种意义丰富的层递关系。同时,本文亦阐明了艺术叙事中作者与叙述者之间的本质区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叙事 作者 叙述者 结构“诗人散文”帕斯捷尔纳克《日瓦戈医生》
原文传递
在隐喻的流放地守望——田晓青和他的诗歌艺术
14
作者 李大卫 《诗探索》 1998年第4期107-109,129,共4页
关键词 由一个散文作者来做一位诗人的文字肖像不知是否恰当 虽然文字史上不乏先例 但其中能为我们所熟记者 毕竟是大师名家的手笔.但我仍冒昧地承接下这项困难的任务 只因一个小小的一己之见:我认为我们有两位优秀的诗人 以其成就而言 本应获得远远高于今天的声誉 一位是执教于北师大的任洪渊教授 另一位则是田晓青.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