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汉语萨福体的诗体建构与精神取向
1
作者 陈芝国 《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1期66-74,共9页
虽然古希腊女诗人萨福其人其诗,不断被中国诗人提及和译介,但真正用现代汉语创作四行萨福体者寥若晨星,仅邵洵美、南星和吴兴华三人而已。文章借用肯尼斯·伯克(Kenneth Burke)关于诗是一种象征行动的诗学观念,考察了汉语萨福体的... 虽然古希腊女诗人萨福其人其诗,不断被中国诗人提及和译介,但真正用现代汉语创作四行萨福体者寥若晨星,仅邵洵美、南星和吴兴华三人而已。文章借用肯尼斯·伯克(Kenneth Burke)关于诗是一种象征行动的诗学观念,考察了汉语萨福体的诗体建构与精神取向。他们三人的萨福体写作,在诗体建构方面,是从尝试走向精熟;在精神取向方面,或塑造现代都市的浪漫个体镜像,或以返乡之旅使古典生发出新义,或将个人和民族国家的体验提升至人类生存的形而上层面,无疑都展现了汉语诗体探索中的另一种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语萨福体 诗体建构 精神取向 邵洵美 南星 吴兴华
下载PDF
中国当代新诗形式美的诗体建构
2
作者 刘涛 《北京文化创意》 2021年第2期31-37,共7页
经过70余年的发展,中国当代新诗虽呈现出一定的形式特点,但在形式美的建构上还存在不足。随着国学热的升温和《中国诗词大会》的举办,传统诗词在当下仍有较广的受众面。新诗活动、奖项、刊物较多,但很多当代新诗难以唤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经过70余年的发展,中国当代新诗虽呈现出一定的形式特点,但在形式美的建构上还存在不足。随着国学热的升温和《中国诗词大会》的举办,传统诗词在当下仍有较广的受众面。新诗活动、奖项、刊物较多,但很多当代新诗难以唤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和审美参与。当下诗坛存在着许多幻象和诗歌错位的景象,当代新诗逐渐走向边缘化。为扭转当代新诗的这一颓势,需要从加强新诗的文学性、对传统诗词和民歌的学习及提高诗人形式素养等方面寻求新诗回归的途径,需要从诗歌语言的锤炼、诗歌韵律的建构、合理的形式排列和视觉形式美的凸显、修辞手法的适当运用等角度加强新诗形式美的建构。只有加强新诗形式美的建构,才能增强新诗的审美价值与艺术魅力,促使优秀诗篇的诞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代新诗 形式美 诗体建构
原文传递
试论阮籍《咏怀诗》的诗体构建--以“步出上东门”为例
3
作者 王晨坤 《许昌学院学报》 CAS 2022年第6期22-26,共5页
阮籍《咏怀诗》诗体建构的特殊方式,直接影响其诗“遥深”的艺术特征。阮籍一方面通过真实地理空间的实写和虚化,创造文本化的“意境空间”;另一方面为消减诗人主体性,将多义的典象置于无法确考的时空中,从而把个人的具体情感转化为类... 阮籍《咏怀诗》诗体建构的特殊方式,直接影响其诗“遥深”的艺术特征。阮籍一方面通过真实地理空间的实写和虚化,创造文本化的“意境空间”;另一方面为消减诗人主体性,将多义的典象置于无法确考的时空中,从而把个人的具体情感转化为类型化情感。这些“实”“虚”“个”“类”的互文性要素,统一于对自我情感不断反省与深化的“地点—典象—情感”诗体模式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阮籍 《咏怀诗》 诗体建构
下载PDF
对称形式与中国现代诗歌研究的回顾与思考
4
作者 高健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86-95,共10页
对称形式作为诗歌形式建构的重要方式之一,在中国新诗形式变革中也完成了自身的现代转变,保证了新诗从传统诗歌中的顺利突围。目前,学界从现代诗体研究、现代诗人个体研究以及比较诗学研究等角度,对现代诗歌对称形式的探讨日趋深入,但... 对称形式作为诗歌形式建构的重要方式之一,在中国新诗形式变革中也完成了自身的现代转变,保证了新诗从传统诗歌中的顺利突围。目前,学界从现代诗体研究、现代诗人个体研究以及比较诗学研究等角度,对现代诗歌对称形式的探讨日趋深入,但对对称形式概念的廓清和界定、发生的历史语境及演变机制、独特的美学功能等问题的探索仍然有待进一步拓宽与深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称形式 现代诗歌 现代诗体建构 现代诗体类型 整齐对称 参差对称
下载PDF
中国经典水墨动画的“幕间美学”研究——以《山水情》为例 被引量:2
5
作者 黄巧子 《北京文化创意》 2021年第3期38-45,共8页
以《山水情》这部经典水墨动画代表作品为美学样本,能够更好地研究水墨动画审美的结构性特征。上海电影制片厂的动画创作者使用"幕"作为动画创作的镜头结构构成元素。而这种幕与幕之间保持链接和融合的结构特征使得水墨动画... 以《山水情》这部经典水墨动画代表作品为美学样本,能够更好地研究水墨动画审美的结构性特征。上海电影制片厂的动画创作者使用"幕"作为动画创作的镜头结构构成元素。而这种幕与幕之间保持链接和融合的结构特征使得水墨动画美学体现出幕间美学的结构方式。整体"幕"与"幕"作用不是分割并转场气氛,而是保持统一的中国传统水墨审美的内在关系构成要素。使用这种创新性的结构组织设计,就能与画风细腻且水墨质感丰富的视觉画面恰当地融入合成在镜头画面之中。这种以多幕为构架搭建的美学结构,比较充分地融合了中国水墨绘画的平面美学特征。基于这种结构特征,基本的动画视听语言形成了一套以大远景全景为主的叙事镜头景别,贯穿以跟移镜头为主要镜头叙事角度的幕间结构。这样完全与经典日式动画或者是迪士尼模式不同的结构性美学特征,不仅能够突出具有中国水墨画面特色的视听语言结构,更能体现出艺术家在镜头视听美学设计上中国化、民族化的创新结构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代新诗 形式美 诗体建构中国水墨动画 幕间美学 视听语言 结构性美学特征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