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5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诗债:诗歌酬赠之风的一个考察向度
被引量:
1
1
作者
庞明启
《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30-40,共11页
诗歌酬赠是以诗歌创作为手段进行的人际交往活动,以礼尚往来为隐形规则,由此产生了具有酬赠承诺性质的"诗债"之喻。它是指在他人索诗或要求和作之后,未能及时酬答,如同负债。通过长期的反复使用,"诗债"已经形成了...
诗歌酬赠是以诗歌创作为手段进行的人际交往活动,以礼尚往来为隐形规则,由此产生了具有酬赠承诺性质的"诗债"之喻。它是指在他人索诗或要求和作之后,未能及时酬答,如同负债。通过长期的反复使用,"诗债"已经形成了一个完整而成熟的比喻体系,在频繁的诗债索、偿活动中,既有友情与闲情之乐,也有诗债大量积压与偿还急迫之苦,而后一种心态更加鲜明强烈。因为当诗成为必须往来酬酢、索偿的人情债的时候,作诗也就在某种程度上沦为了身不由己的应酬,带来了相应的苦恼。也有人对诗债保持理性的态度,索诗时不咄咄逼人、有所节制,偿诗时合理有序、随机应变,有效地减轻了诗债之苦。除了人际关系中的诗债之外,人们还通过把自然景物拟人化为诗债中的相关方,完成了一次次诗歌酬赠的假想,显示了诗歌酬赠之风的心灵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债
酬赠之风
承诺
心态
假想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诗债论
2
作者
王雪
《中国韵文学刊》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55-61,共7页
唐前虽无"诗债"一词,但是文人的诗歌创作中已出现与之相关的观念。"诗债"一词最早出现于白居易的诗歌,最初单纯指欠他人之诗,后来内涵有所扩大——欠万物之诗、欠自我之诗。对不同的欠债对象,诗人们的创作态度也是...
唐前虽无"诗债"一词,但是文人的诗歌创作中已出现与之相关的观念。"诗债"一词最早出现于白居易的诗歌,最初单纯指欠他人之诗,后来内涵有所扩大——欠万物之诗、欠自我之诗。对不同的欠债对象,诗人们的创作态度也是不同的,欠他人的诗债大都需要偿还;欠万物的诗债,本质上是诗人作诗来报答自然界赋予的感官享受,是诗人主观的自我加压,有时可以不还;前世今生所欠的宿债,实则就是欠诗人自己的诗,是他们喜爱作诗的托词,这类诗人往往将作诗内化为生命的一部分,大都创作量巨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债
唱酬
催
诗
宿
债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楊萬里與“詩債”
3
作者
淺見洋二
《新宋学》
2015年第1期63-76,共14页
序言錢鍾書在《宋詩選注》~①中如此解說楊萬里(一一二七——一二○六):“他努力要跟事物——主要是自然界——重新建立嫡親母子的骨肉關係,要恢復耳目觀感的天真狀態。”這是錢氏在基于楊萬里的詩歌創作以及《誠齋荆溪集序》~②中“萬...
序言錢鍾書在《宋詩選注》~①中如此解說楊萬里(一一二七——一二○六):“他努力要跟事物——主要是自然界——重新建立嫡親母子的骨肉關係,要恢復耳目觀感的天真狀態。”這是錢氏在基于楊萬里的詩歌創作以及《誠齋荆溪集序》~②中“萬象畢來,獻予詩材”等言論的基礎上,對楊萬里與“自然界”之間所締結的親密的、充滿慈愛的幸福關係所做出的指摘。他的這一結論精確直接地指出了楊萬里的詩學特徵,而我們也有必要以錢氏的這一指摘爲基礎,對楊萬里的詩學進行更加深入的考察。本稿就是從這一角度出發進行考察的嘗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言論
詩債
自然界
骨肉
觀感
詩歌
詩學
原文传递
一偿诗债游仙去 明末才女叶小鸾的诗情禅心
4
作者
戴菁
《紫禁城》
2021年第3期12-35,共24页
叶小鸾,吴江叶氏最具传奇色彩的才女。其人,出身文学世家,通禅理,秉深情,潇洒多致,才思颖慧;其作,禅意与诗情并举,盈溢着游仙企慕及生死禅思。其妙龄猝逝引得当时才嫒纷纷题咏,伤情遣怀.
关键词
游仙
叶小鸾
禅思
文学世家
禅理
题咏
诗
情
诗债
原文传递
从“诗魔”到“文字因缘”——白居易宗教热忱与诗歌创作冲动的矛盾、化解方式及影响
5
作者
王保健
《南都学坛(南阳师范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报)》
2011年第4期58-61,共4页
白居易一生沉溺于诗歌创作,他常用"诗魔"等字眼来形容自己的创作激情;同时他笃信佛教,后半生宗教热忱更高。他的创作激情与佛教热忱之间存在着矛盾和冲突。他用因果宿命观、"文字因缘"、偿还"诗债"等来...
白居易一生沉溺于诗歌创作,他常用"诗魔"等字眼来形容自己的创作激情;同时他笃信佛教,后半生宗教热忱更高。他的创作激情与佛教热忱之间存在着矛盾和冲突。他用因果宿命观、"文字因缘"、偿还"诗债"等来解释和化解创作冲动和宗教热忱之间的矛盾。"文字因缘"与偿还"诗债"理论确立了诗人本位意识和诗歌本位意识,也为他的"游戏"之作找到了一定理论依据。白居易创作沉溺心理既反映了他个人政治热情退潮后的补偿心理,也反映了中唐人对诗歌功能新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
魔
宗教热忱
文字因缘
诗债
本位意识
“游戏”等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诗债:诗歌酬赠之风的一个考察向度
被引量:
1
1
作者
庞明启
机构
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
出处
《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30-40,共11页
文摘
诗歌酬赠是以诗歌创作为手段进行的人际交往活动,以礼尚往来为隐形规则,由此产生了具有酬赠承诺性质的"诗债"之喻。它是指在他人索诗或要求和作之后,未能及时酬答,如同负债。通过长期的反复使用,"诗债"已经形成了一个完整而成熟的比喻体系,在频繁的诗债索、偿活动中,既有友情与闲情之乐,也有诗债大量积压与偿还急迫之苦,而后一种心态更加鲜明强烈。因为当诗成为必须往来酬酢、索偿的人情债的时候,作诗也就在某种程度上沦为了身不由己的应酬,带来了相应的苦恼。也有人对诗债保持理性的态度,索诗时不咄咄逼人、有所节制,偿诗时合理有序、随机应变,有效地减轻了诗债之苦。除了人际关系中的诗债之外,人们还通过把自然景物拟人化为诗债中的相关方,完成了一次次诗歌酬赠的假想,显示了诗歌酬赠之风的心灵化。
关键词
诗债
酬赠之风
承诺
心态
假想
Keywords
poetic debts
custom of poems presented as reciprocation
promise
attitude
imagination
分类号
I207.22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诗债论
2
作者
王雪
机构
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
出处
《中国韵文学刊》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55-61,共7页
文摘
唐前虽无"诗债"一词,但是文人的诗歌创作中已出现与之相关的观念。"诗债"一词最早出现于白居易的诗歌,最初单纯指欠他人之诗,后来内涵有所扩大——欠万物之诗、欠自我之诗。对不同的欠债对象,诗人们的创作态度也是不同的,欠他人的诗债大都需要偿还;欠万物的诗债,本质上是诗人作诗来报答自然界赋予的感官享受,是诗人主观的自我加压,有时可以不还;前世今生所欠的宿债,实则就是欠诗人自己的诗,是他们喜爱作诗的托词,这类诗人往往将作诗内化为生命的一部分,大都创作量巨大。
关键词
诗债
唱酬
催
诗
宿
债
分类号
I207.22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楊萬里與“詩債”
3
作者
淺見洋二
机构
日本大阪大學大學院
出处
《新宋学》
2015年第1期63-76,共14页
文摘
序言錢鍾書在《宋詩選注》~①中如此解說楊萬里(一一二七——一二○六):“他努力要跟事物——主要是自然界——重新建立嫡親母子的骨肉關係,要恢復耳目觀感的天真狀態。”這是錢氏在基于楊萬里的詩歌創作以及《誠齋荆溪集序》~②中“萬象畢來,獻予詩材”等言論的基礎上,對楊萬里與“自然界”之間所締結的親密的、充滿慈愛的幸福關係所做出的指摘。他的這一結論精確直接地指出了楊萬里的詩學特徵,而我們也有必要以錢氏的這一指摘爲基礎,對楊萬里的詩學進行更加深入的考察。本稿就是從這一角度出發進行考察的嘗試。
关键词
言論
詩債
自然界
骨肉
觀感
詩歌
詩學
分类号
I207.22 [文学—中国文学]
原文传递
题名
一偿诗债游仙去 明末才女叶小鸾的诗情禅心
4
作者
戴菁
机构
南京大学文学院
南京工业大学外国语言文学学院
出处
《紫禁城》
2021年第3期12-35,共24页
文摘
叶小鸾,吴江叶氏最具传奇色彩的才女。其人,出身文学世家,通禅理,秉深情,潇洒多致,才思颖慧;其作,禅意与诗情并举,盈溢着游仙企慕及生死禅思。其妙龄猝逝引得当时才嫒纷纷题咏,伤情遣怀.
关键词
游仙
叶小鸾
禅思
文学世家
禅理
题咏
诗
情
诗债
分类号
I20 [文学—中国文学]
原文传递
题名
从“诗魔”到“文字因缘”——白居易宗教热忱与诗歌创作冲动的矛盾、化解方式及影响
5
作者
王保健
机构
河南人民出版社政治理论编辑处
出处
《南都学坛(南阳师范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报)》
2011年第4期58-61,共4页
文摘
白居易一生沉溺于诗歌创作,他常用"诗魔"等字眼来形容自己的创作激情;同时他笃信佛教,后半生宗教热忱更高。他的创作激情与佛教热忱之间存在着矛盾和冲突。他用因果宿命观、"文字因缘"、偿还"诗债"等来解释和化解创作冲动和宗教热忱之间的矛盾。"文字因缘"与偿还"诗债"理论确立了诗人本位意识和诗歌本位意识,也为他的"游戏"之作找到了一定理论依据。白居易创作沉溺心理既反映了他个人政治热情退潮后的补偿心理,也反映了中唐人对诗歌功能新的认识。
关键词
诗
魔
宗教热忱
文字因缘
诗债
本位意识
“游戏”等
分类号
I207.227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诗债:诗歌酬赠之风的一个考察向度
庞明启
《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5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诗债论
王雪
《中国韵文学刊》
北大核心
2016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楊萬里與“詩債”
淺見洋二
《新宋学》
2015
0
原文传递
4
一偿诗债游仙去 明末才女叶小鸾的诗情禅心
戴菁
《紫禁城》
2021
0
原文传递
5
从“诗魔”到“文字因缘”——白居易宗教热忱与诗歌创作冲动的矛盾、化解方式及影响
王保健
《南都学坛(南阳师范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报)》
2011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