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宋日禅文化圈内的论辩式诗偈酬唱——《无象照公梦游天台石桥颂轴》解读 被引量:3
1
作者 吕肖奂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9-26,共8页
自五代北宋起,无论僧众俗众到天台山石桥奠茶,都会出现种种异象效应,关于这些异象的传闻,积淀到南宋末年,已是尽人皆知。日僧无象静照景定三年到石桥奠茶时,不仅亲见茗花显灵、罗汉现身、金殿洞开,而且这一切又奇异地在他的梦中重现,静... 自五代北宋起,无论僧众俗众到天台山石桥奠茶,都会出现种种异象效应,关于这些异象的传闻,积淀到南宋末年,已是尽人皆知。日僧无象静照景定三年到石桥奠茶时,不仅亲见茗花显灵、罗汉现身、金殿洞开,而且这一切又奇异地在他的梦中重现,静照顿悟后作了两首诗偈以自证其悟境。当时四十一名禅僧对其诗偈进行勘验论辩,既对历史传闻以及静照亲见又梦见的异象做了各种解说和颠覆,也对静照的悟境以及入宋之旅是否有价值进行了验证和解构。这是一次纯粹的宋日禅文化圈内的诗偈唱和,禅僧们唱和时使用的雅俗不分、禅教间杂的语言,处处生疑、否定一切的思维方式,以及超越关系本位社会之世俗性的方外精神,都与俗世的士大夫文人们的诗歌唱和截然不同。宋日禅僧无语言障碍、无文化障碍的心智沟通,使这次唱和成为异国僧人之间精神深度交流的一个范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日禅文化圈 无象静照 诗偈酬唱 论禅辩道
下载PDF
虚云和尚诗偈考论 被引量:2
2
作者 谭桂林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82-85,共4页
阐扬佛理,劝人起信是虚云和尚僧诗创作的目的,感怀灵验是虚云诗偈在主题上的一个比较突出的特点,其诗偈中往往流露出佛教文学中非常难得的人性人情的温馨与暖意,其诗偈艺术则显然是标举寒山并自觉地学习寒山风格。
关键词 虚云和尚 诗偈 佛理 人情
下载PDF
佛教文学中的隐元诗偈 被引量:5
3
作者 林观潮 《文学与文化》 2010年第3期77-92,共16页
本稿尝试从佛教文学的视角,粗浅分析隐元语录中的诗偈。做为明清时期禅僧语录的代表作,隐元语录内含优秀的佛教文学作品。其中诗偈数量众多,内容多样,体裁完备。基于丰富的创作经验,隐元也提出了对诗偈的看法,并强调诗偈创作主体必须是... 本稿尝试从佛教文学的视角,粗浅分析隐元语录中的诗偈。做为明清时期禅僧语录的代表作,隐元语录内含优秀的佛教文学作品。其中诗偈数量众多,内容多样,体裁完备。基于丰富的创作经验,隐元也提出了对诗偈的看法,并强调诗偈创作主体必须是学道有成的明心见性之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佛教文学 诗偈 隐元隆琦 临济宗黄檗派
下载PDF
隐元禅师诗偈中的自然意象与禅宗境界 被引量:2
4
作者 吴章燕 李亮 《闽江学院学报》 2018年第3期8-16,共9页
明清之际,诗文创作的文化风尚在僧团之间极为流行。隐元禅师精于诗道,创作出五千多首的诗偈。这些诗偈中关于自然之花、山水意象的描写富有文学色彩和诗人的个性特征,而且政治情感突出,富有禅理禅趣。在隐元禅师的这些诗偈中,花和山水... 明清之际,诗文创作的文化风尚在僧团之间极为流行。隐元禅师精于诗道,创作出五千多首的诗偈。这些诗偈中关于自然之花、山水意象的描写富有文学色彩和诗人的个性特征,而且政治情感突出,富有禅理禅趣。在隐元禅师的这些诗偈中,花和山水等自然意象是启迪觉悟的种子,是生命荣枯的象征,是人格精神的寄托。这些自然意象蕴含的禅宗境界体现在四个方面:文字般若、真如法性、随任自然、寂灭无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元 诗偈 山水 遗民 禅宗境界
下载PDF
《水浒传》中的佛教诗偈
5
作者 李娜 国威 《社会科学论坛》 CSSCI 2015年第2期66-72,共7页
作为中国佛教文学的主要体裁之一,诗偈凭借灵活自由的形式和佛教文化的普及,对通俗文学尤其是古典小说产生了巨大影响。在以《水浒传》为代表的古典小说中,佛教诗偈不但发挥着表现人物性格和推动情节的作用,甚至承担着整合叙事单元的功... 作为中国佛教文学的主要体裁之一,诗偈凭借灵活自由的形式和佛教文化的普及,对通俗文学尤其是古典小说产生了巨大影响。在以《水浒传》为代表的古典小说中,佛教诗偈不但发挥着表现人物性格和推动情节的作用,甚至承担着整合叙事单元的功能,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此书的结构框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浒传》 佛教 诗偈 小说
下载PDF
从庞蕴居士诗偈看其三教合一的哲学思想及诗学价值
6
作者 崔淼 《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6期96-102,共7页
庞蕴是中唐时期著名的禅宗居士,同时也是一位宗教诗人,有二百余首诗偈存世。这些诗偈有着独特的艺术风貌,是唐朝白话诗的代表作品。前人多注重庞蕴诗偈的单一宗教内涵,忽略其蕴含的诗学观念及艺术特色。实际这些诗偈不仅体现了庞蕴作为... 庞蕴是中唐时期著名的禅宗居士,同时也是一位宗教诗人,有二百余首诗偈存世。这些诗偈有着独特的艺术风貌,是唐朝白话诗的代表作品。前人多注重庞蕴诗偈的单一宗教内涵,忽略其蕴含的诗学观念及艺术特色。实际这些诗偈不仅体现了庞蕴作为居士多元的哲学思想,也体现了中唐诗歌创作的新变,并对当时及后世诗歌理念及创作产生深远影响,有着重要诗学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庞蕴 诗偈 哲学思想 学价值
下载PDF
由浙江天台山石桥“茶供”引起的一段禅僧间诗偈和唱论辩佳话
7
作者 许廉明 《中国茶叶》 2018年第7期57-60,共4页
日本禅僧无象静照到天台山石桥茶供罗汉,亲见罗汉现身等"异象",顿悟自性,作诗偈二首,以自证悟境,引起南宋41位僧人极大兴趣,赓韵相和,共82首诗偈。这段因石桥茶供"异象"引起的禅僧间诗偈和唱论辩佳话,在中日茶文化... 日本禅僧无象静照到天台山石桥茶供罗汉,亲见罗汉现身等"异象",顿悟自性,作诗偈二首,以自证悟境,引起南宋41位僧人极大兴趣,赓韵相和,共82首诗偈。这段因石桥茶供"异象"引起的禅僧间诗偈和唱论辩佳话,在中日茶文化史,特别在禅茶文化史上实属罕见,值得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桥茶供 无象静照 诗偈和唱 禅悟论辩
下载PDF
亭亭菊一枝——谈谈弘一法师六十周年前所作咏菊诗偈
8
作者 李卫平 《佛教文化》 2001年第Z2期61-62,共2页
距今六十年之前,上一个辛巳年,弘一法师曾在福州怡山西禅寺掩关编著,辑录佛经和先辈高僧警句二卷,名《晚晴集》。其中选入诵帚禅师咏菊诗偈:“篱菊数茎随上下,无心整理任他黄。后先不与时花竞,自吐霜中一段香。”弘一法师生平爱菊,由此... 距今六十年之前,上一个辛巳年,弘一法师曾在福州怡山西禅寺掩关编著,辑录佛经和先辈高僧警句二卷,名《晚晴集》。其中选入诵帚禅师咏菊诗偈:“篱菊数茎随上下,无心整理任他黄。后先不与时花竞,自吐霜中一段香。”弘一法师生平爱菊,由此亦可管窥一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弘一法师 诗偈 菊花 袁枚 西禅寺 艺术手法 李商隐 陶渊明 晚节 辛巳
下载PDF
敦煌佛教诗偈《心海集》孤本研究综述 被引量:1
9
作者 伏俊琏 龚心怡 《法音》 2020年第5期45-49,共5页
一、《心海集》写本情况及内容《心海集》(S.3016、S.2295)是唐代流传于敦煌地区的禅诗集,也是敦煌禅宗诗偈中篇幅最为浩繁的集子。诗的主旨为劝人修道成佛,通篇语言质朴无华,写的都是如何参禅,如何精修,如何成佛。它是一部已经散佚的... 一、《心海集》写本情况及内容《心海集》(S.3016、S.2295)是唐代流传于敦煌地区的禅诗集,也是敦煌禅宗诗偈中篇幅最为浩繁的集子。诗的主旨为劝人修道成佛,通篇语言质朴无华,写的都是如何参禅,如何精修,如何成佛。它是一部已经散佚的唐代佛教诗歌集,唐宋以来的公私书目均未著录,仅存于敦煌写本S.3016与S.2295。其作者和编纂者,亦都不可考。S.3016写本首全尾缺,双面书写,现规格为25.5×255.5cm。由六张纸粘合而成,先粘后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歌集 敦煌写本 唐代佛教 成佛 编纂者 敦煌地区 诗偈
原文传递
论《水浒传》中禅宗诗偈的文化内涵
10
作者 李洪武 《作家》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55-156,共2页
《水浒传》是一部描写英雄好汉的小说,内容以表现阳刚为主,但也加入了宗教内容,并以禅宗诗偈为主要载体。《水浒传》中的禅宗诗偈,具有多方面的文化内涵,不仅表现了禅宗谶语、禅宗话头、禅宗公案、禅宗义理,还表现了禅宗的教育法和丰富... 《水浒传》是一部描写英雄好汉的小说,内容以表现阳刚为主,但也加入了宗教内容,并以禅宗诗偈为主要载体。《水浒传》中的禅宗诗偈,具有多方面的文化内涵,不仅表现了禅宗谶语、禅宗话头、禅宗公案、禅宗义理,还表现了禅宗的教育法和丰富的禅宗意象,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禅宗思想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浒传》 禅宗 诗偈 文化内涵
原文传递
游与住:北宋禅林赠别修道僧诗偈的文化意蕴与书写体制
11
作者 王莉 《宏德学刊》 2021年第2期51-65,共15页
求法弘化作为禅门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催生了众多送别诗偈。首先,僧徒修道生活中的“游”与“还”有多种类型,这就要求禅师根据公共礼仪、禅林仪轨、分别动因等随机设教、赠别启悟。其次,从游方僧到住山僧,被送者身份地位的转换,影响了... 求法弘化作为禅门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催生了众多送别诗偈。首先,僧徒修道生活中的“游”与“还”有多种类型,这就要求禅师根据公共礼仪、禅林仪轨、分别动因等随机设教、赠别启悟。其次,从游方僧到住山僧,被送者身份地位的转换,影响了赠别诗偈的话语体系、辞章结构、文本视镜。最后,北宋丛林会通世法与佛法的语境,增添了禅林赠别修道僧诗偈的文化内蕴,构筑起诗歌表达意图与送别诗交际功能的张力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赠别修道僧诗偈 文本视镜 丛林仪轨 表达策略
原文传递
偈文体源流和形态 被引量:3
12
作者 张海鸥 李琼艳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7年第4期107-115,共9页
梵语偈是佛经中句式整齐的文体,用于唱诵,形似诗歌。汉译为齐言文体,多为四言句式,也有五、七言句式,或押韵或不押韵。自晋代以后,独立成篇的汉语偈不断出现。其文体构成最多有题、序、偈三部分。题目或标明偈,或不标。题目或长或短,长... 梵语偈是佛经中句式整齐的文体,用于唱诵,形似诗歌。汉译为齐言文体,多为四言句式,也有五、七言句式,或押韵或不押韵。自晋代以后,独立成篇的汉语偈不断出现。其文体构成最多有题、序、偈三部分。题目或标明偈,或不标。题目或长或短,长者似序。序或长或短或有或无,皆用散语。偈是齐言韵文,四言、五言、六言、七言、八言都有,一首偈一般只用一种句式。篇幅少则四句,长则二、三十句。有韵的偈或一首一韵,或换韵。完全按诗的体式写的偈可称为诗偈。诗偈与诗虽然形态一样,但表现手段和写作诉求有所不同。偈求理趣,多用佛教语汇,以说理为要,追求机智敏捷、通俗又神秘。有些诗僧或文士写的诗偈,也用比兴象征等诗化方式,注意创造诗的意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体 文化源流 文体形态 诗偈
下载PDF
精神家园的故国之思——隐元隆琦三教偈颂浅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韩焕忠 《徐州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年第3期34-40,共7页
隐元隆琦一生创作了大量的诗偈,其中有不少涉及儒道佛三教关系,成为我们了解其相关思想的重要资料。隐元隆琦对孔子和老子非常尊重,对儒道两家相互之间的对立互补关系很是欣赏,他对孔子的欣赏集中体现在他的一首题为《孔子》的诗偈中,... 隐元隆琦一生创作了大量的诗偈,其中有不少涉及儒道佛三教关系,成为我们了解其相关思想的重要资料。隐元隆琦对孔子和老子非常尊重,对儒道两家相互之间的对立互补关系很是欣赏,他对孔子的欣赏集中体现在他的一首题为《孔子》的诗偈中,对老子的看法则主要体现在两首题为《老子》的诗偈中。隐元隆琦对儒道佛三教的相互融通尤为倾心,他的相关诗偈既是晚明三教相互融通这一思想潮流的体现,同时又在很大程度上对这一思想潮流的发展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但如果对儒道佛三教进行比较的话,他自然还是最为推崇佛教的思想义理,最为推崇禅宗的超佛越祖。隐元隆琦晚年弘法日本,明社既屋,儒道佛三教并立共存又相互融通的文化结构,就成为隐元隆琦精神故乡的美好风景,时常涌现在思乡怀旧的诗偈之中。而东渡传法,最终也使他成为中日文化交流史上足以媲美鉴真大师的伟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元隆琦 诗偈 儒道圣贤 三教融通 眷恋胜朝 东渡传法
下载PDF
由八大山人的诗看其心路历程
14
作者 刘栋 李梅 《淮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5期67-70,共4页
八大山人为中国画一代宗师,亦擅诗、书,诗画相辅相成,共同形成其艺术思想体系。作为生活在清朝的明王室遗裔,处境的险恶决定了八大山人不能直接表露真情实感。他多采取典中套典、亦诗亦偈的独特方式婉转隐晦地表达其遗民的复杂情感,且... 八大山人为中国画一代宗师,亦擅诗、书,诗画相辅相成,共同形成其艺术思想体系。作为生活在清朝的明王室遗裔,处境的险恶决定了八大山人不能直接表露真情实感。他多采取典中套典、亦诗亦偈的独特方式婉转隐晦地表达其遗民的复杂情感,且不同时期的诗作流露其不同时期的心路历程,既有出世的无奈苦楚,也有入世的激荡不定,还有晚年阅尽千帆的超脱通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八大山人 诗偈 典中套典 婉转隐晦 心路历程
下载PDF
禅宗语录“杂偈”略论
15
作者 李小荣 《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9年第1期5-11,共7页
"杂偈"一词,比较集中出现于明末清初的禅宗语录。一般说来,它主要有两种含义:一、从目录学看,它具有判别偈颂的功能之用,多指丛林非正式场合的用偈;二、从篇目命名看,它往往把题旨难于统一者归成一组,而"杂偈"之&qu... "杂偈"一词,比较集中出现于明末清初的禅宗语录。一般说来,它主要有两种含义:一、从目录学看,它具有判别偈颂的功能之用,多指丛林非正式场合的用偈;二、从篇目命名看,它往往把题旨难于统一者归成一组,而"杂偈"之"杂",类似于中古"杂诗"之"杂"。其中,第一类杂偈,更能彰显"偈""诗"合流的历史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禅宗语录 ”“”合流
下载PDF
释道璨诗歌研究
16
作者 王述尧 吴琰萱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学报》 2021年第5期94-98,109,共6页
释道璨是南宋诗僧,江西南昌人,著有《无文印》二十卷、《柳塘外集》四卷,存诗191首。诗歌中占大部分比重的题材是交游诗和偈赞诗两类,分别呈现了释道璨的交游生活和他关于佛法的思考。其诗风未脱蔬笋之气,但也有不少清新淡雅之作;结构... 释道璨是南宋诗僧,江西南昌人,著有《无文印》二十卷、《柳塘外集》四卷,存诗191首。诗歌中占大部分比重的题材是交游诗和偈赞诗两类,分别呈现了释道璨的交游生活和他关于佛法的思考。其诗风未脱蔬笋之气,但也有不少清新淡雅之作;结构诗歌常用的意象是与佛教关系密切的"月""云"一类,营造了平淡幽微之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释道璨 柳塘外集 交游
下载PDF
论贯休诗歌中的儒释交融与碰撞
17
作者 吴语驰 《科教文汇》 2019年第33期162-166,共5页
贯休是晚唐一位重要的诗僧,创作颇丰。他的诗歌创作,不仅体现出僧人特有的佛教思想,同时还受到了儒家思想的影响。一方面,他运用以偈入诗的手法,通过"无事"与"苦吟"的修行方式,传达出佛教破除执着的思想内涵。另一... 贯休是晚唐一位重要的诗僧,创作颇丰。他的诗歌创作,不仅体现出僧人特有的佛教思想,同时还受到了儒家思想的影响。一方面,他运用以偈入诗的手法,通过"无事"与"苦吟"的修行方式,传达出佛教破除执着的思想内涵。另一方面,他的诗歌在大胆揭露社会黑暗的同时,运用四言托古的手法,表达了对儒家先贤所提倡的王道复古的呼唤。儒释思想在贯休的诗歌中既相互碰撞,又相互交融。在相互交融的关系下,其作品特点表现为诗境圆融通透。在相互碰撞时,作品的风格则显得零落萧索,充满冲突与矛盾之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贯休 儒释交融
下载PDF
顿悟与渐悟——饶宗颐禅学访谈录
18
作者 施议对 《励耘学刊》 2007年第2期1-25,共25页
饶宗颐教授学艺兼修,是一位百科全书式的学者。所做学问,包罗万象,样样都有自己的建树,都在最前沿。对于禅学,亦有精辟见解。曾说:"禅家采用诗句型的语言来说明深奥的问题,摆脱了逻辑性语言在名理上的纠缠,单刀直入地用文学上‘立... 饶宗颐教授学艺兼修,是一位百科全书式的学者。所做学问,包罗万象,样样都有自己的建树,都在最前沿。对于禅学,亦有精辟见解。曾说:"禅家采用诗句型的语言来说明深奥的问题,摆脱了逻辑性语言在名理上的纠缠,单刀直入地用文学上‘立片言之警策’的方法来启发睿智。——人类祛除无明,获得醒悟的不二法门。这种办法可说是致知上的一种艺术手段。"怀着对饶宗颐教授无比敬仰的心情,本人曾多次趋府奉访。以下是一次访谈记录。据录音及已刊文集,两相校核,整理而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六祖开宗 诗偈流行 圆通无碍 禅心如此 清凉世界 冰寒于水
下载PDF
评果亲王的成都书迹
19
作者 古元忠 《四川文物》 1986年第4期35-37,81,共4页
清朝雍正十二年(1734)冬,三十七岁的果亲王奉旨赴泰宁,送六世达赖喇嘛还西藏,于次年回京,往返俱经成都,留下不少书法墨迹。二百多年来,这批书迹大多损毁,仅存的已为国家文物,受到珍视,实有探讨一番的必要。 果亲王(1697—1738)平生喜吟... 清朝雍正十二年(1734)冬,三十七岁的果亲王奉旨赴泰宁,送六世达赖喇嘛还西藏,于次年回京,往返俱经成都,留下不少书法墨迹。二百多年来,这批书迹大多损毁,仅存的已为国家文物,受到珍视,实有探讨一番的必要。 果亲王(1697—1738)平生喜吟诗、绘画、作书,寄情于佛学禅理,才力非凡,然而有影响的还是书法艺术。论其书须观其人,他出生于满清皇族爱新觉罗氏,名胤礼,康熙帝之第十七子,为纯裕勤妃所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果亲王 文殊院 书法艺术 诗偈 行书 少陵 成都近郊 馆阁体 书体
下载PDF
禪與詩之交涉
20
作者 陳雲君 《中国文化》 2018年第1期161-175,共15页
本文比较全面地论述了,自东汉佛教传入中国以及唐初中国禅宗成立以来,禅学和诗学的融合,从而在中国诗中形成了禅诗这一重要现象。中国诗也进入禅师们的悟道偈中,使得禅宗以诗悟道的“文字般若”更臻文人化。揭橥中国诗的禅化,并阐明禅... 本文比较全面地论述了,自东汉佛教传入中国以及唐初中国禅宗成立以来,禅学和诗学的融合,从而在中国诗中形成了禅诗这一重要现象。中国诗也进入禅师们的悟道偈中,使得禅宗以诗悟道的“文字般若”更臻文人化。揭橥中国诗的禅化,并阐明禅诗实际上是中国诗的精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禅风 诗偈 沧浪 浑如学参禅 生命动感 禅异同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