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诗具史笔”与“史蕴诗心”——钱钟书历史诗学思想试析
1
作者 杨胜 《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5期25-28,共4页
钱钟书先生虽以文学家及文艺批评家著称,但其在史学思想领域也颇有创见。他针对诗、史联系提出了一个重要观点,即"诗具史笔"与"史蕴诗心"。钱氏这一诗、史联系理论同西方新历史主义"文本的历史性"与"... 钱钟书先生虽以文学家及文艺批评家著称,但其在史学思想领域也颇有创见。他针对诗、史联系提出了一个重要观点,即"诗具史笔"与"史蕴诗心"。钱氏这一诗、史联系理论同西方新历史主义"文本的历史性"与"历史的文本性"理论相比照,不难发现钱氏历史诗学思想实质即在坚持"诗、史有别"的前提下融通文学与历史,进而强调文学与历史间的"互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钱钟书 历史 诗具史笔 史蕴
下载PDF
“《诗》亡然后《春秋》作”的文化解读及其诗学批评
2
作者 李洲良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83-89,共7页
"《诗》亡"不是《诗三百》的消亡,也不是诗歌创作的消亡,而是因"采诗"制度废止而形成的诗教风尚的消亡。诗具史笔是"《诗》亡"与"《春秋》作"在诗教功能上构成因果关系的逻辑前提,也是对诗的... "《诗》亡"不是《诗三百》的消亡,也不是诗歌创作的消亡,而是因"采诗"制度废止而形成的诗教风尚的消亡。诗具史笔是"《诗》亡"与"《春秋》作"在诗教功能上构成因果关系的逻辑前提,也是对诗的社会功能的高度概括。诗具史笔的诗学价值在于对诗歌社会教化作用的重视,对"诗史"范畴的提出和对"以诗证史"批评方法的建立。其理论缺失在于注重诗教,轻视诗美;以诗为史,诗史混淆;依诗订史,苛责诗艺。诗具史笔最大限度地彰显了诗的社会功能,其诗学价值和理论缺失均在于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具史笔 》亡然后《春秋》作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