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回忆《诗场》——抗日战争时期中原出版的诗刊之一
1
作者 周启祥 《天中学刊》 1989年第3期13-16,共4页
一九四二年,蒋介石以数十万的国民党军队,并在日寇的配合下,全面进攻我豫皖边区彭雪枫将军所创建的皖北抗日根据地。我新四军第四师(原第六支队)从内线转入外线津浦路以东活动。在我军苦战的年代里,我四师特别支部(简称“特支”)领导下... 一九四二年,蒋介石以数十万的国民党军队,并在日寇的配合下,全面进攻我豫皖边区彭雪枫将军所创建的皖北抗日根据地。我新四军第四师(原第六支队)从内线转入外线津浦路以东活动。在我军苦战的年代里,我四师特别支部(简称“特支”)领导下的一些同志,奉命打入在这一带的国民党高级军事领导机关及其部队,及时和深入开展抗日统一战线工作与兵运工作,在有条件的情况下,也不放弃在国民党部队的随军报纸上写社论和编副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日战争时期 国民党军队 皖北抗日根据地 抗日统一战线 津浦路 新四军第四师 诗场 彭雪枫 九四 抗日战争初期
下载PDF
案头与场上——以汤显祖传奇落场集唐诗见明清曲家戏剧观 被引量:2
2
作者 刘叙武 《天府新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122-127,共6页
汤显祖传奇作品落场诗大量采用集唐形式,尤其是《牡丹亭》,不仅数量多,而且质量高,成为传奇落场集唐诗运用的典范佳作。然而大量文辞过于典雅的落场集唐诗却显示出汤显祖剧作案头化倾向严重。部分明代曲家有意识地纠正这一背离戏曲作为... 汤显祖传奇作品落场诗大量采用集唐形式,尤其是《牡丹亭》,不仅数量多,而且质量高,成为传奇落场集唐诗运用的典范佳作。然而大量文辞过于典雅的落场集唐诗却显示出汤显祖剧作案头化倾向严重。部分明代曲家有意识地纠正这一背离戏曲作为舞台艺术本质的倾向,强调场上演出的重要意义,表现之一就是改编汤作时或改或删落场集唐诗。从晚明清初传奇创作实践来看,剧作家已经找到"案头场上,两擅其美"的办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唐 案头 汤显祖 王骥德 臧懋循 冯梦龙
下载PDF
诗场
3
作者 刘福春 《扬子江(诗刊)》 2022年第1期F0003-F0003,共1页
《诗场》,诗场社编辑出版,上海群众杂志公司总经售。1937年5月15日创刊,同年12月出至第4期终刊。创刊号刊有思慕《晚晴》、陈江帆《寄远》、陈残云《无题二章》、雷石榆《高价的兑现》、芦荻《珠江之歌》、鸥外鸥《第三帝国国防的牛油... 《诗场》,诗场社编辑出版,上海群众杂志公司总经售。1937年5月15日创刊,同年12月出至第4期终刊。创刊号刊有思慕《晚晴》、陈江帆《寄远》、陈残云《无题二章》、雷石榆《高价的兑现》、芦荻《珠江之歌》、鸥外鸥《第三帝国国防的牛油》等诗。黄宁婴讲:"为了扩大宣传,发挥诗歌在宣传抗日中的战斗作用,我、陈残云、陈芦荻、黄鲁等经过一番商讨,出版了另一个小型刊物《诗场》,并且把欧外鸥也串联了进来,并请木刻家李桦设计封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帆 陈残云 第三帝国 扩大宣传 黄宁婴 陈芦荻 诗场 雷石榆
原文传递
从集唐下场诗看传奇作家的唐诗接受——以明中期至清初传奇为范围
4
作者 王亚男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0年第5期54-60,共7页
明中期始,传奇剧本中逐渐兴起使用集唐下场诗的写作风潮,一直到清初仍有延续。这为研究传奇作家的唐诗接受情况提供了重要的资料库。从集唐下场诗的引诗情况来看,不同诗人诗作被引用频率具有明显差异,呈现出受唐诗流传情况、诗作风格和... 明中期始,传奇剧本中逐渐兴起使用集唐下场诗的写作风潮,一直到清初仍有延续。这为研究传奇作家的唐诗接受情况提供了重要的资料库。从集唐下场诗的引诗情况来看,不同诗人诗作被引用频率具有明显差异,呈现出受唐诗流传情况、诗作风格和剧本选诗要求等主客观因素影响。非唐人诗句的引用,反映了传奇作家在唐诗记忆上的出错及唐诗传播中存在的讹误现象。引诗需要贴合剧情,因而传奇作家需要从意象和字面义等角度挖掘诗句的意义可能,并关注诗句内部情蕴与戏曲语境的共通。这也促进了冷门作品被“重新发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奇 集唐下 接受
下载PDF
诗袋
5
作者 范贤 《文教资料》 2005年第6S期4-4,共1页
北宋著名诗人梅尧臣,他的诗写 得又快又好。关于他的创作,还有一些 逸闻趣事。 有一次,他乘船去汴梁(即现在的 开封),同船的都是些文人墨客。据说, 还有好些是国子监的大学士呢! 连日的旅途奔波,人们都倦怠了, 再也无心欣赏两岸的陡壁峭... 北宋著名诗人梅尧臣,他的诗写 得又快又好。关于他的创作,还有一些 逸闻趣事。 有一次,他乘船去汴梁(即现在的 开封),同船的都是些文人墨客。据说, 还有好些是国子监的大学士呢! 连日的旅途奔波,人们都倦怠了, 再也无心欣赏两岸的陡壁峭崖,奇景 妙色,更无兴致高谈阔论了。为了消除 旅途的寂寞,有人提议对对子、写诗 篇,来一个“水上赛诗会”,大家都很 赞同。人们很快向四周挤了挤,腾出一 块空地来,天然的赛诗场形成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逸闻趣事 诗场 水上 船上
下载PDF
基于剧文形式的《哈姆雷特》14个汉译本批评——以奥菲莉亚歌谣与场末押韵双行诗为例
6
作者 萧文乾 《亚太跨学科翻译研究》 2015年第1期111-125,共15页
本文通过《哈姆雷特》剧中奥菲莉亚歌谣与场末押韵双行诗这两种代表性的剧文形式,对14个重要译本提出批评。前者凸显译界仍无法用汉语重现英语的抑扬格与扬抑格,也因此无法在译文区分出原文的不同剧文形式。后者则显示,原剧出现的14次... 本文通过《哈姆雷特》剧中奥菲莉亚歌谣与场末押韵双行诗这两种代表性的剧文形式,对14个重要译本提出批评。前者凸显译界仍无法用汉语重现英语的抑扬格与扬抑格,也因此无法在译文区分出原文的不同剧文形式。后者则显示,原剧出现的14次场末押韵双行诗,不同时期译本的押韵数量,在大体上反映了时代特征,却也出现了几个值得探讨的特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哈姆雷特 汉译 剧文形式 末押韵双行 奥菲莉亚歌谣
原文传递
元代分股解经的时代特点——元代科举《诗经》试卷破题冒子的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张祝平 丁娜 《诗经研究丛刊》 2018年第2期99-142,共44页
在中国科举史上元代是较低落的时代,与元代《诗经》考试有关的资料大多散失,好在现藏于国家图书馆的元代刘贞所编辑的《新刊类编历举三场文选诗义》得以保存,为我们留下了元代《诗经》考试的实录,得以见《诗经》考试的情况:《新刊类编... 在中国科举史上元代是较低落的时代,与元代《诗经》考试有关的资料大多散失,好在现藏于国家图书馆的元代刘贞所编辑的《新刊类编历举三场文选诗义》得以保存,为我们留下了元代《诗经》考试的实录,得以见《诗经》考试的情况:《新刊类编历举三场文选诗义》八卷元刘贞辑,元至正年余氏勤德堂刻本半页十四行,行二十四字。卷首有'稽瑞楼'朱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 新刊类编历举三文选 彭士奇 中书堂
原文传递
孟浩然的“躺平”与“再就业”
8
作者 急脚 《各界》 2023年第9期38-42,共5页
端着酒,赏菊花,谈人生,聊理想。不只是我们不想上班考试,古人也是如此。作者从山水田园诗派代表人物孟浩然谈起,在考场失意和诗场得意之间,随性而为的孟浩然是如何“躺平”与“再就业”的?告别鹿门山在依山傍水的襄阳城,有一个平凡的男... 端着酒,赏菊花,谈人生,聊理想。不只是我们不想上班考试,古人也是如此。作者从山水田园诗派代表人物孟浩然谈起,在考场失意和诗场得意之间,随性而为的孟浩然是如何“躺平”与“再就业”的?告别鹿门山在依山傍水的襄阳城,有一个平凡的男孩子,他没有所谓的神童光环,也没有特殊的际遇。好在他的家庭条件还不错,吃喝不愁,也不缺书读。在读书的同时,他还顺便上了个武术兴趣班,学习剑术,比普通文人又多了一分英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孟浩然 鹿门山 山水田园 兴趣班 诗场 英气 就业
原文传递
进路与转向:元代科考经义文献的潜在表达
9
作者 曹继华 《中国诗歌研究》 CSSCI 2014年第1期245-257,共13页
《新刊类编历举三场文选诗义》是现存元代比较完整的《诗经》科举考试经义文献资料汇编,全面展示了科考试题、考生作答情况、考官批复意见,是元代科举考试和社会历史文化思潮的真实再现。科考试题具有时文性质,范围集中在雅、颂部分,尤... 《新刊类编历举三场文选诗义》是现存元代比较完整的《诗经》科举考试经义文献资料汇编,全面展示了科考试题、考生作答情况、考官批复意见,是元代科举考试和社会历史文化思潮的真实再现。科考试题具有时文性质,范围集中在雅、颂部分,尤其是《大雅》和《周颂》;选择的篇章偏向德性阐发;反映出元人在四书学影响下对道问之学的关注。考生作答重在阐释朱熹集传;答卷形式具有八股文的痕迹;多援引《易》《诗经》、鲁子、子思子的观点阐明诗义。由考生到考官的身份进路,可以推测当时士人的求学经历和社会氛围,洞悉在科考背景下士人命运的浮沉变迁。考官批复意见着力点的调整预示着经学观念的转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刊类编历举三文选义》 经》 科举考试 经义文献 进路
原文传递
喧嚣时代的沉默抒情
10
作者 单永珍 《六盘山》 2010年第5期80-80,共1页
有人曾说,把一种语言翻译成另一种语言,在语言的转换中,所谓丧失的那部分,就是诗了。我一直在琢磨"诗意"这个东西,它混沌,朦胧,游弋不定,但又分明直刺你的眼睛,像一个幽灵。
关键词 语言翻译 农民 诗场 我不知道 死而无悔 不急不躁 个人生活 南水 一本 轻声细语
原文传递
《大雅堂杂剧》辞章论析
11
作者 叶天山 《中国古代小说戏剧研究丛刊》 2019年第1期194-205,共12页
《大雅堂杂剧》总目的格式,源于王实甫《西厢记》。汪道昆文心细致,四剧的开场辞、卷场诗在整饬中又各有风貌。此剧讲究各曲的字格与句格,汪氏制曲时具有明显的规范意识甚至律化意识。结合其完成时间,至少从个案层面上,可以解除以往人... 《大雅堂杂剧》总目的格式,源于王实甫《西厢记》。汪道昆文心细致,四剧的开场辞、卷场诗在整饬中又各有风貌。此剧讲究各曲的字格与句格,汪氏制曲时具有明显的规范意识甚至律化意识。结合其完成时间,至少从个案层面上,可以解除以往人们对于明中期文人是否按律制剧的疑惑。四剧的联套,是南套影响下的具体而微者。该剧的辞章又注重修辞,熟用杜诗;在常规辞格外,还用及隐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雅堂杂剧》 曲辞 联套 辞格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