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宋代乐论与诗声理论融通的三个向度 |
李国新
|
《云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
2021 |
0 |
|
2
|
《诗声类》注音考 |
陈雪竹
|
《前沿》
|
2005 |
0 |
|
3
|
李重华的诗声观念 |
李国新
|
《阿坝师范学院学报》
|
2017 |
0 |
|
4
|
元明诗声理论的朝鲜回响——以朝鲜时代中期宗唐思潮为中心 |
张景昆
|
《唐代文学研究》
|
2022 |
0 |
|
5
|
诗声合一 中和之响——刘勰乐府观探赜 |
赵红爱
|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
2009 |
0 |
|
6
|
屈原与拜伦:晚清革命诗声的情感底色 |
姜荣刚
|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23 |
0 |
|
7
|
诗声政德响南天——许士杰诗作遗事 |
云文
|
《红广角》
|
1995 |
0 |
|
8
|
海隅诗声 |
谭正
|
《棋艺(象棋)》
|
1995 |
0 |
|
9
|
诗声中的童年 |
徐子玉
|
《小学生作文》
|
2010 |
0 |
|
10
|
近体诗声律形式形成之过程以及由此引发的思考——兼谈《十堰古今诗词选》的编辑原则 |
王一军
|
《十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
1997 |
0 |
|
11
|
从刘禹锡声诗创作看中唐士人对民俗的作用 |
马舒辰
|
《今古文创》
|
2024 |
0 |
|
12
|
郭茂倩的声诗观与《乐府诗集》的编纂 |
杨晓霭
|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6 |
5
|
|
13
|
论盛唐声诗和绝句为唐曲词发生的前夜 |
木斋
|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
2008 |
7
|
|
14
|
声诗还是歌诗:宋代音乐文学概念辨析 |
韩伟
|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
2013 |
2
|
|
15
|
试论唐、宋郊祀声诗所呈现的时代特质 |
杨晓霭
|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3 |
2
|
|
16
|
从《凉州词》创作看声诗的断代问题 |
郝润华
|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
2017 |
2
|
|
17
|
北宋太宗朝的“乐府声诗并著”——以王禹偁为个案 |
杨晓霭
|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0 |
1
|
|
18
|
明代声诗及其学术背景 |
杨艳香
|
《文艺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
2011 |
2
|
|
19
|
郝敬“诗主声”观念的提出及其理论意义 |
李国新
|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3 |
1
|
|
20
|
“歌诗”、“声诗”辨——与赵敏俐等先生榷谈 |
王军明
任淑红
|
《徐州教育学院学报》
|
2007 |
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