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6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吕进诗学体系建构中的奠基作——重读《新诗的创作与鉴赏》 被引量:5
1
作者 颜同林 《重庆教育学院学报》 2004年第1期106-108,共3页
当代著名诗歌理论家吕进建构的中国现代诗学体系 ,是新诗理论发展史上的一个完整、求实、创新的体系。作为其奠基之作的《新诗的创作与鉴赏》则在某种程度上孕育出该诗学体系的雏型 ;在吕进诗学体系不断延伸的地平线上 ,该书据其源头 ,... 当代著名诗歌理论家吕进建构的中国现代诗学体系 ,是新诗理论发展史上的一个完整、求实、创新的体系。作为其奠基之作的《新诗的创作与鉴赏》则在某种程度上孕育出该诗学体系的雏型 ;在吕进诗学体系不断延伸的地平线上 ,该书据其源头 ,可以略窥整个体系流变的内在轨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诗的创作与鉴赏》 吕进 诗学体系 书评 中国 现代诗学体系
下载PDF
刘若愚及其比较诗学体系 被引量:7
2
作者 詹杭伦 《文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57-63,共7页
 刘若愚是美籍华裔比较诗学研究家,他平生出版了八部与中国诗学有关的专著并发表了大量的研究论文。他的比较诗学理论体系在西方汉学界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同时对中国文艺理论走向国际化也有不可忽略的借鉴意义。本文在全面研读刘氏专著...  刘若愚是美籍华裔比较诗学研究家,他平生出版了八部与中国诗学有关的专著并发表了大量的研究论文。他的比较诗学理论体系在西方汉学界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同时对中国文艺理论走向国际化也有不可忽略的借鉴意义。本文在全面研读刘氏专著及其论文的基础上,对其建构的比较诗学体系作了整合性的描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若愚 比较诗学体系 汉学 中国 文学研究
下载PDF
袁可嘉诗学体系的现代性追求 被引量:2
3
作者 王芳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31-35,共5页
20世纪40年代,袁可嘉上承二三十年代中国象征派、现代派诗歌理论和京派文艺理论思想精髓,并借鉴艾略特、里尔克、奥登等西方现代主义诗人的诗学思想,把追求中国新诗理论的现代性作为其诗学理论建构的主旨。八九十年代,袁可嘉进一步提出&... 20世纪40年代,袁可嘉上承二三十年代中国象征派、现代派诗歌理论和京派文艺理论思想精髓,并借鉴艾略特、里尔克、奥登等西方现代主义诗人的诗学思想,把追求中国新诗理论的现代性作为其诗学理论建构的主旨。八九十年代,袁可嘉进一步提出"中国式现代主义"这一新的诗学概念,诗学体系更加充实完整,充分表现了现代性的特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袁可嘉 现代主义 现代性 中国新诗 诗学体系
下载PDF
译介学与中国现代诗学体系的拓展 被引量:1
4
作者 熊辉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28-29,共2页
现代诗学的学科建设讨论已经渐入佳境,也引起外界一定的关注。本来按照我们的设想,准备今年结束这场讨论。但是现在看来,好像欲罢不能。稿件源源不断,参与讨论的学者正在兴头上。本期刊发的四篇文章从不同角度发表了作者的见解。这些见... 现代诗学的学科建设讨论已经渐入佳境,也引起外界一定的关注。本来按照我们的设想,准备今年结束这场讨论。但是现在看来,好像欲罢不能。稿件源源不断,参与讨论的学者正在兴头上。本期刊发的四篇文章从不同角度发表了作者的见解。这些见解也许不够成熟,不够全面,然而都有新意,可以引发人们的回顾与前瞻,可以在推进学科建设上给大家留下思考的空间。张德明提出现代诗学要实现从"转益多师"到"自成一体"的转变,强调了现代诗学的民族属性;而曹万生则从现代诗学发端于现代汉语的引入,提出现代诗学与古代诗学的若干异质。向天渊和熊辉分别从"和合学"和"译介学"来打望现代诗学,他们的文章具有方法论的意义。下期的讨论,我们还会发表一些类似文章。要将讨论深入下去,就要保证学术自由(Academic freedom)。诚如苏格拉底所说,自由地追随一种论点,是建设性的学术活动所必不可少的。批判性思想总是威胁着普遍的流行观念的存在。维护学术自由不只是为了维护学者的权利,更是为了学科的发展和社会的长远利益。本期杨景龙的《新诗名家与中国古典诗学》,其实也是在呼应现代诗学学科建设讨论,虽然作者本身不见得是这样想的。杨景龙是古代文学专家,由他来梳理新诗名家与古典诗学的关系应该是有一定说服力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现代 译介学 诗学体系 现代诗学 比较文学 语言研究 文学翻译 中国新诗
下载PDF
从“五行共生”学说看孙绍振诗学体系的内在景观 被引量:1
5
作者 庄伟杰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27-133,共7页
环顾宇内,学者何其多,但大学者、真学者则少之又少,可谓凤毛麟角。在笔者的心目中,能称得上大学者或真学者的起码要具备三大硬条件:一者,思想是独立的自由的。诚然,独立的思想来自于独立的精神品格,而非依附于某些客观的存在或扭曲的人... 环顾宇内,学者何其多,但大学者、真学者则少之又少,可谓凤毛麟角。在笔者的心目中,能称得上大学者或真学者的起码要具备三大硬条件:一者,思想是独立的自由的。诚然,独立的思想来自于独立的精神品格,而非依附于某些客观的存在或扭曲的人格;自由的思想则应来自于平等开放的现实,而非被禁锢的思想。二者,在孤独的坚守中探寻真理之路。如果说,坚守是一种品格,那么孤独应是一种境界。前者意味着坚持和耐力,是在一次次的上下求索中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学术修远之路;后者则意味着自觉与崇高,是文化人或曰知识分子苦心孤诣所追求的一种境界,一种踔厉风发的生命姿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品格 孙绍振 诗学体系 上下求索 平等开放 生命姿态
下载PDF
彝族古代经籍诗学体系中的诗体论说 被引量:1
6
作者 巴莫曲布嫫 《贵州社会科学》 CSSCI 1997年第1期74-82,共9页
文体,指文学的体裁、体制或样式.文学是社会现实生活的反映,是表达创作主体思想感情的语言艺术.主体在从事文学创作时,为达到既定的写作目的和效用,必然要采取与之相适应的语言形式和篇幅、组织结构等,这样,就使文学产生了不同的类别,... 文体,指文学的体裁、体制或样式.文学是社会现实生活的反映,是表达创作主体思想感情的语言艺术.主体在从事文学创作时,为达到既定的写作目的和效用,必然要采取与之相适应的语言形式和篇幅、组织结构等,这样,就使文学产生了不同的类别,也就是各具特征的文学体裁.与世界各民族文学开始产生时的情况一样,在彝族古代文学的发展中,诗歌是最早出现的一种源远流长的文学样式.在彝族古代诗学中,诗歌是最主要的、而且几乎是唯一的书面文学体裁类别.这与彝族传统经籍文学的发展态势和彝民族自古以来的诗性精神有着密切的关联.所以诗歌体例成为彝族诗学家们普遍关注、共同探讨的重要论题.在阿买妮的《彝语诗律论》、实乍苦木的《彝诗九体论》、布麦阿钮的《论彝诗体例》等诗论著作中,都对彝族诗歌体裁及其特征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和详尽的分析,形成了他们各自独到的诗歌体裁论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彝族诗歌 诗体论 古代诗歌 诗学体系 古代诗学 叙事诗 阿买妮 诗体分类 举奢哲 文学体裁
下载PDF
重建鲁迅旧体诗阐释的诗学体系 被引量:1
7
作者 赵敬立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19-24,共6页
关键词 鲁迅小说 旧体诗研究 诗学体系 阐释 作品研究 思想创作 研究专著 杂文
下载PDF
灵心、世运与文学——钱谦益的人生际遇与儒家诗学体系之构想 被引量:1
8
作者 李明军 朱利侠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14年第4期27-33,共7页
钱谦益的文学理论和创作与其人生际遇紧密相关。钱谦益转益多师,在广泛继承的基础上创新出奇,对有清一代诗风的确立起了先导作用。其对明代文学的总结批判,其性情、学问、世运参会之诗论,其对后起诗人的扶持,在明清易代之际皆起到了承... 钱谦益的文学理论和创作与其人生际遇紧密相关。钱谦益转益多师,在广泛继承的基础上创新出奇,对有清一代诗风的确立起了先导作用。其对明代文学的总结批判,其性情、学问、世运参会之诗论,其对后起诗人的扶持,在明清易代之际皆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以其为中心而形成的虞山诗派,对清代前期文学影响甚大,其影响一直延续到清代中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生选择 灵心 世运 儒家诗学体系 诗史观
下载PDF
灵心、世运、学问——论钱谦益的诗学体系 被引量:3
9
作者 张永刚 《大连大学学报》 2008年第5期47-50,共4页
作为明清鼎革之际的文坛宗主,钱谦益倡导"灵心"、"世运"、"学问",力救明季斯文之弊,开有清一代宗宋之风。形成这一诗学体系的原因,在于其面对政治的危机及学术的衰颓所产生的强烈的史官意识及经世致用的... 作为明清鼎革之际的文坛宗主,钱谦益倡导"灵心"、"世运"、"学问",力救明季斯文之弊,开有清一代宗宋之风。形成这一诗学体系的原因,在于其面对政治的危机及学术的衰颓所产生的强烈的史官意识及经世致用的实学思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钱谦益 诗学体系 灵心 世运 学问
下载PDF
李东阳诗学体系论 被引量:1
10
作者 李庆立 《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3期96-107,共12页
以诗文辨体为旗帜,以诗歌音律为主线,以诗歌真情为旨归,就是李东阳诗学体系的三条纲。其《怀麓堂诗话》及其它著述中有关诗论的文字大都为这三条纲所统摄,按照一定的内在的逻辑互相连接形成了有机的整体。其诗学体系的构建,乃是为了指... 以诗文辨体为旗帜,以诗歌音律为主线,以诗歌真情为旨归,就是李东阳诗学体系的三条纲。其《怀麓堂诗话》及其它著述中有关诗论的文字大都为这三条纲所统摄,按照一定的内在的逻辑互相连接形成了有机的整体。其诗学体系的构建,乃是为了指导明代中期的诗歌创作,左右诗歌的发展方向。为此,李东阳反思了明朝建立百馀年间,程、朱理学束缚、台阁体后学泛滥的诗歌发展状况;上溯诗歌与乐合一的原始形态,广泛品味、比较唐、宋、元的诗歌创作;对《尚书》、《论语》、《孟子》、《荀子》尤其是《礼记.乐记》、《毛诗序》等儒家早期经典中的诗乐理论和南宋严羽的《沧浪诗话》等作了认同性的选择和阐释;总结、升华了自己的创作经验和独特的思考。因而,这是一个以儒家诗学为主体而又折中、融合了诸多审美要素的、既高度重视诗歌的艺术特征更强调诗歌的内容和功能的、具有一定的针对性和切实的指导意义的诗学体系。这一体系不仅对当时的茶陵诗派产生了巨大的引领作用,使台阁末流弥漫的诗坛颓靡的景象大有改观,而且对其后的杨慎、公安三袁,以及钱谦益、王士、沈德潜等,皆有所启迪,对"七子派"的影响尤为显著,在明代中叶主流诗风由台阁向复古嬗变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东阳 怀麓堂诗话 诗学体系
下载PDF
中国古代诗学体系:自在的和自为的——写在《中国诗学体系论》三版之际 被引量:1
11
作者 马汉钦 《萍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3年第3期80-82,共3页
陈良运先生的<中国诗学体系论>在经历了十年的检验之后,于2003年4月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推出了第三版,累计印数已过万.这或许是一种标志:一种致力于将中国古代诗学体系从自在的状态转向自为的状态的努力,得到了广大读者和学界的... 陈良运先生的<中国诗学体系论>在经历了十年的检验之后,于2003年4月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推出了第三版,累计印数已过万.这或许是一种标志:一种致力于将中国古代诗学体系从自在的状态转向自为的状态的努力,得到了广大读者和学界的认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古代 诗学体系 文学
下载PDF
诗论·诗材·诗史:唐诗学体系的多维建构
12
作者 胡可先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13-15,共3页
20世纪80年代后期,知识出版社出版了陈伯海先生《唐诗学引论》一书,我当时得到该书就如获至宝。90年代中期,陈先生的《唐诗汇评》出版,我也是第一时间阅读,而后则常置案头。新世纪以来,举凡陈伯海先生的著作,每次出版,我都会在第一时间... 20世纪80年代后期,知识出版社出版了陈伯海先生《唐诗学引论》一书,我当时得到该书就如获至宝。90年代中期,陈先生的《唐诗汇评》出版,我也是第一时间阅读,而后则常置案头。新世纪以来,举凡陈伯海先生的著作,每次出版,我都会在第一时间阅读,以获教益。前几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学体系 唐诗研究 陈伯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第一时间 学史 意象世界 诗学研究 类编 文献集
下载PDF
“变”中守“常”:中国现代诗学体系的一种建构
13
作者 王强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33-34,共2页
本刊"中国现代诗学"专栏在2009年举办了"中国现代诗学学科建设笔谈"。原计划3辑,但欲罢不能,最后共推出4辑,朱德发、李怡、古远清、袁忠岳、周晓风、子张、曹万生、向天渊等诸多先生都参与其中,《新华文摘》等也有... 本刊"中国现代诗学"专栏在2009年举办了"中国现代诗学学科建设笔谈"。原计划3辑,但欲罢不能,最后共推出4辑,朱德发、李怡、古远清、袁忠岳、周晓风、子张、曹万生、向天渊等诸多先生都参与其中,《新华文摘》等也有所转载。在今年,从第2期开始,由澳门大学朱寿桐教授打头,我们又举办了"新诗的‘变’与‘常’笔谈",到本期已是第5辑,张炯、王珂、江弱水、张中宇、张全之和许多新锐都发表了不少精彩之见。我们以为,笔谈是一个活跃原创性思维、让更多人有发表意见机会的好方式。中国的人文知识分子都在体制内生存,不可能游离于现有的学术评价体制、学术管理体制、学术发表出版体制、人才选拔体制之外。这些以行政思维和理科思维为基础的体制的力量往往限制了人文学科学术研究原创性的发挥。一些人为职称、为学位、为获奖、为当官"做"学问,形成浮躁、急功近利的学术氛围。一说到学术失范,有人就爱拿抄袭剽窃说事。这当然也是问题。但在我们看来,原创性是学术的最高规范。丧失原创性、丧失净化和提升自己的努力,这才是人文学科的最大失范。我们必须善于跳出庸人思路而提出新问题,打破习惯定势而提出新见解,避免炒陈饭而运用新材料,摒弃学术八股而提供新表达。"通中求变"地"发前人之未发","接着讲"地"发前人之已发",把学科推向前进,这就是我们喜爱笔谈的原因。本期我们推出向天渊、张全之、李祖德、童龙超、王强的文章,这也是"变常"笔谈的"闭幕式"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 诗学体系 中国现代 现代诗学理论 中国新诗 众声喧哗 创作实践 时代语境
下载PDF
自成一家的《黄庭坚诗学体系研究》
14
作者 张丽华 《中国图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0期29-30,共2页
国内黄庭坚研究,在经历了新中国成立之初到20世纪80年代落寞与否定期之后,近些年迎来了它的大发展期,论文成果丰硕,一系列专著也已问世.钱志熙《黄庭坚诗学体系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出版,以下简称"钱著")就是其中的一种.
关键词 《黄庭坚诗学体系研究》 书评 钱志熙 诗歌创作
下载PDF
诗概念阐释与诗学体系建构
15
作者 任竞泽 《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1期76-78,共3页
诗概念之定义阐释是诗歌理论的基本问题。何其芳关于诗的定义基本上含盖了中外历代诗人、文学批评家对诗概念所定义的各个方面。更为重要的是,这个定义所浓缩的诗概念内涵也基本是近现代诗学体系建构的主体框架。我们在选取典型文献史... 诗概念之定义阐释是诗歌理论的基本问题。何其芳关于诗的定义基本上含盖了中外历代诗人、文学批评家对诗概念所定义的各个方面。更为重要的是,这个定义所浓缩的诗概念内涵也基本是近现代诗学体系建构的主体框架。我们在选取典型文献史料对诗概念的诸种特征进行全面阐释的基础上,力图从中勾勒出诗学理论的整体面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概念 诗学体系 诗学理论
下载PDF
道璨“心”本体诗学体系谫论
16
作者 张勇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0年第5期64-71,共8页
在本体论上,道璨提出"诗以心为宗"的命题,把诗视为主体心中"清气"的自由流淌;在功能论上,他提倡关注社会现实、关乎国计民生的"风雅大道";在创作论上,他重视学养、阅历、参悟与师"心";在风格论... 在本体论上,道璨提出"诗以心为宗"的命题,把诗视为主体心中"清气"的自由流淌;在功能论上,他提倡关注社会现实、关乎国计民生的"风雅大道";在创作论上,他重视学养、阅历、参悟与师"心";在风格论上,他提倡"清不癯,活不放"的审美理想。道璨诗学体系以"心"为核心,在概念、命题及思维方式上均具有浓厚的佛学色彩,同时又具有鲜明的儒学化倾向。道璨诗论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为当时诗坛指明了一条创作"心"路,其提出的新概念、新命题大大丰富了中国古代诗论的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璨 “心”本体 诗学体系
下载PDF
建构中国古代接受诗学体系的新尝试——评邓新华《中国古代接受诗学》
17
作者 李滨 《云梦学刊》 2003年第5期127-128,共2页
关键词 中国 古代 接受诗学体系 邓新华 《中国古代接受诗学 书评 接受美学
下载PDF
传统视域与吕进现代诗学体系——从《吕进诗学隽语》谈起
18
作者 颜同林 《中外诗歌研究》 2013年第2期19-24,共6页
中国现代诗学体系自身理论的丰富与发展,都面临一个传统与现代、异域与本土的问题。一方面,西方诗学思想被引入中国后,它在陌生而新异的时空中不断衍生与变异,形成了新的内容与形态;另一方面,中国传统诗学被植入到现代中国之后,... 中国现代诗学体系自身理论的丰富与发展,都面临一个传统与现代、异域与本土的问题。一方面,西方诗学思想被引入中国后,它在陌生而新异的时空中不断衍生与变异,形成了新的内容与形态;另一方面,中国传统诗学被植入到现代中国之后,面对当下不同地域文化形态和传统时,也产生着新的困境与机遇。在这个意义上,传统诗学与西方诗学经常成为互视的双轴,双重资源带来多元化诗学视野与课题。具体到中国现代诗学的个人化建构时,透过两者之间的张力结构,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两者所占的份额在个案研究实际中却并不等同,在兼顾双方的情况下偏于一轴,往往是中国现代诗学大家建构各自独特诗学的常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传统诗学 中国现代 诗学体系 吕进 视域 文化形态 西方诗学 现代诗学
下载PDF
新诗现代化"诗学体系的滥觞——谈20世纪40年代中国现代主义诗论
19
作者 萧映 《广东教育学院学报》 2002年第3期30-33,共4页
在对李广田、朱自清、唐、袁可嘉在20世纪40年代各自出版的诗论专著进行比较研究的基础上,论述了20世纪40年代中国现代主义诗论的特点:集中性和系统性,并总结了"新诗现代化"的诗学体系。
关键词 新诗 现代化 诗学体系 20世纪40年代 中国 现代主义诗歌 比较研究
下载PDF
“中国现代学术经典”视野中的吕进诗学体系——读《吕进诗学隽语》片谈
20
作者 赵心宪 《中外诗歌研究》 2013年第2期38-41,共4页
读《吕进诗学隽语》,最好同时查阅《新诗的创作与鉴赏》(1982)与《中国现代诗学》(1991),这后两本是吕进先生在新诗诗坛享有盛誉的诗学专著。换言之,按照诗学体系节录的“语录版本”《吕进诗学隽语》,可以读出吕进先生诗学思想... 读《吕进诗学隽语》,最好同时查阅《新诗的创作与鉴赏》(1982)与《中国现代诗学》(1991),这后两本是吕进先生在新诗诗坛享有盛誉的诗学专著。换言之,按照诗学体系节录的“语录版本”《吕进诗学隽语》,可以读出吕进先生诗学思想发展经历的基本轨迹在中国现代学术思想史上应该具有的经典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学体系 中国现代 吕进 《新诗的创作与鉴赏》 学术经典 学术思想史 现代诗学 发展经历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