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近代中国外来语入诗现象及其诗学意义 |
张振谦
|
《广东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
2024 |
0 |
|
2
|
甓湖诗社及其诗学意义考论 |
郭鹏
|
《晋中学院学报》
|
2024 |
0 |
|
3
|
“游戏三昧”的禅学内涵与诗学意义 |
王悦
张勇
|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23 |
0 |
|
4
|
应试背景下的元代诗歌教习及其诗学意义 |
武君
|
《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
2023 |
1
|
|
5
|
郑珍对陶渊明的接受及其诗学意义 |
高文绪
|
《九江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23 |
0 |
|
6
|
“诗缘情”诗学意义新识 |
陈良运
|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1990 |
8
|
|
7
|
穆旦“新的抒情”实践及其诗学意义 |
陈彦
|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
2005 |
8
|
|
8
|
读图时代视像媒介的诗学意义 |
陈定家
|
《江淮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
2010 |
4
|
|
9
|
支遁“理中之谈”及其诗学意义 |
刘运好
王友群
|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3 |
1
|
|
10
|
论陶诗的诗学意义——对冲淡诗美范型确立过程的考察 |
刘勉
李丽君
|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
2008 |
1
|
|
11
|
魏晋南北朝诗歌中的“竹”意象及其诗学意义 |
马奔腾
李馨芳
|
《云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17 |
3
|
|
12
|
形象反映方式与艺术思维特质——鲁迅杂文的诗学意义阐释 |
王嘉良
|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
1997 |
2
|
|
13
|
南宋“选体诗”的重新发现及其诗学意义 |
史伟
|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0 |
2
|
|
14
|
欧阳修的七律创作及其诗学意义 |
张立荣
|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9 |
2
|
|
15
|
郭沫若《笔立山头展望》的诗学意义——兼论现代诗歌中的生命新形态 |
鲍昌宝
|
《郭沫若学刊》
|
2003 |
1
|
|
16
|
现实主义、诗学意义与人道主义——马克·吐温作品中印第安人意义研究 |
李洪斌
|
《延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
2016 |
1
|
|
17
|
黄庭坚禅悦诗风的诗学意义 |
王树海
宫波
|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0 |
0 |
|
18
|
《人间词话》与《红楼梦评论》诗学意义之比较 |
饶芃子
李砾
|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7 |
0 |
|
19
|
文本与接受:论《春秋左传集解》的诗学意义 |
丁太勰
刘运好
|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5 |
0 |
|
20
|
"诗礼相成"的历史表现及诗学意义 |
周唯一
|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
2004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