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建构江南城市研究的诗性人文学术谱系 被引量:4
1
作者 刘士林 《学术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92-96,共5页
刘士林认为,诗性人文学术有助于纠正过度理性化、科学化与实证化的现代主流学术范式,在研究与阐释江南城市时具有其合法性与先进性。对古代江南城市的诗性人文研究与阐释,不仅有助于江南城市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对中国其他地区乃至于西方... 刘士林认为,诗性人文学术有助于纠正过度理性化、科学化与实证化的现代主流学术范式,在研究与阐释江南城市时具有其合法性与先进性。对古代江南城市的诗性人文研究与阐释,不仅有助于江南城市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对中国其他地区乃至于西方城市也具有一定的参照价值。查清华认为,中晚明城市化因素与江南文化的内在基因有着很高的"匹配指数",城市化进程和区域文化相互作用改变着包括市民在内各个阶层的主体结构与精神生态,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文化思潮的演进与诗文的新变。朱逸宁认为,江南都市的文化精神形态在唐代之前已经初步形成,归纳起来就是以城市为中心、以上层文人名士为载体、以地区政治权力为依托、以高度审美化的生活方式及精神境界为特征的早期城市文化,它是江南都市文化的原生态模式,为明清以后中国城市文明的又一轮高速发展构建出一片诗意的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性人文学术 江南城市化 明代诗文新变 建康
原文传递
江南诗性文化研究方法的建构与探索历程 被引量:1
2
作者 刘士林 《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2期44-48,共5页
只要能够证明主体中有一种同时兼备理性反思与诗性直观的生命机能,就可以解决一直困扰西方的"灰色理论"自身的"澄明"问题。与西方哲学主要通过概念劳动和逻辑批判不同,以人类的诗性智慧为思维机制、以中国诗性文化... 只要能够证明主体中有一种同时兼备理性反思与诗性直观的生命机能,就可以解决一直困扰西方的"灰色理论"自身的"澄明"问题。与西方哲学主要通过概念劳动和逻辑批判不同,以人类的诗性智慧为思维机制、以中国诗性文化为历史社会背景、以中国诗学理论与中国文学艺术为研究对象,我们初步建立了不同于西方现代理论谱系的"诗性人文学术"。其特点是:以感受含摄论证,以经验贯通理性,以细节建构本体,以人物澄明精神。对江南诗性主体与文化的研究,同样是通过鲜活的汉语、感性的肉身、诗化的行为,把江南精神从幻想与灰色理论中拯救出来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方法 理论形态 诗性人文学术 江南文化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