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传统年画的诗性审美重构与叙事语境转换
1
作者 张惠玲 《当代文坛》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I0014-I0015,共2页
一、诗性审美的当代重构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在诗歌的长河里,始终绽放着美好的植物、花卉,谱写成诗文形成诗性的“意象”审美。在图一和图二中,“福”字在设计重构中运用象征手法,突出其福寿双全、吉庆幸福的审美含义,拓展至将“寿星”... 一、诗性审美的当代重构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在诗歌的长河里,始终绽放着美好的植物、花卉,谱写成诗文形成诗性的“意象”审美。在图一和图二中,“福”字在设计重构中运用象征手法,突出其福寿双全、吉庆幸福的审美含义,拓展至将“寿星”和“花草”结合,寄寓它诗性审美的意义,拓宽表达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性审美 叙事语境 当代重构 设计重构 象征手法 转换
下载PDF
严歌苓小说语言的诗性审美文化特质--以《第九个寡妇》为例
2
作者 崔龙昌 《美与时代(美学)(下)》 2023年第8期124-127,共4页
自“白话文运动”以来,汉语句式吸收了欧化句的优点,通过长句、散句表示理性、精确、严密的思想。但是,汉语的诗性审美传统在那里?笔者从文化语言学角度,以严歌苓《第九个寡妇》为文本,分析其语言所呈现的汉文化之诗性审美特质,即:以“... 自“白话文运动”以来,汉语句式吸收了欧化句的优点,通过长句、散句表示理性、精确、严密的思想。但是,汉语的诗性审美传统在那里?笔者从文化语言学角度,以严歌苓《第九个寡妇》为文本,分析其语言所呈现的汉文化之诗性审美特质,即:以“散点透视”对“焦点透视”的解构,以“意合”对“形合”的背离,以“骈散交融”对“散长之欧化句”的反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严歌苓 第九个寡妇 小说语言 诗性审美
下载PDF
脂批的诗性审美探析——从“妙赏”说起 被引量:1
3
作者 任在喻 谭本龙 《遵义师范学院学报》 2013年第3期59-61,共3页
诗性审美是中国文学批评的一个重要特色,早期文学批评中就已经具有。作为最晚出现的中国古代文学批评形式,小说评点对作品的"妙赏"从内容到形式都体现了这种特色。"妙赏"是一种独特的、在审美的同时也创造美的诗性... 诗性审美是中国文学批评的一个重要特色,早期文学批评中就已经具有。作为最晚出现的中国古代文学批评形式,小说评点对作品的"妙赏"从内容到形式都体现了这种特色。"妙赏"是一种独特的、在审美的同时也创造美的诗性审美,小说评点的"妙赏"体现在其诗性审美与中国古代小说的诗性美相映相衬,展现出中国古代文论的特有魅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批 诗性审美 妙赏
下载PDF
中国古典诗歌诗性审美与创意设计 被引量:1
4
作者 刘晓月 《中国民族博览》 2015年第12期143-144,共2页
中国是一个古老的"诗"的国度,从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开始,无论是古典诗歌还是现代诗歌,诗的内容几乎涵盖了中国文化的方方面面,特别是中国古典诗歌传统意象中所蕴含的诗性审美,催生了许多具有诗性特质的创意设计作品。
关键词 古典诗歌 诗性审美 创意设计
下载PDF
诗性审美的象似性移情
5
作者 张昀霓 《湖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202-204,共3页
移情贯穿于诗性审美活动的始终。在诗性审美中,诗性移情必经"由我及物","由物及我",最终"物我两忘"而实现"物我同一",然后在凝神中观照、沉静中回味,以更高的姿态审视这种移情之美,让依稀隐约... 移情贯穿于诗性审美活动的始终。在诗性审美中,诗性移情必经"由我及物","由物及我",最终"物我两忘"而实现"物我同一",然后在凝神中观照、沉静中回味,以更高的姿态审视这种移情之美,让依稀隐约不易捉摸的情感具备完整的、可捉摸的语言形式。语言形式勾勒的物象和营造的意象在本质上具有象似性。这种象似性使得诗性移情语言形式多表现为象征。诗性移情的象征展现了诗性情感的细微曲折,促动诗性情感的象似性投射和反馈来回反复迁移,从而无限放大诗性的感性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移情 诗性审美 象似性 迁移
下载PDF
“游”——诗性审美的开启与升华
6
作者 徐梅 《现代语文(上旬.文学研究)》 2006年第10期85-86,94,共3页
关键词 诗性审美 “游” 中国古代文学 生命存在 人生境界 自我存在 政权交接
下载PDF
江南文化与中国新文学诗性审美品格的生成
7
作者 黄健 《长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2期66-71,共6页
中国新文学的生成与发展,与江南文化与审美意识有着内在的关联。从审美风格上来看,来自江南区域的现代作家独特的审美意识,具有"刚"(精细坚韧)和"柔"(柔美飘逸)并济的诗性品格。他们能够以一种全新的审美姿态出现... 中国新文学的生成与发展,与江南文化与审美意识有着内在的关联。从审美风格上来看,来自江南区域的现代作家独特的审美意识,具有"刚"(精细坚韧)和"柔"(柔美飘逸)并济的诗性品格。他们能够以一种全新的审美姿态出现文坛上,与传统伦理道德的重重压抑和屏蔽下的陈腐创作及文风形成强烈对比,进而能够以白话作文这种新型的创作和文体形式,充分显示新文学的"实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江南作家 中国新文学 诗性审美
下载PDF
美在言外:中国式的诗性审美智慧
8
作者 戴威 马毅 《温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1年第3期62-64,96,共4页
随着20世纪西方哲学的语言学转向,人的"认识如何不可能"的问题也成为美学领域的难题。相比于西方哲学传统的弊端,中国诗性文化为审美的可能开辟了一条新路,在一种诗性审美智慧思路的引导下,通过对诗歌语言指称之外"留白&... 随着20世纪西方哲学的语言学转向,人的"认识如何不可能"的问题也成为美学领域的难题。相比于西方哲学传统的弊端,中国诗性文化为审美的可能开辟了一条新路,在一种诗性审美智慧思路的引导下,通过对诗歌语言指称之外"留白"的把握进而找寻到"言外之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语境 诗性审美 诗性文化
下载PDF
江南影像的诗性审美 被引量:1
9
作者 唐梦晨 《传播力研究》 2017年第9期23-23,共1页
中国电影在各个时期都体现出不同的人文风情、地域风格、历史文化等,这给予了中国电影更多的创作空间,使得电影更多元化、题材类型更为丰富。在中国电影的地域性风格中,存在着独具特色的江南题材电影。本文意通过对《林家铺子》、《早... 中国电影在各个时期都体现出不同的人文风情、地域风格、历史文化等,这给予了中国电影更多的创作空间,使得电影更多元化、题材类型更为丰富。在中国电影的地域性风格中,存在着独具特色的江南题材电影。本文意通过对《林家铺子》、《早春二月》等影片细节的举例梳理,分析"江南电影"在1949-1979年之间(十七年和文革电影时期)通过创作者的审美直觉、叙事特性、地域特色所表现出的视觉风格、叙事模式、以及电影主角的性格特征。文章主要包括"江南电影"的创作渊源、散文化叙事、意象化风格、戏曲化影像风格、影像视觉符号这五个方面,意在突出江南影像的诗性审美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南影像 地域文化 人物个性 诗性审美
下载PDF
试析郑珍《湿薪行》的诗性审美过程
10
作者 崔金巧 《河北北方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2期1-3,18,共4页
郑珍晚年诗作《湿薪行》是其生命与情感意识赋予诗性审美的重要存在。诗歌本身是有意味的符号形式,而《湿薪行》文学再现体式上承载的诗艺理念,对现实之"物"即景会心的平易描摹形式,隐秀有致以情悟理的潜在意旨以及"物&q... 郑珍晚年诗作《湿薪行》是其生命与情感意识赋予诗性审美的重要存在。诗歌本身是有意味的符号形式,而《湿薪行》文学再现体式上承载的诗艺理念,对现实之"物"即景会心的平易描摹形式,隐秀有致以情悟理的潜在意旨以及"物"与"味"相谐的互间性共鸣场域,都彰显了诗人整个创作审美活动的诗性自觉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郑珍 《湿薪行》 诗性审美
下载PDF
“倒有些确实是诗”——略论郭沫若历史剧诗性审美品格
11
作者 古大勇 《苏州铁道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2期69-72,共4页
当郭沫若以天才的浪漫主义诗人身份进行历史剧创作时 ,他的诗人的禀赋、个性、气质、才情便无形中灌注到创作之中 ,因此他的历史剧呈现出一片葱茏朴茂、灵气飞动、摇荡心旌的浪漫主义诗意美。这种诗性审美品格在郭沫若历史剧中主要体现... 当郭沫若以天才的浪漫主义诗人身份进行历史剧创作时 ,他的诗人的禀赋、个性、气质、才情便无形中灌注到创作之中 ,因此他的历史剧呈现出一片葱茏朴茂、灵气飞动、摇荡心旌的浪漫主义诗意美。这种诗性审美品格在郭沫若历史剧中主要体现在如下四个方面 :一、贯串全剧的诗魂和全剧主人公的诗人气质 ;二、融合在戏剧情境中各体各样的诗 ;三、诗的戏剧结构情节、戏剧场景、戏剧气氛 ;四、诗的戏剧语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郭沫若 历史剧 浪漫主义 诗性审美品格
下载PDF
南宋园林建筑的诗性审美与意境营造
12
作者 郑炜 《艺术与设计(理论版)》 2023年第11期72-75,共4页
南宋时期文化艺术繁荣,园林与诗文的融合迎来了历史的高峰。南宋文人化的写意山水园趋向成熟,园林意境营造也呈现出了诗情画意的面貌,园林建筑与山石林泉同构,体现了独特的诗性审美和营造意匠。文章立足于南宋深厚的文化基底和诗学传统... 南宋时期文化艺术繁荣,园林与诗文的融合迎来了历史的高峰。南宋文人化的写意山水园趋向成熟,园林意境营造也呈现出了诗情画意的面貌,园林建筑与山石林泉同构,体现了独特的诗性审美和营造意匠。文章立足于南宋深厚的文化基底和诗学传统,在梳理诗歌与园林建筑之间互文关系的基础上,提炼南宋园林建筑的诗性审美特征,分析南宋园林建筑诗化的影响因素,总结南宋园林建筑的意境营造方法,探索了一种基于诗性特征的园林建筑设计理论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宋 园林建筑 诗性审美 意境营造
原文传递
诗性审美在平面设计中的萌生与表达 被引量:1
13
作者 刘莹 《四川戏剧》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94-96,共3页
随着人们审美诉求的日益深刻多元,平面设计创作灵感的维度也大为拓展。而诗歌中的诗性美为平面设计提供了大量的创作灵感。诗性审美在平面设计中的萌生主要通过对物境的欣赏、对情境的品味以及对理境的分析,诗性审美在平面设计中主要通... 随着人们审美诉求的日益深刻多元,平面设计创作灵感的维度也大为拓展。而诗歌中的诗性美为平面设计提供了大量的创作灵感。诗性审美在平面设计中的萌生主要通过对物境的欣赏、对情境的品味以及对理境的分析,诗性审美在平面设计中主要通过写实造形、传神达意、妙语抒情的表达方式,并最终实现诗歌与平面设计的跨界融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歌 诗性 诗性审美 平面设计
原文传递
草木有本心 何求美人折 花木中的诗性审美与君子性情
14
作者 鲍楠 《紫禁城》 2019年第9期12-31,共20页
花木,或鲜艳夺目,或沁人心脾,或摇曳生姿,或苍劲挺立,因得天地灵秀之气,故而深受国人喜爱。赏花爱木的优雅情致体现出中国人亲近自然、天人合一的思想传统,这种流淌在血液中的文化基因一直到今天也没有间断。
关键词 诗性审美 花木 性情 君子 美人 本心 思想传统 天人合一
原文传递
文化精神与审美诗性的集成——意境范畴再探 被引量:2
15
作者 牛芙珍 《沧州师范学院学报》 2003年第3期6-8,共3页
意境是中国古代文艺学美学的核心范畴,它的文化渊源是以儒、道、禅佛哲学为核心构成的“天人合一”的文化精神。它的艺术品质则与中国古代文艺学美学审美发展过程不可分离。以此为起点对意境的形成和面貌进行研究是很有意义的。
关键词 中国古代文艺学美学 意境 文化精神 审美诗性 天人合一 审美发展
下载PDF
中国画的诗性审美
16
作者 孙海峰 《国画家》 2018年第6期74-76,共3页
从中国传统艺术的大背景,分析唐宋以降中国绘画发展的脉络.可以清晰地看到一条传承有序的主脉.那就是对中国画“气韵”的追求,即“诗性审美”的追求。不管历朝历代中国画技法如何发展、演变,还有文人意趣的渗入叠加,但是,对气韵的追求... 从中国传统艺术的大背景,分析唐宋以降中国绘画发展的脉络.可以清晰地看到一条传承有序的主脉.那就是对中国画“气韵”的追求,即“诗性审美”的追求。不管历朝历代中国画技法如何发展、演变,还有文人意趣的渗入叠加,但是,对气韵的追求始终是中国画评判的核心,这也印证了谢老先生崇尚“气韵生动”作为“六法”之首的根源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画技法 诗性审美 中国传统艺术 气韵生动 绘画发展 “六法”
原文传递
西湖游赏的诗性境界及其当代意义 被引量:4
17
作者 刘永 《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6期55-59,共5页
西湖游赏是古代杭州都市文化诗性特色的重要体现,与杭州城市特殊的政治、经济、文化背景有关。西湖游赏有三种不同的诗性境界:诗酒美人的诗性审美境界、感时伤往的诗性政治境界和高朗静深的诗性空明境界。它们分别主要受到江南诗性文化... 西湖游赏是古代杭州都市文化诗性特色的重要体现,与杭州城市特殊的政治、经济、文化背景有关。西湖游赏有三种不同的诗性境界:诗酒美人的诗性审美境界、感时伤往的诗性政治境界和高朗静深的诗性空明境界。它们分别主要受到江南诗性文化、北方伦理文化以及道家和禅宗思想的影响。西湖游赏及其诗性境界对当代都市规划、都市生活方式以及都市文化建设都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湖游赏 诗性审美境界 诗性政治境界 诗性空明境界 当代意义
下载PDF
《莺莺传》的审美特征及其文化成因 被引量:2
18
作者 王颖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58-61,共4页
《莺莺传》具有两个突出的美学特征,即诗性审美与悲剧质性,而这两种美学特征与唐代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唐代诗歌繁荣、开放、豁达的民族文化心理以及门第观念等都是《莺莺传》美学特征形成的原因。
关键词 《莺莺传》 诗性审美 悲剧质性 文化成因
下载PDF
一颗永不凋零的诗心——萧红《生死场》审美探析
19
作者 孙怡雯 《文教资料》 2013年第32期47-49,共3页
萧红的《生死场》以“细致的观察和越轨的笔致”独立于中国现代文坛,得到众多赞誉。本文试图从文本细读出发,运用语言学、叙事学等相关学科的理论知识,剖析小说话语背后深藏的女性审美价值,尤其是探析作家萧红内心所具有的未凋零的... 萧红的《生死场》以“细致的观察和越轨的笔致”独立于中国现代文坛,得到众多赞誉。本文试图从文本细读出发,运用语言学、叙事学等相关学科的理论知识,剖析小说话语背后深藏的女性审美价值,尤其是探析作家萧红内心所具有的未凋零的诗心与幽然画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死场 语言 结构 诗性审美
下载PDF
诗性的形式语言在视觉设计中的映射 被引量:5
20
作者 牟柳 《美术教育研究》 2020年第20期64-65,共2页
该文从视觉设计和诗性的形式语言两个层面出发,探寻视觉设计中的诗性审美,从诗性的形式语言角度解读绘画、书籍装帧、平面设计等视觉艺术,力图通过研究诗性的形式语言在视觉设计中的表现,关注人们在视觉设计中获得的诗性感受,探讨诗性... 该文从视觉设计和诗性的形式语言两个层面出发,探寻视觉设计中的诗性审美,从诗性的形式语言角度解读绘画、书籍装帧、平面设计等视觉艺术,力图通过研究诗性的形式语言在视觉设计中的表现,关注人们在视觉设计中获得的诗性感受,探讨诗性形式语言的可视化之美;通过诗性与视觉设计的融合,重新解读诗性的情感体验,发掘视觉艺术设计中存在的诗性审美;用跨领域的思维发现一些不同的、有趣的事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觉设计 诗性审美 形式语言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