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魏晋南北朝鉴赏感悟法与批评文体的诗性建构
1
作者 邓心强 《唐都学刊》 2023年第2期87-98,共12页
魏晋南北朝众多文论家娴熟而密集地采用鉴赏感悟法进行文学批评,体现出批评的时代性和民族性。这主要表现在三大维度:敏锐的艺术感受力、精准的审美判断力和高超的批评传达力,对批评文体的诗性建构皆有重要影响。以曹丕、陆机、刘勰为... 魏晋南北朝众多文论家娴熟而密集地采用鉴赏感悟法进行文学批评,体现出批评的时代性和民族性。这主要表现在三大维度:敏锐的艺术感受力、精准的审美判断力和高超的批评传达力,对批评文体的诗性建构皆有重要影响。以曹丕、陆机、刘勰为代表的文论家在语言的形式与风格感受方面,在对作品结构与情思把握方面,都堪称典范;而其鉴别作品之味、判定不同风格、对艺术家成就和个性特征的评析等,都极为突出。同时,善于营造“批评意境”,话语方式的表达上具有折中性和灵活性,这些都与魏晋之后整个社会的审美转向、文论家的阅读体验和审美实践分不开,且凸显了此阶段中国文论浓郁的诗性特征,对当前文学批评方法的选用、文体品格的营造均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魏晋南北朝 文论家 鉴赏感悟法 批评文体 批评意境 诗性建构
下载PDF
论小说《保卫延安》《红日》连环画改编的诗性建构
2
作者 赵树勤 赵倩茜 《湖南行政学院学报》 2023年第5期115-124,共10页
杜鹏程的《保卫延安》和吴强的《红日》是红色经典小说中描写解放战争的佳作,一经发表便引起文坛瞩目。此后,这两部作品先后被雷德祖、李人毅、汪观清等多位知名画家绘制成多种版本的连环画,扩大了原作的影响与传播。然遗憾的是,既往学... 杜鹏程的《保卫延安》和吴强的《红日》是红色经典小说中描写解放战争的佳作,一经发表便引起文坛瞩目。此后,这两部作品先后被雷德祖、李人毅、汪观清等多位知名画家绘制成多种版本的连环画,扩大了原作的影响与传播。然遗憾的是,既往学界的研究鲜见对其连环画改编的探究,对其诗性特质的评析几近阙如。因此,论文试图从意象联想、动态构图、虚实相生三方面来讨论两部连环画中的诗性建构,以期拓展红色经典小说图像改编的研究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卫延安》 《红日》 连环画改编 诗性建构
下载PDF
生命彼岸世界的追寻与想象——红柯长篇小说的诗性建构 被引量:1
3
作者 李小红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38-144,326,共7页
新疆是红柯生命中洋溢着浓郁诗意的彼岸世界,他在五部长篇小说中完成了对彼岸世界的构筑。红柯侧重于对人与自然关系的书写,将"追寻"视作是一种重要的艺术手段完成他对精神原乡的返归。其次,在小说文本世界的历史和现实两级... 新疆是红柯生命中洋溢着浓郁诗意的彼岸世界,他在五部长篇小说中完成了对彼岸世界的构筑。红柯侧重于对人与自然关系的书写,将"追寻"视作是一种重要的艺术手段完成他对精神原乡的返归。其次,在小说文本世界的历史和现实两级维度上,红柯完成了小说人物理想人格的建构,生命神性的塑造因此更富有人的主体性,也就更富有人文性和现实感。而这一诗性世界建构,同样也得益于神话、历史故事、歌谣的文本介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彼岸世界 诗性建构 长篇小说 红柯
下载PDF
朱山坡乡土小说的诗性建构
4
作者 韩颖琦 张琴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年第5期380-388,共9页
朱山坡在小说中运用独特的叙事技巧描写了乡村家庭伦理生活,展现现代化进程中乡土世界发生的巨大变化和文化崩陷,由点及面地描绘了一幅全景式的乡土世界社会面貌,颇具先锋文学色彩。其运用诗性技巧建构的乡土小说内蕴深广,具有时代性、... 朱山坡在小说中运用独特的叙事技巧描写了乡村家庭伦理生活,展现现代化进程中乡土世界发生的巨大变化和文化崩陷,由点及面地描绘了一幅全景式的乡土世界社会面貌,颇具先锋文学色彩。其运用诗性技巧建构的乡土小说内蕴深广,具有时代性、社会性和地域性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朱山坡 乡土小说 诗性建构 现代化进程
下载PDF
当下中国艺术电影的诗性建构
5
作者 吴青青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1-4,共4页
2016年是中国电影产业发展的特殊年份。一方面是中国电影票房在连续十年强势上升后增速明显放缓,全年票房与2015年基本持平,其中国产片的票房还略有下降。中国电影产业的扩张性增长渐趋平稳。另一方面,“艺术电影”成为当年电影市场的... 2016年是中国电影产业发展的特殊年份。一方面是中国电影票房在连续十年强势上升后增速明显放缓,全年票房与2015年基本持平,其中国产片的票房还略有下降。中国电影产业的扩张性增长渐趋平稳。另一方面,“艺术电影”成为当年电影市场的关键词和一大亮色,促动了关于电影的艺术创新性和产业多元性的各种思考。2016年5月,知名制片人方励下跪吁求增加《百鸟朝凤》排片,成为当年度的现象级事件,因此引发了电影与艺术、市场、社会文化等诸多问题的思考。2016年10月,中国艺术电影放映联盟在长春成立,这标志着中国第一个艺术院线联盟正式成立,也标志着国内学界业界对艺术电影的关注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百鸟朝凤》 艺术院线 中国电影产业 中国艺术电影 电影产业发展 国产片 诗性建构 排片
下载PDF
当代欧洲华文诗歌的汉语诗性建构
6
作者 刘云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 CSSCI 2013年第2期149-153,共5页
当代欧州华文诗歌主要指1949年后在欧洲定居或客居期间的中国人以现代汉语为工具所创作的新诗作品。这些诗歌的汉语诗性建构主要有以下三个维度:一、挖掘汉字的审美表现力,展现汉字音形义的审美特质;二、化用中国传统诗歌意象,注重... 当代欧州华文诗歌主要指1949年后在欧洲定居或客居期间的中国人以现代汉语为工具所创作的新诗作品。这些诗歌的汉语诗性建构主要有以下三个维度:一、挖掘汉字的审美表现力,展现汉字音形义的审美特质;二、化用中国传统诗歌意象,注重拓展或颠覆古典意象的传统意蕴;三,以现代社会为基点,重新审视和表现中国传统历史与文化。当代欧华诗歌汉语诗性建构的努力对于中国当代诗歌创作也具有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代欧华诗歌 诗性建构
下载PDF
非物质文化遗产判定准则及其内在价值依据——人类“内在理想尺度”超越时空面向未来的诗性建构
7
作者 谭楚子 《徐州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1期73-77,共5页
在文化价值取向日益多元的背景下,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判定准则,势必遭遇纷纭复杂、形态各异的个案困惑。在此情势下,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相关价值理论不失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判定准则可资依循的圭臬。尽管非物质文化遗产源自已经消逝... 在文化价值取向日益多元的背景下,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判定准则,势必遭遇纷纭复杂、形态各异的个案困惑。在此情势下,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相关价值理论不失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判定准则可资依循的圭臬。尽管非物质文化遗产源自已经消逝的往昔,然而流播至今并真正堪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优秀历史文化遗存,无一不寄寓着人类憧憬美好、向往未来的希望,折射辉映着人类自强不息、永远向前的伟大理想,因而无一例外地包含着人类依照永恒"内在理想尺度"设计的超越时空面向未来的诗性建构——此乃当下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判定准则及其内在价值探析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物质文化遗产 判定准则 价值依据 内在理想尺度 超越性 诗性建构
下载PDF
商品诗性建构的方法、途径与实现策略
8
作者 陶德富 《商业时代》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6期143-144,共2页
传统文化对本民族消费者的影响是无比深远的,在中国进行的商品符号化建构自然变成了商品的诗性建构。它需要广告人充分结合传统诗歌元素,用"赋、比、兴"的手法合情景以成意境,融理趣以兴诗性,并与媒体合谋来实现消费者企图通... 传统文化对本民族消费者的影响是无比深远的,在中国进行的商品符号化建构自然变成了商品的诗性建构。它需要广告人充分结合传统诗歌元素,用"赋、比、兴"的手法合情景以成意境,融理趣以兴诗性,并与媒体合谋来实现消费者企图通过消费商品达成诗意人生的梦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性建构 方法 途径 实现
下载PDF
日常生活语境下的诗性建构——论非亚诗集《倒立》
9
作者 李及婷 《广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 2016年第3期9-12,5,共5页
《倒立》是非亚的第二本公开出版的诗集。在这部诗集里,诗人对日常生活有其独特的认识姿态,他以日常具象的书写和独特的形式创新来反思现实生活,形成特定的主题阐释。诗人解构了日常生活"无聊""无意义"等刻板印象,... 《倒立》是非亚的第二本公开出版的诗集。在这部诗集里,诗人对日常生活有其独特的认识姿态,他以日常具象的书写和独特的形式创新来反思现实生活,形成特定的主题阐释。诗人解构了日常生活"无聊""无意义"等刻板印象,构建了日常生活的诗性,使诗集《倒立》具有一种独特的艺术感染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亚 日常生活 《倒立》 诗性建构
下载PDF
“本体性诗歌叙述”的时间性问题及其诗性建构
10
作者 韩镇宇 《百家评论》 2022年第6期123-130,共8页
“本体性诗歌叙述”将叙述作为修辞,以一种更具原发性的姿态去感受和表达“生命的在场”,多见于第三代诗歌当中,一方面通过拉长叙述时间等方式改变诗歌的叙述节奏,专注于日常生活细节的感悟和呈现,体现出鲜明的“现在意识”和“过程意识... “本体性诗歌叙述”将叙述作为修辞,以一种更具原发性的姿态去感受和表达“生命的在场”,多见于第三代诗歌当中,一方面通过拉长叙述时间等方式改变诗歌的叙述节奏,专注于日常生活细节的感悟和呈现,体现出鲜明的“现在意识”和“过程意识”,与中国古典诗学中的“事境说”有诸多相似之处;另一方面“本体性诗歌叙述”往往通过消解“历史时间”而在个人化的琐碎日常当中获得一个本然意义上的时间概念,体现出鲜明的“还原意识”,与将象征、隐喻作为修辞的“寓体性诗歌叙述”所表现的“历史化的个人时间”形成区分。由是我们在寻找叙述的诗性过程中需要更为细腻的“发现意识”,发现更丰富的诗歌表达手段,勇于打破传统的诗体规范,在时间的洪流当中去发现日常生活每个瞬间的独特和本真,获得“生命的悸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本体性叙述 叙述时间 诗性建构
下载PDF
自然伦理的诗性建构--以十位诗人的自然写作为中心
11
作者 马春光 《扬子江(诗刊)》 2023年第1期72-77,共6页
新世纪以来,随着生态危机的不断加剧和西方生态理论的大量引介,中国的自然生态文学迎来了繁荣一大批优秀的诗人从不同的维度展开自然写作实践,他们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异常丰富且颇具深度在这样的背景下,李少君、北乔主编的《群峰... 新世纪以来,随着生态危机的不断加剧和西方生态理论的大量引介,中国的自然生态文学迎来了繁荣一大批优秀的诗人从不同的维度展开自然写作实践,他们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异常丰富且颇具深度在这样的背景下,李少君、北乔主编的《群峰之上--自然写作十家诗选》(中国书籍出版社2022年版)可以说是近年来自然生态诗歌写作实绩的一次集中展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写作 中国书籍出版社 李少君 诗性建构 自然生态 写作实践 诗歌写作 自然伦理
原文传递
新世纪长篇小说创作的诗性建构 被引量:3
12
作者 梁海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51-158,176,共8页
新世纪长篇小说创作呈现出不断发展的态势,许多优秀作品引人瞩目。究其原因,除了市场、评奖机制等外在因素,更主要的,还在于长篇小说精神价值、文体内在史诗品质的变化。这种史诗品质衍生为一种诗性理想,成为新世纪长篇小说创作的一种... 新世纪长篇小说创作呈现出不断发展的态势,许多优秀作品引人瞩目。究其原因,除了市场、评奖机制等外在因素,更主要的,还在于长篇小说精神价值、文体内在史诗品质的变化。这种史诗品质衍生为一种诗性理想,成为新世纪长篇小说创作的一种自觉追求。无论是蕴涵丰富的诗意书写,还是充盈着主体意识的现实主义叙事,抑或是回归古典的审美旨趣,都张扬出这种诗性建构的艺术追求。这一点,恰恰是文学本体在价值论上的自足意义,而长篇小说诗性品质的建构,则给新世纪文学创作注入新的生机和活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世纪 长篇小说 诗性建构 诗意抒写 现实主义叙事 古典审美旨趣
原文传递
公共阐释与公共性的诗性建构 被引量:1
13
作者 孙士聪 《山东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89-93,106,共6页
公共阐释论从阐释的个体性到社会性以至公共性的逻辑行程,前提性地预设了关于人的公共性的理解,而阐释主体、阐释客体与意义接受环节上的现实缺失与断裂提出了公共性衰落的问题。阿伦特、哈贝马斯、桑内特等代表性致思路径及其限度,凸... 公共阐释论从阐释的个体性到社会性以至公共性的逻辑行程,前提性地预设了关于人的公共性的理解,而阐释主体、阐释客体与意义接受环节上的现实缺失与断裂提出了公共性衰落的问题。阿伦特、哈贝马斯、桑内特等代表性致思路径及其限度,凸显公共性问题域的生存结构的基础性,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将其历史性具体化为无产阶级意识生成与阶级共同体建构的命题。在本土大众文化实践日益分化多元、公共性衰退的现实背景下,文学及其阐释有可能发挥其介入性、日常性、交往性特质,探索当代公共性的诗性建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阐释 公共性 诗性建构 生存结构
原文传递
俗相中的诗性建构——读王长军一组诗歌近作
14
作者 吕天琳 《岁月(原创)》 2020年第3期14-16,共3页
王长军的诗歌创作源于一种“沉重的自觉”,即惯于从传统抒情中脱胎而出,同时又善于将区域经验放大成一种总体观照。他的早期诗作充盈着一种磅礴豪放之美,语言雄奇乃至剽焊,洋溢着饱满的生命欲望和澎湃的原始激情(参见《兑换梦境的时刻:... 王长军的诗歌创作源于一种“沉重的自觉”,即惯于从传统抒情中脱胎而出,同时又善于将区域经验放大成一种总体观照。他的早期诗作充盈着一种磅礴豪放之美,语言雄奇乃至剽焊,洋溢着饱满的生命欲望和澎湃的原始激情(参见《兑换梦境的时刻:太阳相思症》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性建构 生命欲望 经验放大 诗歌创作 王长军 早期诗作 豪放
原文传递
文学语言的诗性化建构及其审美意蕴
15
作者 吴文清 《今古文创》 2024年第35期43-46,共4页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文学作品通过语言来塑造审美意象、传达审美意蕴。文学语言的诗性化特征是文学作品呈现审美属性的重要原因。文学语言诗性化的外在表征主要表现为虚指性、情感性和超越性。文学语言的诗性化建构贯穿于创作活动和接受...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文学作品通过语言来塑造审美意象、传达审美意蕴。文学语言的诗性化特征是文学作品呈现审美属性的重要原因。文学语言诗性化的外在表征主要表现为虚指性、情感性和超越性。文学语言的诗性化建构贯穿于创作活动和接受活动中,通过创设文学语境,塑造审美形象和呈现哲学意蕴来体现其深厚的审美意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语言 诗性 诗性建构 审美意蕴
下载PDF
对校园清纯与人生高尚的殷殷呼唤——论马俊彪的中篇小说《我想高尚》
16
作者 宋依洋 王科 《哈尔滨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23年第5期128-130,共3页
马俊彪的中篇小说《我想高尚》充满家国情怀,以时代的使命和担当,热情地歌颂纯洁高尚,尖锐犀利地揭示了校园顽疾和人性变异,对商品经济下的道德滑坡进行了深度开掘和精彩描写,塑造了形态各异的人物形象,发出了对校园清纯、人生高尚和构... 马俊彪的中篇小说《我想高尚》充满家国情怀,以时代的使命和担当,热情地歌颂纯洁高尚,尖锐犀利地揭示了校园顽疾和人性变异,对商品经济下的道德滑坡进行了深度开掘和精彩描写,塑造了形态各异的人物形象,发出了对校园清纯、人生高尚和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殷殷呼唤。同时,作品以幽默冷峻的书写,对校园小说的叙事技法进行了艺术革新与诗性建构,讲述了一个个生动的中国故事,启迪人们追求高尚的人生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俊彪 《我想高尚》 校园叙事 人性书写 诗性建构
下载PDF
当代小说中民间歌谣的利用与创造——以吴仕民长篇小说《旧林故渊》为个案 被引量:1
17
作者 杜雪琴 邹建军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08-114,共7页
主要以吴仕民长篇小说《旧林故渊》为个案,探讨了作家在这部小说中是如何利用现有的民间歌谣,在人物塑造、主题表达和诗性建构方面所作出的努力,着重讨论了“五宝歌”和“渔鼓词”在小说中所生发的诗学意义。中国各民族民间歌谣极为丰富... 主要以吴仕民长篇小说《旧林故渊》为个案,探讨了作家在这部小说中是如何利用现有的民间歌谣,在人物塑造、主题表达和诗性建构方面所作出的努力,着重讨论了“五宝歌”和“渔鼓词”在小说中所生发的诗学意义。中国各民族民间歌谣极为丰富,当代作家在各体文学创作中,如果充分地加以利用和改造,可以有力地提升其民间与民族美学品质,加强文学作品与中国传统文化和地方文化之间的联系,为中国当代文学“走出去”开创一条新的道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旧林故渊》 民间歌谣 人物形象 诗性建构 利用与创造
下载PDF
论《史记》和《浮士德》的悲剧超越意识 被引量:3
18
作者 胡梅仙 《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5年第1期98-101,共4页
司马迁通过《史记》的“不虚美,不隐恶”的实录寄托自己的哀怨和反抗,力图用自我的人格力量赋予历史新 的解释意义。浮士德一生永不停息的追求是一种追求永恒历史记忆的行为,以死亡和虚幻的成功赢得的完美又是 浮士德一生用行动检... 司马迁通过《史记》的“不虚美,不隐恶”的实录寄托自己的哀怨和反抗,力图用自我的人格力量赋予历史新 的解释意义。浮士德一生永不停息的追求是一种追求永恒历史记忆的行为,以死亡和虚幻的成功赢得的完美又是 浮士德一生用行动检验生命创造力的迫切要求。对悲剧人物的深爱是司马迁对人文精神的追思和觉醒,歌德则从 自我的现实迷失中从历史和未来的深层追索自我。他们既是对古典人文主义的追思,又怀着对现实的不满和对未 来的肯定性向往。浓烈的悲剧意识让他们都力图从对现实的否定中超越自我和历史,以获得对历史的诗性建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史记》 《浮士德》 悲剧超越意识 诗性建构
下载PDF
韩剧:作为一种文化品牌的传播与启示 被引量:2
19
作者 路璐 《艺术百家》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48-50,共3页
本文试图对近年来在亚洲文化市场迅速崛起并在我国电视剧领域引起强烈反响的韩国电视剧进行梳理,以文化产业作为宏观的观察视角,以文化产品中的核心概念——品牌作为分析途径,从韩剧品牌的资源控制、韩剧品牌的风格传播与管理体制等三... 本文试图对近年来在亚洲文化市场迅速崛起并在我国电视剧领域引起强烈反响的韩国电视剧进行梳理,以文化产业作为宏观的观察视角,以文化产品中的核心概念——品牌作为分析途径,从韩剧品牌的资源控制、韩剧品牌的风格传播与管理体制等三方面进行厘定,以期探索韩国电视剧产品作为一种文化品牌的传播与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产业 品牌 风格传播 蓝海战略 诗性建构 衍生产品
下载PDF
“睡美人”的后现代重写——析美国华裔作家何舜廉作品《玛德琳在沉睡》 被引量:2
20
作者 魏全凤 《英美文学研究论丛》 CSSCI 2009年第2期256-267,共12页
美国华裔女作家何舜廉的长篇小说《玛德琳在沉睡》运用后现代实验小说技巧,尝试为社会的边缘主体进行诗性建构。作品通过对西方经典童话《睡美人》和《玛德琳》的戏仿式重写,创作出了一个具有颠覆意义的"前文本型元小说",其... 美国华裔女作家何舜廉的长篇小说《玛德琳在沉睡》运用后现代实验小说技巧,尝试为社会的边缘主体进行诗性建构。作品通过对西方经典童话《睡美人》和《玛德琳》的戏仿式重写,创作出了一个具有颠覆意义的"前文本型元小说",其目的在于颠覆传统叙述中的线性逻辑,反叛压制个体的文化规则,并用寓言的方式重建当代人破碎的主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何舜廉 《玛德琳在沉睡》 重写 前文本型元小说 诗性建构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