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诗性情感的审美直觉构成
1
作者 高蔚 《求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128-130,共3页
诗性情感并不是生活中的自然生命情感,而是心灵的意识活动对自然生命情感的"意象综合",是艺术创造过程中"与创造性直觉融为一体的情感",是一种艺术情感。它以直觉为基础,是一种直觉认识,是直觉的物化,并以意象创造... 诗性情感并不是生活中的自然生命情感,而是心灵的意识活动对自然生命情感的"意象综合",是艺术创造过程中"与创造性直觉融为一体的情感",是一种艺术情感。它以直觉为基础,是一种直觉认识,是直觉的物化,并以意象创造为特征。它具有一定的结构,能赋予诗以艺术的形式感。它表现的是语言无法表达的"意识本身的逻辑"。它的作用就是直接展示情感活动的结构模式。它的形式轨迹与艺术的表现形式之间,具有一种同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觉 诗性情感 意象综合 结构形式
下载PDF
纯诗理论源流考 被引量:4
2
作者 李国辉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 2020年第6期41-49,153,154,共11页
纯诗理论是现代文学上的一个重要理论,但是它的渊源流变问题,一直未得到国内学术界的调查。通过历史考古和综合音乐学、诗学的方法,可以发现,纯诗理论发端于十八世纪中叶,经过文艺上的唯美主义理论和纯粹音乐理论的准备阶段,纯诗最终在... 纯诗理论是现代文学上的一个重要理论,但是它的渊源流变问题,一直未得到国内学术界的调查。通过历史考古和综合音乐学、诗学的方法,可以发现,纯诗理论发端于十八世纪中叶,经过文艺上的唯美主义理论和纯粹音乐理论的准备阶段,纯诗最终在法国象征主义诗学那里获得成熟。象征主义诗人们在文学功能上,强调诗的美的价值,将其与真实的价值区别开来;在情感上,他们主张诗性的情感,将其与日常生活的情感区别开来;在本体论上,他们强调诗的音乐结构,但这种音乐结构并不排斥语词结构,因而诗的表意功能并未真正被抛弃。象征主义的纯诗理论在十九世纪末开始从法国向欧洲、亚洲的其他国家传播,在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前后成为一种世界性的文学观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象征主义 诗性情感 音乐结构
下载PDF
20世纪80年代末诗歌精神书写的“光晕”——从西川、戈麦、多多、王家新诗歌文本解读出发
3
作者 周俊锋 《楚雄师范学院学报》 2014年第1期49-55,共7页
20世纪80年代末的诗歌对于新诗发展历程来讲,是一个较为重要的转折点,呈现为一种承前启后的诗歌精神书写变化和转向。文章力求突破诗学研究视点的定势,选择从西川、戈麦、多多、王家新80年代末期的诗歌创作,从诗歌文本解读出发,总结该... 20世纪80年代末的诗歌对于新诗发展历程来讲,是一个较为重要的转折点,呈现为一种承前启后的诗歌精神书写变化和转向。文章力求突破诗学研究视点的定势,选择从西川、戈麦、多多、王家新80年代末期的诗歌创作,从诗歌文本解读出发,总结该时期诗歌精神书写的共性特征和抒情传统:力度、敏感、痛苦、韧性,从转折期的变化和转向获取对当下诗歌创作和诗歌批评的一点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本解读 诗性情感 歌转向 歌理想
下载PDF
江南文化与江南诗学笔谈 被引量:5
4
作者 刘士林 徐雁平 +1 位作者 朱逸宁 耿波 《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1期13-25,共13页
刘士林认为,北方话语哺育了中国民族的道德实践能力,而从江南话语中则开辟出这个以实用著称于世的古老民族的审美精神一脉。江南话语是中国诗性话语体系的一个专门执行审美功能的元叙事。要使江南按照它的本来面目在当代世界中澄明出来... 刘士林认为,北方话语哺育了中国民族的道德实践能力,而从江南话语中则开辟出这个以实用著称于世的古老民族的审美精神一脉。江南话语是中国诗性话语体系的一个专门执行审美功能的元叙事。要使江南按照它的本来面目在当代世界中澄明出来,一种关于江南话语的语言本体论意识是惟一的桥梁。徐雁平认为,以学术和文学为特色的江南世家图景的绘制工作,才刚刚开始,它的展开与深入,必须建立在对清人诗文集和家谱族谱等文献的梳理排比基础之上。只有在注意到每个诗学世家的不同性(如海宁查氏、德清俞氏)的同时,又能以多视角观照问题,才能绘制出细节丰富的江南世家图景。朱逸宁认为,在江南文化的发展史上,晚唐五代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历史阶段,因为正是在这一时期,江南出现了一些值得我们关注的文化现象和人物,江南的精神气质也发生了重要的变化。并从此开始取代北方成为中国诗性文化的象征。耿波认为,在明清时代的江南城市文化语境中,士人之间的关系逐渐变成了互利互惠的组织化。士人之间互通声气,互相援系,为了能在城市文化生产的逻辑中生存而结成了一个"共同体"。江南士人在城市文化语境中所产生的那种在张扬个体和"士志于道"的事业之间寻求调和的深微刻苦精神心态是城市文化中最富诗意的因素。江南士人的情性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南话语 江南学世家 晚唐五代江南性文化 士人诗性情感
下载PDF
“诗意”审美——“新时期”中国电影的创作倾向分析
5
作者 白娟娟 《视听理论与实践》 2021年第2期29-33,共5页
"诗意"是中国电影美学的重要脉络。"诗意"的审美形态形成于20世纪30年代,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呈现出不同的美学倾向。"新时期"思想解放的大背景下,电影中开始出现诗性人生情感的回归与抒情性的电影文本,为电... "诗意"是中国电影美学的重要脉络。"诗意"的审美形态形成于20世纪30年代,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呈现出不同的美学倾向。"新时期"思想解放的大背景下,电影中开始出现诗性人生情感的回归与抒情性的电影文本,为电影"诗意"的回归提供了可能;同时,一些具有"诗意"审美情怀的电影人将自身对人生的"诗性"期待与生活体验融入电影,推动了"新时期"电影"诗意"审美潮流的出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期”电影 意”审美 诗性情感 抒情性文本 生命体验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