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月”的诗意形象意义探源 |
陈俊果
|
《现代语文(上旬.文学研究)》
|
2008 |
0 |
|
2
|
诗意的形象 荒诞的存在——对《最后一盒录音带》与《动物园的故事》的审美观照 |
马莹
|
《济宁学院学报》
|
2018 |
1
|
|
3
|
从诗意形象看故园情结——贺马增祥二十四首古体诗荣登《诗刊·聚焦》栏目 |
尹建增
|
《五台山》
|
2013 |
0 |
|
4
|
论张承志《绿夜》中的诗意体现 |
陈雪
|
《现代语文(上旬.文学研究)》
|
2015 |
1
|
|
5
|
新生代乡村教师形象及其塑造路径 |
蔺海沣
谢敏敏
|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
2019 |
28
|
|
6
|
从《恶之花》看“惊颤体验”与审美现代性 |
游雅琳
|
《文学艺术周刊》
|
2024 |
0 |
|
7
|
荒诞派戏剧的背叛和回归——马丁·艾思林眼中的荒诞派戏剧 |
盛雪梅
|
《电影评介》
|
2010 |
2
|
|
8
|
浅谈贝多芬与舒伯特的创作风格 |
王鲁宁
|
《济宁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
2003 |
1
|
|
9
|
阐释中国文化中的“穷而后工” |
贾传英
|
《滨州学院学报》
|
2005 |
0 |
|
10
|
陌生化作为目的而不是方法 |
何奕
|
《大舞台》
|
2011 |
1
|
|
11
|
贝多芬:命运的叩门 |
龚依文
|
《检察风云》
|
2017 |
1
|
|
12
|
作文讲究结构严谨 |
周远喜
|
《好家长(青春期教育)》
|
2014 |
0 |
|
13
|
讲究结构严谨,力求浑然一体 |
周远喜
|
《初中生之友(青春号)(中)》
|
2016 |
0 |
|
14
|
丁小村,生命个体时态的行吟者 |
阿探
|
《陕西文学》
|
2014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