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13篇文章
< 1 2 8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优秀文化:人类诗意栖居的生活样态
1
作者 王光斌 《文山学院学报》 2024年第4期35-41,46,共8页
文化是人类对人自身、人的关系、人的对象的规定性,当然也是对人的生活的规定性,即人们对生活的价值判断和对生活方式的选择,因此文化就是一种生活样态。这取决于作为文化内核的价值理念,形成什么样的价值理念,就会作出相应的价值判断,... 文化是人类对人自身、人的关系、人的对象的规定性,当然也是对人的生活的规定性,即人们对生活的价值判断和对生活方式的选择,因此文化就是一种生活样态。这取决于作为文化内核的价值理念,形成什么样的价值理念,就会作出相应的价值判断,明确相应的人生目标,选择相应的生活方式。文化具有实践性,人和人的集合体接受什么样的文化,就会确立相应的价值目标、价值取向、价值准则、实现路径,然后付诸实践,呈现为外在的生活样态。不同文明形态的人类生活都存在世俗生活和理想生活两种样态,人们所追求的“诗意栖居”,由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优秀文化所规定,是人的主体性和主体间性充分发展,人类进入自由创造状态的生活方式,在实际生活中只能是超越现实功利的审美文化的实践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 价值判断 实践功能 生活样态 诗意
下载PDF
“诗意栖居”与乡村景观营造探析
2
作者 李丽媛 史明珠 《艺术研究(哈尔滨师范大学艺术学报)》 2024年第5期153-156,共4页
人类的生存发展自始至终都离不开乡村,他们对于物质条件上的追求逐渐转变为审美需求。在现代乡村景观设计中有关传统文化的资源有待进一步挖掘,从中国古代的居住哲学及诗学意境中可以找到新的思路,带给乡村居民不同于以往的认知及感受... 人类的生存发展自始至终都离不开乡村,他们对于物质条件上的追求逐渐转变为审美需求。在现代乡村景观设计中有关传统文化的资源有待进一步挖掘,从中国古代的居住哲学及诗学意境中可以找到新的思路,带给乡村居民不同于以往的认知及感受。由于现代乡村景观诗意营造方面的研究有所欠缺,也为了避免千村一律的现象,“诗意栖居”的相关研究可以对当下人居环境的发展带来不同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意 诗学意境 乡村景观 环境 景观营造
下载PDF
诗意栖居地:《格列佛游记》中的生态美学 被引量:1
3
作者 刘书畅 《绥化学院学报》 2024年第5期64-66,共3页
《格列佛游记》中,斯威夫特运用离奇的想象、清丽的笔触、夸张的表达生动记录了格列佛在找寻“诗意栖居地”过程中的奇遇故事,彰显出浓郁的生态美学。《格列佛游记》中的生态美学集中体现为静态自然之美、动态自然之美、和谐生态美学三... 《格列佛游记》中,斯威夫特运用离奇的想象、清丽的笔触、夸张的表达生动记录了格列佛在找寻“诗意栖居地”过程中的奇遇故事,彰显出浓郁的生态美学。《格列佛游记》中的生态美学集中体现为静态自然之美、动态自然之美、和谐生态美学三大方面,其中静态自然之美体现为小人国的精细之美、巨人国的宏大之美;动态自然之美体现为万物平等的哲学观、因果循环的对称美;和谐生态美学聚焦于“何以栖居“”为所当为”两个方面,为探寻理想的诗意栖居地、回归朴素的诗意栖居地指明了道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格列佛游记》 乔纳森·斯威夫特 小人国 生态美学 诗意
下载PDF
探索未来 诗意栖居——建筑业及其相关专业
4
作者 孙婧雯 杨菲 《高校招生(高考指导)》 2024年第10期40-43,共4页
行业概述。从穴居野处、构木为巢,到亭榭楼阁、摩天大厦,人类社会和文明的发展,,也是一段漫长的房屋建造史。建筑师们从满足人们对居住环境、城市景观的基本需求,到开始利用建筑表达人类文明的艺术和科技成就,不仅为建筑业带来了新的生... 行业概述。从穴居野处、构木为巢,到亭榭楼阁、摩天大厦,人类社会和文明的发展,,也是一段漫长的房屋建造史。建筑师们从满足人们对居住环境、城市景观的基本需求,到开始利用建筑表达人类文明的艺术和科技成就,不仅为建筑业带来了新的生机,也推动着城市建设不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筑业 科技成就 房屋建造 诗意 城市景观 构木为巢 住环境 人类文明
下载PDF
打造诗意的栖居之地——专访‘匠庐’民宿品牌董事长张洪
5
作者 刘玉 《中国经贸》 2024年第25期14-15,共2页
‘匠庐’民宿品牌成立八年以来,在董事长张洪的带领下,立足于自然风光秀丽、民俗风情浓郁的云贵地区,深入挖掘地方文化底蕴,专注于探索隐匿于山川村落间的避世之美,将传统与现代完美融合,为游客呈现了一个又一个别具一格的度假胜地。采... ‘匠庐’民宿品牌成立八年以来,在董事长张洪的带领下,立足于自然风光秀丽、民俗风情浓郁的云贵地区,深入挖掘地方文化底蕴,专注于探索隐匿于山川村落间的避世之美,将传统与现代完美融合,为游客呈现了一个又一个别具一格的度假胜地。采访“匠庐”民宿品牌创始人、董事长张洪先生时,他分享他打造‘匠庐’品牌的成功经验,以及对旅游行业的独到见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度假胜地 云贵地区 诗意 洪先生 民宿 品牌 董事长 民俗风情
下载PDF
走向诗意栖居:微型疗愈花园的概念与实践
6
作者 许平 《文化产业》 2024年第24期58-60,共3页
作为具有精神疗愈功能的城市空间,疗愈花园的出现为社会的焦虑情绪提供了一个有效的宣泄口,其意义早已超出了设计领域,成为社会文化的重要一环。现通过系统梳理“疗愈花园”的概念和理论,提出一系列微型化实践模式,为现代人类走向诗意... 作为具有精神疗愈功能的城市空间,疗愈花园的出现为社会的焦虑情绪提供了一个有效的宣泄口,其意义早已超出了设计领域,成为社会文化的重要一环。现通过系统梳理“疗愈花园”的概念和理论,提出一系列微型化实践模式,为现代人类走向诗意栖居的文化生活提供可行的范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践模式 诗意 焦虑情绪 微型化 系统梳理 概念
下载PDF
诗意栖居与茶千年相伴——云南澜沧江流域少数民族古茶园的生态美
7
作者 赖娜 《炎黄地理》 2024年第3期134-136,共3页
社会的快速发展,使人们开始注意到“生态”对于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的价值。作为中国茶文化史上,极具自然特征和少数民族文化底蕴的云南澜沧江流域少数民族古茶园,从它的重要地位、所处的地域环境、自身的特征,例如自然、人文、民族等方... 社会的快速发展,使人们开始注意到“生态”对于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的价值。作为中国茶文化史上,极具自然特征和少数民族文化底蕴的云南澜沧江流域少数民族古茶园,从它的重要地位、所处的地域环境、自身的特征,例如自然、人文、民族等方面都蕴含着丰富的生态气息。通过对上述几个方面的详尽分析,可以挖掘其中所存在的生态理念的美学意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意 生态理念 古茶园 少数民族 环境的价值 地域环境 自然环境 美学意蕴
下载PDF
对话著名编剧、作家杨争光 在写作里诗意地栖居
8
作者 崔红 杨争光 《城市地理》 2024年第5期119-122,共4页
对话杨争光1.杨老师,您生于陕西省乾县,求学在济南,工作在天津,后又去了西安、深圳,可谓南北奔波。这些城市令您印象深刻的分别是什么呢?我学习和工作过的城市就是济南、天津、西安、深圳。济南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山东大学的图书馆。我... 对话杨争光1.杨老师,您生于陕西省乾县,求学在济南,工作在天津,后又去了西安、深圳,可谓南北奔波。这些城市令您印象深刻的分别是什么呢?我学习和工作过的城市就是济南、天津、西安、深圳。济南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山东大学的图书馆。我高中毕业回农村,几乎读尽了附近几个村庄能够借到的书,却对外国文学作品知之甚少,很自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国文学作品 杨争光 诗意 图书馆 印象深刻 山东大学 对话 陕西省
下载PDF
建设家园 诗意栖居——大卫·格里芬生态伦理思想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张小枝 高乐田 《社会科学论坛》 CSSCI 2014年第10期55-61,共7页
在整个世界秩序四分五裂的状况下,如果我们想通过一种有意义的方式得到拯救的话,就必须进行一场真正有创造力的全新的运动。大卫·格里芬[1]的后现代生态伦理观通过对内在关系、有机体、时间从新关系等的阐释,揭开了生态文明世界的... 在整个世界秩序四分五裂的状况下,如果我们想通过一种有意义的方式得到拯救的话,就必须进行一场真正有创造力的全新的运动。大卫·格里芬[1]的后现代生态伦理观通过对内在关系、有机体、时间从新关系等的阐释,揭开了生态文明世界的新篇章,为人类建设家园、诗意栖居寻找出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卫·格里芬 建设性后现代主义 生态伦理 诗意栖居.
下载PDF
以海德格尔的基础存在论与诗意栖居观解读旅游本质 被引量:22
10
作者 曹诗图 韩国威 《理论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56-158,175,共4页
"基础存在论"是海德格尔哲学的重要基石之一。超越主客分立,用现象学的方法对"在"的研究来取代对"在者"的研究,建立有根的本体论,这是海德格尔"基础存在论"哲学研究贯彻始终的基本原则。运用... "基础存在论"是海德格尔哲学的重要基石之一。超越主客分立,用现象学的方法对"在"的研究来取代对"在者"的研究,建立有根的本体论,这是海德格尔"基础存在论"哲学研究贯彻始终的基本原则。运用海德格尔的基础存在论与"诗意地栖居"的观点,对旅游的本质进行深度解读,认为"诗意地栖居"是海德格尔基础存在论中的思想精髓,是海德格尔对人的终极关怀;"诗意地栖居"是旅游的理想追求,其实质是人对生命自由和谐的追求;而旅游的本质则是人对生命自由和谐的追求或异地身心自由的体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础存在论 诗意 生命自由 身心自由的体验
下载PDF
诗意栖居--中国古典园林的精神内涵 被引量:12
11
作者 邬东璠 陈阳 《中国园林》 2008年第4期51-56,共6页
魏晋以来,中国古典园林经历了由"山居"到"园居"、由"可观可望"到"可居可游"的嬗变过程,其中建筑的比重、山水的形态以及使用功能都发生了由"量"及"质"的变化,而其中始终... 魏晋以来,中国古典园林经历了由"山居"到"园居"、由"可观可望"到"可居可游"的嬗变过程,其中建筑的比重、山水的形态以及使用功能都发生了由"量"及"质"的变化,而其中始终未变的是古人对诗意栖居的不懈追求。其栖居的物质形态虽然在社会及文化背景下发生了改变,但诗意栖居不变的精神内涵却始终主导着中国园林的发展方向,这种精神内涵表现为对社会哲学中"乐"的观照,以及对自然哲学中"生"的突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诗意 中国古典园林 “乐” “生”
下载PDF
诗意栖居:城市生态美的哲学思考 被引量:6
12
作者 黄伟先 许科 《理论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45-48,共4页
生态实践哲学观坚持人与自然一体观、人与自然交往观和人与自然和解观,奠定了城市生态美的哲学基础。人类基于追求自身生态本质力量与自然界发生的对象性感性活动,表现为生态(规律)主体化与主体(存在方式)生态化的辩证运动,构成城市生... 生态实践哲学观坚持人与自然一体观、人与自然交往观和人与自然和解观,奠定了城市生态美的哲学基础。人类基于追求自身生态本质力量与自然界发生的对象性感性活动,表现为生态(规律)主体化与主体(存在方式)生态化的辩证运动,构成城市生态美的生成机理。城市生态美是人的生态本质力量在城市生态文明实践中的确证和体现,其本质内涵是"家园意识",最高境界是"诗意栖居"。城市生态美的存在方式是城市生态景观,其基本特征是功能性与审美性的统一、整体性与多样性的统一、生态性与文明性的统一、参与性与建构性的统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美学 生态实践观 人的生态本质力量 城市生态美 诗意
下载PDF
诗意栖居的立足点——中国传统园林建筑本质的哲学思考 被引量:8
13
作者 苏芳 郭楠 田朝阳 《华中建筑》 2013年第11期10-13,共4页
该文运用建筑类型学、现象学理论和存在主义哲学,分析了中国传统园林建筑的类型、范畴;通过与普通建筑的对比分析,揭示中国传统园林建筑的精神本质在于"诗意的栖居",提出园林建筑才是"诗意栖居"的立足点;通过中西... 该文运用建筑类型学、现象学理论和存在主义哲学,分析了中国传统园林建筑的类型、范畴;通过与普通建筑的对比分析,揭示中国传统园林建筑的精神本质在于"诗意的栖居",提出园林建筑才是"诗意栖居"的立足点;通过中西对比分析,论述了中国传统园林建筑的诗意特性;为中国传统园林建筑的传承、创新和对外传播提供了哲学基础,对破除盲目崇洋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型学 现象学 存在主义 中国传统园林建筑 诗意 立足点 继承 更新
下载PDF
论海德格尔的建筑伦理思想——“诗意栖居”的伦理学解读 被引量:5
14
作者 高春花 张一弛 《高等建筑教育》 2009年第4期7-10,共4页
文章以海德格尔的"此在本体论"为视角,探讨了"诗意栖居"的哲学依据;以对"四位一体"和"四重保护"的分析揭示了"诗意栖居"的筑造理念;以属人空间为关照阐释了"诗意栖居"的... 文章以海德格尔的"此在本体论"为视角,探讨了"诗意栖居"的哲学依据;以对"四位一体"和"四重保护"的分析揭示了"诗意栖居"的筑造理念;以属人空间为关照阐释了"诗意栖居"的场所精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德格尔 建筑伦理 诗意
下载PDF
让教师诗意地栖居在教育中 被引量:24
15
作者 张培 《教育理论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34-38,共5页
现有的对教师生存状态与生命关怀的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实证调查、心理分析和专业发展三种研究取向上,出现了关怀学生多,关怀教师少;关怀教师“类”生存多,关怀“具体的人”少;从单一方面关怀教师多,从整体上关怀教师少的问题,没有提升... 现有的对教师生存状态与生命关怀的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实证调查、心理分析和专业发展三种研究取向上,出现了关怀学生多,关怀教师少;关怀教师“类”生存多,关怀“具体的人”少;从单一方面关怀教师多,从整体上关怀教师少的问题,没有提升到教师生命的高度关怀教师的生存状态。理想的教师生存状态应该是“诗意地栖居”,而“诗意地栖居”是教师自由的栖居、创造的栖居、精神相遇的栖居和自我超越的栖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师 生存状态 生命关怀 诗意 实证调查 专业发展 心理健康 职业倦怠 价值观念
下载PDF
“生活的艺术”与“诗意地栖居”——论林语堂闲适哲学的生态学价值 被引量:6
16
作者 丁丽燕 《浙江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35-138,共4页
将适度的物质享受与注重审美的高雅情调相结合而创造一种闲适的艺术的生活是林语堂的人生理想 ,这是一种具有实践意义的符合生态文明的生活方式。它强调物质需求与精神需求协调发展 ,不是通过消费量的无限增长来企求幸福 ,而是通过提高... 将适度的物质享受与注重审美的高雅情调相结合而创造一种闲适的艺术的生活是林语堂的人生理想 ,这是一种具有实践意义的符合生态文明的生活方式。它强调物质需求与精神需求协调发展 ,不是通过消费量的无限增长来企求幸福 ,而是通过提高精神生活水平来获得幸福感。这种诗意的生活方式 ,即海德格尔所说的“诗意地栖居”。在探求人的生命本体和寻求诗意的栖居成为时代精神指向的 2 1世纪 ,林语堂的闲适生活哲学给当代陷入精神危机的人们亮出了一种价值尺度 ,为重构生态平衡提供了精神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语堂 哲学 生态学 生活艺术 诗意
下载PDF
教育终极关怀的现实检视与诗意栖居 被引量:6
17
作者 张华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56-61,共6页
在什么样的终极价值语境下协调真、善、美与利、名、欲的关系,这是当代教育的现实问题。作为寻觅人类精神家园的先锋,教育终极关怀体现了教育对社会或人的存在与发展的意义、价值及作用的哲学沉思,从而为"教育为何"、"... 在什么样的终极价值语境下协调真、善、美与利、名、欲的关系,这是当代教育的现实问题。作为寻觅人类精神家园的先锋,教育终极关怀体现了教育对社会或人的存在与发展的意义、价值及作用的哲学沉思,从而为"教育为何"、"教育何为"和"教育如何"奠定精神底色,从根本上回答教育所彰显的人类精神与时代使命。教育终极关怀不仅承载着教育实践的底线、良知和责任感,而且肩负着教育理论的法线、信仰和尊严感,整体性、永恒性和幸福性是教育终极关怀的生命情结和精神指向,对完满、完美、完善的追求,对智慧、理想、幸福的瞻望,对人性、生命、灵魂的思考是教育终极关怀的题中之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终极关怀 教育终极关怀 话语指向 现实检视 诗意
下载PDF
让生命在教育中“诗意地栖居”——生命哲学视域下的教育沉思 被引量:13
18
作者 郭浩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2期257-261,共5页
从生命哲学的视角审视,当代教育的功利主义,使生命的意义被消解;教育与生活的分离,使生命失去了根基;教育者角色的强化,使生命的灵动与创造被泯灭。生命解放之路在于让生命在教育中“诗意地栖居”,“诗意地栖居”是自由地栖居、创造性... 从生命哲学的视角审视,当代教育的功利主义,使生命的意义被消解;教育与生活的分离,使生命失去了根基;教育者角色的强化,使生命的灵动与创造被泯灭。生命解放之路在于让生命在教育中“诗意地栖居”,“诗意地栖居”是自由地栖居、创造性地栖居、精神相遇地栖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命 生命哲学 教育 诗意
下载PDF
荒野:诗意的栖居之地——《呼啸山庄》的生态解读 被引量:9
19
作者 王艳玲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97-100,112,共5页
生态理论为《呼啸山庄》的研究开辟了新的视角。小说中的荒野无论对年轻时的凯瑟琳和希刺克厉夫还是对他们的下一代来说都是诗意的栖居之地,但成年之后,人们由于受到物质、感情等种种欲望的诱惑,荒野的魅力再也无从感知。只有回归童年... 生态理论为《呼啸山庄》的研究开辟了新的视角。小说中的荒野无论对年轻时的凯瑟琳和希刺克厉夫还是对他们的下一代来说都是诗意的栖居之地,但成年之后,人们由于受到物质、感情等种种欲望的诱惑,荒野的魅力再也无从感知。只有回归童年、回归荒野,才能使处于各种自然危机、社会危机和精神危机中的人类重新找回心灵的诗意的栖居之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啸山庄 荒野 生态理论 诗意
下载PDF
诗意栖居建筑学的入门教材——《园冶读本》 被引量:6
20
作者 顾孟潮 《中国园林》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79-80,共2页
分析了《园冶读本》的几个特色以及《园冶》灵魂生命美学的意义,认为对于解决中国当代建筑存在的问题与策略,该书堪称未来的诗意栖居建筑学理论入门的教材,《园冶》则是建构当代诗意栖居建筑学的理论基石。
关键词 风景园林 园冶 园冶读本 入境式阅读 生命美学 诗意建筑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