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5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黑白间,寻找诗意的栖居地
1
作者 唐雪元 《晚霞》 2019年第14期48-49,共2页
何谓焦墨画?即用干枯的墨色,运用国画中的枯笔技法作画。这是一种古老的绘画技法,不仅要求画家有娴熟、深厚的笔墨功底,还需要渊博的学识,被历代画家视为画道上的险途。因其曲高和寡,故而众多画家望而却步。然而,于宗孝研究焦墨画已有... 何谓焦墨画?即用干枯的墨色,运用国画中的枯笔技法作画。这是一种古老的绘画技法,不仅要求画家有娴熟、深厚的笔墨功底,还需要渊博的学识,被历代画家视为画道上的险途。因其曲高和寡,故而众多画家望而却步。然而,于宗孝研究焦墨画已有二十多年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意的 绘画技法 画家 作画 国画 笔墨 画道
下载PDF
外修颜值 内修气质 让乡村成为诗意的栖居地
2
作者 孙洁 《中国农村科技》 2018年第2期39-43,共5页
"记得童年整个村庄都是土坯房。房屋错落有致,有树林、农田、小径、水塘,虽不是世外桃源但也和谐融洽。红褐色的土墙,青石绿瓦,古井幽幽。但自从约莫十年前开始的盖楼风刮起,一切都不复咯。红砖楼不同于土坯房,它们不会因势而建,横平竖... "记得童年整个村庄都是土坯房。房屋错落有致,有树林、农田、小径、水塘,虽不是世外桃源但也和谐融洽。红褐色的土墙,青石绿瓦,古井幽幽。但自从约莫十年前开始的盖楼风刮起,一切都不复咯。红砖楼不同于土坯房,它们不会因势而建,横平竖直,劈山平地,而且几乎每一座新盖的砖楼结构都一样。"这是在知乎上的一个话题,这个话题的名字叫做"发现建筑之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村镇建设 诗意的
下载PDF
朱乐耕:以陶瓷艺术打造诗意的栖居
3
作者 朱乐耕(口述) 毛青(整理) 《中国陶瓷工业》 CAS 2023年第6期23-26,共4页
1985年,我考取施于人先生的第一届研究生。施老师是一个很有艺术气质的人,他在陶瓷装饰方面,包括对陶瓷艺术的理论探讨,都是很有高度和艺术品位的。我们陶瓷大学(原景德镇陶瓷学院,以下简称为“陶瓷学院”“陶瓷大学”)的建设就需要这... 1985年,我考取施于人先生的第一届研究生。施老师是一个很有艺术气质的人,他在陶瓷装饰方面,包括对陶瓷艺术的理论探讨,都是很有高度和艺术品位的。我们陶瓷大学(原景德镇陶瓷学院,以下简称为“陶瓷学院”“陶瓷大学”)的建设就需要这样的老师。那时候陶瓷学院的研究生很少,就是我和吕品昌等几个人。陶瓷学院陶瓷设计专业有两个班,一个班也就10个人,雕塑班也是10个人左右,本科就这么多人,不像现在发展的规模这么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景德镇陶瓷学院 艺术气质 陶瓷艺术 研究生 陶瓷装饰 诗意的 艺术品位 理论探讨
下载PDF
荒野:诗意的栖居之地——《呼啸山庄》的生态解读 被引量:9
4
作者 王艳玲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97-100,112,共5页
生态理论为《呼啸山庄》的研究开辟了新的视角。小说中的荒野无论对年轻时的凯瑟琳和希刺克厉夫还是对他们的下一代来说都是诗意的栖居之地,但成年之后,人们由于受到物质、感情等种种欲望的诱惑,荒野的魅力再也无从感知。只有回归童年... 生态理论为《呼啸山庄》的研究开辟了新的视角。小说中的荒野无论对年轻时的凯瑟琳和希刺克厉夫还是对他们的下一代来说都是诗意的栖居之地,但成年之后,人们由于受到物质、感情等种种欲望的诱惑,荒野的魅力再也无从感知。只有回归童年、回归荒野,才能使处于各种自然危机、社会危机和精神危机中的人类重新找回心灵的诗意的栖居之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啸山庄 荒野 生态理论 诗意的栖居地
下载PDF
梭罗“诗意的栖居” 被引量:2
5
作者 兰守亭 《兰州学刊》 CSSCI 2008年第6期179-181,共3页
梭罗在瓦尔登湖畔隐居了两年零两个月,写出了一本在美国文学中具有独特价值的名著《瓦尔登湖》。文章根据梭罗在这本书中流露出的思想,论证了他在瓦尔登湖畔的隐居是一种"诗意的栖居"。这种栖居不单单是对自然的回归,更是他... 梭罗在瓦尔登湖畔隐居了两年零两个月,写出了一本在美国文学中具有独特价值的名著《瓦尔登湖》。文章根据梭罗在这本书中流露出的思想,论证了他在瓦尔登湖畔的隐居是一种"诗意的栖居"。这种栖居不单单是对自然的回归,更是他自由思想的一种体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梭罗 瓦尔登湖 诗意的
下载PDF
解蔽、促逼、座架、诗意的栖居——海德格尔技术本质论之应然意蕴 被引量:3
6
作者 王强 《沈阳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2期169-172,共4页
海德格尔技术本质论主要蕴涵着四个本质规定:"解蔽","挑战"的展现方式,超然的世界建构;"促逼",蛮横的"持存"劫掠,遮蔽的存在本性;"座架","促逼"着的"摆置"要求... 海德格尔技术本质论主要蕴涵着四个本质规定:"解蔽","挑战"的展现方式,超然的世界建构;"促逼",蛮横的"持存"劫掠,遮蔽的存在本性;"座架","促逼"着的"摆置"要求,羁绊着的现代技术;"诗意的栖居",逃脱"座架"的"思",冲腾"拯救力量"的"本真"。其技术本质思想虽然有其局限性,但更多地为我们趋利避害地发展技术实践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德格尔 技术本质 解蔽 促逼 座架 诗意的
下载PDF
“诗意的栖居”:生态整体主义视域下的《白孔雀》探析 被引量:1
7
作者 席战强 《玉林师范学院学报》 2013年第1期68-71,共4页
劳伦斯的长篇处女作《白孔雀》于1911年出版,主线是两对男女青年的婚恋生活的欢乐与痛苦。虽然小说初显了自然与文明的冲突对立,两性关系的不和谐,人的个体精神的衰败,小说的结尾有一丝悲凉之音,但整体上仍然是充满欢快与和谐的,尤其是... 劳伦斯的长篇处女作《白孔雀》于1911年出版,主线是两对男女青年的婚恋生活的欢乐与痛苦。虽然小说初显了自然与文明的冲突对立,两性关系的不和谐,人的个体精神的衰败,小说的结尾有一丝悲凉之音,但整体上仍然是充满欢快与和谐的,尤其是描写了自然界万物的灵动之美与和谐之美、人与自然以及人与人的和谐共生共处,从而体现了一种生态和谐之美,更与当今的生态整体主义思想相契合。因而《白孔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劳伦斯 白孔雀 诗意的 生态整体主义 生态和谐
下载PDF
寻找诗意的栖居——谈韩国电影《一屋俩婆孙》的深刻寓意
8
作者 孙文莲 《河北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2年第6期107-108,F0003,共3页
从人类的具体生存境遇出发解决理想和现实的关系问题,探求人类生存的终极意义,是人类永恒的主题。人作为精神存在物,在满足生存需要后,还要为精神需要而努力。现代物质文明的高度发展,使人们逐渐失去精神栖居的理想家园,孤独,冷漠,分离... 从人类的具体生存境遇出发解决理想和现实的关系问题,探求人类生存的终极意义,是人类永恒的主题。人作为精神存在物,在满足生存需要后,还要为精神需要而努力。现代物质文明的高度发展,使人们逐渐失去精神栖居的理想家园,孤独,冷漠,分离,焦灼,隔膜等,正在一步步侵蚀着人们的灵魂。《一屋俩婆孙》以平凡的温情故事,演绎了一部现代文明的寓言,凸显了现代物质文明与人类精神归宿这一深刻的矛盾,显示出人们在这一问题上的焦灼与期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情 现代文明 诗意的
下载PDF
诗意的栖居何以可能?
9
作者 卢风 《社会科学论坛》 2013年第10期164-172,共9页
友人提议,找几位朋友,不定期地聚聚,不光是吃饭,也神侃闲聊,每次选一个话题。不求人多,三五个人,七八个人均可。气氛自由轻松且言皆由衷为要。2013年2月3日,友人来电,说定于2月5日下午一聚,议题是我建议的:“在商业化社会,... 友人提议,找几位朋友,不定期地聚聚,不光是吃饭,也神侃闲聊,每次选一个话题。不求人多,三五个人,七八个人均可。气氛自由轻松且言皆由衷为要。2013年2月3日,友人来电,说定于2月5日下午一聚,议题是我建议的:“在商业化社会,诗意的栖居何以可能?”2月5日下午,五六位学人如期而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意的 商业化 个人 朋友 吃饭 闲聊 社会
下载PDF
诗意的栖居和真实的建造
10
作者 周琦 《建筑与文化》 2022年第4期1-1,共1页
建筑美学长期以来是建筑学关注的重点之一。如果在东西方的广阔地域和古今历史长河中做比较,我们会发现,人类在营造最原始栖居场所的一开始便很关注对于“美”的建造。那些长期积淀形成的居住地,特别是民居,都很贴切地适合所在地的自然... 建筑美学长期以来是建筑学关注的重点之一。如果在东西方的广阔地域和古今历史长河中做比较,我们会发现,人类在营造最原始栖居场所的一开始便很关注对于“美”的建造。那些长期积淀形成的居住地,特别是民居,都很贴切地适合所在地的自然条件,比如沙漠中的风塔、江南的山水园林等。同时当地的居民在长期适应环境的过程中,形成了稳定的社会组织,邻里、族群、家庭关系在居住地的场所之中得到融合。场所的精神、空间的美学在这种人与自然以及人与人的联系、互动中产生,也成为了当今建筑创作时需要重点体验和认识的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筑美学 山水园林 建筑学 住地 诗意的 人与自然 当今建筑
下载PDF
“诗意的栖居”的建筑之思
11
作者 王世礼 胡丹 《中外建筑》 2009年第11期58-59,共2页
通过简要分析海德格尔"诗意的栖居"的内涵,将其与中国传统世界观,特别是老庄和禅宗所倡导的人生境地进行了比较,进而探讨了在建筑美学中"诗意的栖居"的具体体现及当前回归"诗意的栖居"的方式。
关键词 诗意的 建筑 解读
下载PDF
诗意地栖居——美国超验主义自然观的浪漫主义视野
12
作者 李安斌 《玉溪师范学院学报》 2019年第4期43-48,共6页
超验主义是美国历史上承前启后的哲学思潮。超验主义的出现,既是艾默生等人对17世纪以来美国清教主义传统的反思,也是对美国19世纪飞速发展的工业文明的忧虑和反省。超验主义的自然观,既是对古希腊人与自然相分离的传统的反拨,同时也带... 超验主义是美国历史上承前启后的哲学思潮。超验主义的出现,既是艾默生等人对17世纪以来美国清教主义传统的反思,也是对美国19世纪飞速发展的工业文明的忧虑和反省。超验主义的自然观,既是对古希腊人与自然相分离的传统的反拨,同时也带有一定的中国道家“天人合一”的特点。艾默生等人通过回归自然的方式表达了对人的自由、尊严与灵魂价值的肯定,一定程度上体现了19世纪处于上升时期的美国人对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关系的浪漫主义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意的 超验主义 自然
下载PDF
诗意的栖居 理性的追寻——李吉林的新追求
13
作者 叶水涛 《教育家》 2011年第1期13-15,共3页
李吉林老师,毕业于南通师范,执教于通师二附小,她和她所建树的情境教育理论及其学派.享誉全国,成为中国基础教育的一座丰碑。探索情境教育的发展之途,探寻李吉林老师的成长之路,探讨情境教育的丰富内涵,这对中国基础教育的未来... 李吉林老师,毕业于南通师范,执教于通师二附小,她和她所建树的情境教育理论及其学派.享誉全国,成为中国基础教育的一座丰碑。探索情境教育的发展之途,探寻李吉林老师的成长之路,探讨情境教育的丰富内涵,这对中国基础教育的未来发展.对广大中小学教师的专业成长,有重要的启发和借鉴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吉林 诗意的 理性 情境教育 基础教育 中小学教师 教育理论 成长之路
下载PDF
郭力家:以“陌生化”形式“诗意的栖居”
14
作者 张白桦 《内蒙古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1期60-63,共4页
本文运用俄国形式主义文论家什克洛夫斯基的"陌生化"理论,从语音语调、遣词用字、语法、书写层面来考证郭力家诗歌的形式美,分析他拉长主客体之间距离展现音乐美和建筑美的艺术手段,求证他"诗意的栖居"的文学追求,... 本文运用俄国形式主义文论家什克洛夫斯基的"陌生化"理论,从语音语调、遣词用字、语法、书写层面来考证郭力家诗歌的形式美,分析他拉长主客体之间距离展现音乐美和建筑美的艺术手段,求证他"诗意的栖居"的文学追求,为中国第三代诗歌代表人物提供个案研究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郭力家 陌生化形式 诗意的 诗歌
下载PDF
让课外阅读成为孩子诗意的栖居
15
作者 郭学萍 《语文教学通讯(小学)(C)》 2012年第10期25-25,共1页
当应试的痕迹依然很深,课外阅读便成了一件奢侈的事情;当一切都沾上功利的色彩,课外阅读,便不再是一种享受。固守教育的本质,让课外阅读成为孩子诗意的栖居,是一个温馨而浪漫的梦。
关键词 诗意的 课外阅读 孩子 教育的本质 应试
下载PDF
探索诗意的栖居方式 浙江安吉探索建设县城范围的生态博物馆 被引量:4
16
作者 鲍贤伦 陈彩珍 +6 位作者 王志强 苏东海 张晋平 潘守永 康熙民 曹兵武 严建强 《中国文化遗产》 2011年第1期26-33,共8页
2007年,国家文物局局长单霁翔到安吉考察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考虑到安吉文化遗产和生态的双重优势,建议安吉建设生态博物馆。之后单局长每年都会到安吉,对生态博物馆建设表示关注。在安吉建设生态博物馆也成为单霁翔局长整个博物馆发展战... 2007年,国家文物局局长单霁翔到安吉考察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考虑到安吉文化遗产和生态的双重优势,建议安吉建设生态博物馆。之后单局长每年都会到安吉,对生态博物馆建设表示关注。在安吉建设生态博物馆也成为单霁翔局长整个博物馆发展战略思考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安吉县也通过"美丽乡村建设",在社会实践中把文化遗产保护和生态博物馆建设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大大地促进了工作的进程。2010年,安吉生态博物馆建设正式列为国家文物局的试点项目。2010年12月,浙江省文物局和安吉县政府组织召开专家座谈会,针对调整后的"中国安吉生态博物馆总体规划"文本,以及安吉生态博物馆建设前景和方向进行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博物馆 诗意的 安吉 文化遗产保护工作 县城 浙江 2007年 国家文物局
下载PDF
诗意的栖居与现代人的精神生活教育——评《当代精神生活的物化问题及其批判》 被引量:1
17
作者 袁德公 崔筱 《中国教育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J0031-J0031,共1页
人的自然品质是在生活的诗意中逐渐形成的。人以生活世界为前提,源于诗意的生活,又回归生活的诗意。属于人的生活特征在于精神生活,正是这种精神生活使人有别于动物而得以“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人之所以能够获得精神生活的丰富性... 人的自然品质是在生活的诗意中逐渐形成的。人以生活世界为前提,源于诗意的生活,又回归生活的诗意。属于人的生活特征在于精神生活,正是这种精神生活使人有别于动物而得以“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人之所以能够获得精神生活的丰富性,一定程度上是教育的结果,因为只有教育才能使人获得心灵的解放与自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意的 精神生活 生活教育 人的精神 批判 物化 当代 现代
下载PDF
“诗意地栖居”:生态女性主义批评视角下的《雪花秘扇》 被引量:1
18
作者 谢立团 《河北联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3期154-157,共4页
从生态女性主义批评视角对邝丽莎的小说《雪花秘扇》进行分析与解读。首先对《雪花秘扇》和生态女性主义进行了简单介绍;然后,从女性与自然和谐相处、父权制社会对女性与自然的迫害、女性与自然对父权制社会的解构和邝丽莎和谐生态观与... 从生态女性主义批评视角对邝丽莎的小说《雪花秘扇》进行分析与解读。首先对《雪花秘扇》和生态女性主义进行了简单介绍;然后,从女性与自然和谐相处、父权制社会对女性与自然的迫害、女性与自然对父权制社会的解构和邝丽莎和谐生态观与诗意地栖居等四方面进行分析,进一步阐述了作者关于实现男性与女性平等相处,社会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诗意地栖居"的美好境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女性主义 和谐生态观 女性 自然 诗意的
下载PDF
诗意的栖居——刘荒田散文刍议
19
作者 彭翠 童建琦 董敏 《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2020年第4期112-115,共4页
散文是一种抒发作者真情实感、写作方式灵活的文学体裁。日常生活中的事件,不论大小,皆可下笔成文。散文或许没有小说那般富有悬念的情节,也不一定像诗歌那样富有激情,但平淡也可蕴藏深意,也可从纷纭世相导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qu... 散文是一种抒发作者真情实感、写作方式灵活的文学体裁。日常生活中的事件,不论大小,皆可下笔成文。散文或许没有小说那般富有悬念的情节,也不一定像诗歌那样富有激情,但平淡也可蕴藏深意,也可从纷纭世相导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的意境。旅美旅中作家刘荒田就是这种意境的创设者,他的散文聚焦于普通人的"庸常"所呈现的人性,通过小人物、小事件反映中美文化的差异性与共通性。且他笔致摇曳,既可在故园大雨的午后诗情迸发,亦可在异乡的夜里惆怅满怀。但从来不曾失去的,是他对生活的美好向往。本文从刘荒田的散文作品出发,以文本细读的方式探究他在错综复杂的文化语境中如何诗意的栖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荒田散文 日常生活 诗意的 性灵之思 物我合一 理性之思
下载PDF
诗意的栖居——论张泽忠小说中的生态情怀
20
作者 吴晓芬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B12期177-178,185,共3页
人类在自然中“诗意的栖居”,是人类与自然和谐关系最生动的阐释,也是人类在自然中理想生存的抽象概括。张泽忠老师在其小说中为我们呈现了人类“诗意栖居”的所在。在这个诗意的家园中有作者永远怀念的侗乡风情,更其有意蕴丰富的生态... 人类在自然中“诗意的栖居”,是人类与自然和谐关系最生动的阐释,也是人类在自然中理想生存的抽象概括。张泽忠老师在其小说中为我们呈现了人类“诗意栖居”的所在。在这个诗意的家园中有作者永远怀念的侗乡风情,更其有意蕴丰富的生态情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意的 生态情怀 张泽忠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