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文学语言的诗意逻辑 被引量:5
1
作者 顾祖钊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48-58,共11页
破解文学语言之谜是人类长期的梦想,而探讨文学语言的特殊逻辑形式“诗意逻辑”问题是关键,本文阐明了诗意逻辑运行的真实依据、规律和特征,分析了它的主要语言策略和表现形式,指出了人们对它的误解,以使诗意逻辑成为可以有所言说的理... 破解文学语言之谜是人类长期的梦想,而探讨文学语言的特殊逻辑形式“诗意逻辑”问题是关键,本文阐明了诗意逻辑运行的真实依据、规律和特征,分析了它的主要语言策略和表现形式,指出了人们对它的误解,以使诗意逻辑成为可以有所言说的理论范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语言 诗意逻辑
下载PDF
诗意逻辑视域下文学话语修辞及其翻译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邱文生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年第3期58-63,共6页
文学是一种审美话语实践,这就决定了文学话语行为始终走向审美化,通过审美化的生成达向文本实现文学性的可能与现实。在这一生成的行为过程中,文学话语修辞与诗意逻辑有着密切的关系。诗意逻辑是文学艺术范畴中的审美意识逻辑,是文学艺... 文学是一种审美话语实践,这就决定了文学话语行为始终走向审美化,通过审美化的生成达向文本实现文学性的可能与现实。在这一生成的行为过程中,文学话语修辞与诗意逻辑有着密切的关系。诗意逻辑是文学艺术范畴中的审美意识逻辑,是文学艺术思维的表现形式,是文学话语修辞的发生机制,它指导文学话语在修辞实践中显现出诗意特征,同时诗意逻辑还能对译者的文学话语修辞的翻译行为起认知导引作用,让原文修辞性文学话语的审美特征和文学价值在译文中得到重构。本文此项认知研究有助于译者认知文学话语修辞的动因、过程、特征,进而为其翻译提供认知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意逻辑 文学话语 修辞 翻译
下载PDF
诗意逻辑下的文学语言生成过程
3
作者 苏婷 《江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08年第2期27-29,共3页
文学语言是在文学创作过程中发生的,研究文学语言必须结合文学创作的特殊逻辑思维形式,即诗意逻辑,进行分析。诗意逻辑是以表达或驰骋审美理想为目的的艺术思维的特殊逻辑形式。在它的指导下,文学语言的生成机制与普通语言、科学语言有... 文学语言是在文学创作过程中发生的,研究文学语言必须结合文学创作的特殊逻辑思维形式,即诗意逻辑,进行分析。诗意逻辑是以表达或驰骋审美理想为目的的艺术思维的特殊逻辑形式。在它的指导下,文学语言的生成机制与普通语言、科学语言有着根本的区别。作家在进行创作时,先是在脑海中形成一定的内心意象,然后才有文学语言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语言 诗意逻辑 内心意象 艺术思维
下载PDF
纳博科夫:作为诗人的小说家——兼论《洛丽塔》与《红楼梦》之比较
4
作者 高海涛 《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4期91-97,共7页
纳博科夫的小说叙事总是暗含玄机,他善于制作带有经典意象的谜语和意味深长的文字游戏,在精妙的细节描写中荡漾着诗意盎然的艺术激情。本文在文本解读的基础上,提出对纳博科夫的作品既可以根据其叙事策略的创新性来梳理,也可借助其文本... 纳博科夫的小说叙事总是暗含玄机,他善于制作带有经典意象的谜语和意味深长的文字游戏,在精妙的细节描写中荡漾着诗意盎然的艺术激情。本文在文本解读的基础上,提出对纳博科夫的作品既可以根据其叙事策略的创新性来梳理,也可借助其文本中的"诗与抒情的声音"来辨识。诗学的维度和视角,不仅是描述纳博科夫作品叙事精神、审美气质的重要方面,也是探讨其作品所蕴含的形而上品格以及彼岸性的基本依据之一。特别是作者从"传诗"的角度,通过对《洛丽塔》与《红楼梦》从叙事文本到作者身世的平行比较,对纳博科夫小说中可能包含的东方元素或中国元素进行的探索,不乏原创性和启示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意逻辑 传诗之作 雪隐鸶鹭
下载PDF
《立在地球边上放号》的艺术审视
5
作者 吕德春 《学语文》 2021年第3期76-77,共2页
《立在地球边上放号》体现了郭沫若先生诚挚而热烈的创作情感,而其在艺术上存在一些问题需要理性审视:诗歌开篇缺少足够的铺垫和强化,造成诗意逻辑的中断和情感张力的弱化;诗人的感情缺乏必要的节制,修辞手法的密集滥用,产生比较沉重的... 《立在地球边上放号》体现了郭沫若先生诚挚而热烈的创作情感,而其在艺术上存在一些问题需要理性审视:诗歌开篇缺少足够的铺垫和强化,造成诗意逻辑的中断和情感张力的弱化;诗人的感情缺乏必要的节制,修辞手法的密集滥用,产生比较沉重的压迫感;该诗还存在三个语法逻辑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立在地球边上放号》 艺术审视 诗意逻辑
下载PDF
试论《桧风》主题及其艺术呈现 被引量:1
6
作者 刘挺颂 《诗经研究丛刊》 2018年第3期224-240,共17页
一、《桧风》主题之多样性唐代诗人白居易曾有言:'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①强调文学创作的现实主义倾向。对于'诗三百',现当代学者的一个普遍观点就是,《诗经》是现实主义的作品。这无疑是合理的。观之'... 一、《桧风》主题之多样性唐代诗人白居易曾有言:'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①强调文学创作的现实主义倾向。对于'诗三百',现当代学者的一个普遍观点就是,《诗经》是现实主义的作品。这无疑是合理的。观之'十五国风'中的《桧风》,虽仅存四篇,却同样属于感事而发,缘事而作,表现出浓厚的现实关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隰有苌楚 自足性 贤人君子 抒情结构 岂不尔思 文学作品 艺术呈现 方玉润 情感基调 诗意逻辑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