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孔子“诗教说”的传播学阐释 被引量:4
1
作者 孙占奎 《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2年第6期117-118,共2页
孔子对《诗经》采取断章取义式的阐释策略 ,其深刻背景是孔子自觉的传播意识和对媒介传播符号的重视。“不学诗 ,无以言”表明孔子对国际传播中媒介语言符号的重视 ,“兴观群怨”说则进一步反映了孔子对组织传播功能的阐释 :“兴”讲的... 孔子对《诗经》采取断章取义式的阐释策略 ,其深刻背景是孔子自觉的传播意识和对媒介传播符号的重视。“不学诗 ,无以言”表明孔子对国际传播中媒介语言符号的重视 ,“兴观群怨”说则进一步反映了孔子对组织传播功能的阐释 :“兴”讲的是组织传播中的语体把握问题 ;“观”讲的是组织传播中对社会动向的监督 ,对社会舆情的把握 ;“群”讲的是组织传播中信息交流后所形成的向心凝聚力 ;“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教说 兴观群怨 组织传播 媒介传播符号
下载PDF
论南朝诗论对儒家诗教说的继承和发展——以萧统、刘勰、裴子野的诗学观为例
2
作者 赵曾银 《忻州师范学院学报》 2012年第3期13-14,共2页
南朝诗论并没完全偏离于儒家诗教,仍不乏有坚持儒家正统观念的诗论家,如萧统、刘勰、裴子野、钟嵘、挚虞等。他们在自己的诗论著作中不仅力倡诗歌向文学的政治、伦理教化和道德内涵回归,而且以此为武器反对南朝绮靡诗风,反对纵情,反对... 南朝诗论并没完全偏离于儒家诗教,仍不乏有坚持儒家正统观念的诗论家,如萧统、刘勰、裴子野、钟嵘、挚虞等。他们在自己的诗论著作中不仅力倡诗歌向文学的政治、伦理教化和道德内涵回归,而且以此为武器反对南朝绮靡诗风,反对纵情,反对过份华艳和浮野。南朝诗论还发展了儒家诗教说对诗歌自身规律的认识,重视诗歌本身抒情言志的艺术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萧统 刘勰 裴子野 南朝 儒家诗教说
下载PDF
论梁代文论三派之趋同性——以诗教说为中心
3
作者 刘伟利 《运城学院学报》 2018年第2期42-46,共5页
南朝梁代是文论发展的辉煌时期。梁代文坛出现的三大文论派别即以裴子野为代表的守旧派,以萧统为首的折中派和以萧纲为首的趋新派,对当时的文论观点有一定的反映,在儒家诗教说上具有一定的趋同性,这主要表现在:三派都继承了儒家诗教说... 南朝梁代是文论发展的辉煌时期。梁代文坛出现的三大文论派别即以裴子野为代表的守旧派,以萧统为首的折中派和以萧纲为首的趋新派,对当时的文论观点有一定的反映,在儒家诗教说上具有一定的趋同性,这主要表现在:三派都继承了儒家诗教说诗以言志、政教之基的传统;提出文学表达情性的审美特征,认识到文学的独立价值;主张文质并重等方面。梁代三派文论在儒家诗教说上存在的诸多共性,展示了梁代文坛对儒家思想的继承,而趋同中的一些差异,又显现了梁代文论思想自身的发展与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梁代 三派 趋同性 诗教说
下载PDF
儒家诗教说在唐代的兴衰 被引量:2
4
作者 张明非 《求索》 CSSCI 北大核心 1989年第2期86-89,共4页
儒家诗教说的核心是重视诗歌的社会作用,把诗歌当作服务于政教的工具,以“葳谏”、“美刺”为重要的创作原则和批评原则。本文拟就儒家诗教说在唐代的推行情况略作描述,并就其兴衰原因作一番探讨。 也许是因为儒家思想在玄学大兴的魏晋... 儒家诗教说的核心是重视诗歌的社会作用,把诗歌当作服务于政教的工具,以“葳谏”、“美刺”为重要的创作原则和批评原则。本文拟就儒家诗教说在唐代的推行情况略作描述,并就其兴衰原因作一番探讨。 也许是因为儒家思想在玄学大兴的魏晋时期首次受到冲击,继之而来的以“缘情而绮靡”为主要特征的南朝文学又仿佛在实践上与之唱着反调,于是,在国运短祚的隋朝之后建立的唐帝国,就不单在政治经济方面承袭隋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家 诗教说 歌艺术 居易 文学 倡导者 美刺 元结 唐人
下载PDF
儒家“诗教”说浅释——读《诗大序》札记
5
作者 钱焕新 《湖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00年第3期18-19,共2页
《诗大序》是我国诗歌理论的第一部专著,也是先秦时期儒家诗论的总结。儒家的“诗教”说要求诗歌密切联系现实,讽刺时政,启示后人用诗歌作为批判现实的武器。“诗歌”说指出的诗歌对政治的影响和社会教育作用,今天亦有其积极意义。
关键词 儒家
下载PDF
“诗教”的兴起与宋代文人的两难处境
6
作者 王德明 覃喆 《社会科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1991年第3期52-56,共5页
一种文学现象的出现,必然是时代心理、观念等因素作用。在北宋末年,有一股“诗教思潮”出现在当时的诗坛上。作为一种思潮。历来没有人注意到它的存在,即使有人注意这股思潮中的某些诗人、到批评家,也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更没有深究这... 一种文学现象的出现,必然是时代心理、观念等因素作用。在北宋末年,有一股“诗教思潮”出现在当时的诗坛上。作为一种思潮。历来没有人注意到它的存在,即使有人注意这股思潮中的某些诗人、到批评家,也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更没有深究这股思潮产生的深刻背景。应该说,诗教在中国文学史上已不是新鲜货色,历代提倡的诗人、批评家不绝如缕,但不同时代的提倡者,其心理动机是迥然不同的,并且侧重点也不一样。那么宋人提倡诗教的心理动机如何,又有什么特点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代文人 黄庭坚 两难处境 文字狱 苏拭 张戒 诗教说 温柔敦厚 北宋
下载PDF
诗教——我国优秀的教育传统
7
作者 邵京起 《教育科学》 北大核心 1989年第1期57-60,共4页
在我国教育史上,自孔子开创诗教以来,各代都沿用这一教育形式培养人才,遂形成优秀的教育传统。继承和发扬这一传统,是发展现代教育的必要条件。木文就诗教的含义、教材、理论和借鉴意义,略陈己见。
关键词 育传统 经》文学 孔子 《千家 温柔敦厚 四情 诗教说
下载PDF
《无题》诗的两个读本
8
作者 徐炼 《求索》 CSSCI 2003年第6期196-198,共3页
李商隐《无题》主要有两种读本 :被当作直书其事的艳情或爱情诗或当作别有寄托的寓意诗 ;言情的读本流行于唐至明季并为现代所采用 ,寄托说主要盛行于清代 ;两种读本的产生和流行体现着不同的接受视野 ,而对于两种读本无论认同或贬斥 。
关键词 《无题》 爱情 诗教说 寄托 接受视野
下载PDF
沈德潜“格调说”新论
9
作者 王玉媛 《语文知识》 2011年第1期8-12,共5页
沈德潜的"格调说"具有三重内涵:体制声律、艺术风貌和品第水准,这使他的"格调说"呈现出一种集大成的色彩。不仅如此,沈德潜是在"温柔敦厚"诗教说的统摄下论述其"格调说"的,诗教说在诗人人品、诗歌内容、诗歌的表现方式等三个... 沈德潜的"格调说"具有三重内涵:体制声律、艺术风貌和品第水准,这使他的"格调说"呈现出一种集大成的色彩。不仅如此,沈德潜是在"温柔敦厚"诗教说的统摄下论述其"格调说"的,诗教说在诗人人品、诗歌内容、诗歌的表现方式等三个层面规定着"格调说"。除此之外,沈德潜的"格调说"还带有一定的新变色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沈德潜 格调 诗教说 新变色彩
下载PDF
从言志求善到言情求美的过渡——中唐诗的心理表现及其地位
10
作者 卢燕平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1989年第4期69-76,共8页
诗到中唐,发抒个人感受、情绪的成份比前代更多。试以一些著名的诗派和大家为例,便可见大端。一、突破“象”而直抒其情我国古典诗歌至唐,在表情达意的方法上颇有变化。受诗教说影响,先秦诗多比物拟义,“凡禽鱼草木,人物名数,万象之中... 诗到中唐,发抒个人感受、情绪的成份比前代更多。试以一些著名的诗派和大家为例,便可见大端。一、突破“象”而直抒其情我国古典诗歌至唐,在表情达意的方法上颇有变化。受诗教说影响,先秦诗多比物拟义,“凡禽鱼草木,人物名数,万象之中义类同者,尽入比兴”。六朝以来,意蕴于象、情景交融的诗作渐多,至唐蔚为大观。意从“象”的仆从变为观照,反映了历史条件的变化使美学、哲学渐入自觉时代,人的感性的、情感的主体一面在审美活动中得到强调,这无疑是诗艺之一进。然而,唐代既有开放的气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求美 心理表现 韩愈 意象 中唐 求善 诗教说 柳宗元 主体性 白居易
下载PDF
“诗言志”的多层多质系统观 被引量:1
11
作者 张利群 《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5年第2期45-49,共5页
“诗言志”的多层多质系统观张利群中国诗学的起源和发端自然是《尚书》这本最古老的历史文献汇编中借舜之口而说的“诗言志”了。朱自清在《诗言志辨序》中称它为中国诗论的“开山纲领”.当然也就成为中国文论的开山纲领了。自“诗言... “诗言志”的多层多质系统观张利群中国诗学的起源和发端自然是《尚书》这本最古老的历史文献汇编中借舜之口而说的“诗言志”了。朱自清在《诗言志辨序》中称它为中国诗论的“开山纲领”.当然也就成为中国文论的开山纲领了。自“诗言志”产生后,历代都对其进行阐释.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言志” “志” 言志 经》 先秦时期 中国 诗教说 “思无邪” 抒情性
下载PDF
从李诗管窥晚唐诗歌的人情味特征
12
作者 张桂琴 《甘肃联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1年第S2期48-50,共3页
关键词 晚唐 李商隐 晚唐 爱情 盛唐 晚唐 诗教说 李商隐 爱情主题 创作倾向
下载PDF
文献解训须全面
13
作者 侯永平 《商情》 2010年第17期58-58,共1页
文献解训需要全面占有和综合分析有关文献材料,才能得出正确结论。本文对《礼记》的“诗教说”做了全面解读;对“逍遥”的本意作了新训,《庄子》之《逍遥游》主旨做了新探。
关键词 文献 诗教说 逍遥
下载PDF
陆游《示儿》诗的双重思想背景
14
作者 莫砺锋 《文史知识》 2023年第3期35-37,共3页
宋宁宗嘉定二年十二月二十九日(1210年1月26日),八十五岁的陆游在绍兴逝世,临终前赋《示儿》诗云:“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这首具有遗嘱性质的绝笔诗传诵千古,我们阅读时尤须注意它具有双... 宋宁宗嘉定二年十二月二十九日(1210年1月26日),八十五岁的陆游在绍兴逝世,临终前赋《示儿》诗云:“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这首具有遗嘱性质的绝笔诗传诵千古,我们阅读时尤须注意它具有双重的思想背景。首先,陆游服膺儒家的诗教说,尤其服膺儒家重视诗歌社会功能的理念。孔子云:“《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朱熹解释后二句云:“人伦之道,诗无不备,二者举重而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游 绝笔 诗教说 宋宁宗 思想背景 儒家
原文传递
牛希济的《文章论》与唐末五代倡教化的文学主张 被引量:2
15
作者 罗宗强 《天津社会科学》 1984年第5期60-67,共8页
一 《文苑英华》卷741收有五代十国时期前蜀牛希济的《文章论》。这篇文章就其基本倾向来说,很象隋代李谔的《上隋高祖革文华书》和王通的文学观。它主张纯粹的实用,而彻底否定文学的艺术特殊性。文章说:
关键词 牛希济 《文章论》 文学主张 儒家 唐末五代 诗教说 文学思想 皮日休 功利
原文传递
论清初诗坛对曹雪芹诗学观的影响 被引量:1
16
作者 王征 《明清小说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129-143,共15页
清代是中国古代诗学的总结期,诗学宗派林立,诗学大家辈出。清初,在对明代复古派诗学批判继承的基础上,提出了许多重要的诗学观念。诸如清初大多诗学家对儒家诗学政教传统的提倡,提出诗教说;在诗歌性情与形式关系的讨论中坚持性情... 清代是中国古代诗学的总结期,诗学宗派林立,诗学大家辈出。清初,在对明代复古派诗学批判继承的基础上,提出了许多重要的诗学观念。诸如清初大多诗学家对儒家诗学政教传统的提倡,提出诗教说;在诗歌性情与形式关系的讨论中坚持性情优先诗学等,都对曹雪芹诗学观有较大影响。清初诗坛学习晚唐诗歌热潮的兴起,对曹雪芹《红楼梦》小说中重视对晚唐五代诗歌的运用影响甚著。曹雪芹诗学观的形成固然有其家学渊源的影响,其祖父曹寅即是清初著名诗人。但整个清初诗坛流行的诗学观念对曹雪芹的熏陶、浸润,在其诗学观的形成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曹雪芹 学观 诗教说 “性情优先” 晚唐歌热 影响
原文传递
荟萃前人 滥觞后世——论皎然的诗歌艺术思想
17
作者 陈金泽 毕万忱 《社会科学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1991年第3期264-271,共8页
皎然是中唐获得很高声望的诗僧,又是一位对后世产生深刻影响的诗论家。他的诗清秀,简远,传神写照,韵味醇厚,颇得当世推崇,赞宁《高僧传·道标传》说:“霅之昼,能清秀。”于頔《吴兴昼上人集序》也说他:“得诗人之奥旨,传乃祖之菁华... 皎然是中唐获得很高声望的诗僧,又是一位对后世产生深刻影响的诗论家。他的诗清秀,简远,传神写照,韵味醇厚,颇得当世推崇,赞宁《高僧传·道标传》说:“霅之昼,能清秀。”于頔《吴兴昼上人集序》也说他:“得诗人之奥旨,传乃祖之菁华。江南词人,莫不楷范,极于缘情绮靡,故词多芳泽;师古典制,故律尚清壮。其或发明玄理,则深切真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皎然 艺术思想 歌艺术 歌创作 思想内容 十九首 诗教说 艺术风格
原文传递
世事等空花,人生如梦寐——从《三钗梦》看经史学家改编的红楼戏曲 被引量:1
18
作者 刘淑丽 《红楼梦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67-180,共14页
与孔昭虔、石韫玉、陈钟麟等经史学家改编的红楼梦戏曲相比较,许鸿磐《三钗梦》极有代表性。剧作用梦幻说架设戏剧结构,布局有内在逻辑关系;用色空说简化悲剧要旨,主题更明确;以诗教说摹写人物形象,发乎情止乎礼的人物设置更具一致性。... 与孔昭虔、石韫玉、陈钟麟等经史学家改编的红楼梦戏曲相比较,许鸿磐《三钗梦》极有代表性。剧作用梦幻说架设戏剧结构,布局有内在逻辑关系;用色空说简化悲剧要旨,主题更明确;以诗教说摹写人物形象,发乎情止乎礼的人物设置更具一致性。对于原小说悲剧性结局的保持也是经史学家改编红楼戏的一个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许鸿磐 三钗梦 梦幻 色空 诗教说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